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參雜摻雜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好書分享:圖文繪本《祕密計畫》】
「這不是一本讀來愉快的繪本,請讓我們勇敢面對人類歷史黑暗的一頁。」
不似一般極盡繽紛燦爛之繪本封面,《祕密計畫》由書封至扉頁,以墨黑色光滑紙張裝幀,打開它,像推開一扇包藏重大祕密之門扉,心中摻雜欣喜的膽怯。
很少繪本以「二次大戰」為題材,因為必須處理太多難以言說之議題,要怎麼向孩子們解釋,我們生活的環境並非總被柔軟香甜,雲朵似的棉花糖圍繞,除了在家庭和學校遇到的不順遂,世界苛刻冷硬,人類會為了慾望與一己之私,帶給彼此毀滅性結果,造成永恆沉重傷痛。
然而,著名兒童作家Jeanette Winter從來不畏懼揭開真實面向,她關心社會議題、環保、弱勢族群,以溫柔堅毅的能量,向兒童以至於成人讀者述說一個個被埋藏在陰暗角落的動人故事,傳遞感人文化與高尚信念,引發並扭轉你對事件之既定看法。
當你與孩子一同閱讀《祕密計畫》時,那些難以啟齒的話題不再晦澀難懂,一幅幅柔和富有渲染力的插畫也不會令人恐懼,你們可經由賞析、討論,分享個人價值觀,將止戰之殤根植孩子心中,期待這世界由一本小小的繪本反轉(其實這本書大到可以當餐盤),為後嗣開啟更美好的未來。
《祕密計畫》以漸進方式敘述美國政府在新墨西哥州啟動一項機密行動,匯集各界頂尖人才,研發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繪本以迷人暖色調開頭,描繪、烘托學校裡嬉鬧的快樂男孩、出沒荒原間的野生動物與自然植被共構出多彩自然風光。
而後,寒色系為主的科學家現身了,他們沒有具體名字,以一個個複製貼上的黑影人代替。一冷一熱映襯巨大反差,沙漠間之生物喧囂歸於寂靜,科學家的精密計算及分秒不停的時鐘刻度取代曾經美麗風景。
即便不速之客造訪,新墨西哥州仍以千萬年不變,如沙浪般翻湧之荒漠甘泉擁抱客人到來,霍比族印第安人於荏苒時空中傳承百年因襲之古老手藝。但隨著冷酷畫面翻飛,兩幅跨頁插畫逐漸凝聚戲劇張力,漆黑倒數頁面彷若凍結一切,讀者的心跳懸在喉頭。
於眼前迸裂的是震撼性爆炸場面,醒目紅色蕈狀雲浸染視野,明明是平面插畫,手指沿紙張勾勒燃燒的細緻線條之際,耳中卻轟然鳴響。即使撇開目光,那炫目的、驚人的、綻放的殷紅大地仍深深烙印眼底,閉上雙眼,它反而紅的更刺眼、更張狂,似鮮血染成之印記。
繪者Jeanette Winter與作者Jonah Winter從頭到尾皆以客觀角度敘事,未參雜批判性言論,以平易近人的筆調說故事,後三分之一更純粹讓色彩鮮明、藝術風格強烈的畫面自我陳述,予讀者留白思考空間,由孩子自行摸索、重新定義。
經由精緻構圖及細密色彩調節,《祕密計畫》自身似乎能大聲控訴,聽到大自然的哀號,以及角色內心世界起起伏伏(不是幻聽發作啊~)。這本書帶給個人發自心靈之震懾惆悵。歷經一場不甚愉快,卻十分溫暖特別的閱讀體驗,如何才能防止悲劇再度發生?我沉思著。看完繪本,我們會想善待這個世界,讓哺育人類的大地更美好。(天哪好正面的結尾)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祕密計畫》,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你覺得怎麼做,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例如:『《祕密計畫》:全台灣每個人匯100元給我,我的世界就更美好了!(被圍毆)』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8/22(四)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8/23(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祕密計畫 #喬納溫特 #貞娜溫特 #THESECRETPROJECT #JonahWinter #JeanetteWinter #幸佳慧 #親子天下 #世界大戰 #和平 #原子彈 #曼哈頓計畫 #公民議題 #核武器 #社會 #藝術人文 #圖文書 #繪本
★博客來:http://bit.ly/2Z4unrK
★親子天下:http://bit.ly/2KRTvfZ
★誠品:http://bit.ly/31LFJ5p
★金石堂:http://bit.ly/2H4dIyj
★讀冊:http://bit.ly/2KPlxcg
參雜摻雜 在 肆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號新書日記01:我的第一本小說】
「同樣一件事,另一個人看到的,是不是跟我所見的,其實不一樣?」
「一小個又一小個碎片,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事情的一個部分而已,然後各自解讀、再各自延伸,最後就長成了一個跟初始不相同的故事。每個人的視線所看到的同一件事,到底有什麼差異?人心的微妙變化又是什麼?因為對這件事很感興趣,所以想寫一本這樣的小說。」
「我想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來寫這件事,平凡到就像是會發生在我們身旁的事一樣,然而所有的簡單都是因為有人摻雜在其中而變得不簡單。也就是因為故事簡單,所以更能凸顯出視線的落差。」
這是我寫這本小說的起源。想寫一個日常的故事。
從來也沒想到自己能夠有機會寫一本小說,也就如同當時出版《想念,卻不想見的人》時候一樣,其實並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有機會再出版其他書籍,甚至以為那可能就是唯一的一本了(笑)。至今感覺還是有點不可思議,自己竟然寫了一本小說了。
而,它也不是愛情故事。當然,裡面參雜著愛情元素,但主軸其實是友情。是關於一群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情緒:「再要好的朋友,有時候還是會嫉妒他吧!」想保護對方的同時,卻也不小心傷害了對方,人就是這麼脆弱卻又堅強的生物。我一直覺得很有趣,讓人又愛又恨,可是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越活越好,不是讓自己變得完美,而是接受了不完美但仍美好的自己。這本小說有這樣的情緒在裡頭。
寫這樣故事的小說有點冒險,因為背離了大家所熟悉的我,「肆一就是應該要寫愛情小說啊」、「肆一怎麼不寫愛情?」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話,但第一本小說,我很任性地想從自己想寫的故事與類型去寫。因此當然也很緊張。還是怕銷售不好啊,第一本小說不好的話,以後就更難有機會再寫其他小說了(抖)。但至少可以說的是,自己很努力寫了一本對得起自己的書。
小說預計11月下旬預購,也會有限量贈品,12月初上市。日期確定後,再跟大家報告。還請多多指教(鞠躬)。
相片是在校稿中,那是序的名字,不是書名喔。書名過兩天再正式公佈。在上週四直播中知道書名的人先不要說噢。
12月發書,也很適合當聖誕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