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15日星期六上午11點非常感謝媒体朋友觀昇電視台記者張如茵,中國時報記者林和生,聯合報記者翁禎霞,林良齊,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中央社記者郭芷瑄,泛亞line新聞網採訪42年重逢感動。包子義賣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新聞!月惠感恩您們!!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4001812650326&set=pcb.1274001895983651&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4001852650322&set=pcb.1274001895983651&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215589335/videos/vb.100001215589335/1272873842763123/?type=2&theater¬if_t=video_processed¬if_id=1476506142464049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2863852764122&set=pcb.1272864879430686&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2792759437898&set=pcb.1272792969437877&type=3&theater
1O/15日星期六上午11點非常感謝媒体朋友中國時報記者林和生
,採訪42年重逢感動。包子義賣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新聞!月惠感恩您!!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016000400-260107
1O/15日星期六上午11點非常感謝媒体朋友觀昇電視台記者張如茵,採訪42年重逢感動。包子義賣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新聞!月惠感恩您們!!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273182396065601&id=100001215589335¬if_t=like¬if_id=1476533105933660
1O/15日星期六上午11點非常感謝媒体朋友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
,採訪42年重逢感動。包子義賣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新聞!月惠感恩您!!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42375
1O/15日星期六上午11點非常感謝媒体朋友聯合報記者林良齊
,採訪42年重逢感動。包子義賣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新聞!月惠感恩您!!
https://video.udn.com/news/578008
『42年重逢感動.義賣包子2350元維護82年校長日式宿舍』採訪通知於時間:105年10月15日(六)上午11:00地點:屏東市中正國小旁 校長宿舍(忠孝路 上海路圓環)
記者會當天中正國小第30屆(52年次,民國64年畢業)當年六年五班全班共58人,導師林啟聖先生今年高齡約八十歲,將親自出席並參與拉紅布條聯結校友情誼與高唱中正國小校歌,盼尋找失聯畢業校友,目前尚有30人音訊全無。
當天義包子5O元起跳採自由樂捐方式所得全數捐贈82年校長日式宿舍維護基金。
※民國64年(1975年)中正國小第30屆當年六年五班的班導師 高齡約八十歲 林啟聖,將親自出席,與當年的學生敘舊,共同緬懷這42年來,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
在台灣,有同樣校名最多的學校是,中正國小,全台共計有十八所中正國小,而其中,成立約120年歷史最悠久者,為位於屏東市的中正國小。
屏東市中正國小,其前身是1898年(明治31年)總督府公布「台灣公學校令」及「台灣小學校令」後,開始對台人進行日語教育。此校區原為日本人專念的榮小學校,在二戰時期美軍炸毀台人念的黑金町小學,所以遷至榮小學校共校直到國民政府來台,於 1946年(民國35年)再改名為「中正國校」。
而其幾位第30屆畢業校友(52年次,民國64年畢業),因為最近將軍之屋眷村的「流浪。有好食」包子饅頭叫賣活動,而因緣際會的重逢,在重逢的感動下,他們開始尋找班上同學,要召開42年來的第一次同學會,並且,也希望能協助學校,保存日本時期的校長宿舍,進而活化使用,除可作為校友聚會或校史館,並可作為屏東市的地標之一,帶動地方發展。
而當年全班58人,目前尚有30人失聯,也希望各媒體能協助傳播,希望有看到相關訊息的失聯同學,能聯絡上。
導覽解說志工周芮宇指出,中正國小日式校長宿舍,目前已被屏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正進行歷史價值評估與修建規劃中,但經歷歲月的風吹雨打,導致建築本體,已有多處受損,期望有關單位先進行屋頂棚架,先行保護。
中正國小第30屆畢業校友指出,目前正進行同學會的籌備中,將於未來的同學會或校友之間進行募款,以協助老宿舍屋頂棚架的施作。
流程:
10:30-11:00 參與活動者報到
11:00-11:05 主辦單位致詞
11:05-11:10 貴賓 致詞
11:10-11:25 校長宿舍導覽活動
11:25-11:30 隊呼出發沿街宣導
※本活動導覽活動結束後,隊呼出發巡禮,並與「流浪。有好食」包子饅頭義賣活動結合,將有老式單車、三輪車及陪騎的志工,初步估計約有五十多人,年紀從十幾歲到八十幾歲皆有,跨越老中青三代。沿途會經過多日式建築,巡禮其特色,含正進行拆除的、整修中的、整修後的及尚未列為歷史建築的,藉由導覽解說,讓民眾更認識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
聯絡人:陳本康 (0932-284875)
同時也有1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猜猜看,我們人類是先有刀、湯匙、還是叉子? 東方人可以一雙筷子用到底,西方人硬要把吃弄得如此複雜,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穿越時空,看看到底國際西餐禮儀中,令人眼花撩亂的花式餐具,是誰搞出來的? 揭開學校沒教的歷史: 1) 最早發明的餐具竟是 ... 2) 名畫「耶穌的晚餐」,...
