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孩子去了科教館, 體驗了一番互動的裝置後, 回家的路上哥哥忽然想到一部曾經看過的動畫, 是關於戴著眼鏡的天才狗狗, 其實我完全不記得...
.
回家後他在Netflix上找到了, 原來是 #天才眼鏡狗 or #皮巴曼先生與薛曼的時光冒險 (Mr. Peabody & Sherman) 這是2014年夢工廠的卡通電影, 講的是Mr.Peabody 不但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天才狗, 還領養了人類小孩, 並且細心教導、栽培。但是薛曼的學校同學潘泥因為嫉妒他, 最後搞出了一段三人坐著時光機穿越的故事。
.
如果是以前看的話就會覺得是一個卡通, 笑著笑著就過去了~但是這次跟孩子們一起看的時候, 每一幕都覺得很有細節、很精彩, 尤其是呼應這幾個月上課的內容。
.
#古埃及
例如回到古埃及的時代, 因為我們上過古埃及的課程, 所以孩子們一聽人名就知道是 #阿蒙之子就是圖坦卡門, 甚至在人面獅身像內薛曼不小心握到木乃伊的手, 木乃伊躺在🐆 豹紋的四角床上, 也跟我們在埃及展裡面看到的文物, 一模一樣~
.
#文藝復興時期
這一段的劇情可以看到達文西的創作以及他正在畫蒙娜麗莎的場景。而在薛曼和潘泥兩人駕著達文西的第一架飛機模型在佛蘿倫斯的天空遨遊時, 孩子還能指著畫面說~媽媽~那就是他們蓋了600多年的教堂屋頂!(#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
.
#特洛伊
再次穿越來到了特洛伊, 看到大大的木馬就想到特洛伊戰爭中, 關鍵的人物阿基里斯, 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描述的故事裡, 那場因為一顆金蘋果所引發的戰爭....
.
有許多的歷史人物, 在影片的後半段也陸續出現, 除了特徵鮮明的 #喬治華盛頓 、#愛因斯坦、#牛頓 等人外, 還有愛吃甜點、頭戴假髮的 #瑪麗安東尼 與及 #路易十七, 這些人物出現時的特點都是具有強烈的象徵色彩, 但是如果不知道他們的故事跟背景的話, 其實就只是一個穿著歷史的服裝的人物罷了.....但是就是因為認識這些歷史, 所以每個人物都變得如此鮮活~ 在看卡通放鬆的同時, 腦海也再一次快速複習了曾經學過的知識。
.
現階段我們學神話故事、認識歷史, 不一定真的能鑑古知今,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是碰得到也看得到, 有這樣的結合, 孩子們學起來也更有興趣~
***********************
#國際觀外包 #LARA幫妳教 ✍️✍️
💡5~8歲 |每週五 ⏰16:30~17:30 (線上zoom)
💡8~12歲|隔週六 ⏰10:30~12:00 (線上zoom)新班9/4開課
***********************
報名表格 👇👇
https://yeslara.com/2021報名表
********************************
✍️週六線上課介紹
https://yeslara.com/online2
🎯線上課精華影片
https://yeslara.com/國際新聞_課程精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新版)新加坡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位於新加坡聖淘沙島砲兵大道8號之名勝世界綜合娛樂城,於2010年3月18日開試營運,於2011年5月28日正式開幕,為僅次於日本大阪後亞洲第二座環球影城。樂園現時分為7個主題區,分別為:好萊塢、紐約、科幻城市、古埃及、迷失世界、遙遠王國及馬達...
古埃及 卡通 在 繪本無極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假日早晨來聊聊,
孩子是從哪裡開始認識埃及的呢?
書上? 卡通裡? 還是萬聖節的木乃伊角色扮演呢?
