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田野報導人溝通語言的文化脈絡,往往是進入田野的一大挑戰。在田野中的語言表達與應對,時常涉及田野研究者對於自身在田野定位與立足點的理解,甚至也會影響田野資料蒐集的深度。這篇 食養城市 人文農創 田野咖啡館的活動報導探討了田野裡的語言限制與轉譯,而我們也看到,語言不通雖然為研究者帶來了文化衝擊,但也可以是反思田野關係,打開對話找尋溝通文化脈絡的開始。
同場加映
【食養城市 人文農創-田野咖啡館第二場】
田野中,男生、女生有差嗎?
歡迎來聊聊進出田野逃不了的性別議題
時間:2018/11/07(三)12:30~14:00
地點:台大地理系館 地理二教室
分享者:趙于萱、陳思安、張宇忻、郭育安
與談人:陳懷萱老師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yFPQPWHRYoa69aV62
限量20個名額!
因場地大小關係與顧及討論品質,
以修過田野工作坊學生,
或者目前已有田野經驗可與講者互動者為優先!
---------------------
舒楣老師回應炤愷說的「裝可愛、裝傻」,背後的意涵是要去注意自己和田野對象之間,不應該有因為夾帶著知識,而出現上對下的田野論述的關係。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謙虛,要記得自己不懂的事情,不一定是田野對象的問題,大多是自己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先了解自己的立足點和身分,從而去發覺自己可能會找到什麼樣的研究對象,這些都是要有意識進行的田野過程
...
「事實上,任何研究者都會因為自己的年紀或性別而所有限制和優勢。」舒楣老師很認真地提醒大家這件事。除了我們在學校裡的學習之外,作為研究者走進田野,其實也沒有誰應該要來接受你的問題。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和田野的互動過程是對等的,各取所需,對方願意花時間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也應該要花時間和田野建立關係。 怡伃老師也扣回今天的主題「你說的話我不懂,怎麼辦?」來提醒同學們,有時候聽不懂並不是語言上的因素,而是知識量的不足,並須透過廣泛的閱讀、理解和做田野,和田野有深刻的對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