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近康定路口),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在半世紀前因道路拓寬而被拆除的部分,正在蓋回來。(張哲生 攝)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在被指定為古蹟(1985年)之前,於1969年至1975年間,其右護龍(北側廂房)因長沙街之拓寬而被切掉將近一半的空間,之後興築的北側牆面結構則是混合了石牆、斗子砌牆及紅磚牆,並非祖師廟最初的磚造古牆。
臺北市文化局之2019年5月8日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83016917號函決議:先以祖師廟古蹟保存區967地號內先行修復;維持既有道路寬度,人行道縮減,公共設施保留不動。
艋舺清水巖乃自福建泉州安溪清水巖分靈來台祭祀,於清乾隆52年(1787年)創建,清咸豐3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時被燒毀,後於清同治6年(1867年)重建。
艋舺清水巖廟宇兩廊曾於日治時期用作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學校(今台北市老松國小)、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今台北市成功中學)、艋舺第二公學校(今台北市龍山國小)等校初創期之校舍,對教育的貢獻良多。今址為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康定路與長沙街交會處),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台北三大廟門」,也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俗稱艋舺祖師廟,目前廟前牌樓上的全名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最早興建於1787年(後於1867年重修,1875年竣工),1985年被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早期,台北盆地周圍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故台北地區清水祖師廟林立;在台北的清水祖師廟中,又以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與淡水祖師廟三地最為重要,而其中又以艋舺祖師廟最具歷史特色,象徵泉州三邑人、同安人、漳州人與客家人外的第四種移民勢力,還見證了「頂下郊拚」這場影響台北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
1780年代自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來為董事,募得30,000銀元,為其從泉州府安溪縣蓬萊鄉清水巖攜來的清水祖師香火,於1787年(清乾隆52年)在台北艋舺修築廟宇,1790年(清乾隆55年)落成,即今之艋舺清水巖。
1817年(清嘉慶22年)6月,颱風侵襲艋舺清水巖,翁有來於是又向鄉人募捐5,000銀元重修。
後來,泉州三邑人為了爭奪艋舺的商業利益,於1853年(清咸豐3年)與同安縣人發生「頂下郊拚」事件。當時居住於艋舺的泉州三邑人,欲攻打同安人,但苦於沼澤之礙,便想由清水巖通過,故向安溪人要求燒毀清水巖,並答應事後將重修清水巖。
沒想到「頂下郊拚」事件之後,三邑人竟毀約,於是清水巖董事白其祥只得向安溪移民募款25,000銀圓以重建清水巖,並於1867年(清同治6年)動工整修,但工程進度緩慢,一直到1875年(清光緒元年)才完工。
當時的艋舺清水巖有三殿,格局完整,但後殿於1940年(日昭和15年)遭大火燒毀,迄今未重建,因此目前僅剩三川殿及正殿。
艋舺清水巖在日治初期的1896年(日明治29年),被台灣總督府用來當做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學校(今台北市老松國小之前身)之校舍。該校於1906年(日明治39年)1月遷至現址(蓮花池畔),並改名為艋舺公學校。
1919年(日大正8年)4月1日,艋舺第二公學校(今台北市龍山國小之前身)也在艋舺清水巖建校,將之作為臨時校舍。
1922年(日大正11年)5月8日,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依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艋舺清水巖;之後在1925年(日大正14年)於樺山車站附近興建新校舍(地點為今台北市濟南路一段71號),在翌年(1926年)夏天落成啟用,並訂定5月17日鄭成功登陸台灣之日為該校之校慶日,同年5月30日,該校正式從艋舺清水巖遷往新址。
二戰後,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於1946年奉令更名為台灣省立台北第二中學,之後依眾議定名為台灣省立台北成功中學,用以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台灣省立台北第一中學亦同時更名為台灣省立建國中學,乃寓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建國成功」之意。
