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唐獎司儀)
請本庶佑教授頒發唐獎給傑夫曼德森先生 他代表約翰曼德森博士領獎
如果不是從醫生變成了病人,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類得主約翰曼德森絕對會親自出席領獎。
(唐獎司儀)
(傑夫曼德森)他畢生遵循著兩個原則,努力地用每一天,活出最大希望和最少遺憾,最後引用小說"此情可問天"裡的最後兩個字"Only Connect"(唯有連繫才能跨越鴻溝),謝謝
這位癌症治療的劃時代人物,曾經擔任三屆德州休士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院內地位之崇高,從校園內處處都是他的照片,配上文字細數他的傲人成就,可見一斑。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很多方面他都是我的模範,從他身上我學到,做為MD安德森院長的特質和條件
(安特羅薇克/MD安德森研究員)
我非常崇拜他 以他為榜樣,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從他的豐富經驗上獲益良多
約翰曼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和癌症息息相關的酪胺酸激,這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許多癌症中都過度表現或容易發生突變,諸如乳癌 肺癌 大腸直腸癌 卵巢癌 膀胱癌等,當時人在加州聖地牙哥分校的曼德森,和另一位科學家戈登佐藤突發奇想,利用抗體來阻擋暴露於細胞外側的EGFR,由於原本和它結合的生長因子無法與之結合,受體酪胺酸激就會停止活化減緩癌症生長,就像拿口香糖黏住汽車的鎖孔使它根本發動不了,他們還進一步開發了單株抗體,做為該酪胺酸激的抑制劑,不過這個想法在當時備受質疑,大部分的人都懷疑,單株抗體作為藥物的可能性,所以沒有人願意給予經費上的補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這個概念在1980年提出時,當時老實說很多人都不相信,很多新穎的發現都是這樣,人們很難去相信,因為這種受體對正常細胞很重要,所以很多人質疑,用抗體對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來殺死癌細胞,有可能同時抑制正常細胞生長
這種想法很類似之後免疫療法的概念,然而他們成功研發出的藥物C225單株抗體製劑,卻在歷經20年周折後,率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於大腸癌和頭頸癌的治療,這也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酪胺酸激活性的標靶治療方式,不只讓大腸癌病患在化療外,增加了一種選擇,三年內存活率也從18%提升到了41%,成為了當前常被運用的標靶藥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以頭頸癌為例,在這種癌症病患中,60%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都過量存在,所以凡是這類患者都可能受惠於這個藥物,事實上它已經影響了人類快20年,幫助成千上萬甚至百萬名患者
可惜高齡82歲的約翰曼德森,自己罹患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也就是俗稱的惡性腦癌,近期已淡出醫學界,是因為榮獲唐獎才破例受訪,談論讓他一戰成名的標榜藥物Erbitux。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貢獻卓越,因為我們非常聚焦是大家同心協力做出很棒的結果,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只是對於癌症治療的未來,這位抗癌先鋒依舊態度保守。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式,未來新的治療會讓我們 更了解這個(治癌)領域為何如此重要
1936年出生於辛辛那提,曼德森就讀於哈佛大學主修生物化學,還曾到James Watson的研究室工作,詹姆斯華生當年才28歲,因為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曼德森也成為了第一個入選進入他工作室的大學生。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的大二生活有時很無聊,如同大一生活,在學期中有位28歲非常年輕又極度聰明的老師出現,我們相處得很好,我成了他第一個學生,我們一起做了很多研究
