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
很多年以來,當被問到,「你的人生有沒有一件後悔的事」,我多半自以為豪情萬丈地回說,「沒有。決定就是承擔,不言悔。」
但是現在,如果你問我是否後悔過什麼,有的,美君,我有兩件事。
黃昏玉蘭
第一件事發生的時候,你在場。
天色漸晚,陽台上的玉蘭初綻,細細的香氣隨風游進屋裡。他坐在沙發上。
他愛開車帶著你四處遊山玩水,可是不斷地出車禍。這一回為了閃躲,緊急煞車把坐在一旁的你撞斷了手臂。於是就有了這一幕:我們三人坐在那個黃昏的客廳裡,你的手臂包紮著白色紗布,淒慘地吊在胸前。你是人證,我是法官,面前坐著這個低著頭的八十歲小男孩,我伸手,說,「鑰匙給我。」
他順從地把鑰匙放在我手心,然後,把準備好的行車執照放在茶几上。
完全沒有抵抗。
我是個多麼明白事理又有決斷的人啊。他哪天撞死了人怎麼辦。交出鑰匙,以後想出去玩就叫計程車,兒女出錢。
後來才知道,我是個多麼自以為是、粗暴無知的下一代啊。你和他這一代人,一生由兩個經驗鑄成:戰爭的創傷和貧困的折磨。那倖存的,即使在安好和靜的歲月裡,多半還帶著不安全感或者心靈深處幽微的傷口,對生活小心翼翼。一籃水果總是先吃爛的,吃到連好的也變成爛的;冰箱裡永遠存著捨不得丟棄的剩菜。
我若是用心去設想一下你那一代人的情境,就應該知道,給他再多的錢,他也不可能願意讓計程車帶著你們去四處遊逛。他會斬釘截鐵地說,浪費。
從玉蘭花綻放的那一個黃昏開始,他基本上就不再出門。從鑰匙被沒收的那一個決斷的下午開始,他就直線下墜,疾速衰老。
上一代不會傾吐,下一代無心體會,生命,就像黃昏最後的餘光,瞬間沒入黑暗。
只是母親
第二件後悔的事,和你有關。
我真的可以看見好多個你。
我看見一個紮著兩條粗辮子的女孩,跟著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時不時停下來採田邊野花,又滔滔不絕地跟大人說話,語音清脆和滿山嘹亮的鳥聲交錯。
我看見一個穿陰丹士林旗袍的民國姑娘,在綢緞舖裡手腳俐落地剪布賣布,儀態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後叉腰跟幾個蠻橫耍賴的士兵當街大聲理論,寸步不讓。
我看見一個神情焦慮的婦人手裡緊緊抱著嬰兒,在人潮洶湧的碼頭上盯著每一個下船的男人,尋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時,她蹲在一條水溝邊,拎起鐵鎚釘釘子,搭建一個為孩子遮雨的棚屋。
我看見一個在寒冬的清晨躡手躡腳進廚房做四個熱便當盒的女人。我看見一個姿態委屈、語調謙卑,為了孩子的學費向鄰居朋友開口借錢的女人。我看見一個赤腳坐在水泥地上編織漁網的女人、一個穿長統雨靴涉進溪水割草餵豬的女人。我看見一個對丈夫堅定宣布「我的女兒一樣要上大學」的女人。我看見一個身若飄絮、髮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別式上不勝負荷地把頭垂下……
我清清楚楚看見現在的你。
你坐在輪椅中,外籍看護正在一口一口餵你流質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著你滿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體溫一定透過這一握傳進你的心裡,但同時我知道你不認得我。
我後悔,為什麼在你認得我的那麼長的歲月裡,沒有知覺到:我可以,我應該,把你當一個女朋友看待?
女朋友們彼此之間做些什麼?