台灣公學校令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猜猜看,我們人類是先有刀、湯匙、還是叉子?
東方人可以一雙筷子用到底,西方人硬要把吃弄得如此複雜,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穿越時空,看看到底國際西餐禮儀中,令人眼花撩亂的花式餐具,是誰搞出來的?
揭開學校沒教的歷史:
1) 最早發明的餐具竟是 ...
2) 名畫「耶穌的晚餐」,你仔細看過嗎?
3) 希臘公主把餐具當「嫁妝」
4) 史上第一份「餐具使用說明書」
5) 通通給我磨圓!超怕刀子的國王
6) 「筷子」才是史上最天才的發明吧!
7) 用刀習慣,竟讓間諜身份當場被識破?
8) 原來是吃飯吃太久,才搞出了花式餐具
9) 韓國筷子超難用的真理
10) 折疊式餐具竟成外國人最愛伴手禮?
11) 「再窮也要吃得優雅」- 超勵志成功故事
12) 你先吃,我等著!慈禧太后的考驗
🤙🏻 節目按下訂閱+分享,有任何想法歡迎在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
➖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製作團隊:
主持 - 大使夫人 Jeane, 鬼島之音 凱西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執行製作 - Elise
監製 - 吳怡慈 Emily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
《別叫我大使夫人》結合知識、娛樂、文化的新潮外交學
MB01LXZFTZMPGPY
台灣公學校令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Delta病毒入侵台灣,守得住嗎?屏東還在沾沾自喜過去經驗,但它的那種封城清查台北複製不了啊! FT #王任賢醫師
王任賢醫師在中國時報的投書中寫了,【Delta憑藉鬆散的境管進入台灣,再依附不願意廣篩的政策,在社區低度流行。逮著開學的黃道吉日,又戳破學校虛偽防疫的保護傘,一舉深入台灣。未來的走向一定是走到流感的老路,由學校傳回家庭,再傳入職場。前瞻性的家庭與職場預防性疫苗接種才是阻絕的重點,如果只能以舊思維跟在疫情屁股後面停課,是顧後而沒有瞻前。新北要很吃力地幹,才能出現樂觀的條件。這次因為是Delta,肯定是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縱放入台的。因為關口檢疫是中央的職權,放進一個台灣本土沒有的病毒就已鐵證如山。不久前大陸海關曾多次驗出台灣入境確診 #Delta 的旅客,台灣都沒有報導,意外的也沒有用抗中口吻回嗆否認。當時即有預感,台灣應早有Delta病毒,只是不願承認罷了。】但如果照這樣講的話,也有可能屏東沒有清零所以暗自流傳啊?簡單來說,衛報有報導屏東成功對付delta清零,但那樣的封城挨家挨戶運送物資的狀況,王任賢醫師覺得這個模式在台北可以複製嗎?