曼德森後來決定改念醫學,1963年他從哈佛醫學院畢業,1970來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創辦癌症中心並擔任主任職務,1985年遠赴聲名遠播的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擔任醫學院主任長達11年,當時史隆凱特琳被譽為美國最頂尖 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
(艾瑞克曼德森/約翰曼德森之子)
在紐約時,我覺得他很有成就,但我並不清楚,他對社會的貢獻是甚麼,紐約時報上出現了一則 整版廣告寫著, "你不會給牛頓經費" "告訴他該怎麼做",上面還列了很多史上有名的科學家,對面寫著"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給了約翰曼德森2.5億美金" "也不過問他要怎麼用",當時我剛大學畢業 覺得 哇 這太不可思議了
1996年約翰曼德森接下MD安德森院長一職,其後一直到2011年這15年時間,他總共連任三屆院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華,他事必躬親 不只指導學生,還積極募款計劃研究等樣樣參與,他重視團隊合作 強調跨領域治療,以絕對的專業 精準的眼光和滿腔熱血,將MD安德森打造成全美第一的癌症中心,並從人員到設備 讓規模大幅擴張。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他擔任院長期間,我們進行了重要的資金募集,規模大幅擴張,從原本8千名員工到2萬名員工,這是非常重大的改變,我們因此還成立了新的醫院 新的門診部
(博斯坦/ MD安德森研究員)
他在非常早期的時候就看到,MD安德森應該從一個卓越的醫學中心,轉而聘用傑出科學家,重視轉譯醫學研究
(艾瑞克曼德森/ 約翰曼德森之子)
他不只作為領導更是啦啦隊長,他的風格不是上對下指揮,而是互助合作創造環境去解決世界的問題幫助病患,用合作的方式把人們,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
約翰曼德森其實和台灣也早有淵源,2006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為表彰他在癌症領域上的貢獻,特別頒贈名譽博士學位,這也是該校創校48年以來首位名譽博士,他在卸任院長後,轉而領導個人化癌症治療研究所,根據病人的RNA DNA和免疫系統,設計符合病人需求的治療方法,這也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採訪中 曼德森回顧人生幾次關鍵決定,妻子都是他最重要的諮詢者,這對醫界有名的夫妻檔,攜手從聖地牙哥轉往紐約再到休士頓,在一般人眼中 都是不可思議的選擇,最終卻成就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對於年輕人的生涯規劃,曼德森如此建議。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未必總能選到贏家,雖然最後傳頌的總是贏家的名字,平心而論 我們能遇到有識人之明的東家何其有幸,很多時候 我們建立了新理論,趕緊測試理論而真的成功了,這並不常見,我們只是很幸運地剛好遇上了幾次
在MD安德森待了22年之後,約翰曼德森選擇在自己82歲生日,也就是2018年8月31號當天宣布退休,看似是從癌症治療的舞台上功成身退,其實是成為鬥士親上火線戰場,他所罹患的惡性腦癌從來不曾讓他膽怯,在被任命為MD安德森的榮譽院長之後,他仍持續在抗癌領域貢獻一己之力,只希望更多後人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繼續前行。
卵巢癌第一期化療藥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諾貝爾獎委員會秘書長(生醫學部門) /Thomas Perlmann)
2018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美國)James P. Allison博士與(日本)本庶佑教授共同獲得,以表彰兩人發現通過抑制停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James Allison博士)
我今天早上接到獲獎通知,這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癌症治療法,之前有頒過發現癌症成因之類的,不過頒獎給癌症「療法」是第一次,我好想大聲向所有為癌症所苦的患者大喊,我好想讓他們都知道,我們有進展了!