我們常常約會——去看一場特別的電影,去聽一次遠方的樂團演奏,去欣賞一個難得看到的展覽,去吃飯、去散步、去喝咖啡、去醫院看一個共同的老友。我曾經和兩個同齡女友,清晨五點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崗去看日出點亮滿山芒草。我曾經和幾個年輕的女友,在台東海邊看滿天星斗到凌晨三點。我曾經和四個不同世代的女友,在沙漠裡看檸檬黃的月亮堂堂從天邊華麗升起。我曾經和一個長我二十歲的女友,在德國萊茵河畔騎腳踏車、在紐約哈德遜河畔看大河結冰。
我有寫信的女友,她寫的信其實是一首一首美麗的詩,因為她是詩人。我有打電話的女友,因為她不會用任何電子溝通。來電話時只是想說一件事:我很「悶」;她說的「悶」,叫做「寂寞」,只是才氣縱橫的她太驕傲,絕不說自己寂寞。有一個女友,從不跟我看電影聽音樂會,但是一個月約吃一次午飯。她是我的生活家教。每次吃飯,就直截了當問我有沒有問題需要指點。令人驚奇的是,她每次的指點,確實都啟發了我。她外表冷酷如金屬,內心又溫潤如白玉。
而你,美君,從來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單裡。
你啊,只是我的母親。
親密注視
一旦是母親,你就被放進「母親」這個格子裡,定格為我人生的後盾。後盾在我的「後面」,是保護我安全、推動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為我的眼睛長在前面,就注定了永遠看不到後面的你。
我很早就發現到這個陷阱——我是兩個兒子的「後盾」,在他們蓄勢待發的人生跑道上,落在「母親」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見」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開啟了一個傳統——每一年,和他們一對一旅行一兩次。和飛力普曾經沿著湄公河從泰北南漂到寮國,也曾經開車從德國到法國到義大利到瑞士,跟著世界盃足球賽一場一場地跑。和安德烈曾經用腳步去丈量京都和奈良的面積磨破了皮,這個月我們即將啟程去緬甸看佛寺,一個一個地看。
兩個人的旅途意味著什麼?自由。如果我去探視他們,他們深深嵌在既有的生活規律裡,充滿屬於他們的牽絆,再怎麼殷勤,我的到訪都是外來的介入,相處的每一個小時都是他們努力額外抽出的時間,再甜蜜也是負擔。
兩個人外出旅行,脫離了原有環境的框架,突然就出現了一個開闊自由的空間。這時的朝夕陪伴,不論長短,都是最醇厚的相處、最專心的對待,並肩看向窗外,探索人生長河上流動的風光。
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單獨行旅,我親密注視著他們從少年蛻變為成人,他們親密注視著我從中年踏進了初老。
找不到
有一天走在維也納街頭,綠燈亮時,一抬頭看見燈裡的小綠人竟然是兩個女人手牽手走路,兩人中間一顆心。維也納市政府想傳達的是:相愛相婚的不必是「兩性」;兩人,就夠了。停下腳步,人們不斷地從我身邊流過,我心裡想的,是你:當你還健步如飛的時候,為什麼我不曾動念帶你跟我單獨旅行?為什麼我沒有緊緊牽著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錯過了親密注視你從初老走向深邃穹蒼的最後一哩路?
為什麼我解放了自己卻沒有解放你?為什麼我願意給我的女朋友們那麼多真切的關心,揮霍星月遊蕩的時間,卻總是看不見我身後一直站著一個女人,她的頭髮漸漸白,身體漸漸弱,腳步漸漸遲,一句抱怨也沒有地看著我匆匆的背影?
為什麼我就是沒想到要把你這個女人看做一個也渴望看電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電話說「悶」的女朋友?
我抽出一張濕紙巾,輕輕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頭看我——是看我嗎?你的眼睛裡好深的虛無,像一間屋子,門半開,香煙繚繞,茶水猶溫,但是人已杳然。我低頭吻你的額頭,說,「你知道嗎?我愛你……」
那是多麼遲到的、空洞的、無意義的誓言。所以我決定給你寫信,把你當做一個長我二十六歲的女朋友——儘管收信人,我找不到。
——龍應台《天長地久》2018,天下雜誌出版
#天長地久龍應台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於《平家物語》登場的一名充滿謎團的人物。 屋島之戰裡,以“上總的惡七兵衛景清”的稱號為源平兩軍所知,然而其來由不明。 《平家物語》記載他自稱是“上總的”景清,但具體來自哪裡則眾說紛紜。 “上總的惡七兵衛景清”最後, 被人們成為平家的復仇者“平景清”...... 化為類似於企圖報復源氏的怨靈一般的存...
原神散兵語音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世界最難攀登也無人成功的山峰: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梅里雪山)
只要講到中印巴不丹邊界時,一定會發現怎麼一大堆都是拉(La),還有到處都有崗日(Kangri)。其實這是藏語音譯的結果。La是山口,Kang是雪,ri是山。Kangri就是雪山。像錫亞琴冰川得名自主峰:Sia Kangri(Sia雪山)。福編沒學過藏語,但看到那麼多 La 與 Kangri,好歹也會去查一下吧。
不過今天教室講的既沒有La,也沒有Kangri,是上上篇講到錫亞琴冰川士兵常感覺到靈體時,有人提到的「不眠山」,該山就是從沒人攀登成功的卡瓦格博峰(該山又稱梅里雪山,但那是解放軍測量隊將錯就錯的結果)。該峰是當地太子雪山十三峰中最高峰,海拔6740公尺,但也傳說統領群山,被稱為「雪山之神」。
卡瓦格博峰也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每年大批藏傳佛教信徒千里迢迢到本地轉山,時間長達1~2周,在山腳至山腰轉山,全部餐風露宿,但他們卻一步一叩,展現世世代代的虔誠。若逢藏曆羊年(傳說卡瓦格博峰的本命年)轉山信徒更是暴增。
但藏傳佛教信徒最高到4500多公尺高的說拉埡口,絕不能有攀登的念頭。(BTW,在衛藏地區的藏語中,格博是「爺爺」的意思。)
☆☆☆☆☆☆☆☆☆☆☆
我知道有人一定不信傳說,我先就科學上解釋為何卡瓦格博峰居然成為地球上除南極洲山峰以外,極少無法攀登的山峰:
1.該地有個奇觀叫三江併流: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靠得非常近,平行併流。這其實來自一個特點,太子雪山是青藏高原的東南末端,過後地勢急遽下降。