根據新頭殼的報導:【 #蘇貞昌 強調,大家都知道疫情嚴峻,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很多國家追訂的疫苗無法到貨,而台灣非常努力,早有超前部署訂購,雖然廠商沒有如期到貨,但台灣不是疫苗孤兒,而是做最大努力,爭取到相當多疫苗,才能有這麼快與高的覆蓋率。而疫苗陸續到貨,當他打第二劑疫苗時,代表台灣那時候疫苗很夠了。蘇貞昌還透露也會在國人面前公開施打。】蘇貞昌是不是覺得說謊就可以產生對病毒的抵抗力啊?哪來的爭取到相當多疫苗,到現在到貨比例和趨勢都不穩,不穩到無法照仿單規範時間注射,不穩到延長接種間隔時間也沒有疫苗可以打,這還不叫疫苗孤兒是要叫甚麼?疫苗超有錢人嗎?
根據bbc的報導:【Mu變種最早今年1月在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發現。當地衛生官員表示,這個變種已經成為當在最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種。法新社引述哥倫比亞官員指,這個病毒今年4月至6日在當地引發了第三波疫情,平均每天因感染新冠去世的700名死者中有三分之二都感染了Mu變種病毒。從疫情爆發至今,哥倫比亞累計已經有約12.5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又來變種了,這樣的變種多到希臘字母快要不夠啦,那麼疫苗和防疫政策到底該走向何方?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一位年輕的中國學者上個月在微信裡說:「生在中國,我真是太幸運了。」他很自豪:國內最嚴重的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之後,中國已將每天的新增病例數減少到幾十個。美國的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日均病例卻超過13萬,與之相比,中國的病例數字本身可能並不令人擔憂。但它們表明,中國的零感染政策已不再像設計的那樣奏效。在疫情暴發之初,這一政策成功地減少了病例——並且被其他國家採用——但德爾塔變種改變了局面,它表明這一策略不再適用。現在是中國改變策略的時候了,因為這種高傳染性的新變種帶來的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成本現在已經超過了收益。如果不進行改變,中國及其人民將遭受損失。】現在連中國都陷入了清零派和共存派的鬥爭當中,到底王醫師覺得哪一種是終極的解決方案,還是說沒有疫苗就只能清零,根本沒有共存派讓人毫無抵抗力去死的這種選項?
同樣的,遠見雜誌在訪問何大一的報導中提到了這件事情,【至於許多已施打AZ第一劑疫苗的國人,有否還有機會提升後續的疫苗保護力呢?何大一認為,混打其他疫苗確實是選項。他多年來研究愛滋病雞尾酒療法,就已成功運用過混打疫苗的方式,發現病毒要突破多種疫苗,比突破單種疫苗的能力來得弱,或突破得比較慢。目前他的團隊初步研究發現,先打輝瑞疫苗的人,再混打嬌生疫苗(Johnson & Johnson)後,保護力有明顯提升。就他所知,目前也有不少團隊正在研究其他的混打方式。提到各國政府的因應之道,台灣、中國與紐澳等國家地區,過去一年自豪的封鎖政策,何大一認為已不符合現況。】那麼王任賢理事長認為台灣究竟應該走向哪個方向?疫苗到底應該追求一劑覆蓋率還是兩劑完整接種?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2:00 王必勝出來抗疫就會勝?中央給地方難看?
07:00 桃園農工只篩檢一次 安全嗎?
12:00 篩檢價格為何降不下來?
16:00 delta早已入侵台灣?
25:00 王任賢對侯友宜防疫的評價
30:00 14+7?王任賢:開放跟封鎖要併行
34:00 機組人員擬打第三劑
41:00 高端自由廣告
44:00 解析四叉貓打高端抗體數值偏低
50:00 高端驗不到中和抗體 合理嗎?
59:00 各種病毒株若入侵台灣--- 病毒會互相壓制
01:10:00 Mu變種病毒
01:17:00 清零vs.共存
01:21:00 疫苗混打如何規劃vs.二代疫苗/多價疫苗
台灣公學校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持續擴大,而在附近的中和也有2人確診,分別是一位阿嬤和國小學童,他們和幼兒園群聚無關。新北市也緊急採取預防性停課,在今天有5所學校,超過4千3百位學生停課。如果確定有Delta病毒,新北市就會停止餐廳內用,同時也建議中央,要提升到三級警戒。至於爆發群聚的幼兒園,在晚上變成安親班,但因為沒有立案,因此被開罰20萬、勒令停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69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