當癌症不再人們口中的不治之症,2018年頒出的這項諾貝爾醫學獎,對長期從事免疫療法研究的醫師來說,無疑是莫大鼓舞,且不只是獲獎人,他們所長期服務位於美國南部德州休士頓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這間被譽為全美六大癌症研究中心,同時也是全球公認最頂尖權威的腫瘤專科醫院,也在當下匯集了來自全球的目光。
其實MD Anderson已連續十多年,排名高居全美腫瘤專科醫院之首,無論在肺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頭頸癌 腸癌 胰臟癌 黑色素瘤等治療領域,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且由於前往求診的癌症病患存活率平均高達8成,每年吸引來自全球近十萬病患前來就診,其中不乏各國政要及企業富商。
台灣率先和MD Anderson建立合作平台的,是位於中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極富遠見的創辦人蔡長海,最早嗅出了免疫療法的潛力。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
大概在12年前的時候,因為我自己感覺到醫療是一種高科技,所以它一定要擺脫傳統的發展, (那時)因為1985年美國NIH,就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通過免疫細胞療法,那時候我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這個地方,所以那時候就開始聘請這方面的人才,還有鼓勵教授 醫師出國進修
蔡長海慧眼獨具,2008年率先和MD Anderson簽下了姊妹院的合作關係,那時候全球28所醫療院校,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是唯一一間,十年下來 醫院每年送四到五人跨海進修,更是不惜血本,埋下了40多顆高端醫療的種子。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
假如去休士頓MD Anderson,因為它是我們的姐妹院,我們給這個醫師或教授一年200萬,他200萬在休士頓是可以過中等家庭的生活的,假使我們最近在發展細胞療法或是人工智慧智能這方面的,或是幹細胞這方面的,我們給教授和醫師一個人一年是300萬,另外我前年給我們的校長30億,希望他去延聘一百位國外的人才回來,一個人大概是給3000萬,因為學校醫院產業要做得好的話,我剛剛講了人才是最重要
蔡長海把延攬人才視為第一要務,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四處尋覓,同時積極規畫在台灣打造「重裝備」,準備購買全球第一台結合重力子質子和氦子的高端儀器以為誘因,於是曾任MD Anderson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影像引導治療部門主任的趙坤山,成了他禮聘回台的不二人選,而趙坤山對MD Anderson的長期了解,也讓中國醫藥大學在切入免疫療法領域時,更能洞燭機先。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趙坤山)
MD Anderson為什麼在那麼短的時間之內,他能夠崛起,剛剛我提到幾件事情,一個 他對於臨床結果的publication(發表)跟資料的收集跟分享,讓他能夠在世界的舞台裡面能夠扮演一個角色,因為我有資料 我有結果 我告訴你我治療的結果,我怎麼樣去改善他這個結果,他也會跟人家分享,第二個 他把這樣子的多專家 多專科的團隊,把他整合在一起 整合的過程當中,當然是因為他是一個公立的機構 Like a State University(就像一個州立大學) but institution(但是一個醫學機構),每一個人事實上都是,我們都是State government(州政府)的雇員,我們都是拿薪水,所以我們在治療一個病人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要Put together(匯總)的時候 我們沒有conflict(衝突),如果是一個私人機構,有可能就會有衝突,我如果抓去開刀我就不能做這個,我如果抓去放射治療就不能做這個,我如果做打藥 是誰要打,因為這個Credit(功勞)是誰的,就很多的這些議題就會出來了,但是因為它是這樣子的關係,所以它Among many others(凌駕於很多其他人) ,它可以很快的在這個制度下面,很快的能夠突顯出來它的長處
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則是蔡長海在國內發掘的優秀人才,身為腦神經外科權威的他,是十多年前率先投入鑽研細胞療法的台灣本土醫療精英,但他所成功研發出的樹突細胞療法,卻早在PD-1藥物還沒上市前,便已經在病人身上看見療效,於是當2013年Nature(自然)雜誌封面,以免疫療法正在翻轉癌症治療為題,預測未來二三十年癌症將不再被視為絕症,周德陽便知道自己找對了方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
從我當學生時代,我的老師就開始有在講(免疫療法) 其實它不是很新,只是那時候沒有突破,我大概十年前就想到(免疫)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很多都在做實驗,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natural(自然)的,現在所謂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其實人類本身就可以抑制免疫細胞,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 人類本來就可以,台灣既然號稱台灣的醫療很進步,我們不應該只分臨床或什麼,所以以後 整個會翻轉,包括以後的醫療也會翻轉,因為以前我們醫院,以我當院長來看,我們以前的用藥都是買的 對不對,不管是哪裡買 國外買 都是藥商提供的意思,那現在的藥不是喔,現在醫院本身就可以提供藥,所以醫院就是一個藥廠,所以藥廠的概念就不是單純在醫院之外的,比如說現在很多治療,都是醫院直接替你量身訂做一個藥 給你治療
「讓醫院替你量身定做藥物」正是免疫療法的最重要精神,不再全權仰賴外在統一的藥物或儀器,而是透過刺激或加強自身免疫系統的功效來對抗癌症,可能是透過抽取病患自身血液,或者癌細胞切片 再經由體外培養,劃時代的革命正全面翻轉你我過去對醫療的認知,而台灣有幸已在第一時間和全球接軌。
卵巢癌第一期化療藥物 在 張文馨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分享摘要]
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分享」破解乳癌八大迷思
如果街坊鄰居,網友網紅曾提到某句沒來由的話,或把事情做了錯誤歸因,雖然沒有醫學證據,而大家人云亦云,聽久了信以為真後,社會上就會出現不少迷思!像有人喜歡說,「我去做健檢後就得了癌症,你們沒事不要亂檢查」這樣的話。其實,這人本來就已經得了癌症而不自知,檢查後才幫他找到癌症,而不是檢查導致了癌症。關於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也有不少迷思,讓我們今天一齊來看看吧!