2.太子雪山既是青藏高原的東南末端,正面臨印度洋季風吹拂,導致當地降雪量特大(冰川、冰層流動快)
3.高空西風遇帕米爾高原後開始分南北股,北沿岡底斯山,南沿喜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末端重新合流,配合印度洋海風,易產生大小氣旋與渦流,天氣幾乎不可能有長時穩定。
4.卡瓦博格峰緯度偏南,降雪量大但底下融雪量也大,冰層極度不穩固。
5.山形陡峭增添難度,也增加雪崩機率。
6.山相對落差極大,雖然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公尺,但從起登處到山頂海拔落差4700多公尺,上上下下落差超過5000公尺。以珠穆朗瑪峰為例,車行能到的大本營是5300餘公尺,落差3500公尺。
******************
傳說在松贊干布時期,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受居士戒,改邪歸正,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聖山極樂世界的象徵,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
故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領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領整個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對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語稱讚都僅僅讚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統領的整個自然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
其實福編的想法,科學和信仰並不衝突,正因為卡瓦博格峰的氣候與地質條件如此險峻變化多端,法力最大的山神才會選擇居住於此。
當地有傳說觸怒山神,要被留在山中7年,1991大山難的罹難者,1998年隨冰河移動下了山腰被民眾發現,真的被留了7年。
******************
外地人到卡瓦格博,最適合到3000多公尺高的飛來寺遠觀「日照金山」,當地也這麼說「如果卡瓦格博願意讓你看見,雲霧就會散開,如果卡瓦格博不願意讓你看見,風雲馬上罩頂」。
福編相信,人可以不迷信,但不要鐵齒。其實網路流傳的不眠山還是虛構的,因為三支救援隊(中國聯合救援隊、日本聯合救援隊、西藏當地登山協會隊)並沒有如小說再發生死亡,但救援隊是抱持著畢恭畢敬的心情上山尋找失蹤者,沒有登頂的打算。或許因為如此神山才沒有再次發怒,但神山連讓救援隊上山都不准(三支救援隊只有純藏人隊抵達一號營地)。
2001年,德欽縣人大常委在當地藏人與自然保護者共同呼籲下正式立法,不再允許在卡瓦格博進行登山活動。但之後獨立探險家高家虎冒險探勘,雖然找到不少1991大山難受難者遺物,但他本人也在2011年冒險嘗試攀登後失蹤至今。
當年找到遺物後有成功洗出一張趁著天氣好時,登山者在3號營拍攝攻頂前的照片,有誰能想像沒多久,當地就狂風暴雪,根本無法行動,更在不久之後,就發生掩埋17人的超大雪崩?
*******附錄:不能登的卡瓦格博山山難大事紀***********
1990-11-27 中日聯合登山行動開始
1990年12月,中日聯合登山隊逐步建立了一、二和四號營地(C1、C2、C4),但在建立三號營地(C3)的選址問題上,中日雙方發生分歧。中方主張,營地應該建立在遠離山脊的地方,以避開雪崩區;日方認為,為了登頂節省體力,三號營地應該盡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號營地。最後,井上隊長決定採取折衷方案,三號營地選擇在中方意見和日方意見的中間位置。
1990-12-20,中方隊員段建新在二號營地觀測到三號營地附近的一次中型雪崩,該次雪崩幾乎危及到三號營地,但也讓登山隊降低戒心(已經崩過了,所以放心點,但我認為這是神山的第一次警告)。
1990-12-28中午,突擊隊5名隊員接近主峰背後的山脊,到達6200米的高度,但在突擊隊到達6470米的高度時,山頂天氣突變,暴風雪令衝頂行動受阻。下午4點,井上隊長命令放棄,但因風雪過大,突擊隊無法撤回三號營地。晚上10點15分,暴風雪停止,11點13分,突擊隊順利撤回三號營地。因已有第一次衝頂的經驗和實地觀測,登山隊判斷再次衝頂已經沒有大的困難,登山隊全體17名隊員(中國6名,日本11名)在三號營地待機。
1991-1-1,計畫登頂。但山頂從12月29日開始發生的暴雪沒有停止過,登山隊行動受阻。
1991-1-3-2230,大本營與三號營地之間進行了最後一次通話,山上隊員表示積雪已經超過160cm。之後失去聯繫。
1991-1-4-1000,大本營向位於昆明報告求援。暴風雪雖然停止,搜救行動開始。但由於沒有合適的加油點,成都軍區派來的直升機無法展開搜救。
1991-1-9、16、20,中國登山協會、西藏登山協會和日本救援隊分別趕到,但搜救暴風雪再次發生,兩支救援隊嘗試多條路線上山均告失敗,僅有西藏登山隊成功到達一號營地,但也無法繼續前往二號營地。
1991-1-9,神山突然在解放軍空軍偵察機接近時散開雲霧,讓他們拍到三號營地的30萬噸暴雪堆積(所以當時大概已知登山隊已因雪崩遭難),彷彿是神山短暫地展示祂的神力。但偵察機再回頭雲霧又再度壟罩。
1998-7-18,當地牧民郭先生發現登山隊遺物與部分遺骸。
===================
#有人問為何這些登山隊都要選冬季攀爬?#因為當地夏季冰川因山下融凍而流動更快,更沒有攀登的可能。
原神散兵語音 在 KellyLove 凱莉愛內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 名稱小故事
嘉義古名的由來?為什麼又名桃城呢? 嘉義古名「諸羅山」,相傳來由有兩個原因,一是嘉義地區諸山羅列,故取名「諸羅」。二是當年居住此處的平埔族語音近「諸羅」,因此漢人便採用這個稱呼此地為「諸羅」。 至於舊名又叫「桃城」的原因,是因為清治時期嘉義還是一個山城,在當時的地圖上,古城的樣子看起來很像一顆桃子,因此嘉義舊 名又叫「桃城」,是不是對嘉義又多一層認識了呢?!
