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錯過了⋯⋯
_____________
VOP Issue 29 : #被攝影史──成為影像的台灣
History of the Photographed: Taiwan as an Image
延續我們對於 #攝影史 的關注,本期審視屬於我們自身的攝影經驗──被攝影的歷史。從台灣的 #殖民史 出發,自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歷經的人類學調查採集、二十世紀初隘勇線推進下的暴力顯影,到帝國博覽會裡的「#台灣」意象與人種展示──這是一段最為系統性地將台灣影像化的初始時期。我們如何成為被攝影的對象?如何化為一具科學標本和一幅想像圖騰?如何在視覺上被納編(或排除)於國族與文化的整頓編程,並糾結至今?此一影像的潛歷史──被攝影的歷史──是我們返視「攝影史」的一處起點。
藉此,本期試圖反詰「#歷史」,思考致使我們「成為影像」、「進入攝影史」的支配與佈局,嘗試突破以往「攝影(者)的歷史」框架,開啟我們的「被攝影(者)的歷史」覺察,或許將能發現對我們而言更為重要的攝影的歷史遺產,生成屬於我們的另翼影像史觀。
專題中收錄的影像與文論,標記了我們在「#被攝影」的歷史經驗裡的複雜和衝突──我們從已故人類學者胡家瑜對早年台灣人類學田野調查至戰後發展的介紹專論開始,探看影像採集的知識化歷程及當代意涵;黃翰荻追尋日本人類學者 #鳥居龍藏 與 #森丑之助 在殖民年代的台灣原住民族群踏查足印,細述二人巨大的歷史身影;高俊宏在總督府「#理蕃時期」的諸多「討伐」寫真帖中,重新諦視「歸順者」肖像裡的幽微目光;瓦歷斯.諾幹以解/反殖民書寫,展現自身與族人生命經驗裡實切的影像歷史感知;松田京子則以東京拓殖博覽會中對殖民地的活人陳列展演,析解形塑「台灣」的視覺策略。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台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台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
「台灣影像」的推薦目錄:
台灣影像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疫情下「宛如在家」的感知出發,看展覽中「樣品屋裡的鴿子」】
齊簡《樣品屋計畫》將自己的寵物鴿擺置在一個「實體屋內的樣品屋」。疫情前夕,在展場與那隻困在樣品屋內的鴿子相遇,像是預言著在警戒下,必須在封閉室內自主隔離卻響往自由的你我。
但另一個深層的意義是,特別容器也指稱一個政治地理學概念——「領地」。以動物佔「地盤」的行為為例,就像是人對空間權屬的聲明: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展覽 #疫情 #居家感 #美術館
台灣影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從「湯姆生」的鏡頭下看見「斯卡羅」的時代
文/黃宗玄(新樓醫院附設安南診所 物理治療師)
史詩劇《斯卡羅》於8月14日首播收視開紅盤,刷新公視開台21年首播收視紀錄!該劇第一、二集平均收視率分別為2.52及2.14,居當日全頻道之冠。《斯卡羅》的上映,也讓台灣人開始真正討論與研究起自己的歷史和過往,非常讓人覺得感動與難得。
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宣教師馬雅各醫師的引介,首次踏上台灣,從當年的打狗(今高雄)上岸,留下打狗港及台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完整影像紀錄,成為19世紀「世界看見台灣的第一個印象」。緊接著,他向北遊,抵達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緊接著往新化(大目降),沿著山勢走,恰巧橫跨現今的台南、高雄、屏東,最後到達台東。
#台灣影像 #約翰湯姆生
台灣影像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台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台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台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台灣影像,也委託了9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台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台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台灣」攝影。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台灣影像 在 大俠攝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影片由《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授權播出
【#美麗台灣 2.0∣齊柏林從未曝光影像,為台灣慶生】
台灣的美麗,你還記得嗎?即使在《看見台灣》中,你也不曾看過的台灣―齊柏林導演從未曝光4K影像,《美麗台灣2.0》預告首度釋出。
2018年,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接受外交部委託,將1.5小時的《看見台灣》濃縮為3分鐘的《美麗台灣》,讓來訪外賓與國際友人快速一覽這座島嶼的美麗,再度驚嘆:Ilha formosa!
台灣的美麗值得持續被看見。
2020年,在世界因疫情經歷劇變的時刻,謝謝 @全家FamilyMart支持基金會剪輯《美麗台灣2.0》,透過齊導從未曝光的台灣影像,陪伴大家從新的角度,再次看見自己的美麗,找回自己的力量。
完整版《美麗台灣2.0》將於今年12月正式曝光,開放全台灣學校申請校園公益播放。
國慶前夕,我們特別剪輯60秒精采預告,為台灣加油,我們的台灣,生日快樂!
