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書活動】--《病態人格心理學》
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方言文化
。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
我先把「病態/變態」放在一起用,畢竟它們的定義很像。
病態,會讓人想到什麼呢?殘忍、無情的殺人犯?
大學時有門必修課叫做「變態心理學」,光聽名稱以為裡面有各種令人毛骨聳然的案例,或者是「頭腦生病」、「不能自我控制」的可憐人。但其實不然,原文是「abnormal(非常態)」,意指在眾數之外。與其說是病人,不如說是『因為生理、心理困境,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們不是天生惡人,但確實因為困境(由遺傳、成長環境、不被理解和命運等諸多變項相互交錯而成)而「長壞了」,缺乏互動的人際關係後,會產生很多「無意識的自私行為」。
。
書裡說明其範圍包含了「邊緣性人格、反社會人格及自戀性人格」,其共同特徵是:「缺乏同理(無情)、自我中心(傲慢)、衝動(短利+攻擊性),但又對人際互動有渴求」,有部分長壞的人,學會以利用、操縱他人的方式滿足自己,事後也無罪惡感。但範圍其實是光譜分布,有溫和型讓人看不出來的(已學會社會適應面具),也有成功的企業主。
病態人格如果有犯罪行為,當然需要被制裁,但我不認為他們就是天生惡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人性需求,缺乏同理的人,也會有他去獲得補償的行為模式,並在性格與環境互動下,造就了不同的表現。於是,有些人並不會覺得給自己帶來困擾,但會給社會帶來困擾(但他不自覺),我想到比較適切的比喻:就是視野受限的人,他以為他體驗到的就是全世界,而全世界都在與他作對,其實只是缺乏與人共處的能力。
。
本書是病態人格的概述縱覽,能夠分析這類大眾無法理解的現象,多少可以帶來安心。
至於如何與他們相處?與一般作法也相同:「先有理解,才有同行」。
因為理解了,就不會使用提油澆火的錯誤方式去對待,以為是要幫他,但他覺得莫名其妙被侵犯。目前僅有「認知行為治療」方式,並以協同的角色(不把他當成病人),跟他一起探討「如何與社會共存」是比較好的方式。
病態人格的特徵,如果自己也有呢?(參照附圖所列特徵)
先不用擔心,不妨把它當成一種現象,是引導自己更認識自己的線索:「怎麼會這樣」、「認識自己」及「想要怎樣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不,『偷內衣、聞內衣』的行為不適切,但這個人你還需要再認識。
。
而且若是他自己從網路購得,收藏自己聞,那就沒什麼。
不過仍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例如與人交往、享受性愛,是不是就不需要這個行為?如果是,那表示真正的困難在前端:「與人交往」,我們就有更多可以探索,把它變成「可以掌握」的部分。如果不是,純粹自己喜好,那沒問題,不會影響他人的嗜好,都是自由。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460?loc=P_0004_157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治療目標不是改善病態人格的人格問題,而是主張他們的生活形態趨於親社會,亦即並非期待他成為(社會定義的)好人,而是訂定更符合現實的目標,讓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P.151)
🤤🤤
。
活動日期:110/7/23(五)18:00~7/26(一)12:00截止喔
7/26(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書籍1本;5名超值7折購書優惠碼🙋♀️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反社會人格 遺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討論反社會人格成因 -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我的病是現代心理學家所謂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反社會人格天生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反社會人格天生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我的臉書上真的是滿滿反社會人格範例:
『麥大覺得這些是遺傳??我有點擔心小朋友的教育了。而且就算有遺傳因素在,麥大是去驗小朋友DNA確認過了嗎?』
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格障礙症(Personality disorders)的成因有很多種,遺傳、神經傳導物質、早年依附風格、家庭因素、個性等,都有影響。例如: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發展,可能是因為杏仁核功能過高,跟一般人比起來更難控制激動情緒,社會因素則有童年受虐、曾遭照顧者忽略、早年情緒壓抑等。
-
人格障礙症患者,不一定都會意識到自己的心已經生病了,直到生活受到嚴重干擾。但想跟親友求助時,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資源很少,因為原有的人際關係都被嚴重破壞了,加上社會對於心理疾患認識不夠,經常直接給予歧視,所以最後才會發現,主動尋求心理治療是比較好的做法。
-
人格障礙症大致可分為A類群(分裂型)、B類群(情感型)與C類群(焦慮型),類群之下可細分為數種疾患,另外,括號內的名稱是小編比較習慣的說法,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形容方式也歡迎告訴小編~
A型 (分裂型疾患)
妄想型人格違常:極度的懷疑別人的意圖,對開笑容忍程度低,容易對此懷恨在心,或是發怒。
孤僻型人格違常:對於人際互動無欲無求,所以也很難建立親密關係以及友誼。
思覺失調型人格違常:有幻想、妄想以及古怪的言行舉止,與思覺失調症相當類似。
B型 (情感型疾患)
反社會人格違常:難以控制衝動、不怕懲罰、缺乏同理心,易有犯罪行為。
邊緣型人格違常:情緒不穩且非常害怕孤單,所以能快速跟人建立親密關係,可是又無法維持。偶爾出現自傷行為。
戲劇化人格違常:表情、打扮、言語都十分誇張,企圖引人注意,無法忍受被人忽略。
自戀型人格違常:認為自己「天賦過人」或是「外貌出眾」,本來就可以享有特權,或利用他人。若遭輕視或排擠,很容易解讀成「別人嫉妒我」。
C型 (焦慮型疾患)
畏懼型人格違常:想要跟人建立好的關係,可是又非常害怕社交場合,以至人際關係不佳。
依賴型人格違常:難以為自己做決定,事事需要別人替他們構想,有時因此屈從別人。
強迫型人格違常:有完美主義,反而讓做事缺少彈性跟效率,常常給共事的人平添不少麻煩。
-
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助於增進大家對於人格疾患的認識,少一點誤解,多一點支持與關心。文章參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5/14/n9141845.htm?fbclid=IwAR3KnTBDBSzMcJbjyMIGYjmveMs8a6VsFQDS6Km4QcGkjQJBDu84VPKPYIg
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我的病是現代心理學家所謂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成長背景強化了我這些遺傳傾向,不過可能跟你從電視電影裡描繪的反社會人格者不一樣。我不是虐童案的受害者,也不是殺人凶手,更沒有犯過罪。 ... <看更多>
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反社會人格天生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多反社會人格者並不是天生的,即便那些有遺傳基因的人也不是天生就冷血。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特殊的經歷,使得自己的道德不斷淪陷,良知不斷喪失, ... ... <看更多>
反社會人格 遺傳 在 #討論反社會人格成因 - 時事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良心發展不足,2.不公正、不正直、行事卑鄙鬼祟- 反社會人格,社論,討論,反思. ... b26 我有幻聽過家人也有很多精神疾病ㄉ我可以說我有遺傳到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