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東發揮身體力行的教育理念】#越在地越國際
劉政暉走進校園服務,蹲點「台東均一國際教育實驗中學」,校園內學生組成多元,一個年級就有超過 10 個不同族群的學生,包含客家、閩南、不同的原住民族及外籍學生。
在雲霧繚繞的東部山林,劉政暉這一「蹲」,就是 6 年。他用行動實踐了日後教育路上的座右銘──來自一位阿美族耆老曾對他說:「讓身體在嘴巴前面」。
將這句話落實在課程設計上,劉政暉著手研究後決定從「感官」著手,並設計出「擬真體驗」教育課程。他利用這套教學課程,於台北、高雄、澎湖及台東組成跨校團隊,用不一樣的授課方式接觸更多學生,讓教學不只被動聽講,更用行動與體驗加深意義。→
▍春季刊《世界人才在台灣》>> bit.ly/3pQtPE7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有什麼故事要對這座山說嗎?】#來到故事的國度
剛到雪山的那天晚上,眾多技術相關資訊中有一段介紹當地原住民文化的章節,藉由影片等方式快速帶過。影片搭配當地 Na-Cho Nyak Dun 原住民族長的一段錄音,內容是歡迎從各地來到此處的大家。據說他們在「時間初始」之際就已經居住於此。
「時間初始」之際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花了一個下午閱讀一份來自某位 Northern Tutchone 耆老口述記錄的第二手資料。在我這小小研究中,不知道哪處曾經讀到這樣一段話:「Northern Tutchone 靠口述傳承歷史與知識。他們是一群說故事的人,而且是非常有技巧的一群。」
在這被世人遺忘的國度中,原來一切都離不開「故事」,即使最後故事漸漸淡去,再也沒有人親口訴說,但來到雪山的人們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它的磁場影響,繼續說著故事。→
●【加拿大礦山工作隨筆系列】
在「沒有名字、只有座標」的山地礦區落腳,我想起兒時的九份 >> https://bit.ly/3kgne3A
礦區網路斷訊整整七天,急找 IT 搶救──才到機場,他就辭職了⋯⋯ >> https://bit.ly/2OiXd87
▍最新《世界人才在台灣》季刊入手 >> bit.ly/3pQtPE7
▍線上書展優惠,2021 全新季刊這裡訂 >> bit.ly/3bfZJEW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X運動 迷思大考驗!】
小編以為這件事應該是大家的常識了,沒想到在最近總統盃慢壘全國賽的報導裡,仍然看到了「原住民同學運動能力強、體能條件佳」這樣塑造刻板印象的句子,改成「本校某誰誰誰運動能力強、體能條件佳」不也可以很好的嘉獎個人及團體嗎。
而更令小編訝異的,是幾年前那篇把研究推論當結論的,關於阿美族人與米田堡血型的報導,竟然被堂而皇之的放進了尖端出版的《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而標題是令人恐慌的〈原住民體能厲害有原因!秘密藏在血液裡〉。
我們當然希望遺傳研究能更全面的解開我們對自身的理解,但如蔡友月告訴我們的,若我們「相信種族間的基因差異是真實的,且可被用來解釋不同種族在疾病上的差異,形成了「科學的種族主義」(scientific racialism)與一種「種族化」的謬誤,因而將種族概念的顯著性極大化,忽略某些行為特徵、疾病背後更複雜的環境因素與政治經濟過程的影響。」
原住民族人需要的是主權及集體文化權的回復,從部落跟文化的根出發,而不是被侷限在特定的職涯選項、甚至被偽科學形成的偏見與歧視限制了生命經驗的理解,從這一刻開始,希望我們都能從迷思裡逃脫,去思考一個更平等、更把原住民當人看的友善環境。
#原住民x運動
#迷思大考驗
〈總統盃慢壘全國賽 花農捧回亞軍〉:
https://reurl.cc/GrD1np
〈原住民體能厲害有原因!秘密藏在血液裡〉:
https://reurl.cc/x0XRKz
-----
引用研究及資料:
國科會研究計畫:
〈臺灣原住民與運動〉(NSC 97-2410-H-003-099-SSS)
〈為何世大運原住民選手那麼厲害?揭開種族基因論點的迷思〉:
https://reurl.cc/m9XgrG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九十期:
〈打出機會 原住民成為棒球選手的社會流動和訓練體制〉
Icon by Made by Made
from the Noun Project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