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景的日常 Day 2
坐上1145的公車,從花蓮開往成功。有一半的路程,公車都是沿著海岸線行駛的,為了更接近東部的海,我在搖晃中拎著背包挪動到左側坐下。
海,還是離得有點距離。倒是雨停留在玻璃上的樣子,清楚可見。
「台灣每個地方你都去過了吧?」,做外景那麼多年,這是多數人的誤解。長濱就是個陌生又遙遠的地方。有個朋友從3年前、每年都會執行一次自我放逐到台東的小計畫,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只有來回車票。長濱是他去年計畫中美麗的誤會。
這陣子我都叫他學長,長濱放空的前輩。學長說可以從花蓮或玉里坐公車到長濱、學長說長濱當地就有機車租、不用從花蓮或台東騎過去,學長說那間自釀的酒我很喜歡、但就純喝沒有食物,學長說這間花園咖啡View超~~~級棒,食物點心就普通。長濱就靠學長的資訊過活。
靜浦、樟原、大俱來、三間屋、北真柄、城子埔,路過了這些聽都沒聽過的地名,長濱到了。一個揹著大背包、另一個溜著行李箱,就這樣貿然的出現在主街上,誰都看得出來這兩個是外地人。「這盤只要200塊!我要拍給陳沐青看!」室友對著冰櫃裡一大盤的生魚片驚呼。肯定是外來的。
打算在長濱待4天,暫居的房子也是學長傳來的幾個連結裡面的其中一間。幾乎是第一時間看到就愛上。獨棟的平房附帶開放廚房和一個大露台,正對著是太平洋。迎接我們的海,很藍很深、是從未見過的台東深藍。沒有陽光折射所以那麼深,第一時間就選擇廢在躺椅上的室友這麼說。
該怎麼說長濱呢,開闊的天跟海肯定是吸引旅人來的重點;但人的距離很近。「看你們方便啊。」這是我問機車行老闆娘要先付多少租金時的回覆;離去時又問了我們要不要雨衣,她提醒可能要下雨了,『沒事!頂多就不要出門就好!』;「妳們就是來廢的嘛!」、『對!哈哈哈哈哈!』,管理我們暫居房子的房務大姊一語中的。
長濱也一如台東既往地幽默。「 你要跟她說牠有肖像權啊!」兩個大叔站在家門口,看我在拍那隻躺在路上的白狗,其中一個對另一個那麼說,『借我拍一下啦!』我蹲在對街的馬路上,試圖把大叔們也拍進去。
「khioh-tio̍h-ê!你擺個pose給人家拍啊!」大叔對著白狗說,我聽不懂他喊牠什麼名。「撿丟欸(khioh-tio̍h-ê),因為牠是我撿到的!」哈哈。khioh-tio̍h-ê不像大叔那麼健談、自顧自地把頭埋進身子裡抓癢。
『khioh-tio̍h-ê!』我跟著大叔喊,khioh-tio̍h-ê停下動作、看向鏡頭用一個很長濱-悠閒-的姿勢對著我。「為什麼妳喊比我喊更有用啊?」,大叔看著那隻被他撿來、現在卻朝向我走來的狗那麼說。
「欸學長,公車要在哪一站下車啊?」這是離開花蓮前,我最後一個長濱的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
「台灣外來語地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鬧著玩娛樂 Nowyou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情報] 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夢裡、Darling、烏龍村!台灣有趣地名 老外看台灣 郝毅博Ben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切勿落入望文生義的圈套我們在探討地名還是蔬菜水果名時 的評價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切勿落入望文生義的圈套
我們在探討地名還是蔬菜水果名時,常常落入一個圈套就是望文生義,高麗菜就是其中一個。
#高麗菜不是源自高麗
高麗菜是外來語沒錯,但不是韓國,有一種說法是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推廣高麗菜,找了同樣是殖民地的韓國大力士來宣傳,說吃了會變得很強壯,大概是大力水手一樣,只是波菜換成了高麗菜。但這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清代的文獻中就已經有高麗菜。
