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的年輕人:
〔在老華僑和竹升之間 – 1.5世代的狹縫掙扎〕
廿來歲的Annisa(化名)的打扮,和一般香港女大學生無異,白波鞋白T恤配短褲,一頭長髮配圓型眼鏡,眼鏡後是一對靈巧而敏感的眼睛。小耳環和小頸鍊帶出少女味道,用來綁頭髮的彩色橡膠圈套在瘦削的手腕上。但她一開口,用語和香港學生又有不同。「我唔Get,最Bug我」;她會用北美洲政治正確的字眼「Partner」去形容一對戀人。
數年前Annisa在香港中學畢業後, 到加拿大升讀大學,在大學圈子她結交了竹升友好,也認識老一輩的香港移民。反修例運動前,她沒有特別想過自己的定位:
「以前我們這批香港來的留學生,好像潛了水一樣,最多在大學搞一些廣東話辯論比賽或學術座談會,大部份時間會被當作是CBC同類(Canadian Born Chinese,加拿大出生華人,又稱竹升),但一場反修例運動後,我們幫手籌辦聲援香港的活動,取態明顯和竹升不同;但又和來了幾十年的老華僑有區別。如果竹升是移民第2代,華僑是移民第1代,我們就是『移民 1.5世代』(Generation 1.5)。」
反修例運動在海外華人圈子引起關注,與香港人有連系的移民人口之中,以往只有「老華僑」和「竹升」兩類人,1.5世代的崛起,是反修例運動所引發,於海外漸漸成形的一個嶄新群體。
Annisa形容:「我們人數不多,在每個大城市可能只有數百人,都是18-25歲,於香港讀完高中才過來,於這邊讀大學。大學生的心態較開放,既能明白西方主流社會,也對香港有深厚的感情。」互聯網亦把不同西方國家的1.5世代連結起來,形成了一個超越個別國家界線的虛擬群體。
1.5 世代使用社交媒體習慣是這樣的, Annisa 主要用臉書接收資訊:「香港的資訊,我們會直接follow社運界年輕領袖,根本不需要從香港媒體拿消息;另外也會看加拿大主流媒體新聞。中文和英文資訊比例,各佔一半一半。」
這種「一半一半」剛好反映1.5世代的處境,夾在西方主流社會和華人圈子之間。老華僑在加拿大,主要從廣東話傳媒接收資訊,看TVB、聽華人電台、看中文報紙;竹升則接收純英語主流社會資訊。「我們的難處,就是無論跟那一邊講嘢,華僑定竹升,都一定會出現分歧點。」
老華僑不是跟1.5世代一樣緊張香港嗎?
她留意到老華僑,即使關注香港新聞,但有一種「隔岸觀火」「置身事外」的態度。「老華僑好鍾意講,以前香港有幾好,現在香港有幾差,所以當年來了加拿大這個決定很對,好彩走了到加拿大,上了救生艇。華僑心態係只要加拿大畀個避風港畀佢,等佢安全,搵到錢,佢就唔理主流社會發生咩事。」
至於竹升,Annisa也溝通不了。「竹升覺得,Why care about Hong Kong? 香港對竹升來說,簡直係irrelevant,係『一個唔關事既地方』。即使父母是香港人,他們也會只關心北美洲發生的事。」
華僑留在唐人圈,竹升已融入西方,1.5世代在青春期才離港遠赴海外,記得香港的一切,對香港仍然着緊,亦擁有與主流社會溝通的能力。
去年反修例運動,Annisa天天留意資訊,籌劃支援活動,差點影響學業。 反修例運動後,他們可以用英語與主流社會溝通,也擅於把香港故事解釋給外國人聽。
Annisa去年接受不少傳媒受訪,諷刺是,面對西方傳媒反而較自在,「西方傳媒最多是不明白甚麼叫『一國兩制』;但海外中文傳媒訪問我時,常追問我『認唔認自己係中國人』這些題目,把我視在作『現在新一代年青人』的代表。我感覺自己和那些華人傳媒的主持,好像處於對立面一樣。」
與華僑有別,又未致變成完全的外國人,這種身份認同的遊移和不確定,令1. 5世代感到孤單。Annisa留意到一個有趣現象,關於語言運用上:
「竹升自己圍埋會講英文;我們這班1.5走在一起一定講廣東話。但當竹升和1.5相遇,大家會先講廣東話,如果有爭拗,竹升就會變番講英語,這是明顯竹升想和1.5拉遠距離的做法。」
爭拗的話題是甚麼?Annisa記憶中,例如談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衝突,竹升會用英語回應,批評香港人不應如此針對來自內地的人,多數是關於中港矛盾的題目。