二、台灣最珍貴的交趾陶工藝
嘉義新港有著台灣最珍貴的交趾陶工藝,幾乎90%以上的交趾陶師傅出自這裡。清末道光年間交趾陶傳入台灣,當時最有名的本土交趾陶師傅葉王是嘉義人,後來被尊稱為「台灣交趾陶之父」,致力推廣這門傳統工藝,並將它發揚光大,因此「交趾陶」又稱為「嘉義燒」,嘉義也成為了台灣交趾陶的發揚地。
三、嘉義管樂節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簡稱「嘉管節」,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從1993年舉辦第一屆管樂節至今,已一共舉辦了24屆,每屆管樂舉辦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是臺灣最盛大的古典音樂節。管樂節包含了室內外的管樂表演、管樂節踩街、室外管樂隊形變換表演,每年約有近百支隊伍參與演出,並且每年參與人數不斷增加,2011年更邀請了世界各國參加,成為了嘉義的代表慶典。吉祥物是管樂小雞,擷取嘉義市名產-火雞肉飯-以雞作為形象,搭配法國號的形狀,化為管樂節的象徵。
四、嘉義阿里山森林鐵路
嘉義市是阿里山的入口門戶,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日治時期,嘉義因阿里山林業的蓬勃發展而快速繁榮,為了開發阿里山森林珍貴的木材,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在嘉義市北門地區設置了包含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驛、動力室、製材所、修理工廠、貯木池…等林業相關設施,使嘉義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木材集散地。當時周邊所建築的日式房舍,建材皆使用檜木,是日式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阿里山林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如今阿里山森林鐵路已不再運送木材了,轉型為觀光遊憩性質。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有,並委託台鐵公司營運。鐵路主要由一條本線(稱為阿里山線)和末端的數條支線構成,本線起自嘉義車站,終點為阿里山車站,阿里山車站則是祝山線、神木線、沼平線等支線的起點。歷經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等天災重創,至今仍有部分路段尚在修復中。
阿里山森林鐵道由嘉義平地一路爬升到二千多公尺高的阿里山,沿途可看到熱帶、暖帶、溫帶三種林相變化;此外,為克服山勢障礙,採取螺旋型路線、之字形折返路線等建築工法,都是搭乘森鐵時觀賞的重點。遇到特殊節慶,還有機會搭乘國寶級的蒸汽火車哦! 阿里山森林鐵路
五、嘉農棒球隊
英雄戰場論輸贏,嘉農精神要傳承!
KANO是開啟臺灣棒球運動的重要之鑰。
「嘉義農林學校」創立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4月,是當時臺灣在日本殖民體制下,培養農業人才的搖籃。到了昭和3年(1928)設立野球部,起先是由代數老師安藤帶領,後邀請甲子園名校「松山商校」野球教練近藤兵太郎訓練指導。野球部的選手乃由日本學生、原住民學生及漢人學生所組成,不管是什麼族群,大家只有一個信念-贏得冠軍。
前嘉農野球選手們回憶當年近藤教練以斯巴達式的訓練過程,言談之間充滿崇敬與感恩,近藤是個了不起的教練,紮實正確的指導,有經驗、有方法,嚴格的培訓以及發掘球員的天賦,球員們付出的辛苦和血汗,一點一滴不間斷的練習再練習,慢慢地累積自信和力量。
昭和6年(1931)甲子園臺灣選拔賽中,「嘉農野球隊」的投手-綽號「麒麟手」的吳明捷創下臺灣野球賽第一場完全比賽,並勇奪臺灣區代表權。陳耕元、蘇正生、劉蒼麟表現非常稱職;拓弘山的打擊好、腳程又快,他也是臺灣棒球史上第一個從三壘成功盜回本壘的選手。最後「嘉農野球隊」代表臺灣勇闖日本甲子園,最終勇奪亞軍載譽歸國,從此也打響了KANO的名號。
後來陳耕元回臺東教小朋友打棒球,楊元雄也義務到臺東培訓紅葉少棒隊。嘉農精神的傳承和延續,無論是「嘉農棒球隊」或「紅葉少棒隊」兩個時代的棒球選手,以及職棒都盡力的扮演臺灣棒球傳承的精彩比賽。
2014年,嘉義市政府搭配電影《KANO》嘉義首映活動,在圓環噴水池立起嘉農隊王牌投手吳明捷投球雕像,成為嘉義市的亮眼新地標。
嘉農棒球隊
嘉義市古名諸羅,為一個建城三百多年的城巿,該地有著許多傳奇故事,是一個人文歷史以及自然景觀兼具的城巿,其充分展現了休閒遊憩的新魅力!