#高麗菜是荷蘭人帶來的
高麗菜的荷蘭語為「Kool」、西班牙語為「Col」、德語是「Kohl」都與閩南語的高麗菜很像,且新加坡的高麗菜閩南語也是高麗菜,這表示與日本人、韓國人無關,更接近的是歐美語言,台灣高麗菜應該是荷蘭人引進的。
#蓮霧也是外來語
類似的還有蓮霧,蓮霧原產於馬來半島與印尼,當初也由荷蘭人帶來台灣,馬來印尼語的蓮霧就叫做Jambu,就被翻成蓮霧了。
#高雄楠梓區也是望文生義
同樣望文生義的還有高雄楠梓區,區公所的介紹直接寫清代移民因溪畔遍植楠木,故名為「楠梓坑」,日本時代再改成楠梓,但事實上楠樹不會生長在"超低海拔區",楠梓就因為地勢低常淹水了,怎麼可能普遍種植楠樹,再根據文獻和地理脈絡來看,楠梓應該本名湳仔,「湳」就是地勢低窪,常常有爛泥的意思。
---
更多地名、菜名、食物名的起源
可以參考曹銘宗、翁佳音老師的著作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翁佳音老師的大作太多,隨便google吧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黎詩作的歷史敘事——〈太魯閣.一九八九〉及〈 紀念照(三首)〉 ◎詩手菜鳥
前言
陳黎是有名的台灣詩人,他的詩作偶有涉及本地的歷史。本文希望從〈太魯閣.一九八九〉及〈 紀念照(三首)〉中分析陳黎詩作的歷史敘事。
作品介紹
〈太魯閣.一九八九〉完成於一九八九年三月,收錄在《暴雨》。
〈 紀念照(三首)〉是是陳黎在編輯《洄瀾憶往——花蓮開埠三百年紀念攝影特輯》時,自照片中看到家鄉的舊貌,有感而作的系列詩作。〈 紀念照(三首)〉分別包含〈昭和紀念館〉、〈布農雕像〉、 〈蕃人納稅〉三首詩,完成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收錄在《家庭之旅》。
詩作分析
陳黎的詩作可以從各個方面分析,本文將會集中在〈太魯閣.一九八九〉及〈 紀念照(三首)〉這四首詩中,在敘事技巧上作集中分析。
經整合分析,陳黎在〈太魯閣.一九八九〉及〈 紀念照(三首)〉這四首詩中使用的技巧主要有四項:從景色切入敘事、時間跨度大、以自然之物比喻、借用典故、強調不同語言。下文將會將會逐點詳細說明。
從景色切入敘事
陳黎在詩中一開始會先描寫一個靜止的畫面,勾勒出背景,之後才切入一個流動的敘事。
在〈太魯閣.一九八九〉第一節就是靜止的畫面,詩中以「萬仞山壁、雲霧推抹、濕潤中流轉、靜止的千綠、陡峭光滑的巖頂絕壁、莊嚴若蓊鬱的雨林、墨藍的星空、褶皺曲折的岩面、亂石崩疊的谷底」等描述太魯閣這個片土地,令太魯閣的形象、地貌鮮活地呈現在眼前,同時讓讀者有一個具體的畫面、舞台能接續後面敘事的「演出」。
〈 紀念照(三首)〉中也有相同的處理,〈昭和紀念館〉一開始的描述:
時間是昭和七年
六個穿著整齊制服的消防隊員,或立或坐
機械而對稱地分擁鏡頭中央兩輛
擦得鮮亮的消防車
後面是一根木頭電線桿和一棵檳榔樹
再後面是銅獅雄踞的紀念館
一朵雲剛剛飄過,停在照片外
不遠處花崗山公園的涼亭上
〈布農雕像〉中的:
九個布農族人
九塊頑固的石頭,並排坐在分駐所門前
〈蕃人納稅〉中:
「蕃人納稅」——六個耕織完畢的卑南族人
手持稅單,魚貫地走進午後的役場
他們筆直的身軀恭敬地向著端坐桌前
同樣恭敬的稅吏,向著滴滴答答,具體而微
勾勒往事的算盤,他們赤裸的腳踩在地上
〈 紀念照(三首)〉有附上照片,上面引用的部份是詩中簡單描述對的照片,讓讀者對大環境有具體畫面之後才進行下一步——切入敘事。
時間跨度大
這幾首詩的敘事主題都是歷史書寫,詩中敘述的事件,時間跨度都很大,時間從原著民時期到日治時期,再到民國時期,最後甚至跳到現在。詩作以大的時間跨度展現本身敘述的歷史經歷事件之多,時間之長,再讓讀者在這些不同時間的事件中有所感受。
在〈太魯閣.一九八九〉第二節有不同的人來到「你(太魯閣)的峽口採取砂金」,有紅毛的西班牙人、紅毛的荷蘭人、被滿州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驅逐走滿州人的日本人。他們在太魯閣的峽口、山腰、溪頭築壘,架砲,殺人——發生爭鬥。最後,用刀漢人和用槍日本人說:「投降吧,太魯閣番!」有着紋身的原著民離開他們的家從深山逐漸遷移到平原。這裏展示了有不少到外族人因為利益(採取砂金)而來,對應不同時期的台灣:從荷治、西治到明鄭、清治到日治,發生不同的爭鬥、流血,從刀槍到槍炮,原著民從山裏被趕到平原去。
