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3條
│從未公開的 Apple TV+ 神秘數字被意外洩漏:該串流服務訂戶人數甚至不超過2000萬人 │
• 一個星期前 Apple 的執行長 Tim Cook 才怒氣沖天地在公司內部痛批洩密的員工不配當 Apple 的一份子,並揚言不計一切要抓出洩密者。這個週末 Apple 守口如瓶的另一個業務機密又不小心被洩露了。Apple 充滿雄心壯志地推出的串流服務 Apple TV+ 過去從未在任何場合單獨被揭露訂戶數量和營收(只會跟其他 Apple 的訂閱式服務合併呈現在財報裡),結果在即將滿兩週年的前夕措手不及地被爆出北美地區實際付費訂戶不到2000萬人。而且爆出這個料的還是 Tim Cook 不敢生氣的對象——好萊塢工會。
• 整個曲折的爆料過程是從日前艾美獎的好消息開始。今年的艾美獎被認為是串流產業大獲全勝的一年。除了 Netflix 的電視劇《The Crown 王冠》和《The Queen’s Gambit 後翼棄兵》各自拿下最佳戲劇影集和最佳迷你影集大獎並且各贏了11個獎座之外, Apple TV+ 的喜劇《Ted Lasso 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也一口氣拿下最佳喜劇影集等4座獎項。對於一個投入電視製作不到兩年的公司來說,四座艾美獎的記錄已經是空前的勝利。但在這個空前的勝利的同一時間, IATSE 國際戲劇和舞台成員聯盟正在摩拳擦掌準備跟串流雇主大戰一場。艾美獎的隔天,IATSE 宣佈它們代表工會成員與 AMPTP 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的勞動協議談判已經破裂,並將尋求罷工的授權投票。雙方的爭執點就在製作人們還在使用「新媒體」這樣的名稱對待來自串流的營收,使工作人員無法從這塊大餅中得到合理的收入。 IATSE 說疫情之中新媒體早就變成整個產業的標準,因而「新媒體」現在只能叫做「媒體」,再也沒有「新」字,也因此不該再享有新媒體的特殊待遇。
• Apple 之所以莫名其妙被颱風尾掃到,其實也來於「新」這個關鍵字。因為投資新業務容易有風險,因此工會和製作人的協議當中會在「新媒體」上適用比較低的薪資標準,而在更主流、更穩定的業務(比如電影院票房或是傳統電視頻道)上適用比較高的薪資標準。在既有的協議之中,針對訂戶人數少於2000萬人的串流服務,雙方約定可以適用更低的薪資標準。理由是這些小規模的串流很可能剛剛進入市場,還必須面臨各種營運風險,不一定能在短期內開始穩定賺錢。問題就在這兒:各串流服務因此必須向 IATSE 每年七月提報一次訂戶人數,用以證明他們真的還小、還新,因此可以適用較低的薪資標準。根據 IATSE 工會發言人的說法:Apple TV+ 七月確實提報了數據,也符合了北美地區不到2000萬訂戶的基準。
• 實際上 IATSE 工會發言人並不是意外說溜嘴洩漏 Apple 的秘密。他們有自己想要表達的論點:他們認為這些厚臉皮的「新媒體」引用既有的協議條款,主張支付員工比較低的薪資標準的同一時間,卻在用遠超過好萊塢的預算水準製作這些天價的節目。因此該條款的設計原意等於被濫用,使這些實際上口袋滿滿的雇主可以省下薪資費用拿去花在其他奢侈的地方。
• 坐擁千億美元現金的 Apple 絕對符合口袋滿滿的雇主標準。在此同時,他們在節目製作費上的花費也是一點都不手軟。製作人 David S. Goyer 早先曾經說過上週才剛上架的 Apple TV+ 重量級節目《Foundation 基地》每兩集的預算大約等同於一部好萊塢大片的製作規模,也就是一季下來等於花掉5部好萊塢大片等級的製作費。Goyer 也坦承他提給 Apple 的計畫大約準備拍8季,也就是說全劇總共等於整整40部好萊塢大片的預算。這種行動決心和力道肯定沒有資格稱自己為「新媒體」。
• 過去一年多,Apple 這位有錢的老爸用不斷接關的方式一直替他們的硬體用戶延長試用 Apple TV+ 的時間,多數用戶一直到這一兩個月才開始試用期滿。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初產業研究機構Moffett Nathanson發布的資料顯示 Apple TV+ 的免費用戶佔比超過6成。對 Apple 來說,這1年8個月的時間不過就是一個冗長而昂貴(當然對 Apple 來說可能不貴)的入學考試,而上週末上架的《基地》才是他們正式開學之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首度檢驗他們的內容是否真能擠身串流大戰的A段班行列。同學加油,好好表現!
