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照妖鏡
🕶看出誰在阻擋台灣的能源與產業轉型
🌀近期彰化縣新任縣長王惠美拒發離岸風電籌設許可、以及沃旭因風電躉購費率之爭議而表態暫停合約,引起一系列關於離岸風電的討論,社會大眾也因此重新關注台灣在離岸風電的潛力。
🇹🇼台灣離岸風電之所以吸引國際諸多廠商投資,在於台灣海峽為世界級優良風場,而風電涉及的產業廣泛,需求量大,容易形成在地產業聚落,也有利於揮別過往只能發展高污染產業的困境,讓台灣廠商在綠能供應鍊中進一步轉型。
📍目前的爭議除了有地方首長沒有產業轉型的遠見之外,還有 #躉購費率機制不夠公開透明。國際上確實有比5.8元低的費率,但目前廠商也提出,台灣有一些特殊條件下的成本以及投資風險,是國外沒有的,所以認為每度用5.1元收購太低。
💱當然,#費率問題需依照不同的在地脈絡與成本計算和風險而有變化,可是由於社會大眾並不清楚目前台灣躉購費率的設計,以至於無法得知個別費率的合理性。風力屬於全民共有,#不同費率背後的計算公式與成本考量,#必須要有清楚的解析說明,讓廠商、地方政府、環保團體與民眾在其中有監督、協商的權責與空間,打造能源與產業轉型、在地環境生態永續發展三贏的長遠機制。
💢以上這些確實都是作為亞太離岸風電領頭羊的台灣,必須從中吸取經驗、不斷修正檢討的課題。但是我們卻在這波風電新聞中,看到 #去年公投第16案提案方的以核養綠支持者聽到風電外商可能撤離的消息,#竟然感到開心,似乎樂見台灣的離岸風電計畫被取消。如果這群人真的有心要「養綠」,又怎會對台灣具有此次國際矚目的綠能發展、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機如此唱衰?
💫在氣候變遷的急迫危機下,未來國際趨勢與能源市場也必定是往綠能前進,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廣納各方意見,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讓各方行動者能針對躉購費率的合理性進行細部討論,為刻不容緩的議題。但這波爭議也如同照妖鏡般,照出誰真正在關心台灣再生能源的進程,而哪些團體又只是以「養綠」為話術,#實際上短視近利,#只顧核電集團利益,不顧台灣綠能進程以及整體產業環境發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