〈太魯閣.一九八九〉第三節接繼上一節,說「那些被中國人驅逐過海的中國人」國民黨來台,「帶著戰餘的炸藥,鄉愁,推土機/他們在你糾纏的骨骼間開鑿新的夢」開始在台灣發展和建設,跟着來台的人開始在這裏落地生根——「他們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時間快轉到現在,太魯閣已經有「那些坐著冷氣巴士遊覽你的人」,因現代化人們開始到太魯閣遊玩、欣賞美景,當中多少人知道或記得太魯閣孕育生命的地方。
在〈昭和紀念館〉中主要場景建築,從一開是阿美族出錢出力蓋成的阿美族會館,過渡到日治花蓮港廳消防組。詩中有敘述從一開始的台灣因海港而興旺起來,有築港者的血汗和勞動者殘留地上的檳榔汁;之後到二戰,有盟軍飛機飛來;再到,國民黨來台,把主要場景建築改成民防指揮部,接着再改國軍英雄館。詩中的時間回到現在,「我」的阿美族學生已經會說國語了。
在〈蕃人納稅〉中,詩作則是從日治的卑南族納稅,跳到現代拍或是收藏這張照片的人。
總括而言,陳黎在這幾首詩中的敘事時間跨度大,藉此表現出台灣經過的不同時期。
以自然之物比喻
陳黎在這幾道書寫歷史的詩作中不約而同使用自然之物比喻當中的人。
在〈太魯閣.一九八九〉第三節中,這樣寫道:「跟著新認識的異鄉女子,他們學習/接枝,混血,繁殖/一如一遍遍種下去的加州李,高麗菜,二十世紀梨/他們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以以加州李、高麗菜、二十世紀梨比喻跟附國民政府來台的人,像外來種子一樣在本地生長,和「新認識的異鄉女子」——即本地的原居民學習。也用「接枝」、「他們把自己種進你的身體」這些用於植物身上的詞語套用在他們身上,以表示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另外,「接枝」指把從一品種的枝條移植在另一品種的上,也是一個對跟附國民政府來台的人一個切合他們背景的比喻。
在〈昭和紀念館〉以火比喻在之前的人們,而「英雄,因為他們像滅火一樣消滅/弱勢者的聲音、名字、紀念物」。之前在這片的人們是火,是自然的存在,是為生存的,同時具威脅的,被強大的國軍英雄館的「英雄」消滅。
在〈布農雕像〉和〈蕃人納稅〉中,詩作分別以「頑固的石頭」和「泥土連著泥土」比喻布農族人和卑南族人,這兩個比喻同樣是自然之物,而且石頭和泥土是和土地連結之物,更顯原著民和這片土地之間的親密連繫。
這幾首詩使用自然之物比喻當中的人,以表示他們和土地之間的連繫。
借用典故
詩作中有不少借用典故的地方,這樣令詩的閱讀層次增加。
在〈 紀念照(三首)〉最明顯引用的就是三張附上的照片,讀者在讀詩的時候也可以觀看照片,有實際的視覺對照。
除此以外,在〈布農雕像〉引用雕塑家羅丹的雕塑作品加萊市民(加萊義民)。加萊市民作品源於14世紀百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攻陷法國加萊市。經談判,英方要求加萊市交出六名高貴的市民處死,以保全城市。詩中以「我不知道雕塑加萊市民的羅丹看到他們/會不會要他們站起來。九個布農族人」將詩中敘述的九個布農族人和加萊義民相提並論,連結起上來。
在〈太魯閣.一九八九〉第三節中兩處引用了典故。在「到一個叫天祥的地方撿賞落盡的梅花/他們把御榻鋪在溫泉的小徑,頂著熱氣/大聲朗讀正氣歌/但你不是華清池,不是馬嵬坡/不是迢遙朦朧的中國山水」當中,天祥和正氣歌連結。正氣歌的作者是文天祥,而太魯閣有一個地方叫天祥,兩樣明明不相關的東西,被後來從中國來台的人因懷念故土而將兩者拉在一起。後而提到的華清池和馬嵬坡是中國盛載歷史的景點,但太魯閣並不是那些地方,詩中以並列參照的方式強調這點。後面提到的「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相同效果就不作贅述。
第三節後段提到「福爾摩莎」,福爾摩莎是台灣的代稱,傳說葡萄牙人航海時發現台灣,發出福爾摩莎——葡萄文美麗的之意的讚歎因而得名。詩中以福爾摩莎說太魯閣不是福爾摩莎,的確是美麗,但美麗不是它的全部。
強調不同語言