1982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係將古蹟區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三種。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於1985年8月19日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後於1997年4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次修法時,改為市定古蹟,再於2000年1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次修法時,改為直轄市定古蹟迄今。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雙北疫情持續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和新北市長侯友宜召開會議後達成共識,從明天開始,雙北市的國三和高三學生不用到校,改以線上遠距教學到畢業典禮,宜蘭也宣布跟進。至於鄰近萬華警戒區的老松、龍山、雙園和螢橋國小從17日起停課一星期,採自主學習到5月23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台北市龍山國小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2月28日,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康定路口),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在半世紀前因道路拓寬而被拆除的部分要蓋回來了!(張哲生 攝)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在被指定為古蹟(1985年)之前,於1969年至1975年間,其右護龍(北側廂房)因長沙街之拓寬而被切掉將近一半的空間,之後興築的北側牆面結構則是混合了石牆、斗子砌牆及紅磚牆,並非祖師廟最初的磚造古牆。
臺北市文化局之2019年5月8日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83016917號函決議:先以祖師廟古蹟保存區967地號內先行修復;維持既有道路寬度,人行道縮減,公共設施保留不動。
艋舺清水巖乃自福建泉州安溪清水巖分靈來台祭祀,於清乾隆52年(1787年)創建,清咸豐3年(1853年)發生「頂下郊拚」時被燒毀,後於清同治6年(1867年)重建。
艋舺清水巖廟宇兩廊曾於日治時期用作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學校(今台北市老松國小)、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今台北市成功中學)、艋舺第二公學校(今台北市龍山國小)等校初創期之校舍,對教育的貢獻良多。今址為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康定路與長沙街交會處),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台北三大廟門」,也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俗稱艋舺祖師廟,目前廟前牌樓上的全名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最早興建於1787年(後於1867年重修,1875年竣工),1985年被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早期,台北盆地周圍多為安溪移民所開拓,故台北地區清水祖師廟林立;在台北的清水祖師廟中,又以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與淡水祖師廟三地最為重要,而其中又以艋舺祖師廟最具歷史特色,象徵泉州三邑人、同安人、漳州人與客家人外的第四種移民勢力,還見證了「頂下郊拚」這場影響台北歷史甚鉅的械鬥事件。
1780年代自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公推翁有來為董事,募得30,000銀元,為其從泉州府安溪縣蓬萊鄉清水巖攜來的清水祖師香火,於1787年(清乾隆52年)在台北艋舺修築廟宇,1790年(清乾隆55年)落成,即今之艋舺清水巖。
1817年(清嘉慶22年)6月,颱風侵襲艋舺清水巖,翁有來於是又向鄉人募捐5,000銀元重修。
後來,泉州三邑人為了爭奪艋舺的商業利益,於1853年(清咸豐3年)與同安縣人發生「頂下郊拚」事件。當時居住於艋舺的泉州三邑人,欲攻打同安人,但苦於沼澤之礙,便想由清水巖通過,故向安溪人要求燒毀清水巖,並答應事後將重修清水巖。
沒想到「頂下郊拚」事件之後,三邑人竟毀約,於是清水巖董事白其祥只得向安溪移民募款25,000銀圓以重建清水巖,並於1867年(清同治6年)動工整修,但工程進度緩慢,一直到1875年(清光緒元年)才完工。
當時的艋舺清水巖有三殿,格局完整,但後殿於1940年(日昭和15年)遭大火燒毀,迄今未重建,因此目前僅剩三川殿及正殿。
艋舺清水巖在日治初期的1896年(日明治29年),被台灣總督府用來當做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學校(今台北市老松國小之前身)之校舍。該校於1906年(日明治39年)1月遷至現址(蓮花池畔),並改名為艋舺公學校。
1919年(日大正8年)4月1日,艋舺第二公學校(今台北市龍山國小之前身)也在艋舺清水巖建校,將之作為臨時校舍。
1922年(日大正11年)5月8日,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依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艋舺清水巖;之後在1925年(日大正14年)於樺山車站附近興建新校舍(地點為今台北市濟南路一段71號),在翌年(1926年)夏天落成啟用,並訂定5月17日鄭成功登陸台灣之日為該校之校慶日,同年5月30日,該校正式從艋舺清水巖遷往新址。
