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簡單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鴨賞炒飯】飽滿的米粒裹著蛋液如同「珍珠」!誘人的金黃色令人垂涎三尺! 「炒飯要炒得均勻又分明很困難?」 「每口都是鴨賞香氣一口接一口!」 鴨賞的料理、吃法真的好少, 這麼美味的東西當然要有多點變化! (今日份量:1-2人份) 🥣需準備的材料🥣 👉鴨賞 140克 👉蒜苗 40克 👉黑胡椒粒 ...
即食珍珠ptt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是《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出版滿5個月的日子。
『終於有人寫出真實的東京!』
『這本書解除了很多我對日本人的疑惑!』
『好久沒有做得這麼精緻用心的書了!』
出版至今,我收到了許多正面評價;我相信這是一本非常非常特別的書,有讀過的人應該就能理解我對東京的愛恨情仇…但講真的,『說實話』並不完全討人喜歡,最近的一則讀者迴響更令我一度覺得不安。
「因為讀了妳的書,我決定跟日本男友分手了,謝謝妳讓我了解有些文化差異是不可能被輕易改變的。」
前幾天我在IG收到了某位讀者的DM,簡稱她為A小姐好了…因為這則令人震驚的私訊而讓我跟她聊了許久。(非常感謝A小姐願意匿名提供自己的故事讓我公開🙏🏻)
她一年前到東京的餐廳打工度假,在職場認識了當時的日籍店長而交往。她說男友去台灣玩過好幾次,對台灣人本來就非常有好感,常常讚賞台灣美女多、食物又好吃。
「雖然我日文還不好,但覺得很投緣,交往沒多久後就決定搬到他家住了。」
A小姐本來住在語言學校附近,個人空間僅5坪大,月租卻要台幣兩萬多塊的分租套房。
她打著如意算盤:心想跟男友同居確實能減少不少開銷負擔,因此立刻答應…沒想到同住第二個月,狀況就開始發生了…
「出去約會時我們都各付各的,因為我也不習慣讓男友請客,所以無所謂…結果某天他突然拿出帳單跟我收房租跟水電瓦斯費,我們在剛同居時他根本沒提到這件事;他甚至計算我待在家裡的天數、跟他在家裡的天數差異…結果是我要分攤比他更多的房租跟水電,因為他待在公司的時間比較長…」
一算之下A小姐每個月要分攤約台幣一萬五,但其實很合理,只是覺得男女朋友這樣算起來有點尷尬罷了。
⚠️【台日文化差異:日本並沒有『由男方出錢』的文化,很多年輕雙薪夫妻所有開銷都是各付各的,除非有一方沒收入。此外,東京人認為『請客』會造成被請另一方要回禮的心理壓力,所以分開付帳反而是一種體貼。】
又過了一段時間,A小姐因為不適應東京的寒冬而感冒發燒,沒辦法上班,只能躺在家裡休養。這個月結束後,男友要求她負擔更多的房租,因為她待在家的時間更長。
「我很生氣地對他說自己生病沒辦法上班耶!他卻說:生病還不是因為妳自己不注意受涼造成的?」
男友甚至怪罪她請病假造成公司人力不足、帶給其他員工很多困擾、如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如辭職算了。
⚠️【台日文化差異:即使是情人也要公私分明。職場戀情本來就不被允許,如果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就要更加冷酷無情了。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影響到工作表現。】
漸漸的,A小姐的『台式公主病』被磨掉了,她慢慢開始能接受日式戀愛的被虐模式;包包自己提、車門自己開,趕電車時男友總頭也不回地走在自己前面。
直到今年夏天,A小姐看了我的書。
「台灣朋友把妳的書帶來東京給我看,我看著看著就哭了…妳寫出了真相,不只跟男友的文化差異,還有整個無法融入東京的感覺…」
A小姐是『哈日族』,熱愛日本的流行時尚文化,所以滿懷夢想赴日打工度假,也期待有朝一日能定居在日本;但一年過去,A小姐的交際圈只有語言學校的台灣同學,連男友的朋友都對她愛理不理。
「男友的日本朋友聊天時都在講ラグビー(澳式足球)、搞笑藝人的梗…我根本沒辦法進入話題,他們也只會問我哪家珍珠奶茶好喝而已。」
⚠️【台日文化差異:台灣人的成長背景受到日本文化很大的影響,例如動漫、日劇、J-POP,但其實略與時代脫節。而日本人雖然喜歡台灣,但講到台灣,他們大多數人其實只知道珍珠奶茶、鄧麗君、九份,還有小籠包。】