在我Podcast節目內最新的一集,
就是關於古埃及的故事,
從埃及神話故事和宗教信仰開始說起,
因為我一直認為這兩件事就是科學發展的原動力,
尋找自己從何而來(創世神話),
未來將往何處而去(死亡祭祀),
人類在這兩件事情上花費了不少心力,
收聽連結會放在文末
而照片是從家裡書堆中挖出來的埃及書,
古文明的世界也是很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
不過大部分都是原文的,
目前我所知道的相關中文繪本有:
《人面獅身像是怎麼到博物館的》- 小典藏(已絕版)
《歡迎光臨古埃及》 - 親子天下
《立體圖解世界古文明》- 水滴文化
提供給大家參考
在這裡再補充幾個我從書上獲得的小知識,
節目因為時間關係沒有講,
大家聽完故事也可以延伸再跟孩子們聊聊
1.木乃伊的製作
古埃及人會將身體內的內臟都取出,以免屍體腐壞,但是他們認為,心臟是最重要的器官,所以會留在身體內部,而腦是最不重要的,會直接從鼻腔吸出來捨棄。
2.古埃及人的穿著
因為埃及氣候炎熱,所以男性一般是裸上身,下身用一塊布圍著的裙裝,女性則是穿著輕薄亞麻布所製成的服飾,並且貴族會配戴假髮,代表身分地位,也具有防曬功能。(古埃及人男女大多都會剃光頭髮以避免滋生蝨子)
3.古埃及人喝酒喝起來
西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人就已經在大量種植葡萄,並且大量釀造葡萄酒和啤酒,是生活必需品,
這邊擷取一段網路上的文章內容
(來自每日頭條)
「那時候的普通埃及人只能喝廉價易得的啤酒,尼羅河三角洲已經有了「啤酒屋」一類的場所。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收工後聚到「啤酒屋」,喝一杯啤酒,解解乏。除了用杯子,更多的是像今天的小朋友喝飲料般,用麥管當吸管,從陶罐中飲酒。」
覺得挺有趣的,而且在古埃及的壁畫上,也可以看到人們聚集用腳踩踏葡萄的紀錄畫作喔。
繪本無極限 單集節目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KA8aAR
🎧其他收聽平台
https://reurl.cc/ZG46jV
古文明還有三個….. (頭痛中😆)
喜歡我的節目請幫我按下訂閱加5星評分囉
⭐️⭐️⭐️⭐️⭐️
古埃及 卡通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射報》Vol.2全文公開🎉什麼是「漫畫」?
《養豬便覽》龔玉玲撰文
說到漫畫,許多人最先浮現的印象可能是以勇敢的英雄人物、探索愛情的青春少女,或逗趣可愛的動物為中心的各種情節。如果是以農業從事者為中心的故事,又會是如何呢?
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荒川弘(1973 -)的《銀之匙》(2011–2020,共15冊,根據2016年的紀錄,單行本至少售出一千五百萬本),內容講述一群北海道的農校生的日常生活,還有她自述成長於農家生活點滴的《百姓貴族》(2006 –連載中)。荒川弘的農業漫畫叫好叫座,來自臺灣的漫畫大師劉興欽(1934 -)也為農業漫畫這個類型貢獻良多,並展示了農業題材如何可能受到市場歡迎的另一種時空脈絡。在他的兩百多本作品中,許多是以農村為背景,加上自己年少時期的農村經驗所創作出的漫畫。
而這裡要介紹的,是較少被想到卻有其重要性的楊英風(1926-1997)及其農業漫畫。楊英風作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雕塑家,一般較少把目光放在他早期因任職「豐年社」的美編,而曾經深入參與過官方色彩鮮明的農業雜誌《豐年》,並創作農事題材漫畫的經歷。應國立臺灣漫畫博物館籌備小組的邀請,本文也會討論楊英風於1955年為「豐年社」出版的《養豬便覽》所作的漫畫〈林添丁飼豬起厝記〉與插圖。
.
以農事為題材的連環圖像淵遠流長,目前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連環壁畫:美國漫畫理論家,同時也是漫畫家的Scott McCloud,在重要作品《理解漫畫》中介紹他所能追尋的最早的連環畫作 ,是來自距今約三千四百年的古埃及墳墓,門那之墓(The tomb of Menna,TT69)。門那是負責土地事務的行政者,其墓中的連環圖式壁畫呈現了他的社會地位與工作職責內容。圖畫中的務農者有農忙、休憩、應對官員、繳不出作物受懲罰等景象,而官方人員則呈現他們記錄、測量、刑罰與監督等執勤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連環畫,因其主題涉及農事,所以農事題材是漫畫史上率先出現的主題之一。此外,門那之墓中的連環畫作所呈現的官方立場與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情節,以臺灣漫畫而言,此中最直接相關的是《豐年》雜誌上的一些漫畫。
《豐年》(1951–至今)為「豐年社」所出版以農民為目標讀者群的刊物,由美國新聞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共同籌辦。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農復會改組成立「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五年後又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為目前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目前所見的《豐年》相關研究,多半側重1951到1965年的美援時期,聚焦在《豐年》如何在政治層面由上而下,對農家傳達反共抗俄與親美之宣傳,以及農村現代化相關知識之教育。
《豐年》自1951年7月的創刊號起便以全版頁面刊登漫畫,因早期《豐年》全冊僅12頁,漫畫篇幅的比重可見一般,至1959年逐漸減少。對美援時期「豐年社」所產出的漫畫內容有興趣者,可參見高師大美術系孫祖玉教授(2015)的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以及師大歷史系許惠盈(2016)的碩士論文《圖像傳播與農民的再教育──以《豐年》雜誌的漫畫為中心(1951-1964)》。
.