在〈太魯閣.一九八九〉第四節中,列舉四十八個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古地名。對名人而言,這些地名或許只是一些完洞的聲音,這些古地名在泰雅族語各有所指(參見陳黎在詩未之註)。接繼第三節現代人可能已經忙記太魯閣孕育生命的地方,第四節開首一連列了二十個尋找,希望一步步尋回太魯閣相關的事,之後列了四十八個泰雅族語的太魯閣地名,當中各有含意。
在〈昭和紀念館〉中有兩處提到語言,一是「日本製的消防車不曾擇定滅火的語言/它說日本話,它說台灣話/它說阿美族,泰雅族話,它說客家話/但沈默的歷史只聽得懂一種聲音:/勝利者的聲音,統治者的聲音,強勢者的聲音」和「救火聲,我的阿美族學生抱著一粒大白菜/從花崗山上走下來。他用國語說:」。前者提到消防員不分語言,不分國界為需要的人服務。這裏也可以從語言看到當時台灣種族多元。後者可以用前者後句的歷史聲音作連結,經過歷史的進度阿美族學生已經會國語了。
在〈布農雕像〉中「他們的眼睛正視前方,他們的臉龐刻著不同/發音的布農族語「莊嚴」:莊嚴的哀愁」這裏雖然沒有直接便用語言說話,但以無聲的方式將代表自身的語言和「莊嚴」、頑強作結合。
縱觀來說,強調不同語言在詩中有強調族群,也有土地連結的效果。
總結
陳黎在〈太魯閣.一九八九〉及〈 紀念照(三首)〉中是展現的敘事特色為先從描述景色構造有形的背景,再切入時間跨度大的歷史敘事,在詩中借用典故再次增加間跨度和層次,又以自然之物比喻和強調不同的語言,連結土地同時作出區分。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9.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黎 #太魯閣.一九八九 #紀念照 #歷史敘事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夢裡、Darling、烏龍村!台灣有趣地名 老外看台灣 郝毅博Ben ... 的推薦與評價
我住夢裡、你住Darling, 台灣 有哪些有趣、特殊的 地名 ?跟著英國老外郝毅博,一起來看看!老外看中國、老外看 ... ... <看更多>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切勿落入望文生義的圈套我們在探討地名還是蔬菜水果名時 的推薦與評價
高麗菜是外來語沒錯,但不是韓國,有一種說法是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推廣高麗 ... 台灣有四段的地名目前最有名的兩個就是萬華和高雄,都是經歷了原--> ... ... <看更多>
台灣外來語地名 在 [情報] 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部釋出鐵路、捷運、公車站名的本土語言(以閩客語為主)清單&音檔
試著為站名播音標準化邁出第一步
https://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M0001/mhigeonames/twplacename.html
縮網址:https://reurl.cc/9X6WbX
這裡可以下載音檔自己播來聽 因為是cc-by 3.0授權 要轉去商業用途都可以
看了一下臺鐵現在唸錯的蠻多的
三坑 汐科 內壢 龍港 栗林 崁頂
高雄捷運的駁二蓬萊也唸錯
臺北捷運則是很多腔調不一致
六張犁 大坪林
桃捷則是很多地名省略了閩南語「仔」音 在這次的建議中都恢復了
山鼻仔 坑仔口 大園仔
然後輕軌建議閩南語統一譯作「輕鐵」(khin-thinh)
目前淡海已譯輕鐵 但高雄似乎是叫輕軌
最不錯的應該是中捷「四維國小」建議閩客語都唸副站名「二分埔」
把先前的站名之爭取得平衡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64.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02225279.A.6B0.html
※ 編輯: weichia (140.112.64.50 臺灣), 10/09/2020 14:39:21
※ weichia:轉錄至看板 MRT 10/09 14: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