嘉義市位居嘉義地區的中心地帶,據歷史記載,在西元1624年荷人據台以前,顏思齊早已率眾自笨港登陸,而在今日嘉義一帶開墾,可見漢人有規模的開闢台灣,始於嘉義地區,嘉義始為嘉南平原開拓甚早頗具歷史淵源的城市。
嘉義市由於地理位置及歷史緣由,自古即為交通方便、氣候良好、風情淳樸、工商發達及人文聚集的中型都市,再加上獨具特色的古蹟,道地的傳統小吃,富人文色彩的遊憩景點,是充滿熱情與藝術的文化藝術之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數十年來,嘉義市積極進行各種觀光特色的打造,包括【石猴】雕刻工藝、每年定期舉辦的管樂活動、阿里山森林鐵道傳奇等等,用不同的行銷特點,將嘉義巿推向國際舞台。
關於嘉義
位置:位於台灣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北回歸線經過本市南邊約一公里處。
面積:東西寬15.8公里,南北長10.5公里,面積約60平方公里。
人口:二十七萬人。
氣候: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氣候溫和怡人,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
嘉義沿革
1644年-荷蘭人將嘉義市納入「北部地方會議區」的行政區劃。
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下轄天興與萬年二縣,嘉義市屬天興縣所轄。
1684年-(清康熙23年)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設台灣府及諸羅、台灣、鳳山等三縣,嘉義市即為諸羅縣治所在。
1787年-清高宗為嘉獎諸羅線民義勇守城,賜名「嘉義」,此為台灣地名唯一由皇帝親賜之特例。
發展歷程
嘉義市開發甚早,荷蘭人留有「紅毛井」、「紅毛埤」等遺跡。鄭氏時代,在屯田地設有營鎮,日漸形成聚落。清康熙43年(1704),縣署歸治諸羅山(嘉義市),並築建木柵城,是台灣最早的城柵。
日治時代於1895年在嘉義市設辦務署,統轄嘉義縣,為嘉義市繁榮的開始。
1945年二戰後,設嘉義市為省轄市。民國39年降為縣轄市,至民國71年恢復升格為省轄市。
旅遊特色
◆著名的「石猴」雕刻藝術
◆每年定期舉辦的管樂節活動
◆阿里山森林鐵道傳奇
◆台灣最珍貴的「交趾陶」工藝
◆獨具特色的古蹟,道地的傳統小吃,富人文色彩的遊憩景點......
交趾陶館
交趾陶
說到嘉義市旅遊特色,您應該要實際來一趟嘉義巿!
嘉義市是具有歷史淵源的城市、人文薈萃,擁有「畫都」的美譽,也是世界三大高山鐵路─阿里山森林鐵路門戶,台灣最珍貴的「交趾陶」工藝也發源於此,是充滿熱情與藝術的文化藝術之都。
獨具特色的古蹟,道地的傳統小吃,富人文色彩的遊憩景點,交織成為既知性又感性的情愫與風采。
近數十年來,嘉義市已創造出著名的「石猴」雕刻藝術,每年定期舉辦的管樂節活動,早已成為全國管樂界的盛事,阿里山森林鐵道傳奇,更博得國際媒體的讚譽。
#凱莉愛內衣
#逆境鬥士張賀森
凱莉愛內衣(台中五權店)
(04)23761363
凱莉愛內衣(嘉義民族店)
(05)2228908
凱莉愛內衣(台南東安店)
(06)2089809
凱莉愛內衣(高雄永樂店)
(07)3381373
原神散兵語音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於《平家物語》登場的一名充滿謎團的人物。
屋島之戰裡,以“上總的惡七兵衛景清”的稱號為源平兩軍所知,然而其來由不明。
《平家物語》記載他自稱是“上總的”景清,但具體來自哪裡則眾說紛紜。
“上總的惡七兵衛景清”最後,
被人們成為平家的復仇者“平景清”......
