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 哪裡能俯瞰台北都市美景呢? 除了指南宮,另外一個不能錯過的就是 #樟山寺 啦!
樟山寺廟前廣場視野極佳,能將台北盆地盡入眼簾。而以樟山寺為中心點,分別有三條步道可以健行,分別是飛龍山步道(往政大環山道路)、樟山寺指南國小段及救千宮步道,三條步道的起訖點都位於樟山寺廣場喔~
找個時間到貓空走走,千萬不能錯過樟山寺的絕美景致阿~
🌳認識更多樟山寺→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21
攝影/王能佑、小編本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8)日在立法院臨時提案設置「立法院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負責選擇立法院新院址、規劃與設計新院區、編列遷建預算,以及監督興建等事宜,院會決議將本案送交朝野協商,為立院遷建台中又邁進一步。 林佳龍委員在競選立法委員期間推動「首都減壓、國會先行」,立法院遷建大台中的政見主張。林...
台北盆地中心點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純左的聲音
#還都台南重返榮光
#找回台南人的尊榮
~~還都台南 重返光榮~~
從辭去副市長職務之前的12年,我始終兢兢業業的處理每一個市政,硬體方面小從村里的溝渠、路燈,至大台南整體發展的各項重大建設;執行市政我始終以人為最重要的考量,思考著孩子的教育、青年的就業、老年人的退休安養問題、台南的整體經濟力。
全力投入台南市長參選後,所有的問題都逐一地出現,有民眾在跑行程時攔路陳情、也有網友透過臉書、line來陳述他們對現階段生活的不滿、就業環境不好、台南的整體競爭力不足等許多的問題,我知道這是在考驗著每位參選台南市長的人,我曾對幕僚說:台南市政府的米缸有多深?可以因應多少的問題?這所有的參選人中只有我最清楚;溪南、溪北均衡發展、台南的整個經濟結構改變、市民的就業機會提升、孩子、弱勢、婦女、老人的社會福利健全,我將提出「還都台南」的政策,讓台南人重返光榮。
台北市目前集全台灣的政治、行政、經濟、金融為一體,而如今台北盆地人口滿載、用電、垃圾、交通等等問題已趨於飽和,處於壓力膨脹的態勢,又若如果有一天遇戰爭、天災、地震等不可預期的狀況,臺北盆地內的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金融中心將一夕陷入危機,所以應該為首都減壓。
臺南市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臺南的古名大員被視為臺灣島地名的由來;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歷史、學術研究、教育中心之一,有臺灣文化首都之稱。
純左觀點認為,要讓台南重返榮耀,唯有「還都台南」,把總統府遷回台南,設台南為台灣政治中心,台灣百業將重新翻轉洗牌,大台南所有人民期待的均衡發展、就業、經濟、人口等問題將一併歸位;並把行政院、立法院南遷至台中做為行政中心,台中市地處台灣的中心點,南來北往的行政作業可節省往返時間,增加行政作業的快速性;高雄市則以現在國際港的優勢,繼續擔任全台灣的工業中心;台北市則以現有的所有金融與商業主體作為台灣的金融中心。
「還都台南」的目的,並非只是要達到台南發展的目的而已,而是以台灣將「政治中心」、「行政中心」、「經濟中心」、「工業中心」均衡發展,而不是把雞蛋集中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分擔、分進合擊,未來我們台灣四個中心將一起與世界競爭,而不是一個台北市去和世界比拚;為了台南人的尊榮,更為了台灣在國際的競爭力,純左希望所有的候選人一起來爭取「還都府城」,讓台灣能夠重返亞洲四小龍的榮光,讓台灣亞太地區經濟樞紐的地位更為鞏固。
台北盆地中心點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論 台灣應建新首都
作者:李界木
南非是世界上擁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為普勒托利亞(Pretoria),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為布隆泉(Bloemfontein),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為開普敦(Cape Town),以行政、立法、司法劃分為中央政府、議會及最高法院。 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已步入歷史,南非共和國是一個有「彩虹之國」之譽、位於非洲南部的國家。現在她所呈現的是一個瑰寶般的新天地,各種不同背景文化百花齊放,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台灣跟南非一樣,一向被外族統治的殖民地,雖沒有「種族隔離」政策,但卻沒有自己所建立過的首都。要擺脫殖民地位和色彩,就是要自己建立新的首都。首都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要行政中心城市,也是政治活動的中心城市、各類國家級機關集中駐紮地、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台灣要跟南非一樣,採「多首都」方式。行政首都:台中成功嶺;立法首都:南投中興新村;司法首都:台南市(安平區或其他高勢市區)。
