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迷訪談計畫終於要來到第五位朋友了,也非常謝謝喜愛與支持這系列訪談與書寫的讀者,希望大家藉由這些文章,除了一解鄉愁,也能更愛我們的京都。
COLIA's space之人生以旅行為目的。京都。茶道。馬拉松
這次訪談計畫裡,我應該認識最久的就是可樂,因為在部落格還很多人看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算算應該有10年了,其實當時回京都的次數還沒那麼多,但因為很喜歡,所以我應該在15年前,就在部落格書寫與京都有關的事,後來知道了可樂的部落格-COLIA's space 之人生以旅行為目的,發現了這位同樣對京都充滿喜愛的朋友,而且文筆也很好。
所以就開始在網路上,一直有所交流與聯繫,可樂應該是那種喜愛一樣事物就會一頭栽入的人,所以我記得她一愛上京都,就一直瘋狂的回去,可樂其實是和我年紀差不多的人,記得她說她說自己在40歲時給了自己一個禮物,就是去京都進修和生活,這讓我相當羨慕,曾經這也是我的夢想之一,但後來因為有了家庭與孩子,這些夢想早就煙消雲散了。
也因為在京都進修和生活過一年,再加上原本就已經非常喜愛京都,可能又年紀相仿,常常在她分享的文章與文字裡,流露著一種與其他京都部落客不同的氣質,雖然現在也早就沒有人再看部落格了,可樂後來又進入了茶道的世界,等於開啟了京都另一扇門,切入與深入的角度,與一般的旅人又截然不同了,然後她也喜愛跑馬拉松,會參加日本各地的馬拉松(真是多才多藝,呵)
可樂是我親自訪談的朋友,認識多年的京都迷,終於可以見面了,還是覺得很有緣份,那一次訪談,我還約了另一位訪談的京都迷,一位在京都曾經修習過古畫修復的朋友(之後也會分享她的故事),三人當然肯定相談甚歡,畢竟都是京都控,可以聊的東西太多了,我記得前陣子有寫一篇文章,是關於人生一瞬,那些牽引著我們的光(那篇文章蠻多人看的),提到我們會喜歡某一些事物,喜愛某些地方,都不是偶然而已,而是有一些光在牽引著,不斷加總而帶我們走到了這裡,裡面提到了一個朋友的故事,就是可樂。
有時,我們會想念著人生的某些片段,某些時光,對我們來說,都代表著無法抹去的意義與象徵,其實沒有人能真正了解你過去經歷了甚麼?更不會知道未來,你會往那裏去?只有你自己才真的知道自己經歷過了甚麼,但如果能有真正喜愛的事物,能有眷戀的人事物或城市,你會知道,一切的意義都不同了,因為那道光,終究會在那裏。
或許是認識可樂比較久了,也一直有在看她的文章,知道了她的故事和經歷,對我來說,有些事物會反射到自己走過的路,就像她曾經在部落格寫過的那篇寶泉院的獨自冬雪。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唸書的歷程比較歪,大學念的是政治系,但也是因為分數落點落到這,其實沒甚麼念書都在玩社團;後來研究所去了Boston 唸公共關係,回台灣之後也不是直接從事公關相關工作,但進入了行銷領域,也算是相關吧。後來回想,在Boston 生活的那兩年可能是讓我對有歷史的城市特別有感覺的契機。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日本對我而言不是陌生的地方,但直到 2011 年,311東日本大地震那年才第一次造訪京都。
原本是一群朋友相約到京都賞櫻,但因為311行程取消了;那段時間好像剛好工作很忙怎樣都想出去走走,於是就選擇了功課已經做了但還沒能成行的京都。那是 2011 年5月,黃金周之後,新綠的梅雨季。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單純旅遊大約16次;2016/10-2017/7 在京都住了將近一年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原因說起來有點好像也沒甚麼特別,也有點膚淺(笑)。原本自己就對有歷史的城市比較有感覺和興趣,從小到大一直很想去的城市是長安,不知為何唐朝的歷史、背景等等很吸引我,一直沒有機會到西安走走。然後陰錯陽差地先到了京都,雖說京都現在留下來主要發展的區域比較是當年仿洛陽來的,可和長安還是有一定的淵源,這一點淵源就讓我在第一次造訪京都時,有種被雷打到的感覺,莫名地被她迷上,很想一次一次地回來加深對她的認識。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挑戰京都馬拉松初馬被關門。