化為類似於企圖報復源氏的怨靈一般的存在而廣為人知。
身高/體重:172cm・57kg
出典:《平家物語》、《義經記》、《景清傳說》
地域:日本
屬性:混沌・悪 性別:―
平常手操一把名為「痣丸」的刀。那本來應該是一把刀,不知為何卻變成了兩把。
屠殺源氏之人。
屠戮源氏的裝置。
他已稱得上是一隻復仇的怨靈,其精神狀態可謂是一台自動行走的機械。
從他的言行舉止上,完全看不到作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到底是他已經完全捨棄了,還是只是旁人“難以察覺”他的情緒呢。
作為平家一方的武士立下戰功,以及一眾落武者*對源氏的怨念,這些元素因為某種原因,濃縮在“平景清”這個人身上。
賴朝事實上曾經遭受景清襲擊高達三十七次,每次都逃過一劫。
無論是誰憎恨源氏,
他們的怨念最終化成景清,殺向源氏一族。
他是平景清嗎,這已不重要。
他是平家的嗎,這已不重要。
他究竟是否平景清本人,這已經沒有關係了。
怨恨源氏的人,凝聚成“平景清”一人。
真正的景清說不定流落到中國一帶度過了幸福的餘生,但與其毫無關係的“平景清”,則懷抱滿腔怨念,要向源氏報仇雪恨。
*譯註:落武者是逃亡的武士的稱呼,在當時對於武士來說等於捨棄了自己的地位和榮耀,是奇恥大辱。
有關景清傳說的許多(聲稱是)景清的史跡,散佈在全國各地。這種情況,與足以稱得上是源氏代表的義經一樣,(聲稱是)其史跡也遍佈各地。
因此這次顯現,
景清與源義經同化了。
也就是說......
“這個據聞是源義經的武士,其實是平景清”。
不知道是因為義經“抱有憎恨源氏的怨念”而作為景清的一部分被吸收了,還是義經深深的怨念化成了復仇者景清的核心——
義經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平清盛的義子。或許從生前此事可見端倪,解釋為什麼怨恨源氏的義經會和平家的怨靈同化了。
○源氏,納命來:A++
平景清會,殺盡源氏。
○不死的景清:EX
平景清不曾死去。無論少次他都會顯現,挑戰源賴朝高達三十七次。
在歌舞伎《鐮髭》中他也是不死身。
景清在這個技能的等級為EX,除了根性以外,也有對即死的耐性。
○痣丸之霧:B
把霧氣纏繞在刀刃上,迷惑對方。
這是景清的刀「痣丸」(現存於熱田神宮)使用的霧之妖術。
絆等級5
“諸行無常・盛者必衰”
等級:B+ 種類:對人奥義
範圍:1~20 最大捕捉:1人
Syugyoumujyou Jyousyahissui
將平家的怨念灌入刀刃上,揮出充滿詛咒的一刀。
這個世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不會有永遠的強者,不衰的國家——將這個世間常理化作刀刃,抹削對方的存在。
或許是因為傳說中他的武器是一把大長刀而由此升華得來,隨著真名解放,武器由雙刀痣丸變成一把巨大的刀刃。
雖然對源氏以外的人也有用,
但最有用的莫過於用在源氏身上。
#FGO #平景清
原神散兵語音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海洋眾神的寵愛下成長的人魚,特里頓。
『海底兩萬里』中塑造出的達卡王子,或類似於其原型的人物。
這兩者合二為一的產物,即為這位『尼莫』。
雖說『幻靈』這一存在僅在亞種特異點·新宿中得以實現,
但阿特拉斯院的煉金術師·希翁黑走了這一數據,尼莫就是作為幻靈被她召喚出的特殊從者。
在新·迦勒底的職責是運輸、支援前線作戰部隊。
陸上作戰是少女達文西的管轄範圍,
而海上作戰則是尼莫船長負責管理。從這一點看來,兩人也勉強算是競爭對手。
身高/體重:150cm·40kg
出處:希臘神話、『海底兩萬里(也譯作海底兩萬哩、海底六萬里等)』
地域:歐洲、印度
屬性:混沌·中庸 性別:不明→男性
既是特里同也是王子,所以性別曾經是不明,但經歷了和迦勒底的冒險,決定自己是『尼莫船長』時變成了男性體。
純真而溫柔,廣受眾人喜愛的特里同。
充滿信念與行動力的達卡王子。
由於尼莫是這兩位英靈融合而成的『幻靈』,
所以他的性格會稍稍偏離他們原本的模樣。
既是特里頓也是尼莫的這位英靈擁有一個強烈的信念。即為『對支配與蹂躪的反抗』。
就算是身為雙親的神明,也絕不允許有虐待弱者的行為。而諷刺的是,這種信念也會導致對現代人類社會(消費文化)的排斥。
在面對歐洲文化時,至今仍會表現得有點嫌棄。當然希臘也不例外,畢竟「海洋世界裡不存在國境」。
剛登場的尼莫沒有對主人公與瑪修顯露出任何感情。
這是因為獲得了達卡王子的記憶後,尼莫本能地對於孕育悲劇的『人類們』抱有警戒心。所以他才會用非常生硬的語氣與人交流,然而……
身為艦長,尼莫不但嚴於律己,對他人的要求也同樣嚴格,不允許隨意的言行舉止,不允許擅自行動。