迷思一:我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我應該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
這幾乎是門診時最常見的迷思之一!然而,請大家了解事實:「在新診斷的乳癌患者裡,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有乳癌的家族史。」也就是說,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患者其家中並沒有其他親屬曾經罹患乳癌。因為除了基因影響之外,乳癌的形成還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非全部的乳癌發生都來自遺傳!
當然,如果你的媽媽、姊妹、阿姨等人曾經罹患乳癌或卵巢癌,尤其是在小於四十歲的年紀就得到乳癌或卵巢癌的話,那此家族裡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真的是會高一些。萬一家族裡曾有男性親屬得到乳癌,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至於要不要去驗是否帶有「乳癌基因」突變,您可以看「什麼是乳癌基因檢測?」這篇文章獲取更詳細的資訊!
「我婆婆得乳癌,會讓我遺傳到乳癌嗎?」這是另外一個很常見的錯誤連結。婆婆是老公的媽媽,跟媳婦是沒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話,就不用擔心遺傳的事情了!當然,如果雙方常常有共通的生活習慣或長期生活在同樣的生活環境,還是會有機會擁有類似的生活選擇,像是體重過重、長期抽菸喝酒等,而讓自己罹患乳癌的機會增加喔!
迷思二:穿有鋼圈的內衣會得乳癌!
正解:我們先來想想看,古代的女性很多沒穿過現代人的「有鋼圈的內衣」,難道古代女性就沒有得到乳癌嗎?錯!
相較於小腸、大腸、心臟等藏在腹腔、胸腔內的臟器來說,乳房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器官,因此很早以前的人類就會描述乳癌的案例了。在西元十四世紀時,歐洲人稱呼乳癌為「修女癌」,也就是不曾懷孕、哺乳過的女性,會比生育次數多,或較早生育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癌。
十八世紀時,還缺乏適當的全身麻醉技巧,能動的手術並不多,但當時就已經發展出切除乳癌的手術囉!所以,許多沒穿過現代版有鋼圈內衣的女性們,也是會得乳癌的。
那現在呢?穿有鋼圈的內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2014年的大規模實驗結果顯示,有沒有穿內衣,或是內衣的樣式(有鋼圈、無鋼圈)與會不會得乳癌並無關聯。所以大家選擇自己適當、舒服的內衣就好,不用擔心穿有鋼圈的內衣就會得到乳癌。相對來說,也不要相信內衣業者說「穿無鋼圈的內衣就不會得乳癌」的說法。
總結來看,若內衣與乳癌無關,我們進一步應該要了解的是,容易讓女性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究竟有哪些?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迷思三:我沒辦法預防乳癌!
正解:看過以上乳癌的危險因子後,相信大家都發現到,有幾個因子屬於生活習慣,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像是:
▲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與體重更強的關聯性。不僅如此,得到乳癌,接受治療後,再度乳癌復發的機率也是體重過重的人比較高!因此,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內是有機會預防乳癌的。
▲ 缺乏運動:運動能調節荷爾蒙,每周固定運動一百五十分鐘的人,不管是快走、跑步、游泳、或做其他運動都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調節荷爾蒙有好處,也能控制體重,降低一個人罹患癌症的機會。
▲ 抽菸:抽菸有百百種不好,也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若有抽菸習慣的人,趕快戒菸吧!