因為愛京都也讓我開啟了馬拉松之路。2013下半年還是菜鳥跑者,只是先把慢跑當作跑身體健康之時,意外發現京都馬拉松這場賽事,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把 2015 京都馬拉松(只有全馬 42.195km)作為目標開始練跑。為了完賽我也是有認真練習的,只是賽事當天不知道是鬼遮眼還是怎樣,過了30K之後在鴨川畔跑去排廁所,當下一排隊就放空忘記注意時間,離開廁所繼續往前跑沒多就出現「前方500m 關門點」和倒數時間的標示,只剩將近三分鐘,以我這菜鳥的能力,就算已經用盡吃奶的力氣衝,還是差10秒鐘被關門,殘念挑戰失敗。
不過後來想想,多虧這次被關門我才會發願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一定要在京都完成,然後就這樣一直跑到現在了。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這題我想了很久該怎麼回答,因為深刻、有意義的人事物太多了,可大可小很難選擇。想了想,來談談學茶道的事吧。
也是因為開始走京都之後,因緣際會讓我進入茶道的世界。日本茶道最主要的流派有三千家:裏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都是從千利休一脈相承而來,我學習的流派是裏千家。因為老師每年都會安排參加京都總本部的研習課程或相關活動,我們有幸得以進入平常不對外開放的裏千家今日庵參觀及上課,以及參觀大德寺幾座與千家、茶道有相當淵源的塔頭及茶室,都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因為學習茶道,我們對京都、對日本文化、對和果子、對懷石等等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因此認識了一群京都同好的朋友,大家三不五時會互相塞浪然後就刷了機票一起快閃京都去。我們覺得學茶道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在京都亂晃的時候,經過一些從門口看不出來是賣甚麼的店家都敢掀起暖簾開門走進去。(笑)
7.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我自己的感覺應該沒有甚麼特別的改變,反倒是越回去越覺得可以探索的地方好多,每一個地方就算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點去都有不同的感覺,怎麼樣都去不膩。
不過隨著日本茶道的學習、對日本歷史、京都相關歷史的興趣研究、朋友的分享等等,總覺得每次都會多發現一些有趣的點。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喜歡新綠和冬季,硬要選的話,還是新綠吧!
要說最難忘的京都生活經驗,應該還是 long stay 的那年,以一種比觀光客多一點、但又比真正在京都落戶的人少一點、我自己形容像是半居民那樣不深不淺的角色生活在京都的日子。因為時間比觀光客充裕,可以更有生活感,因為不是真的要融入當地生活圈,不會有送往迎來的適應壓力;有點像去年的日劇「在京都小住」的感覺,早上起來換上衣服晨跑就可以往鴨川去、有需要的時候帶上一個空寶特瓶就可以去裝染井水回家沖咖啡、不用趕行程,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慢慢地體會生活在京都的感覺,就算只有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孤單。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京都不是一座大城市,嚴格來講若只是要繞一圈的話,我自己用雙腳跑過一次,沿著北大路、西大路、九条通、東大路繞一圈也不過21公里;但用雙腳慢慢跑或慢慢散步才是認識京都最有趣的方式,就是這樣原始的方式才能夠慢下來好好品味這個城市,然後會在各個街巷角落裡發現有趣的事物或故事,重點是要睜大雙眼、打開自己心裡的感受器,去體會這座古都的頻率。