楊英風自1951年「豐年社」創立之時便擔任美術編輯,直到1962年離職,工作內容包括設計刊物封面,以及創作刊登所需的漫畫、廣告與插圖。他在《豐年》上廣受歡迎的連載漫畫有〈闊嘴仔與阿花仔〉、〈竹桿七和矮咕八〉、〈小白鼠〉及〈農狀元〉等。根據楊英風的「工作札記」(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22卷),1954年他受聘為中國美術協會與台北市青年服務社合辦之「青年漫畫研究班」的教導委員,為學員講授過漫畫課程。
藝術史學者林素幸(2015)在期刊論文〈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臺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中,從藝術創作者與「贊助者」之關係,說明楊英風1950年代作品中所呈現的「歡樂風格」與「意識型態」,主要是基於美國新聞處與農復會為了「安定人心、發展經濟的社會、心理和彰顯政績」之需求所希望的方向。
林素幸也指出,楊英風的漫畫風格有部分是受到迪士尼動畫的影響。(附帶一提,翻閱楊英風「工作札記」內有的觀影記錄,可知他觀看電影的類型廣泛,且即便是任職「豐年社」美編的壯年時期,也還是會去戲院觀賞各式動畫片。)不過,楊英風的部份漫畫作品譬如〈農狀元〉,帶有「中國連環畫」的色彩,又如改編自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的〈萬牲園〉講述豬帶領農場動物進行革命,抵抗農場主的剝削,具實驗性地採用雕塑之照片來呈現。(〈萬牲園〉有趣的是,漫畫中農場主的立場跟《豐年》的農民讀者群,事實上應是一致的。)所以不只受到迪士尼影響,楊英風的漫畫風格還有不拘一格、多元吸收的一面。
.
《養豬便覽》是一本出版於1955年的農業知識推廣手冊,根據封面的「豐年社贈」可知出版者為「豐年社」,全書沒有明確標註編者與繪者,故推論此手冊是「豐年社」編輯部所作。根據1955年8月1日發刊的《豐年》雜誌第五卷第十五期第三頁的「本刊重要啟事」,可知《養豬便覽》是給長期訂戶的隨刊贈書,但也可以另外函購,每冊兩元。
《養豬便覽》的內容,根據目錄,包括「豬的育種和選擇」、「飼料和飼養」、「管理」、「疾病和防治」、「養豬問答」,而這些知識教育的重點菁華,都濃縮在開頭的漫畫故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中,透過虛構人物林添丁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他如何靠著《養豬便覽》傳授的知識靠養豬為副業,一年之內就可增加收入,翻新老厝。
〈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繪者沒有明確標示,曾和《豐年》合作的漫畫家並不少,如何判斷此作品是出自楊英風手筆?就藝術史領域的整理成果而言,出現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人物與豬曾被另外畫成單件作品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4卷,頁283);此外,對比楊英風有署名的漫畫類作品,至少可辨識出封面與其中三格的豬,具有楊英風在他處曾經用過的迪士尼風格(如圓胖的造型,賦予通常用在人類臉上的眼神與瞳孔,加強了討喜的表情)。
關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內容,學者孫祖玉在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已有詳細介紹(雖然文中沒有特別處理楊英風的部份),有興趣者請搜尋閱讀。其中她注意到畫面用了兩種筆法交錯:「密集的線條在母豬的描繪、豬舍乾淨重品質的磚頭描繪……」,而「仔豬的擬人與友善,為農友帶來財富與興旺後代的仔豬,象徵著正面的意義」,因此,雖然「卡通式畫風與配種解說圖畫法」相異,卻「於漫畫中取得和諧兼具的線條表達,線條導讀之閱讀 情境能夠順暢貫穿情節」。
.