▲ 飲酒過量:飲酒過量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也會破壞細胞的DNA,進而提高乳癌機會。因此想喝的時候,還是不要喝的過頭,適量飲酒就好了!
▲ 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因此在停經之後若繼續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面臨更年期的女性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利與弊後,再決定是否要補充女性荷爾蒙!
迷思四:得乳癌會痛吧!我平時胸部都不會痛,這就沒有問題!
正解:乳癌比較常見的症狀有四個,會讓患者胸部摸到硬塊、在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是乳房皮膚出現凹陷、橘皮、紅疹脫屑等變化,但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這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很多惡性腫瘤並不會在初期就造成痛的症狀喔!所以不要以為平時乳房都不痛就是沒事喔!
另外,如果你感到胸部痛,多半也跟乳房腫瘤無關。
迷思五:我摸到乳房硬塊!完蛋了!這一定是乳癌!
正解:其實女生乳房裡有硬塊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絕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是良性腫瘤!像是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當你摸到乳房硬塊的話,請先不要驚慌,可以看「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這篇與動畫,了解更多!
迷思六:規則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就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我們應該說,規則檢查並不會完全預防乳癌,畢竟乳癌的形成與一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規則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的話,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或習慣,但確實,定期檢查可以帶來好處,可以讓患者疾病較早期就找到乳癌!只要能在乳癌初期時患者就接受治療,其存活率是明顯比已經轉移的乳癌才治療還好的多。有時醫師也會在定期追蹤時,發現患者原有腫瘤開始變化,像是長大速度變快、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建議患者先切除令人懷疑的乳房腫瘤,或替腫瘤做切片的話,可以在腫瘤還是非典型細胞而非癌細胞時就早一步處理掉。所以,定期檢查會帶來好處!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做乳房攝影的那天,不要噴止汗劑、體香劑之類的產品,這裡面可能含有鋁,會影響X光影像,看起來會好像有白色的鈣化點。乳房攝影會需要上下夾、左右夾乳房,因此女性朋友們最好不要選在月經快來,乳房又腫又脹的時候去做乳房攝影,會更痛啊!
迷思七:確診乳癌後,我的人生完蛋了!
正解:乳癌是女性好發率最高的癌症,台灣每年的新診斷乳癌患者人數超過一萬人,但整體來說,只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能早一點捉到惡性腫瘤,而乳癌第一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五,十年存活率也都還超過八成,請不要因為懼怕就不接受正規治療,反而讓密醫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延誤了病情喔!
迷思八:得了乳癌後,我已經接受完整的手術、電療、化療,沒想到幾年後卻乳癌復發了!這一定是醫師給的藥不夠好!
正解:治療乳癌時,所有治療方式的目的都是要殺死癌細胞,讓它們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然而,只要乳癌裡只要有一個癌細胞在治療後仍然存活下來,癌細胞就可能再繼續分裂、發展,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能夠保證其乳癌復發機率降到零。
乳癌治療可分成兩大部分,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
局部治療是針對病灶與淋巴結,包含手術以及放射治療。乳癌手術須要處理乳房腫瘤(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和淋巴結。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則需追加放射線治療。你可以看「乳癌放射治療,妳該了解的幾件事!」了解更多。
全身性輔助治療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荷爾蒙治療。
化學治療會攻擊所有快速生長的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毛囊、消化道及造血等多種功能。
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目標攻擊,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適合用在HER2陽性的患者。
荷爾蒙治療會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刺激,適合用在ER、PR陽性的患者。
醫師會做全方位評估,包含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患者的健康狀況、動情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HER2,然後選擇合適的治療組合,在術前或術後給予全身性輔助治療。瞭解各種治療,面對乳癌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才有機會戰勝乳癌。
**歡迎加入乳癌防治基金會Line群組**
*Line 官方群組ID : @breastcf
除了定期更新乳癌及癌症相關訊息之外
還可及時獲得基金會活動訊息唷~
*You 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breastcf18
☎專線: 02-23924115
連結網址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6/breast-cancer.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