◇ 新聞來源:
Apple claimed it had less than 20 million TV+ subscribers in July, showbiz union says(https://flip.it/IIgfTK)
As IATSE Seeks New Contract, Streamers’ Emmy Sweep Spotlights Antiquated “New Media” Terms & Studios Explore Strike Contingencies(https://flip.it/nnEGCj)
Apple TV+ sub-20 million subscriber count allows for lower worker pay, claims report(https://flip.it/6WEG1u)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Spotify 推出針對廣告主的大型行銷活動,企圖加強帶有廣告的免費會員模式營收 │
◇ 新聞來源:Spotify Kicks Off Campaign to Win More Advertisers(https://flip.it/Ajh_xB)
│Barbara Broccoli 說她要等明年才會真正開始找下一任 James Bond│
◇ 新聞來源:Hunt For Next James Bond Will Begin Next Year, Says Producer Barbara Broccoli(https://flip.it/yVLCpx)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阿滴志祺在你家!人氣 YouTuber 線上開班 減少摸索期的不安,直接享受經營樂趣 🥊 【攻心剪輯術】+【YouTuber 的 36 堂課】熱烈販售中! —— #攻心剪輯術 教你事前規劃+事後剪輯心法,影片不白拍,效率 level up! ✓器材設置:房間...
原神營收第一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rom SGI & Twitter & Automaton
1. MOBA 遊戲《寶可夢集結》在日本地區上市後,營收榜未能擠進前 30 名,僅達 33 名,日媒認為做為長線經營遊戲或許還有待觀察。
2. 《月姫 -A piece of blue glass moon-》實體 & 數位銷售量突破 24 萬套,奈須蘑菇也透過訊息表示這樣的銷售遠超團隊預期,感謝各位玩家的支持。
3. 日媒 INSIDE 舉辦「令和年代最希望重製的遊戲」問卷調查,第二名是《天地創造》,第一名是《滾滾卡比 2》;本問卷總計 1,300 人參與。
4. NHN PlayArt 旗下手遊《A.I.M.$》營運屆滿一年,將在今年 11 月 16 日結束營運。
*有點算是跟上當時風潮的 51 人射擊生存遊戲,但手感實在頗一般。
5. 神谷英樹在 Twitter 上回答《Bayonetta 3》是否會跨平台的問題:
「就像二代一樣,我們正在用任天堂的資金開發三代。所有關於產品的最終決策都取決於任天堂,所以你可以隨時去向任天堂提出要求,讓他們將遊戲移植到其他主機上。如果任天堂要我們移植到 PS5 上,那麼我們可能會這麼做。」
「我指的是,我認為二代與三代上到 PS5 & XBOX 主機的可能性並非為零 - - 這是任天堂的決定。總之,祝你好運,請向任天堂發送熱情的要求,並努力實現它......如果我是你,我會買一台 Switch 主機比較乾脆。」
6. 結果我還是很不爭氣地買了《Diablo2R》,重新練了隻聖騎士......到時求大大們凱瑞了。
#你最想重製的遊戲是哪款?