最令人訝異是,留學數年,亦令 Annisa發現自己的價值觀,與香港同輩年輕人有所出入。Annisa在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經常思考社會公義問題。
「有啲香港朋友會話,你做乜會分享Black Lives Matter的新聞,香港已經夠多問題,根本沒有餘力去關心這些,叫我別浪費時間去分享外國新聞,多點分享香港新聞,這些都令我氣結。」
她說,1.5世代在西方社會生活,對國際線的想法,明顯和留在香港的同輩有差異:
「我們不能只要求其他國家的人關心香港,你要人地外國人care你的同時,你都要care番人地外國人。你不是要向外國人討拖捨拿同情,希望別人可憐你才出手幫你。你要讓外國人明白,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北美洲警暴和香港警暴,表面上看起來或相似,但整個脈絡不同,他們有種族歧視的歷史背景,所以要深入明白別人社會發生甚麼事,才可以為香港進行遊說。」
Annisa說,隨着香港近日局勢發展,很多港人把西方國家想像得越發美好:「香港人對對歐美國家有種Fantasy,覺得西方國家有民主,好羨慕,怎樣也一定比香港好,覺得別人沒有社會問題。坦白講,裡面有種『崇洋』心態,甚至是對白人有種『優越想像』。以為去到外國生活,就會見到白人,講牛津英語。但其實西方主流社會,特別是大城市,現正嚴厲批判緊白人至上心態。」
她看到一些華僑父母,沒辦法融入主流社會,不肯接受西方價值,最終與竹升子女衝突:「希望子女與華人或者白人拍拖,若果子女跟非洲裔、印度裔、原住民加拿大人拍拖,一定爭拗,因為有些華僑骨子裡看不起非華人的其他少數裔族;又或者要求子女讀書選科一定要實際,例如要讀工商管理和理科。」
Annisa的朋友在大學選科上受父母影響,她則逆流而上,挑選了甚少華人修讀的人文學科。去年更常把香港納入功課作研究命題:「以前研究香港,老師同學都沒有反應,唔明我做乜在加拿大研究香港;反修例之後,我交功課研究香港,同學老師都好接受,好喜歡,覺得好hit,因為常在新聞見到香港,認知多咗。我感覺好奇怪,我從來都做緊同一樣的研究。」
Annisa承認,在1.5群體之中,她這種修讀人文學科,常思考社會公義的性格,是異數。「面對加拿大選舉,1.5世代圈子裡,想的也是很實際,這個政黨是不是會促進經濟,那個政黨有沒有機會贏。去年加拿大選舉,我也是含淚投票,策略上不想另一個黨贏而投,都好無奈。」民主在西方社會實踐起來,Annisa明白還有很多問題。
近來有人提出在海外建立「新香港」方案,Annisa瞪大眼,語氣有點重:「幻想要在外國建立另一個理想香港,把整個香港搬過來,那真是不妥,令我想起『白人殖民』的歷史,你把自己那一大堆人和那一套文化搬過來,把本來這裡的人逼走,把自己那一套成為主流,那真是令我很困擾。」
對於很多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她亦有一些想法:「香港人去到外國, 別圍爐取暖,只圍埋和香港人一起。也不要把外國國籍變成一種工具,只想避開香港的風頭火勢,去拿別人的福利,躲在自己的社區。要有心理準備,去了解當地社區的問題,要思考如何和主流社會結合,和當地人建立關係。」
對於未來,Annisa說,竹升視西方社會為家,華僑亦已落地生根,1.5世代的將來十分不確定:「我覺得留在加拿大可以,回香港亦可以,我們這一批人要思考的是,回香港去面對現況,又或者留在外國繼續國際線,建立自己在海外的事業。」
畢竟年青,還可以選擇。Annisa 說,近來香港局勢緊張,仍留港的父母勸告她:「最好唔好返來,香港而家咁差。但是我的反應是,吓?我對香港有感情,唔係話斷絕就斷絕,唔係話唔 care就可以唔care。」
有一種心痛,沒法逃避:「相比起華僑果種抽離,竹升果種唔關事,我們1.5世代,可以話係心態上在海外最 care香港的那一批人。」
