【假日藝廊】
分享畫作:
黃光男,欣欣向榮,2013,水墨紙本,70x136cm。
-----------------------------------------------------
畫家介紹:
黃光男教授,1944年出生於高雄,1985年取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美館第二任董事長,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專長為水墨畫創作、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美術行政、博物館學等,?光男教授在繪畫的實踐與理論方面受到推崇,著作與作品不計其數。
創作理念:
黃光男的創作風格常見以1960年代台灣南部農村生活為題材,或者「現實生活」的創作形態,不乏「抽象化」水墨畫的趨勢,用色大膽鮮麗,構圖上也交叉使用留白與填滿的效果。整體而言,他以幾何式書法線條、水墨互斥原理、墨底上彩、以及拼貼構成方式呈現其創作理念。
作品介紹:
他的作品兼有抽象現代水墨、傳統水墨,包括象徵慈母溫暖的花草,和充滿家庭記憶的瓜果系列,或者以傳統技法呈現山水主題,黃光男的水墨畫一大特色是取材於臺灣本土,如高屏溪的山水風光,以及結實纍纍的玉荷包樹,傳達出畫家對鄉土的熱愛。他認為唯有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才有溫度,才能帶給觀者感動。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博物館學 在 親子天下‧寶寶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鳳梨酥是怎麼做成的嗎?
快看看樂樂如何跟著郭元益的師傅
做出美味又可愛的「小行星造型鳳梨酥」喔!
你也可以帶著你家寶貝
一起到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學習喔!
活動從2021年9月開始至2022年3月為止
快點一起動手做出鳳梨酥吧~
👉https://cplink.co/mULCvdRD
📍樂樂的頻道有許多給3~8歲孩子嚴選的影片
別忘了訂閱樂樂的頻道 https://cplink.co/MdJ6ksxT
博物館學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假日藝廊】
分享畫作:
黃光男,松高凌紫煙,2014,水墨紙本,92x182cm。
-----------------------------------------------------
畫家介紹:
黃光男教授,1944年出生於高雄,1985年取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美館第二任董事長,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專長為水墨畫創作、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美術行政、博物館學等,?光男教授在繪畫的實踐與理論方面受到推崇,著作與作品不計其數。
創作理念:
黃光男的創作風格常見以1960年代台灣南部農村生活為題材,或者「現實生活」的創作形態,不乏「抽象化」水墨畫的趨勢,用色大膽鮮麗,構圖上也交叉使用留白與填滿的效果。整體而言,他以幾何式書法線條、水墨互斥原理、墨底上彩、以及拼貼構成方式呈現其創作理念。
作品介紹:
他的作品兼有抽象現代水墨、傳統水墨,包括象徵慈母溫暖的花草,和充滿家庭記憶的瓜果系列,或者以傳統技法呈現山水主題,黃光男的水墨畫一大特色是取材於臺灣本土,如高屏溪的山水風光,以及結實纍纍的玉荷包樹,傳達出畫家對鄉土的熱愛。他認為唯有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才有溫度,才能帶給觀者感動。
博物館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陪陪泥・療癒抱枕💛 購買連結:https://bit.ly/simpleinfoshop
(如果你是頻道會員,請別忘了另外到社群找專屬的優惠連結ㄛ~)
#大英博物館 #羅賽塔石碑 #文物返還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31 神秘的羅賽塔石碑
02:29 為什麼埃及文物會在英國
03:37 埃及:你給我還來喔!
06:01 支持文物返還的論點
07:27 反對文物返還的論點
08:54大英博物館不還的真正理由
10:43 對大英博物館的負面影響
11:37 我們的觀點
【 製作團隊 】
|企劃:艾拉諾
|腳本:艾拉諾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范范
|演出:志祺
——
01:45 照片引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ourist_watching_Rosetta_Stone_at_British_Museum.JPG
【 本集參考資料 】
→ 英國「不舒服藝術導覽」:揭開帝國黑暗面的博物館挑戰:https://bit.ly/2AlcEWI
→ 「文物歸還」的潘朵拉之盒是否已開啟?談法國歸還26件非洲文物始末:https://bit.ly/2VsSf9d
→ 希臘政府與大英博物館之爭──帕德嫩神廟石雕何時才回的了家?:https://bit.ly/2ZpRiQr
→ The nuances of repatriation: Should the British Museum return its Egyptian collection?:https://bit.ly/3dI73qV
→ 董伊哲,2019,《想像古埃及: 1821-1854 年大英博物館與大眾文化中的古埃及展示》:https://bit.ly/2VymdbY
→ 楊翎,全球化與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學季刊 18(4):https://bit.ly/31pvgQq
→ 柯秀雯,從衝突到合作: 淺談博物館的文物歸還問題:https://bit.ly/2Blugly
→ British Museum Department of Ancient Egypt and Sudan|維基百科:https://bit.ly/2VMJIhV
→ Recent restitution cases of cultural objects using the 1970 Convention:https://bit.ly/2YIMHcQ
→ Why museums are returning cultural treasures | Chip Colwell:https://bit.ly/3dMELvA
→ Repatriation (cultural heritage):https://bit.ly/2Be5F2j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博物館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介紹
訪問主編: 黃健敏 (Jiahn Min Huang)
內容簡介:
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那些,
發生過或進行中的,
都是漢寶德眼中殿堂外所獨具的奇花異采,
這些都是在地底蘊與原動力。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藝術十五章。
本書共分四大卷,從「鄉土藝術家」、「鄉土藝術」、「鄉土建築」,到「老街」,各卷又有名詞義釋與時事探討的詳正論述,諸如鄉土與民間,本土與外來,手工藝與古董等等,倆倆參照又類比影響的相似卻又不一樣,通通都在漢寶德根深淺出的說明比喻裡,談出另一種或更多的可能。
作者簡介: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出版社粉絲頁: 典藏 ARTouch.com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五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博物館學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博物館學 在 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02年設立的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隨著社會與時俱進,培養博物館的適用人才 ※訊息廣宣請來信,廣告恕刪※本頁面言論僅代表編輯及粉絲群之觀點. See All. Related Page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