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7日,臺北市建成圓環一帶,當地民眾群聚圍觀載譽歸國的中華少棒隊之遊行車隊的熱鬧場面。(中央社記者陳漢中攝)
左圖:南京西路的蓬萊商職班
右上圖:車隊行經重慶北路,圍觀的民眾為了一睹世界冠軍的丰采,甚至不顧危險爬上工地的鷹架,以取得更佳的視野。
右下圖: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口(建成圓環旁)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更多照片: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albums/10151992913034531/
1969年9月7日,榮獲第23屆世界少年棒球賽冠軍的中華少年棒球隊(金龍少棒隊)載譽返抵國門,由領隊謝國城率領著教練群與小國手們搭車在台北街頭遊行,接受群眾歡呼;車隊從松山機場出發,行經敦化北路、南京東路、南京西路、重慶北路、中華路、衡陽路,與重慶南路等道路,沿途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遊行結束後,中華少棒隊小國手們接受媒體採訪,謝國城領隊在記者會中發表感言。(中央社記者陳漢中攝)
1968年8月25日,由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國小所成立的少年棒球隊「紅葉少棒隊」,以7:0的懸殊比數擊敗由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日本少棒明星隊,促成台灣於次年組成金龍少棒隊進軍美國賓州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賽,進而開啟了台灣棒球史上的三級棒球時代。
三級棒球是台灣特有的棒球層級區分,指的是少年棒球(少棒)、青少年棒球(青少棒)和青年棒球(青棒)的統稱。
1969年4月,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決定7月下旬選派中華少年棒球代表隊,以參加世界少棒大賽的太平洋區聯盟代表權賽。4月9日,公布選拔辦法如下:
由北、中、南、東四區負責推薦優秀球員40名。各區推薦名額分配,乃按照當年全國少年棒球賽分區預賽的各區報名球隊多寡而定:北區14隊推薦7名、中區19隊推薦10名、南區31隊推薦16名、東區14隊推薦7名球員。
上述推薦球員經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的技術專家測驗,挑選出14名代表,加上參加當年4月5、6兩日「中日對抗賽」的原中華代表隊球員18名,合計32名為初選球員。初選球員經集訓一個月後,分成3隊舉行決選賽,正式選出中華少年棒球代表隊正選14人、候補2人。
6月8日,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選出郭源治等正選14名球員,其中嘉義大同隊佔4名,台南立人2名,台南玉井、台北老松、嘉義博愛、台中大同、台中忠孝、台南永福、台東新生、台東紅葉等隊各佔1名。
中華少年棒球代表隊之球員名單:
投手:陳智源、郭源治、張瑞欽、陳玉佼;
捕手:蔡景峰、蔡松輝;
內野:黃正一、余宏開、莊凱評、陳弘丕、溫天壽;
外野:陳鴻欽、林建良、李俊杰。
同年7月26日至28日,太平洋區代表權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中華少棒代表隊先以16:0擊敗關島代表隊,再以3A:0擊敗日本代表隊(西東京隊),奪得參加世界少年棒球錦標賽的代表權。
中華少年棒球代表隊贏得太平洋區少年棒球錦標賽冠軍後,於8月1日由領隊謝國城率領從日本搭乘中華航空班機載譽歸國。
由於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是第一次派隊參與美國少年棒球聯盟(世界少棒聯盟)主辦的比賽,並不清楚該聯盟會章規定:「凡參加世界大賽與各區代表權賽的球隊,不能每一個球員都是該地區或各國的明星球員。」直到在日本取得代表權,以及收到該聯盟寄來的種種資料時,才驚覺組成「中華民國少年棒球代表隊」是不合規定的。
主辦太平洋區代表權賽的日本少年棒球聯盟,向中華隊領隊謝國城說明原委,並建議其將球隊名稱改為地方性球隊;由於中華少棒代表隊集訓時全部球員的學籍,皆已寄讀於台中市西區忠孝國民小學,因此便決定將隊名正式更改成「中華民國台中金龍隊」,而日本少年棒球聯盟也協助向世界少棒聯盟說明這個來自中華民國的地方球隊,就是當年取得太平洋區代表權的球隊。
1969年8月20日至22日,第23屆世界少棒大賽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舉行。中華民國台中金龍隊首場比賽對戰加拿大代表隊,以5:0獲勝,第二場以4A:3勝美北隊,決賽則以5A:0大勝美西隊,勇奪冠軍!
台南立人國小棒球隊教練 在 邱鏡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信盃全國棒球錦標賽」冠軍-新竹縣中山國小
中山國小棒球隊參加11/3中信盃,一路過關斬將,擊敗屏東大平,台南立人,台北社子,金門金寧,以分組第一之姿闖進八強,勢如破竹般擊敗新北民安名列四強,緊接著在擊敗宜蘭三星之後,取得冠亞權,11/7與台東新生一番激戰後以4:3勇奪冠軍中山棒球隊首次參加中信盃,即以七連勝贏得最後的勝利,將金盃帶回新竹縣。
本年度新竹縣棒球代表隊參加全國賽事屢創佳績,鏡淳對於近年來努力推動的運動政策在教育處的協助下開始開花結果,對此鏡淳感到開心但並不自滿的希望能夠持續下去。
本次中山國小在「中信盃全國棒球錦標賽」冠軍殊榮,李主恩一人囊括了打擊獎、打點獎、長打王,古奇勳則獲得冠軍戰MVP,最佳教練獎則獎落中山蔡佳偉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