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修煉自我•
《可能幸福教養學—覺察》
育兒兩年,依然是個菜鳥媽媽
許多的情況發生,都是第一次遇上、第一次學習、第一次面對,讓我覺得最困難的不是面對孩子,而是面對那個內在的自己
即便知道孩子就是會有這些狀態、行為的產生,
但還是會有對自己失控的時候
對於覺察的練習,也進行一段時間,不是每一次都那麼順利;某日第一次,拿起可能幸福教養學的牌卡,進行傾聽自己的感受,撇開想法的內在覺察,開始慢慢釐清感受與需求,腦袋裡的雜訊也漸漸散去
當越了解自己,眼前所看見的育兒問題,就不再深陷迷茫與挫折之中
也想起美玲老師,曾解惑我的疑問分享:「翻轉特質」,可以試著從大人角度看到的負向,轉換成正向的看待,我們可以猜猜看孩子的特質會是什麼,可以先放鬆的觀察孩子並且紀錄下來。
對啊,有時候,真的好像太容易帶著有色眼鏡或是放大鏡解讀孩子了,也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啊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防疫在家學限時優惠】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 → https://cplink.co/YYeigFbp 夫妻相處不容易,尤其疫情期間居家上班,兩人太過靠近、24小時相處,任何小摩擦都可能被放大成難以修復的裂痕,被疫情影響多個國家,2020年的離婚率也向上攀升。夫妻間該如何做到心甘情願且愉快的...
可能幸福教養學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上閱讀到游乾桂老師分享陶行知的《六個一分鐘》,著實佩服這位民初的教育哲學家,許多觀點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適用呢!我稍做修改,讓內容符合可能幸福教養學的行動目標,可以增進正向的親子關係。
#五分鐘傾聽
父母通常很會「說」,卻不太會「聽」,特別是用心地傾聽。每天至少花五分鐘傾聽孩子說話,不評論、不建議、不否定、不插嘴,而是試著理解孩子說話的內容、想法、感受和需要。
#五分鐘示愛
多數的父母很愛孩子,然而卻也有很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每天至少花五分鐘用言語或行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意,適時地擁抱孩子,不會因為孩子犯錯而威脅剝奪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無條件的愛」。
#五分鐘參與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父母離孩子的生活似乎也愈來愈遙遠。每天至少花五分鐘參與孩子的生活與話題,和孩子一起暢聊彼此有興趣的事情,陪伴孩子一起遊戲,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追星。
#五分鐘鼓勵
父母往往很會挑錯,卻不習慣鼓勵,孩子也在頻繁地挑錯中,喪失了自信和自尊。每天至少花五分鐘鼓勵孩子,鼓勵可以針對孩子的性格、特質、能力、行動,提出具體的觀察,以及對於家庭正向的貢獻和影響,讓孩子更愛自己、知道自己是好的。
#五分鐘感謝
「做得好是應該的」,這樣的文化思維,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卻忽略了每個人都需要從感謝當中滿足價值感。每天至少花五分鐘感謝孩子,謝謝孩子豐富了我們的生命、謝謝孩子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喜怒哀樂。也別忘了感謝自己,謝謝自己的努力、認真和負責。
#五分鐘引導
引導和教導最大的不同,在於父母是否以身作則。每天至少花五分鐘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展現父母的價值觀,陪伴孩子練習,而不只是口頭告誡或下指導棋。允許和包容孩子犯錯,引導孩子更廣闊地思考,延伸孩子的視野,陪伴孩子一起拓展舒適圈。
可能幸福教養學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呼吸觀察 #父母行動卡 #可能幸福教養學
1️⃣呼吸是我們的好朋友,只要我們還有呼吸,就代表我們活著,但我們很少好好地呼吸,更少觀察自己的呼吸
2️⃣從呼吸的急促或平緩,我們可以反推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感受當下的「張力」,當張力是強的(例如:興奮或生氣),呼吸會是急促的;當張力是弱的(例如:平靜或安定),呼吸則會是平緩的