「原住民加 分 研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樂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Re: [問題] 請問台大研究所有原住民加分嗎- 精華區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研究所考試為什麼沒有加分?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而是「設計」的不公平】...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你知道為什麼原住民考試可以加分嗎?兩分鐘帶你搞清楚!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原住民加分制度目的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原住民加分制度目的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原住民加分制度目的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移工‧移民‧新台灣 ◎一尾
在富裕國家裡
他們被統稱為外勞,沒有國籍之別
沒有文化,只有異國料理與潑水節
――――謝三進〈勞動半島〉
0.
a.截至2019年底外籍移工達718058人,主要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
b.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由婚姻取得本國籍及身分證的新住民已超過65萬人,占全台人口3%以上,超越原住民56萬人口。
1.
2019.10.03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後6名菲律賓、印尼籍漁工罹難
2020.03.23 台中大肚工廠宿舍鐵窗阻逃生 3名越南移工命喪火場
2020.05.14 台生許紫涵找到印尼保姆Dwi感動兩國人
2020.五月底 臺北車站禁止席地而坐爭議
2020.06.13 尋找阿秋,我15年前的越南保姆
2.
當全世界吹起Black Lives Matter 的聲援運動時,這個月13號臺北二二八公園也由外籍人士舉辦了一場聲援活動,上禮拜我們也看到了反骨男孩模仿黑人的影片,有些人說那是美國的脈絡,他們只是致敬搞笑而已,卻不理解當中長達數百年的血淚奮鬥史。同個禮拜我們也看到台科大學生刊物提起了原住民加分的問題嘲諷,或者又會有人辯解原住民加分是事實,而漢人一貫的用自己的視野在原住民的傷口上撒鹽。我們總在世界舞臺上强調自己被歧視的身分,媒體把台灣塑造為一個國際社會下的受害者角色,但向内看,是的我們也可能成爲體制的加害者。我們可以從「瑪麗亞變老師」、「鳳凰與鷄」的比喻擴大到整個體制,我們對許多事情理所當然、漠視加深了這個體制的迫害與歧視,我們可以舉個例子,爲什麽一個國家,對於補習班教英文的丹尼爾和在螺絲工廠工作的阮氏嬌的待遇差那麽多?
3.
身爲一位文學閲讀者,必須和大家告解的是,由於移民工在一開始就被整個社會歧視,他們是工廠工人、家庭看護,所以我們一開始就不認定他們會有什麼文學產出,文學是用中文寫作的人的事。我們從來不會想像有另一個群體的寫作,是用另一種異鄉的語言在台灣寫作,這是閲讀台灣、閲讀東南亞的我們在視域上的缺乏。然而,早在1998年菲律賓移工就已經開始在台灣組織詩社SMI(Samahang Makata International,菲律賓國際詩人協會)印尼移工也籌辦了FLP(Forum Lingkar Pena,印尼筆社)、KPK(Komunitas Penulis Keratin,印尼作家社群)等文學社團。
4.
本周將以「台北外籍勞工詩影比賽」和「移民工文學獎」為範疇,帶大家一起來聼聼,那我們不甚熟稔的移工的聲音,他們時而懷念原來的家鄉、關心母國的一切,時而感謝台灣這塊土地給與的機會,同時抱怨和怨懟台灣,不過離鄉背井的他們在詩中最令人動容的則是對於親情的羈絆。
5.