正是與船長之名相稱,軍人氣質十足的硬派從者。
……但是。他作為特里頓,也是會為冒險之旅獻上祝福之人。
因此,尼莫作為迦勒底的從者被重新召喚時,主人公身為冒險者·旅行者,一定會得到他真誠的祝福與指引。
最初他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便是對禦主也貫徹『自己不過是潛水艇』的方針,不會過多展露自己。
而一旦判斷對方是值得信賴的人物,解除警戒心後,反而會變得非常黏人。
他原本性格純真、易親近,絕不會放棄自己曾經喜歡過的東西。
即便不能見證旅途的終點,也會儘自己所能地獻上最大程度的祝福,他就是這樣一位對人類充滿憐愛的英靈。
『吾將遠徵,鸚鵡螺的大衝角』
階級:A 種類:對海寶具
有效範圍:2~70 最大捕捉:1名敵人
Great Ram Nautilus。
變為將潛水艇鸚鵡螺號作為核心的形態,使用外置的大衝角進行衝鋒。
無論敵人多麼巨大(大烏賊,巨大戰艦等)也毫不畏懼,能夠與之衝撞·突破,具備這一特殊的概念。
在沒有水的地方(陸地或空中)也可以使用,但是在水中·海中時命中率會顯著提升,威力也會提高。
在場地:水邊 上性能會提升的罕見寶具。
○暴風雨的航海家:C++
船長專屬技能。特里同當然不是船長。由於尼莫的船性能過高,沒什麼『用破船穿越暴風雨』的經驗,所以等級比其他船長系從者要低。
然而位於場地『水邊』時,尼莫的性能會大幅提升。階級中的『++』也是來自於這一特性。
○不撓不屈:B+
英靈尼莫的精神性與信念具象化的技能。
有著戰鬥續行與獲得NP的效果,但只有在毅力發動時才會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身為船長,正是身處絕境才會絕處逢生。
○旅途的指引:C++
曾經指引了阿耳戈號的特里同擁有引導英雄的性質。
當人們前往未知的土地、未曾探索的世界時,他們的希望會傳達給特里同,
而作為希望的守護者,特里同與『超越邊界,向著更好的世界』的少女達文西的存在方式非常相合。
該技能同樣在場地『水邊』上效果會提升。
僅靠尼莫一人無法維持潛水艇的運行,更不用說是軍艦。希翁預見到尼莫總有一天會因為自己的潛艇忙不過來,於是在召喚尼莫時加入了阿特拉斯院的基礎秘藏技能『分割思考』。
結果,尼莫通過分散自己的魔力,創造出了『和自己幾乎相同,又特化了各自職責領域的分身』。
這就是在船塢工作的尼莫·系列。
○尼莫·船員
擁有最多數量的系列。大概有12人。(常勤12名,最多24名)每個人性格與外觀都相同。
負責艦內打掃、操縱、整備,熟練掌握各種工作的勞動力。性格簡單明朗,不會憎恨任何人(但會討厭),緊急情況下會一邊發出慘叫一邊全力解決問題,是最能展現特里同本質的系列。
○尼莫·教授
在稱呼男性時會在名字後面加上『氏』,因此讓黑鬍子感到了一絲親近感。擔任艦內的博士職位。負責解析、測量、制定作戰方案等。
○尼莫·引擎
掌管輪機艙的有著匠人氣質的頑固機長。
指揮著艦內最為危險且嚴峻的輪機艙,完全是為了「守護人類」這一與母愛相近的理念而行動。
同時,由於船長是同等級的『自己』,所以真心打算在船長犯錯誤的時候,便取而代之。
深愛著人類,同時也深愛著鸚鵡螺號。
○尼莫·護士
負責醫務室。
最為成熟的尼莫,也是特化了包容力與理性的『成年的尼莫』。緊急時刻會冷靜、一絲不苟地履行職務。
○尼莫·烘焙
全權掌管戰艦中不可或缺的食堂(烘焙間)的尼莫。因為保持士兵的士氣還是要靠伙食,所以總體來說這個尼莫才是最強的。
希翁之所以能將尼莫作為幻靈召喚,
是因為沒有使用迦勒底式召喚。
然而她比較擔心召喚的成功率,於是將兩位英靈的靈基合併,從而煉成了能夠作為從者活動的靈基。
結果,特里同帶著尼莫的名字與記憶,與尼莫的『海之寶具』潛水艇·鸚鵡螺號合為一體。
第二部開始時被希翁召喚的尼莫既是『人魚』也是『王子』。但與迦勒底匯合,決定幫助他們之後,他便封印了自己作為『人魚』的存在方式。並且為了攻略亞特蘭蒂斯,將自己的存在固定為『尼莫船長』。
之後,他成為了次元境界穿孔艦Storm Border的艦長,為新·迦勒底的戰鬥提供支援。
最喜歡芭菲。
(※本人將其作為最重要機密事項)
#FGO #尼莫
原神散兵語音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達文西鑄造的人造英靈。
總之她很精神!而且很成熟!
她穿著四輪滑冰鞋在戰場上奔馳,
從萬能背包裡展開終極機械臂(Utimo manipulator)戰鬥,是一個純真可憐的混合從者。
“啥,所以說我究竟是誰?
我當然是萬能天才李安納度・達・文西為了第二次Grand Order而預先鑄造好的分身,是支援迦勒底御主的地上最棒秘書型美少女——大家的少女達文西醬!”