本人主張新建首都(不是遷都) 的原因是:
擺脫殖民色彩、命運,展現新而自主國家徵象: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不是「台北」。目前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總統府(一九一九建),使用的是日本統治時期留下的總督府;行政院辦公廳(一九三七)是原來的日本殖民政府台北市役所;立法院園區是日治時期的學校改建而成;監察院(一九一五)是原來的日本州廳辦公室;司法院是日本時期的高等法院與台北地方法院(一九三四)。這些建築內容也毫無台灣當代精神。目前放置於台北的中央機關根本沒有展現國家首都應有的風貌與氣質。台灣根本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首都。況且,台北都會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將近一千萬人口,高房價、高物價、交通壅擠、治安與犯罪等問題均由此而來,若能將台北的人口移出一部分至新首都,那麼上述問題均可能有效解決。
建「多首都」是國際的新趨勢:過去大部分國家,首都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如法國巴黎、墨西哥墨西哥城等;也有部分國家,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例如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最近除了南非之外,德國的行政首都是柏林,但依聯邦法律有部份政府部門仍設址於前西德首都波昂,波昂仍被稱為「聯邦市」(Bundesstadt)。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和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則位於卡爾斯魯厄。歐盟沒有正式指定一個「首都」,但《阿姆斯特丹條約》規定了大部分機構駐紮布魯塞爾。此外,歐洲法院位於盧森堡,而歐洲中央銀行駐於法蘭克福。因此,歐盟也可以被看作像南非般的「多首都」狀況。
發展均衡區域:
新建首都南移是一個平衡區域發展的可行方法。若南北能平衡發展,很多全國性的問題即有可能解決,如地方財稅均分、春節高速公路塞車等。那麼,首都要建立在哪裡最好呢?若以整體思考國土規畫、南北平衡發展的觀點,設於中部最為適合。
台中位置適中,北高搭高鐵來只要一小時,成功嶺營區有塊廿公頃機關用地,緊鄰高速公路,可規畫完整的行政中心,以及美麗、便捷的使館區。國會可遷來南投。南投縣的虎子山,正當台灣幾何中心點,南投是台灣的地理中心,是國會最好設立的地點,可設在離台中市中心不遠的中興新村為佳。因為這邊已有舊省府時期的辦公廳舍可以改造使用,不用耗費太多經費建造新建物,而且中興新村離高鐵烏日站與高鐵彰化站都只有卅分鐘的車程,兼顧台灣南北甚至東部的發展。台南是台灣第一個城市,也是文化首都,司法院應遷至台南。這樣安排有助「台北減壓」,將北部成為金融中心、中部為行政中心、台南為司法中心,高雄港市合一為工商中心,有助區域平衡。也可早日落實台灣一日生活圈。
別忘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景象: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預估世紀末海水因全球暖化上升的高度,從原本的四、五十公分上修到一公尺,台灣是受衝擊最大地區的前十名。如果海平面上升一公尺的話,沿海地區約占台灣土地面積三分之一,這些地方都可能受到影響:台北泡在水裡。到本世紀末,包括台北盆地、彰化、雲林、嘉義、宜蘭等地的沿海平原,都可能變成水鄉澤國。你要首都泡浸在水裡成「水都」嗎?
(作者為美國格林威治大學環境科學博士)
台北盆地中心點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8)日在立法院臨時提案設置「立法院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負責選擇立法院新院址、規劃與設計新院區、編列遷建預算,以及監督興建等事宜,院會決議將本案送交朝野協商,為立院遷建台中又邁進一步。
林佳龍委員在競選立法委員期間推動「首都減壓、國會先行」,立法院遷建大台中的政見主張。林佳龍委員當選第八屆立法委員後隨即積極推動在立法院設置「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並為此議題於2月22日拜訪立法院長王金平。林佳龍委員向王院長表達由其領銜,顏清標委員、楊瓊瓔委員、林世嘉共同提案,將於立法院推動成立遷建委員會,讓國會大廈、國會山莊、國會圖書館的選址、設計與遷建在透明的制度裡公開廣泛討論。會面後王院長也表達對林佳龍委員的提案的支持,先期是成立遷建委員會,再由大會通過地點選定,期望本屆能夠定案,下一屆興建完成,下下屆使用新國會大廈開會。
在這一次立委選舉時林佳龍委員提出「打造台中成為副首都」的主張,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國會遷都台中。針對成立立法院遷建委員會的提案,林佳龍委員表示,立法院應遷建,但要遷去哪裡應該是大家共同來討論,也必須回應人民的疑慮,首先立法院不能蓋成人民認為自肥的大樓,同時我們也不能花太多錢在土地的取得上,成立「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主要負責本院新院址之選擇、新院區之規畫與設計、遷建預算之編列,以及興建之監督等事宜。