#試一下不同方式的發文
原神營收第一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來聊聊IP沉浸感】
近期《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這款遊戲,不管在聲勢上與營收上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在中國,號稱是網易近幾年成績最好的遊戲之一;在台灣,雖然Google暢銷榜沒更新,但看一些第三方統計網站,應該至少是前三名成績,月收入要破個三億應該很容易。
不過這個遊戲也被些玩家吐槽與原著某些設定相去甚遠,譬如夜闖禁忌森林明明會被扣分,結果遊戲設定當後院在闖,或是麥教授的挑戰任務中可以使用酷刑咒等;但總體來說玩家的評論都是蠻正面的-遊戲還原了玩家對於原著,或是說對於"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想像。
其實我自己剛開始玩的時候也很意外,原本以為會做成MMO或是開放世界,透過大型的場景與動畫描繪出魔法世界的特色。但後來想想研發方的選擇也對,整個哈利波特最能夠吸引人的,應該是進入魔法學院中所體驗的人事物,就像是現實中的所有書迷,第一步踏入霍格華茲的感動......會講話的畫像,行走的幽靈,飛天的掃把,各種魔咒與看起來高深莫測的魔法老師。尤其我認為,對很多人來說,校園時光通常也是一生最值得懷念的時刻,而本遊戲正好讓很多麻瓜重新進行回味。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並沒有強調再走一次原著劇情,其實許多成功IP遊戲,對於主線劇情還原的要求,似乎也不是這麼要求。一方面如果打著貼近原著為賣點進行改編,那完全照搬很難做出差異留住玩家,但若大膽針對劇情做任何調整,都不容易討好劇情黨。要在原著劇情上做出好的沉浸感,反而是看似簡單但風險較大的選項。
以台灣最常看到的金庸古龍相關改編遊戲來看,其所著重的幾乎都不是劇情,而是在角色個性武功的還原上,是否能滿足武俠迷的想像。玩家不太會想要看令狐沖重新走一次他被小師妹拋棄的人生,但會想要感受其在面對各種挑戰中的灑脫、精神與武學。
對每個IP對忠實粉絲而言,各種沉浸感的需求權重應該都不太相同。有的更強調場景氛圍的塑造(哈利波特),有的強調角色人物的刻畫(金庸古龍IP),有的則是遊戲機制的表現上(天堂RO遊戲IP)。做為發行,有時也會看到一些中小型遊戲廠商的IP開發提案,但很多對於玩家的喜好情感研究得不夠深入,造成IP改編看起來只是照搬,但找不到能觸動用戶內心的要點,也是比較可惜之處。
撇開IP單從遊戲本身來看,「沉浸感」很難被描繪且看出成效。如果是增加新卡、新人物或是新的玩法機制,都可以用數據來預測參與度,進而推估對留存或營收的幫助。沉浸感是一個無法被量化的指標,但即使是以輕薄短小以快速玩法機制為主的手機遊戲,強調沉浸感的遊戲也日漸增加。
像另一款近期上線《小小蟻國》,透過還原螞蟻在地底築巢堆積糧食抵禦外敵的生態狀況,帶入戰略遊戲的玩法(據說是黑道風雲的機制),8月份全球收入據說也已達到1300萬美元以上,也是以沉浸感打造出獨特市場區隔的案例。
對許多人來說,沉浸感的表現優劣見仁見智,但好的表現通常要脫離一般玩法機制的俗套,做出些符合IP精神的差異化,就像《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在每張卡牌的動態呈現方式,完全脫離了一般手機卡牌遊戲的套路,但又契合魔法元素,才能讓玩家新奇且沉浸其中。
除此之外,遊戲的行銷或營運也能協助加深遊戲本身的沉浸感。廣告素材也能完整玩家對於遊戲世界的理解。當年《皇室戰爭》的野豬騎士,以及官場類遊戲的各種劇情廣告,都讓新玩家加入遊戲前就產生一定的想像空間。我們自己投廣告時,也發現有劇情沉浸感的素材效果也比較好,後續的回收也較高。
當玩家心中認可了遊戲公司所描繪的世界,除了願意留下來,也會更願意為這個世界付出金錢。
原神營收第一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廣告與「圖文不符上課囉」合作播出
阿滴志祺在你家!人氣 YouTuber 線上開班
減少摸索期的不安,直接享受經營樂趣 🥊
【攻心剪輯術】+【YouTuber 的 36 堂課】熱烈販售中!