二戰後,台北州立第二高級中學於1946年奉令更名為台灣省立台北第二中學,之後依眾議定名為台灣省立台北成功中學,用以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台灣省立台北第一中學亦同時更名為台灣省立建國中學,乃寓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建國成功」之意。
1982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係將古蹟區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三種。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於1985年8月19日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後於1997年4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次修法時,改為市定古蹟,再於2000年1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次修法時,改為直轄市定古蹟迄今。
台北市龍山國小 在 幫主的水彩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畫筆傳承台灣之美的畫家兼教育者—郭金昇(Guo Jinsheng)
本篇介紹馬祖景色
外號「幫主」的畫家郭金昇1966年生於台灣雲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碩士,台北市龍山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退休。郭金昇老師從事城鄉水彩創作30年,遊遍全臺,用畫筆傳承台灣之美的畫家兼教育者,「鄉情畫意」全國創作畫展為聞名代表作,也是各館、企業收藏品。
這些作品經常有階段性的專題系列出現,如台灣特有鄉村街道巷弄系列、台灣新舊都市建築系列、台灣老街古厝系列、台灣季節光影系列及台灣山川海景系列等等,這是一般畫畫者若沒有多元性的表現能力與創意構思是不太敢嘗試的作法,而且要經常在戶外寫生才能感受其作品要呈現的氣氛,這也是紀錄了他多年寫生題材與故事的成果。
(今年應該很多人安排去馬祖旅遊吧…..)
台北市龍山國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雙北疫情持續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和新北市長侯友宜召開會議後達成共識,從明天開始,雙北市的國三和高三學生不用到校,改以線上遠距教學到畢業典禮,宜蘭也宣布跟進。至於鄰近萬華警戒區的老松、龍山、雙園和螢橋國小從17日起停課一星期,採自主學習到5月23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635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北市龍山國小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攤位名:寶字號香菇豬腳
電話:02 2306-1239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梧州街47號(艋舺/廣州街夜市內 龍山寺站1號出口 往和平西路三段轉梧州街 步行約6分鐘)
營業時間:pm13:30 - am00:00
公休日:星期二
店名:KA•CHI糯米炸—台北創始店
電話:0989-316-329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東園街73巷74號(西園國小門前的街道 上)
舊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88號中間攤販
營業時間:pm14:00 - pm21:00
公休日:星期日
IG粉絲團:https://instagram.com/ka.chi_2020?igshid=4k4lk6bof37r
關於:
當世界不斷在走,讓懷念味道使你停留。
#Meck大叔#寶字號香菇豬腳#KACHI糯米炸

台北市龍山國小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店名:東石順蚵仔煎小吃店
電話:02 2381-3535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104號(龍山寺站1號出口往西昌街直走經艋舺老街約9分鐘)
營業時間:am11:00 - pm20:30
公休日:星期日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東石順-蚵仔煎-799982703431607/
關於:
來自嘉義東石的美味小吃。
店名:黃家香腸
電話:02 2309-7428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泉州街32-2 3 號(螢橋國小對面)
營業時間:pm13:30 - pm19:30
公休日:星期一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BB%83%E5%AE%B6%E7%8F%BE%E7%83%A4%E9%A6%99%E8%85%B8/113135528763511
店名:泉(洲)街麵線 佳鑫檸檬
電話:0909-242-319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泉州街32-2 3 號(螢橋國小對面)
營業時間:am11:00 - pm19:00
公休日:星期二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iaxin.lemon/
#Meck大叔#東石順蚵仔煎小吃店#黃家香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