台灣作爲移民與翻譯之島,我們透過翻譯得以跨越語言的藩籬,從最先來到這座島嶼的原住民,到現在的新住民、移民工,不同時期的移民在這座島嶼的互動造就了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文風景。可能許多人的父母、另一半就是新住民,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可能是那個照顧爺爺的印尼姐姐。這個月到了最後一個禮拜,如果從這週的詩歌回答,台灣是什麽?更進一步地問台灣人是什麽?我想,台灣是不同時期移民組成的社會。如果你願意認同這塊土地,那麽你也是台灣人,而這就是我們的「新台灣」。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移民工文學獎 #台北外籍勞工詩影比賽 #移工文學 #新台灣 #越南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東南亞 #公視越南語新聞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四方報 #一尾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2.html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閲讀:
1.移民工文學獎 Taiwan Literature Award for Migrants.
https://tlam.sea.taipei/
2.宋家瑜:《台灣移工文學場域的生成:以文學獎為例》,台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3.吳慧娟:〈文學敘事與人權想像:移民工文學獎〉,《中外文學》48卷3期 (2019 / 09 / 30) , P89 – 132。
4.張正/台北的四方之聲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91/article/5193
5.廖雲章/一日達成千里尋人任務:從失聯移工到越南網紅,她如何串起台越為人圓夢?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49/article/9580
6.Hilton Yip/It’s Time for Taiwan to Confront Its Own Ethnic Discrimination Issues
https://ketagalanmedia.com/2020/06/10/its-time-for-taiwan-to-confront-its-own-ethnic-discrimination-issues/?fbclid=IwAR1CD2GJO5yle1wiLX-07kOX3YvOOdtnWNtRnyR92eJWpv2QsnYcXqd06gY
7.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https://www.tiwa.org.tw/
8.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Brilliant Time bookstore
https://www.facebook.com/btbookstw/
9.《四方報》
https://4wayvoice.nownews.com/
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樂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常,我會收到很多求救的訊息
高三模擬考考差了,怎麼辦,是不是沒救了
現在唸的科系沒興趣,怎麼辦,前方不知怎麼走
大學念到快二一了,怎麼辦,真的不想過下去了
在學校都交不到朋友,怎麼辦,人生過得好灰暗
已經大四要畢業了,可是卻連要做什麼工作
該不該考研究所都不知道,怎麼辦,人生真的好茫然
這類問題的公式大抵為
課業,人際,感情,打工,社團等某一類出了問題
==>覺得痛苦茫然==>看不到方向==>人生好沒希望
台灣有太多學生都是如此
社團沒玩到,課業沒讀好,愛情沒交到,打工沒做過
等到快畢業了,才驚覺所謂的大學必修四學分
自己竟是被二一的
於是便不斷否定自己,基於過去的失敗否定未來的自己
我是繁星,是離島,原住民加分上的,我一定比其他同學差
我學測指考不如人,念的校系沒人家好,我一定拚不過別人
我在原系就和同學處不太好,我轉系後也一定會沒人理我
我以前就交不到女朋友,未來也肯定交不到
好像高三,其實是一個分界線
在高三之前,人生都是愜意舒適的,至少還充滿希望
高三之後,好似上帝按下了人生的快轉鍵,怎麼也停不下來
一轉眼,學測指考落幕了,大一結束了
大學都要畢業了,還是茫茫不知所以然
於是繼續虛擲光陰,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拼命地想若能回到從前有多好,回到過去一定會好好重新開始
可是真有重新開始機會時,又還是一再糟蹋,反覆循環
最終,彷若人生就只剩領一個餓不死,也存不了什麼錢的薪水
考一個不上不下的分數,讀一間不上不下的學校,活一個不上不下的人生
你知道荒謬性在哪嗎?