——
#攻心剪輯術 教你事前規劃+事後剪輯心法,影片不白拍,效率 level up!
✓器材設置:房間即影棚!教你篩選最合用的高 CP 器材
✓拍攝規劃:強化你的故事結構,讓人把影片一路看完
✓後製剪輯:350 部影片的斷捨離之道,通通告訴你!
#YouTuber的36堂課 帶你突破頻道盲點,手把手從基礎教你經營個人品牌!
✓籌措頻道:規劃頻道的必學知識,帶你做第一支影片
✓探索經營:破解後台抓住粉絲,每支影片都人氣發燒
✓穩定擴張:系列影片 feat 網紅,觀眾翻倍的爆棚策略
✓人氣變現:YouTuber 變現秘訣,業配營收原來這樣賺!
——
現在就進入網站,看試閱影片、了解課程如何幫助你吧!
即日起到 7/25,購買課程輸入折扣碼再享【八折優惠】喔~
攻心剪輯術【HHrdcutcut】
👉🏻 https://bit.ly/HHrdcutcut
YouTuber 的 36 堂課 【HHYouTuber】
👉🏻 https://bit.ly/HHYouTuber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圖文不符上課囉」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美國週期蟬 #週期蟬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9《YouTuber 的 36 堂課》廣告段落
02:29 一般的蟬生活習性是什麼?
03:36 週期特別長的週期蟬
04:44 週期蟬為何在地底下那麼久?
05:51 為什麼一次出現十億隻?
06:30 美國居民的困擾
07:26 週期蟬不是害蟲?
08:42 美國人吃蟬歷史悠久?
09:57 我們的觀點
10:43 提問
10:5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Paleoclimatic Influ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Periodical Cicadas (Insecta: Homoptera: Cicadidae: Magicicada spp.), 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Vol. 120, No. 1 (Jul., 1988), pp. 183-193 (11 pages):https://bit.ly/2UWvnSr
→Liebhold, A. M., Bohne, M. J., and R. L. Lilja. 2013. Active Periodical Cicada Brood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DA Forest Service Northern Research Station, Northeastern Area State and Private Forestry.
→Sota, Teiji, et al. "Independent divergence of 13-and 17-y life cycles among three periodical cicada lineag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17 (2013): 6919-6924.
→Berlocher, Stewart H. "Regularities and irregularities in periodical cicada ev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17 (2013): 6620-6621.
→Broods, Cicada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ttps://cicadas.uconn.edu/broods/
→Cicada swarms in Washington, DC, appear to show up on the weather radar. Not everyone agrees:https://cnn.it/3wR25Sm
→【維基百科】Periodical cicadas:https://bit.ly/3rpqPAa
→【維基百科】Brood X:https://bit.ly/3hNivaa
→【科學人雜誌】17年之癢:https://bit.ly/3kzZcmo
→美東17年蟬來襲!你不知道的華府「蟬」文化:https://bit.ly/3ew7x6T
→從地心竄出:17年一出10億隻的美國「蟬爆日」:https://bit.ly/3hQKUfy
→地下躲了17年 它們不忍了! 數兆神祕生物入侵美國1/3領土 科學家建議「食用」:https://bit.ly/2W16sO3
→【公視】蟄伏 17 年 美東十億隻「週期蟬」將破土求偶 :https://bit.ly/3ziZ6Ub
→【地球圖輯隊】仲夏不寧靜 「 17 年蟬」大舉回歸美國 :https://bit.ly/3hQdduD
→【天下獨立評論】美東 17 年蟬來襲!你不知道的華府「蟬」文化 :https://bit.ly/36JXabn
→【EET TAIWAN】北美「蟬爆日」週期為什麼是質數? :https://bit.ly/3zao348
→【香港 01】「 週 期 蟬」襲美國 民眾找食譜把蟬入菜 FDA:對海 鮮過敏者別吃 :https://bit.ly/3hOJ5iV
→【自由時報】蟄伏 17 年!週期蟬入侵白宮記者包機 延誤歐洲行:https://bit.ly/3irZKIj
→【自由時報】台灣蟬與熊蟬的傳奇一生 :https://bit.ly/3rmilts
→【 Boundary stones】 Cicadas: Time Traveling Trouble Makers:https://bit.ly/3hOubcv
→【維基百科】Predator satiation:https://bit.ly/3zhUvSy