1955年出版的《養豬便覽》作為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可窺見當時臺灣養豬還作為家庭副業時的理想型態。根據汪玉貞〈農業100年精華-揭開臺灣畜牧歷史展風華〉的概要整理,1953年臺灣養豬產業的企業化經營始由台糖公司起步,1963年中央推動「綜合性養豬計畫」,使得民間養豬水準在數年間提升,「許多養豬戶也由原先的家庭副業形態轉為專業經營模式」。
前面已提到,行政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題材,不過從商業性、受市場歡迎的作品中,譬如劉興欽與荒川弘的農業漫畫作品,可發現敘事視角往往不是透過執政者,而是務農者,換句話說,佔據核心位置的是務農者而非中央執政階層。從這層面來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含有某種過渡性,一方面它確實含有政策性的宣導教育意味,一方面它採用務農者的視角說故事。這種過渡性如果參照《豐年》其他作者完全走政策宣導型態的養豬漫畫,譬如〈農業知識漫畫─養豬新智識〉(1960年4月16日),會更為明顯。
因此,《養豬便覽》不只是用來佐證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之一,《養豬便覽》中的〈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作為漫畫發展的史料,能放在楊英風的作者論論述下理解,也能放在農業漫畫這個類型在大眾流行文化中的形成與收受來思考,如此或可增加我們對於漫畫本身的認識。
#漫射報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NationalComicMuseum
古埃及 卡通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新版)新加坡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位於新加坡聖淘沙島砲兵大道8號之名勝世界綜合娛樂城,於2010年3月18日開試營運,於2011年5月28日正式開幕,為僅次於日本大阪後亞洲第二座環球影城。樂園現時分為7個主題區,分別為:好萊塢、紐約、科幻城市、古埃及、迷失世界、遙遠王國及馬達加斯加,是全世界面積最小的環球影城。好萊塢位於公園的入口區。園區設有具吸引力的百老匯式劇院,同時亦設有數家餐廳和各種旗艦店。作為一個複製的好萊塢大道,該區域的兩側是動態建築和棕櫚樹。而每個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還亦會會有好萊塢星光大道的演出,在公園的潟湖亦會發放煙花。在園區出現的電影角色包括:功夫熊貓阿寶、科學怪人、啄木鳥伍迪、啄木鳥雲妮、瑪麗蓮•夢露、查理•卓別林、陰間大法師和貝蒂。紐約園區是根據原來紐約市建成,展示紐約市隨時代及後現代化的轉變。此區域擁有在環球電影中常描繪的城市輪廓,霓虹燈,門面和人行道,同時亦特意在園區複製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大門口及入口處的兩座石獅子,將紐約市的風貌呈現在遊人眼前。科幻城市是一個以想像而成的大都市,其中內容包含許多是夢,但過去的人類及文化則未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演進,只餘下很少或根本沒有殘餘。另外,城市中亦設有世界上最高的對決鬥過山車「太空堡壘卡拉狄加」,過山車高度為42.7米,對決的兩方分別為機械及人類。古埃及的歷史由20世紀30年代黃金時代埃及勘探開始改編,此園區的特點,是以古埃及為主題,園區中有一座古埃及方尖碑和金字塔,同時展出的還有在那個時代被發現法老王的墳墓。該地區還有加入廣受歡迎的電影神鬼傳奇的元素。馬達加斯加的靈感來自於同名電影馬達加斯加,電影中有四隻動物﹕獅子愛力獅,斑馬馬蹄,長頸鹿長頸男及河馬河馬莉,牠們從中央公園動物園逃脫,不幸最後流落到馬達加斯加島。該園區擁有茂密的熱帶叢林以及兩個遊樂設施,同時亦有電影人物會在該處出現,包括:愛力獅、馬蹄、長頸男、河馬莉、狐猴國王朱立安、4隻企鵝、猴子及小狐猴Mort。遙遠王國的靈感源自夢工廠動畫的史瑞克,並描繪童話人物在遙遠王國的日常生活。該區域由許多的電影內的事物組成,如史瑞克的沼澤房子以及遙遠的美艷羅密歐鎮的夜生活場所,亦可識別騎士俱樂部所在的位置。該區域的亮點是40麥可的遙遠王國城堡,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參照遙遠王國建成的城堡。該城堡主要的主要景點有史瑞克4-D影院和多話驢耍寶秀,現場配音亦由原配音員麥克•邁爾斯、艾迪•墨菲和的卡麥蓉•狄亞負責。而園區中可找到的卡通電影人物包括史瑞克、驢友、皮靴貓和費歐娜公主。失落的世界包含目前在大多數世界各地的環球影城公園了的許多傳統景點,而當中亦分為兩個主題區:侏羅紀公園和水上樂園。侏羅紀公園由史提芬•史匹堡和米高•克賴頓所創作的小說流行的電影而建成,當中,在其他環球影城公園廣受歡迎的水上遊樂項目「侏羅紀河流探險」更採用了全新設計。而水上樂園部分則為主要的水上景點,當中的表演亦是根據奇雲•高士拿主演的電影《未來水世界》作為藍本,將當中爆破及驚險的場面呈現在觀眾眼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9j7LnALmW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BBiU3FsxulW2kuzOlzSQH774G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