3️⃣呼吸觀察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工具,只要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就可以進行,也不限制姿勢: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
4️⃣每天早午晚三次以上的呼吸觀察,也可以鍛練自己的專注力,面對忙亂的生活步調,「活在當下的專注力」很重要,卻也是多數的父母所缺少的,我們總是在煩惱著過去、擔憂著未來
5️⃣情緒急救站: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警報,例如:生氣、發火、抓狂⋯⋯,立即進行呼吸觀察,並且試著深呼吸五次,讓心跳速度趨緩,也讓緊握的拳頭放鬆,可以避免我們對孩子口出惡言,或做出讓自己懊悔的行動
6️⃣早晨醒來後,不要急著起床,可以躺著進行3~5分鐘的呼吸觀察,讓氣息進入和充滿整個身體,喚醒身體的各個部位後,再緩緩起身,會讓一整天更有精神
7️⃣晚上睡覺前,可以進行較長時間(15~30分鐘)的呼吸觀察,當專注力放在呼吸上,我們反而更容易安穩地入睡
8️⃣在進行呼吸觀察時,會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想法、思緒、念頭跑進腦中,這是「正常」的!練習在腦中退一步觀察這些想法、思緒、念頭,不要刻意推開、也不要刻意靠近、更不需要評論或否定自己
9️⃣當我們開始進行呼吸觀察之後,我們的家人也會好奇我們在做什麼?可以善意但不強迫地邀請伴侶或孩子加入我們的呼吸觀察行列,時間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也沒有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
🔟當我們長期且頻繁地進行呼吸觀察之後,除了專注力會提升之外,我們也更能夠覺察到自己身體或心情的細微狀況,可以大幅降低自己暴怒或暴衝的狀況
https://tinyurl.com/y24bljrk
可能幸福教養學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防疫在家學限時優惠】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 → https://cplink.co/YYeigFbp
夫妻相處不容易,尤其疫情期間居家上班,兩人太過靠近、24小時相處,任何小摩擦都可能被放大成難以修復的裂痕,被疫情影響多個國家,2020年的離婚率也向上攀升。夫妻間該如何做到心甘情願且愉快的分工?若夫妻分工不協調,會影響孩子的身心靈發展嗎?
帶你看透夫妻關係,活出你好我也好的成熟新境界。孩子生病了,竟然和夫妻之間的相處,有極大的關聯?「親子天下」特別邀請兩位超人氣醫師鄧惠文與黃瑽寧,暢談夫妻分工與幸福家庭的經營。
帶你看見「疾病」之外,夫妻關係的糾結,並協助你打開關係中的死結。
#鄧惠文 #黃瑽寧 #夫妻關係
【採訪:李宜蓁│企劃執行:林育菁、江美滿│攝影:大和工作室│後製:周映璇│平面攝影:黃建賓】
★居家防疫學習資源都在這★
https://cplink.co/QUHYwlgc
★在家防疫不怕!黃瑽寧醫師新冠肺炎防疫特輯★
https://cplink.co/YrrIGEq3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UGaRmisMtQ/hqdefault.jpg)
可能幸福教養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HUjqJQohmc/hqdefault.jpg)
可能幸福教養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介紹
訪問作者:洪培芸
內容簡介:
私訊氾濫、社交軟體當道,出軌的引信隨時點燃。
寫給遭遇伴侶出軌的現代人,
一本成熟、自愛的情感修復之書
自責、徬徨、憤怒、焦慮、報復──
感情觀開放的時代,伴侶出軌的傷痛歷程不曾改變,
但你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為自己勇敢一回。
‧明明關係融洽,另一半卻出軌
‧他心裡有別人,卻矢口否認
‧他把外遇怪罪於你:因為你沒有生兒子/在床上如同死魚,我才會外遇
‧他惱羞成怒,大吼:我都願意回來了,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他多次背叛,你依然放不開手……
▍解放伴侶出軌的自卑與自責
▍擁抱害怕被拋棄、不被愛的自己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這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yHWGM6dC6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