→看見一堆小綠卵...在家遇到「荔枝椿象」怎麼辦?被毒液噴到小心皮爛眼瞎!用●●水噴1分鐘就死掉:https://bit.ly/3BjMLkA
【 延伸閱讀 】
→【環境資訊中心】美國部分周期蟬感染「迷幻真菌」 出現瘋狂交配行為:https://bit.ly/3hWoSr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RonnJaZko4/hqdefault.jpg)
原神營收第一 在 古娃娃WawaK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重點幫大家整理:
☀️ 春丸
https://g.page/harumarupan?share
☀️ 春三朝午(影片打錯店家名字了,是這個三喔)
https://g.page/treesun179?share
☀️ 找伍食
https://g.page/findfifth?share
☀️ 拾陌
https://goo.gl/maps/u9UW9CJAEkKjj6EZ6
☀️ 卉咖啡
https://g.page/huicafe2017?share
感謝經濟部商業司邀請,大家也不要忘記支持台灣在地品牌喔:
✨ 森果香:KIZUNA 果實/森林 濕潤綿密 常溫蛋糕
https://lihi1.cc/lQVMD
✨ 丞羽莊園:日月潭紅玉紅茶茶包-12入
https://lihi1.cc/RpPvy
✨ 水根肉乾:首購嚐鮮組 (圓燒豬肉乾+條子豬肉乾(原味)+嚴選檸檬豬肉絲)
https://lihi1.cc/CbZ5c
✨ 久久津:北海道爆漿乳酪塔
https://lihi1.cc/Orelq
*影片中的產品價格請以廠商網站價格、團購數量產生價格異動或廠商相關活動價等為準*
便利商店女神 aka 味蕾達人💛
什麼都買來吃吃看!給你最誠實的美食開箱!
訂閱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美食:http://bit.ly/2cjRHug
🍟🍟🍟🍟🍟🍟🍟
📺 上一部影片:
第一年營收破X千萬!誠實公開「WA!COOKIES」第一張成績單💛
https://youtu.be/ouAT5JiamSg
娃娃在這裡✋🏻
FB美食社團►http://bit.ly/2KjHjWV
WA!COOKIES 曲奇訂購►http://bit.ly/343GsAN
日常食物開箱在Facebook►http://bit.ly/2bNKszf
私下生活互動在Instagram►http://bit.ly/wawakuig
WA!COOKIES 🍪餅乾的相關問題,請至品牌粉絲專頁或是來信詢問喔
【客服信箱】service@wacookies.com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cookies-11241003685028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VXYM9OyS0E/hqdefault.jpg)
原神營收第一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前陣子Ptt論壇上,又出現了鄉民在討論「葉佩雯」的話題,我記得我在某支試駕影片結尾,有說要來聊聊這個話題。
來吧,就是今天。
內容請看影片,結論:
我相信每家都跟廠商合作過,但每次都雀屏中選?別想太多,這行業的景氣一直都沒那麼好。
---------
以下是影片內容的文字稿:
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某些影片或者是文章下面的留言,說這篇就是葉佩雯,然後開始批判這種收錢的行為,或是推論一些他收錢的可能性。
其實只要是經營媒體,不管是大企業的媒體,或者是個人經營的自媒體,跟廠商合作作業配,這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有更多的時候,這是媒體必須賴以為生的謀生之道。
道理真的十分簡單,因為每天要發佈那麼多的訊息,或者是定期要發佈很多消息給沒有付錢的社會大眾知道,這些人力、物力,當然也要靠收入才能有辦法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媒體提供的就是內容傳播,所以他們賣的就是消息的置入,他們不是實體店面,所以沒辦法從實際的商品中,跟消費者換取利潤。
也有部分媒體有從事實際商品買賣的項目,但是以公司經營的角度來說,實體銷售是實體銷售,媒體經營是媒體經營,這又在內部方向上面兵分兩路來進行。不要以為在公司內部從事實體銷售的部門,會跟產出內容的媒體部門,因為是同公司就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事情是不存在的。
說到這邊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認同這個講法,但是一定也有人會說:
「業配沒問題,但是你不要假裝公正,但骨子裡其實是業配,這就是欺騙的行為!」
沒錯,我也認同這樣的做法,但事實上,這是非常難以執行的一件事。
因為廠商手下的行銷人員,他們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以有口碑的媒體人講出具有公信力或寫出具有值得信賴的話語,來推薦自家的商品。他們不希望內容像電視廣告那樣直白明顯,因為那樣的說服效果並不好。充其量,也只能說加深觀眾印象的效果而已。
舉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某些內容不是業配的時候,創作者他敢大膽地標明「這不是葉佩」,但其他被懷疑是有業配合作的內容出現時,你會發現並沒有人明顯的標注「廣告」之類的字眼。因為當廣告或業配的內容被明顯標示時,這個訊息就很容易被忽略跳過,或者是直接被判定為不具參考價值,這肯定不是廠商付費之後希望得到的結果。
有人會說,難道你們做媒體、記者,就沒有一些職業道德嗎?你不就應該替觀眾消費者把關嗎?