同學,你才十多歲,頂多二十歲初頭
就算大學畢業了,也不過21 22歲
以台灣平均壽命
你的人生少說還有五十年起跳,還有至少兩倍多的21歲可以活
你卻已經把你的人生劃定了範圍,否決了自己
好似你已經太老,已經來不及挽回,所有機會都已逝去,完蛋了
我可以告訴你實話是,你之所以真的會完蛋
不是因為你錯過了什麼,而是你已經認定了你沒救了
一個自認沒救,放棄自救的人,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救的了的
我曾經翻譯過一則真實故事
當事人表示:
在我38歲那年,我在掙扎要不要去念個放射學系的學位
我跟朋友說了這個掙扎,我已經太老了,等拿到學位我都四十以上了
我朋友對我說:如果你不念
你還是會變成四十歲以上,沒有學位的四十歲以上
現在我已經六十歲了,那個學位改變了我的一生。
懂嗎?對於一個二十出頭歲的人
在你的世界根本不該存在太晚這件事
你沒有任何資格,可以用太晚了來不及,來當作你放棄的藉口
說白了,你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你要追求的並不是改變
而是躺在那,就會從天掉下來,不勞而獲的改變
於是你寧可日夜面對達不到目標的愧疚感
不斷對自己說我好廢好糟糕,人生好沒希望
也不願與現實搏鬥,付出任何實質努力去改變你的現狀
如果你還是個學生,清醒一點吧
別在你人生還沒真正開始之前,就已經放棄不走了
你總要認知到
這世界或許不公平,但不公平更是你要拼命的藉口
因為這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抱怨
而對你公平一些,他只會把你無情淘汰
如果你去區分,任何競爭中都有砲灰與主角
他們的差別往往是,砲灰在開始之前就認定了自己是砲灰
主角就算一開始很廢,也會全力拼命去嘗試,至少是相信自己
連自己都無法相信的人,活著才真的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一個還是學生的人,你到底在怕什麼? 來不及什麼?
這世界上總有人要失敗,為什麼會是你?
這世界上總有人會成功,憑什麼不是你?
面對現實吧
生活本來就不容易,誰的都是,你知不知道而已
差異只是你當很困難,別人當理所當然
你在學校中能碰到99%的問題,改變的方法你自己都知道
小學生都知道和一個人處不好,就去多擴展其他朋友
考試考差了就下次多念書,吃太胖了就要多運動
你只是懶而已
要不要讓懶真的毀了你的一生,從來就是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的
如果你只是看著遠方的目標發呆,連動隻腳都懶
目標廢話永遠只會是遙不可及目標。
_____________
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
http://goo.gl/hdJpQ1
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研究所考試為什麼沒有加分?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 所考試為什麼沒有加分? ... 大學升學都有原住民加分或是低收特殊管道可以上頂大為什麼研究所考試就沒有呢? ... 跟室友完全不講話正常嗎? ... <看更多>
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而是「設計」的不公平】...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原住民加分 的問題不是制度本身,而是「設計」的不公平】 每年學測、指考結束,原住民 ... 自己對原住民文化的保存想要有所貢獻,這樣的研究者終究不是屬於此文化的人, ... <看更多>
原住民加 分 研究 在 Re: [問題] 請問台大研究所有原住民加分嗎- 精華區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唉 說到這個
我覺得不太公平啊
身邊有些原住民朋友 看著他們這樣
真的很心疼。。。。
每個人都有受教的權力吧 政府應該鼓勵原住民學習搭
否則考大學有加分 考研究所就各校規定
不就變相支持原住民讀到大學就好。。
我覺得這四一種歧視啦。。
不知道各位前輩怎摸想的?
※ 引述《EllaElla (EllaElla)》之銘言:
: 朋友問我的
: 可是我沒辦法回答
: 特別來請問達人
: 原住民身分
: 報考任一所都可以加分?
: 還是有限定研究所才有加分?
: 謝謝您的回覆
: ※ 編輯: EllaElla 來自: 61.228.240.246 (12/13 05:05)
: 推 Technician:研究所好像沒加分吧? 否則當完兵不是也可以加分 12/13 06:45
: 推 ayutakako:幾乎每個學校研究所都不會加分吧~ 都研究所了...... 12/13 07: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53.2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