目前立法院現址的前身為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子學校,每年除了需支付幾千萬元租金給台北市政府外,也持續違法地使用學校用地。林佳龍委員指出,遷建立法院的其一考量是,我國龐大的國家機構全部聚集在飽受核能災害威脅的台北市區,對於311福島核能災害後,日本東京都與大阪府基於分散風險的概念,已著手規劃移轉部分國家機構,推動建設大阪府為日本之「副首都」。台北盆地位於核一、核二和核四的直接威脅範圍內,基於國民安全的考量,應該逐步進行首都減壓。
林佳龍委員也強調,立院遷建關係到後五都時代國土規劃和區域均衡發展的變革,政府機關不要只有台北觀點,不是機關離開台北就是損失,這是首都減壓,國會先行。林佳龍委員表示,未來我們也應鼓勵其他機關、單位或新成立的機關設在台北以外的地區,因為現在已經是高鐵時代一日生活圈,台北跟高雄是一個城市的北跟南,台中正是中心點,要有這種新的思維才會有新的作為,台灣才會有新的發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ZtPetTq_Ms/hqdefault.jpg)
台北盆地中心點 在 天氣職人-吳聖宇- 簡單討論一下今天這場午後大雷雨的機制 的推薦與評價
... 作用是主要因素,環境上則相當符合台北盆地出現午後大雷雨的條件。 ... 風轉西風再轉為為西北風,這股西北海風一路吹進盆地中心,台北站在11點15 ... ... <看更多>
台北盆地中心點 在 Re: [請益] 首都為什麼要選台北呢? 如果桃園?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ustained (sustain)》之銘言:
: 想請問各位一下
: 當初首都為什麼要選台北 不選桃園呢
原因高達八成是淡水河
台灣漢人發展歷史跟海運息息相關 俗稱一府二鹿三艋舺 三地都是海港
台北地位超越台南的重要契機是清朝光緒年間1880年代台北建府跟台北城築城
這應該是看中台北盆地的地形 淡水河出海口離城區較遠 容易防守的特性
台北容易防守這點 在築城前後時期的清法戰爭時得到證實
淡水河河口很容易用砲台封鎖 想從基隆登陸攻擊台北因為山地遮蔽道路有限相當困難
這跟台南周邊多登陸點且平地易攻難守的地形不同
包含鄭成功攻台 以及歷年清軍派兵鎮壓台灣中南部叛亂 為何能成功
中南部海岸線容易登陸 都是遠因
台北容易防守這點 日本人登陸時由於台北人直接開城 沒有發揮作用
但除了沿用清朝的行政機構 日本時代的台北離日本本土最近
早期發展的現代化航運跟空運 利用台北的港口跟機場都容易得多
例如松山機場是台灣最早的飛日本本土機場
814空軍節日軍轟炸機去轟炸上海也是從松山機場起飛
此外早期陸上飛機性能還不安定時
大型飛機多半是作成有無限跑道的水上飛機
這些水上飛機可以直接在淡水河上降落 台北又離日本本土距離較近
都利於發展台灣-日本之間的空運
所以日本統治時代 台北也成為主要的政商中心
至於國民黨來台之後就是順勢接收順勢發展了
不過那個時代有考慮到全面戰爭
作為戰時預備行政中心 台灣省政府被遷到更安全的南投 蓋了個中興興村
後來雖因省政府行政系統疊床架屋沒用處被凍省 但設施還在
但台北當然也有壞處 原因大半也是出在淡水河身上
首先台北盆地被河川系統切成好幾塊 到了現代就算蓋了一堆橋 往來還是很不方便
其次是台灣東北部本來就多雨 加上盆地地形中心又是河川 很容易淹水
蓋了一堆提防跟治水工程 雨太大那幾個地方還是容易淹水
再者台北盆地是一個河川搬來泥沙的淤積盆地 地盤不穩+盆地效應
歷年地震 常震央不在台北 台北也晃很大
其他幾個地質潛在風險 包含大屯火山是活火山
以及尚未認證的
地震曾導致山坡地滑落堵塞淡水河讓台北曾經大淹水變成湖底的傳說
都顯示台北的地質環境在台灣西部來說不是很安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68020505.A.A33.html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9/09/2019 17:23:06
但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台北盆地內曾經發生大淹水
如果今日沒有那些堤防跟水利工程
河道附近淹到看起來像湖應該也不誇張
首先滬尾砲台確實發揮作用 阻止法軍艦艇直接開進淡水河
之後法軍遵循對抗沿岸砲台的SOP 讓陸戰隊上岸想要透過陸戰攻擊砲台
是被清軍用大部隊反登陸攔截
但另一方面法軍攻擊基隆獲得了一定成功
只是清軍從基隆沿岸後撤布防後 法軍想從基隆攻擊台北非常困難
最終法軍對台灣北海岸的一系列登陸攻擊都打不到台北
大屯山群對台北的屏障效果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很好的證實
可是滬尾砲台發揮功效 阻止海軍艦艇直接開進淡水河砲轟台北 還是重要關鍵
當時的海軍很流行這樣對沿岸城市開砲作心理打擊 如果台北一開始就被砲轟
甚至法軍陸戰隊能直接在淡水河沿岸登陸 戰局就會相當不一樣
(現在國軍也在防這招)
上下橋都很塞
追根究柢 知名的台北橋機車瀑布也是淡水河搞出來的
https://youtu.be/Ckhxo-5KfQ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