真的應該是這樣沒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科書的內容,在現實社會上有時並不管用,聽起來蠻慘的,可是實際上就是如此。
尤其是當公司的盈利來源,有非常一大部分是廠商所提供的廣告支出時,這時候在接下業配時,想要堅持自己理想原則的底氣,當然是非常不夠的。
我也非常老實的承認,我在媒體公司上班時,也以爭取到廠商的預算為榮,只要能爭取預算進來,我在老闆面前就有面子,我在同事面前份量就更充足,我以爭取到廠商預算為優先考量,這個想法,最後出來的當然就是內容上面不敢得罪廠商,下筆之前三思而行,完全無可厚非的狀況啊。
沒錯,曾經我在剛入行時,也覺得應該就事論事,說實話做真正的媒體人、替讀者觀眾把關,但是當你的內容送到上面,被主管曉以大義之後,一年兩年三年下來,你也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了。也有人會有所堅持,所以大致上當他感覺氣氛不對,很早也就離開這個行業了。所以說,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那麼業配,而是很多願意堅持原則的人,他們的確很有可能不會在媒體界流連太久。
所以我現在結論就是:媒體人就是拿錢辦事,毫無職業道德嗎?
當然也不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在面對這樣子艱難的環境中,如何能夠一方面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又不違背自己的道德良知,這就是一個輕重的問題。
是的,有時候你看到的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臨時失憶忘了提,形容詞好像模棱兩可,優點講了20分鐘、缺點講了20秒,這些拉拉雜雜的現象,就是輕重之間的拉鋸。
說重了,下一次的預算可能再也不會來了,說輕了,觀眾現在就用鍵盤好好給你上一課!
不過我真的跟大家講,有時候大夥期待媒體人該如何罵這台車或這件事,但對方卻沒有做出滿意的表達時,真的不是業配所造成的,只是長久以來,我們講話至少會比較文雅,有些形容詞會點到為止而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說的那麼激動~
真的不要跟我說有些網紅開口閉口都是三字經、很帶種,這在我們車界真的是完全不可能看到的事。
另外,跟廠商合作久了,彼此都是有交情的,所謂見面3分情,下手一定要砍到見骨才能停嗎?