身高/體重:144cm・36.5kg
出典:史實、Fate/Grand Order
地域:2017年・南極
屬性:秩序・善 性別:少女體
真名是Gran Cavallo。
(出自達文西作品裡未完成的馬雕像“巨大的馬(Gran Cavallo)”)
○黄金律(體):EX
由於小型化而使萬能的幅度縮小了,但換來的是更好的黃金律。
原來跟達文西講性別是沒意思的,現在變成少女體之後,會不會因為更接近宗教意味上的“天使”而得到更好的黃金律呢?
○加速過彎:B
從夏天的女神伊斯塔身上獲啟發的技能。
作為優秀的駕駛員,能在關鍵時刻緊急迴避。
○整備:E
用擬似靈子製作納米機器人,將其散開,讓隊伍全員回到“當初的狀態”。
最高等級的話,不僅能修復破損了的武具和受傷了的靈基,甚至能恢復到戰鬥開始時的NP起始狀態,然而受限於少女的容器,達文西無法發揮全部的力量。
○托夢於星:D
所有作為暫時的生命而製造出來的東西所擁有的希望與結論。
這個李安納度・達・文西失去了“星之開拓者”。
然而,她的靈魂寄宿了知性生命體誕生的理由,
寄宿了所有短命的事物該抵達的真理、該稱為“藝術”的東西。
(達文西這個“人類最高峰的智慧”製造出來的少女達文西繼承了她的智慧,抵達了瑪修和人造人等擁有的真理,獲得了“自己的生命是被製造出來、因而從這短命而得的達觀、客觀性”)
◆
這個行星度過幾億年月,很快將要迎來終結。
僅僅只有數萬年來進化的孩子們啊,
請你把最後的夢,給這將死之星,
給這微小卻耀眼的,幼年期的終結。
“超越界限之人”
等級:B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無論何地 最大捕捉:無論何人
Beautiful Journey (美麗新旅途)
搭乘虛數潛航艇,無論目標在哪裡,都可以通過虛數空間之海到達,用猛烈的速度突擊,突破暴風到達新天地的“全力☆一往無前攻擊”。
本來是跨越人類與國家、文明與歷史、世界與空間之間的隔閡的移動手段,用來抵達新天地,獲得嶄新的知識。
○性格
與達文西基本相同,只不過少女性較強一點。用詞會較為柔和,有時會混著像女孩子的語尾。
回應別人、話語的根底裡,
不是“作為教師、智者從上而下地教導”,
而是帶有“作為今後想學習世間萬物”的學生感覺。
就像是纏著你要你“給她講故事”的少女。
達文西與其他英靈不同,作為從者她也算得上是探索心、上進心的化身。就算只是一個已死去的人的夢,他也是在現代(現在)活過的人。
小達文西的存在方式也沒有改變。她為了盡自己全力獲得最好的成果而日夜奔波。雖說如此,她對輸出沒以前強大的自己也有不滿和不安。
“我,能做到以前的我那樣子嗎?”
說出來的話就像是這樣子吧。
就算她繼承了以前達文西所有的記憶,那也不是小達文西的親身經驗。
所以她才憧憬
“和迦勒底的人員一起度過了一年”的她。
而且,她也很焦慮。
她抱有一種責任感,迫使她一定要創造出足以與原來的她匹敵的回憶,足以媲美她、讓自己引以為豪的功績。
“為了守望第二部的旅程而製造出來的人理。”
達文西製造出來的人造英靈。
蒙娜=卡德門。(譯注:卡德門出自於卡巴拉教中的亞當=卡德門[Adam Kadmon],意思是原初的人亞當)。
人理燒卻一事之後,達文西當然預想了“2017年之後的隱患”,而把自己拷貝了。
達文西在沒有御主的情況下(製造了自己的人偶,然後將此定義為御主)能在迦勒底一直行動,都是靠迦勒底的供電。
她考慮到如果探索的旅程要到迦勒底之外的話,需要一個能代替自己支援御主的“替身”。
毫無預警地,因為拉斯普京,迦勒底召喚成功第三號例子李安納度・達・文西退去了。
之後,就由這個小達文西繼承了。
小達文西與其說是英靈,不如說像是人造人、魔偶之類的存在。她無需御主,能作為一個人類而行動。然而她的壽命短暫,大約一年後就得迎接所有機能停止的命運。
達文西和小達文西各自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小達文西對於自己的活動時間沒有任何不滿和懼怕。她只是微笑道“生命便是如此。”
她在故事裡說著“想聽聽新的事物”並不是處於人生的遺憾或不成熟,而是想在留給她僅有的時間裡,知道更多“美麗的事物”,抱著如此的探求心和憧憬。
因為小型化,萬能性減少了,但,
這也只是“孩子的手一般都夠不著架子上面對吧?就是這麼一回事”這種程度的小問題。知識領域的幅度(範疇)沒有變化,只是手夠得著的地方變少了,僅此而已。
如果長時間專注於完成某件事,她也能做到以前達文西做得到的事。
只不過小達文西,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
#FGO #達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