這點我自己都還做得不夠好~~哈哈
同樣因為文章過長,所以完整圖文,請大家點選下方網址,可樂的粉絲團和部落格,也在下方,歡迎大家追蹤,前四篇訪完文章也請點下方傳送門。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晾著 ◎#林育德
這個島上只剩下兩種季節
衣服會乾的,以及乾不了的
此刻總是陰雨綿綿
煙癮卻總是此刻襲來
少年在陽台燃起一支煙
穿透霧煙恍然看見
成年的日子之前
那樣的床單,巨大
就這樣晾在中央山脈上
有夢的遺留。慾望在床單
溢灑,少年憶起某天夜裡
生猛的挺起,像一隻健壯的雄鷹
對海的想像。零碎且私密
像是那些貼身的衣物
又像這些花俏的飾品
暫且就晾在山頂,海岸山脈
少年在校園燃起一支煙
暫時忘卻課堂,那些
內外交錯,沉悶的鼻息
國家被晾在旗桿上
而認同卻擺在收納箱裡
煙是一支不可靠的衣架
晾不住呼吸
也晾不住寂寞
更不可能有誰的意識形態
不經意的晾著
總是風一吹就散了
少年在心裡燃起一支煙
渴望身處模糊,避開
所有太過尖銳的人際。隱私
被晾在空氣中,窺看
而煙屁股扭曲陳屍煙灰缸
濾嘴留有與他接吻的證據
少年用煙在陽台晾起自己,猛然
驚覺自己在世界,孤獨的晾著
生猛的抽出,把一支煙
點著,意識搖晃認同
混淆山脈與山脈之間,衣物
或飾品究竟是否晾著
還是昨夜有風,四散
一地猶如煙蒂墳場,橫陳
在腳旁或跟隨紛亂的霧煙飛行?
少年只剩下兩件衣服
晾在身上的,以及晾在身外的
此刻總是陽光毒辣
煙癮卻總是此刻襲來
把一支煙,生澀的銜住
安靜而空虛的,晾著
乾了又濕,濕
了又乾
彷彿在一個未曾打開的收納箱裡
等待晾著
-
◎詩人簡介
林育德
摔角迷。1988年生於花蓮。花蓮高中畢業,大學時代輾轉求學,經三校六年終完成大學學業。寫作經歷以詩為主,沒想像過別的可能,也沒想像過自己不看摔角的樣子。
詩作選入《更好的生活》、《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中央大學金筆獎,東華大學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海洋文學獎。近期以〈阿嬤的綠寶石〉獲台北文學獎小說首獎。
-
◎小編洪聖翔(眠花)寫的
夜讀林育德〈晾著〉,對少年思慮頗能同情共感,而當詩中書及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少年燃起一根菸的校園、對著蒼色晾衣的乾溼景象,是我無論如何幼稚追求,也無法接通的島嶼地氣。作為一個偶至花蓮的讀者,我將身體記憶留在另一個還沒有詩的地方。文本只點出幾個名詞,但帶有一定程度專屬於花蓮的地方意識。如果我們支開腦中應外延資料而生,對作品先入為主的地方性想像,〈晾著〉仍是一首可讀性高的佳作,它主要書寫一個花東多慮少年的思量。第一段「這個島上只剩下兩種季節 / 衣服會乾的,以及乾不了的」帶有絕望的(因為乏術,沒有更好的選擇)、賭氣的情緒成份。第二段承之而伸。第三段出現「少年」、「成年之前的日子之前」,給出了往青春暗面的解讀線索,另,「那樣的床單,巨大 / 就這樣晾在中央山脈上」對我來說這是第一個生動的句子,文本帶讀者執行一次如下的聯想:
「少年」→銜接第四段的夢遺→「床單」→晾在中央山脈上的事物→「雲朵」
又因第三段的意思,分別推進到了第四、第五段(竊以為在層次上此二段應被視為同一層),作者又在第六段讓少年的菸移置場景。這種「少年在陽台燃起一支煙」、「少年在校園燃起一支煙」、「少年在心裡燃起一支煙」的重複句式算是較乏味的經營,不過作者之後也立即追擊了第二個有趣的句子:「國家被晾在旗桿上 / 而認同卻擺在收納箱裡」緊接著我認為這首詩最出色的概念:
菸(煙)→ 衣架 → 晾 → 等待
少到成年,燃到滅,乾到濕,時間和煙,人成為一種消耗品。晾人或意識形態的煙,和我們一樣沒能完成原始目的,任受晾之物四散橫陳。第八段如黃翾〈再過去就是我家〉:「要如何去說明我內心 / 無數過早的疑慮與惶惶不安?」對少年心緒的刻劃,並直接以日常語彙寫二到四行。五六行則有:「而煙屁股扭曲陳屍煙灰缸 / 濾嘴留有與他接吻的證據」菸灰缸中的菸屍被想像成亂葬崗場景,延伸出了「與詩中之少年接觸之物,最後終究消耗光了自己」的意味。至於第九段「孤獨的晾著」與第十段「生猛的抽出」則留有作者經營此詩缺乏變換句式的遺憾,在詩中不斷以重複的句子進行意義上的翻轉(例如第十一段對應第一段,第十二段對應第二段), 我想起 eL 在《失去論》裡進行的,較依賴正反思考的寫作方式。這種策略是否成功,我認為得看在受限的句法裡翻出的意思夠不夠出奇。第十三段以意義密度較低的方式作為到最後一段的過渡,我以為有待改良,最後一段卻是不錯的收尾。它乍看之下是軟弱的,但給出的封閉感、壓迫性都很重,比上一段有效得多。那是一只菸在菸盒子裡等待晾著,而晾曬本身卻又讓這只菸開始消耗。此處與廖瞇詩〈生死〉:「火柴不點就會死 / 火柴不點就不會死」頗能呼應。
〈晾著〉 試圖喚醒自己對花蓮、對年少的集體記憶,讀它過程中我不斷想及焦桐寫〈地方文學〉:「後來交往的花蓮朋友中,好像都繼承了這種精神意識。......一個生長於臺北的作家大概不會這麼迷戀臺北。」以及李志歌裡的雨、霧、菸等焦慮孤獨的印象,諸如〈關於鄭州的記憶〉:「巷子裡飄滿煤爐的味道 / 霧氣穿過她年輕的脖子 / 直到今天都沒有散去」、〈下雨〉「下起了雨,慌亂中爬過的螞蟻」、〈熱河〉「人們總是早早的離開,拉上捲簾門 / 在天黑前,穿上毛衣,點一根菸」。題外話,不知道作者聽不聽李志。生活在盆地裡容易忘記臺灣是一座島,忘記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島,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
2017花蓮青年文藝營-系列詩人
「全國喜愛文學的朋友,我向你伸出一隻山形的手,邀你來花蓮,夏天來一趟游牧式的文藝營隊。」
一、 研習課程:知名文學作家及學者專題講座,舉辦研討與交流。
(講師名單:葉日松、廖鴻基、邱上林、吳翠、簡齊儒、林育德、康書恩、曾貴麟)
二、地景旅行:牛犁地方社區協會、五味屋、大農大富(暫定)
三、文學遊藝:文學定向越野賽
地點:花蓮學苑(花蓮市公園路40之11號)
費用:500元
官網網址:http://hlntc.cyc.org.tw/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08/20170807.html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 在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線上看- 紀錄片- Gimy 劇迷 的推薦與評價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 已完結|史上最極端的生存挑戰賽難度越來越大。在參加過《原始生活21天》節目後,熟悉這種“裸體挑戰”的資深生存. ... <看更多>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 在 原始生活21天第五季 的推薦與評價
原始生活 21天第五季劇情:|全15集| ... <看更多>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 在 原始生活40天第五季,大美女中暑退出比赛,新三人组捕猎成功 的推薦與評價
原始生活40天第 九季,挑战零下,求生老手重返战场 · 一女一男,挑战玛雅丛林,一次意外伤害让女孩退了赛 · 昨晚12点,媳妇产下一枚六斤半大胖小男孩,母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