我們車界的媒體人,說真的比較老實,就像直男一樣,不像政論節目的名嘴,充滿了誇張的綜藝效果及表演慾,所以麻煩不要期待他們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表演,想要看罵人,不如到大型論壇看車友的留言回覆,那樣比較過癮也比較快。
一定也有人會說,我看有些車界媒體人上了電視,倒是挺會演的啊。沒錯,當到了電視這個平台之後,電視製作單位要的就是那樣的效果,我相信那些政論節目名嘴,私下跟他講話一定沒那麼激動,但沒辦法,這就是遊戲規則。能照著規則走的人,就能夠在那個平台繼續留下來,如果像我這種講話平淡無奇的,就只能留在自己的網路世界,這一切都是很公平的。
其實,每個人都在被現實所支配,營利單位就被營收支配,就算是上學的學生,也要聽師長爸媽校規的規範,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想做就做,可以完全不考慮後果。
我相信上班族一定很多時候的人覺得上面的主管很瞎,或是主管也會覺得下面的手下怎麼老對著幹,但是真的不爽,難道就離職嗎?或者是把那個傢伙給開掉嗎?不都是還有一大片模糊空間,彼此都在妥協,都在拉鋸或是磨合中。
業配就是這樣,你覺得這家伙沒有道德底線、或是沒有良心,但他也有很多無奈,我們看不到,只有他自己默默的吞下去。所以我們在看任何消息時,都可以持著保留的態度,可以參考對方釋出的訊息,也可以堅守自己的印象,但是留言攻擊一下對方,其實也不是那麼必要。
有很多朋友喜歡猜測我們車界的影片都是收了業配錢才播出或發布的,我可以很老實拍的胸脯跟你保證,有部分是業配收了錢,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沒收錢的!
真的每支影片都能收點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看到就有很多同業消失了、幹不下去了、轉行了、倒閉了,車商真的錢多到這樣子亂撒嗎?
這行業真的這麼幸福美滿?
這簡直是幻想的太離譜了。
很多沒收錢的內容,被大家看起來像是業配,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因為擔心說話太刺激被廠商討厭,以至於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加上彼此之間本來就是互相認識的,所以下手就會有輕重,言語就會帶保留,只是如此而已。
當然,有很多同業朋友她本來說話就是那麼的溫文儒雅,並不是什麼業配的問題,他的談吐本來就是比較溫馨,這都不用懷疑他們的內容都是收過錢的。
就我自己的例子,我剛才不是說過我以前在公司以接到葉配為榮嗎?那現在為什麼不去找葉配了呢?不是我良心發現,或者是我知道悔改了,而是我實在是了解在這個業界要接到廠商的業配錢,實在是有夠有夠難啊!
我的個性說白了、不是那麼隨和的人,所以我知道我一個人獨立作業肯定是拿不到錢,既然拿不到,那就乾脆別拿,想都不要想,自己不要去跨那一步,這樣子活得會快樂些。
我在業界也有一段時間了,看過很多同行絞盡腦汁跟廠商爭取預算,但最後廠商就是一年只給個3、5萬,合作個一次 ,然後剩下的日子完全不做任何配合,就算你提了再好的合作案,對方都是敷衍你,不給你合作的機會。這樣子真的很磨人!
給的錢少的可憐,然後接下來的一大段日子,你很多事情的報導方向就會語帶保留,怕傷了和氣,破壞下次的合作。其實廠商也真的沒有付錢給誰~
於是當我獨立出來作業後,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所以才會說我要找另一個營收的管道來支撐我自己做下去。
如果真的每次影片都能收錢,你以為我會像現在這樣孤零零地一個人過著嗎?我的影片還會保持中立、有時講出廠商不想聽的話嗎?我有那麼神聖嗎?我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有錢能使鬼推磨,鬼都能動了,何況我還是個人。
最後這段話留給廠商的行銷人員:
其實產品能不能賣,真的不能只想靠包裝。
本來就是能賣的產品,之後再加上好的包裝才會賣得更好。
我看過有廠商找周杰倫來當代言,或是找車界大咖來做業配,但後來這些產品真的都大賣了嗎?
並沒有啊。
原本產品設定是能賣的,之後再找口碑人士來行銷,等於是錦上添花;而原本產品設定就不到位,找誰來都無法起死回生的。
另外,總是要求媒體人員把業配內容包裝成真實客觀的樣子,但其實現在的觀眾讀者都很聰明,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伎倆,這方面真的不要太天真,倒不如把產品的規格配備、價錢,一開始就真真實實的弄好一些,這樣子我們在幫忙做業配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字,才更有底氣更加具有說服力。
推薦閱讀:第一美人「葉佩雯」出席各類媒體活動...
https://bit.ly/2EGDoD7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GItOHYtpp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