秋天到了,A小姐的簽證也快到期了,她試探男友有沒有結婚的意願?但其實男友早就察覺她的格格不入,要她考慮清楚;這份體貼看在想被慰留的女方眼裡異常冷酷。之後他們便分手了,A小姐也在幾天前回到台灣。
「除了文化差異,其實重點是對方不夠愛妳。」我這樣對A小姐說。
我自己花了四年去磨合與日本男友間的價值觀隔閡,發生過無數次衝突(就像我在《裏東京生存記》裡提到的那些),但所幸雙方都有在付出心力改變自己,所以我的東京愛情故事還在進行式之中。當然我也認識嫁到日本去結果很幸福的朋友,但異國婚姻最大的關鍵還是雙方都願意溝通。
我一直跟A小姐道歉,我並不知道我的文字會居然造成一段感情離異,但A小姐一直跟我道謝,她說因為看了我的書,才戳破了自己天真的粉紅泡泡。
要經營感情本來就不容易,異國戀的確是會有段蜜月期,雙方因互相探索彼此的成長背景而覺得新奇…但當蜜月期結束,就必須抉擇『誰要去妥協誰的文化』,如果女方選擇遠嫁它鄉當個外籍新娘,就必須抱有更大的覺悟,反之亦然。
我男友是名攝影師,因為工作忙碌根本大部分時間都不在日本,卻也讓他比較有機會接觸大和民族之外的生活模式,而我們在爭執時很重視溝通,如果氣頭上說不了、或是語言隔閡,我就會寫信給對方;書信是靜下心理解問題的好方式,推薦給所有正在經歷跨國戀情的朋友們。
我跟A小姐說;前幾天看到PTT版上的男網友稱自己女友為『女王』,就知道台灣男生有多體貼了。但A小姐有點M屬性,她說未來可能還是會交日本男友,因為日本男生真的比較時髦帥氣,而且她也逐漸能接受那種『嚴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日式邏輯了。
我在《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裡曾寫道嫁到東京的台灣朋友說過的話:「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們根本就是水泥做的!」
還有好多故事想告訴大家,所以我正在著手於新作品,希望大家的『生存記』都能繼續下去。
📸PHOTO BY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um3u5sglu0p4
📚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http://rebrand.ly/20085
・・・
#裏東京 #裏東京生存記 #大塊文化
即食珍珠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即食珍珠ptt 在 簡單哥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鴨賞炒飯】飽滿的米粒裹著蛋液如同「珍珠」!誘人的金黃色令人垂涎三尺!
「炒飯要炒得均勻又分明很困難?」
「每口都是鴨賞香氣一口接一口!」
鴨賞的料理、吃法真的好少,
這麼美味的東西當然要有多點變化!
(今日份量:1-2人份)
🥣需準備的材料🥣
👉鴨賞 140克
👉蒜苗 40克
👉黑胡椒粒 適量
👉鹽 適量
👉醬油 1大匙
👉洋蔥 60克
👉飯 1碗
👉蛋 2顆
👉蒜頭 20克
⚠️簡單哥小提醒⚠️
1大匙 = 1湯匙 = 15ml
1小匙 = 1茶匙 = 5ml
🥘開始簡單製作🥘
①熱鍋下油,將鴨賞炒出香味後瀝乾備用
②下油、下蛋將蛋炒碎至冒泡後集中一旁
③加入洋蔥、蒜苗、蒜頭炒香後均勻拌炒
④加入飯拌炒後加入鴨賞、剛剛瀝乾的鴨油翻炒
⑤加入鹽巴、醬油拌勻後加入胡椒粒
⑥最後加入蒜苗即可美味完成
🍓簡單哥小知識:為什麼炒飯用冷飯炒比較好呢?
👉 冷飯的水份比熱飯的水份少,相對上比較容易炒出粒粒分明的炒飯!
簡單哥感謝大家的觀看❤️
你實際「按讚」「分享」「追蹤」👍
是我拍片的動力哦!🎬
喜歡我的朋友歡迎加入我✌️
➤簡單閒聊Podcast https://pse.is/3azapd
➤史上最實用貼圖上線拉 https://pse.is/U3DC6
➤IG帳號 Easybrofood
➤YouTube頻道 https://pse.is/wenyc
➤FB粉絲頁 https://pse.is/xd3y9
➤簡單哥大家庭 https://pse.is/tvlet
➤ Line社群小家庭 https://pse.is/wgrn4
有各位的支持,我會更加努力拍更多好吃又簡單的美食給各位,感謝💕
#炒飯
#蛋料理
#鴨賞
#簡單料理
#簡單哥
#創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