#美麗台灣2.0
#重新看見台灣
#重新看見希望
不能只有我看見台灣的美👉 https://reurl.cc/3L44o9
台灣美景照片募集👉 https://reurl.cc/2gjomO
全家支持環境教育👉 https://reurl.cc/9X351V
全家一起看見台灣👉 https://reurl.cc/gm6NLz
收藏台灣海岸之美👉 https://reurl.cc/odypgD
本影片由《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授權播出
台灣影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不可思議的蠟筆魔法書 #王建民(蠟筆王)專訪
這集要帶著聽眾朋友出去林口專訪藝術家王建民老師,他非藝術相關科系出身,而是在退伍沒多久,就被朋友找一起合作開設攝影公司,攝影技巧也是當時才開始學習與摸索,原本事業一切順利,但2001年的納莉颱風卻把他的攝影公司全部淹掉,一切付之一炬,於是他重新尋找適合的地點,搬遷公司。搬入新地點後,巧合的是,隔壁的建材行準備搬走,於是送給王老師很多當建材用的木板,於是老師試著拿來利用塗鴨,試了各種顏料,最後居然是兒子小時候美勞課買的蠟筆,最適合塗上木板,色彩鮮艷飽和,於是一塊一塊的創作下去,技法不停的創新…一直到今天出書、許多的邀展、社大開課。
王老師天生熱情愛分享的性格,讓他在藝術圈站穩他獨特的一塊領域,所以這集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認識台灣蠟筆王、還有這本史上第一本給大人看的蠟筆教科書。
作者介紹:王建民──蠟筆達人
台灣蠟筆藝術畫第一人,開創蠟筆畫全新藝境的藝術家
台灣知名蠟筆藝術家──有人描述其為「蠟筆達人」,也有人形容其為「台灣蠟筆藝術第一人」,外號就叫台灣「蠟筆王」,同時也是一位知名專業攝影師,有著深厚的專業攝影素養。在偶然的機緣下,蠟筆王老師啟動了對蠟筆畫的熱情,一頭栽進蠟筆繪畫的創作領域裡,憑藉其攝影美學上專業深厚的底子,在敏銳的觀察力下,用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不斷的創新技巧與不斷的創作,逐漸將蠟筆藝術開創出一番局面,在繪畫領域裡創造出另類蠟筆全新的畫風與地位,顛覆傳統對蠟筆的刻板印象,推翻一般大眾所認知的「蠟筆只是小孩塗鴉的簡單顏料」。透過創新的複合媒材與畫家的巧手,蠟筆得以發揮的淋漓盡致,其完美的表現,不僅可以媲美傳統油畫、水彩……,甚至勝於傳統顏料。畫家的作品在厚重豔麗而豐富的色彩下,散發出一股蠟筆畫自然特有的樸拙色感,仔細近看可以發現畫中時而細膩、時而朦朧的特有筆觸,細緻處可以觀見景物的肌理與質感,朦朧處卻又可感受到如詩境般的律動,甚至發覺雕刻的拙實與粗獷的力道。觀賞蠟筆王的畫作,賞心之餘,亦讓你讚嘆粗糙的蠟筆在畫家的手下能有如此完美的表現,讓你對蠟筆有全然的新體驗和新感受。
獨創「板雕蠟彩」:
蠟筆王獨創的「板雕蠟彩」畫風,係選擇木板為媒材,運用雕刻方式在木板上雕出線條,製造立體效果,達到拙實而有力的視覺效果,是一般媒材所無可取代之處;更以高超的繪畫技巧將蠟筆塗抹在木板上運行痕跡,在不斷的試煉中創造出更多的蠟筆繪畫技巧,憑藉其多年攝影的功底,對光影有獨到敏銳的觀察,因此特別著重光影與肌理的表現,讓作品呈現精緻典雅的質感與雕紋拙實的力道,時而像油畫,時而像國畫,闡述的作品充滿栩栩如生的生命力。
深植本土,堅持走在別人不走的路上:
蠟筆王大部分以台灣影像為創作題材,以其攝影師特質,捕捉住周遭自然環境的氛圍,傳神的詮釋旅途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生活裡任何可感可觸的事物。這些均能在敏銳的心靈觀察下迸出詩情與畫意,時而牽動他的心靈,成功的表達了對生活的體驗及人類深情的關懷。他以現實的題材當作藝術表現的媒介,但更在意的是藝術語言的精練,生活氣息的濃郁,顯現在構圖布局與運刀的縱橫交錯之間,形成一種鮮明的節奏,和令人賞心悅目的韻味。而作者自身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也化身在繽紛的色彩與躍動有力的筆觸之中,光彩奪目,深入人心,鳴奏出動人而精采的生命樂章。藝術領域廣泛而多樣,蠟筆王堅持走在別人不走的路上,走在別人不重視的蠟筆繪畫領域裡,雖踽踽於途,卻也因此創造出一個自己的蠟筆王國。
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有感於現今美術基礎教育的式微,加上很少有人從事蠟筆的專業研究與創作,原有傳統以蠟筆作為繪畫教材的基礎美術也逐漸不被重視。蠟筆王個人認為蠟筆是一種最簡單、經濟、方便又最容易入門的美術材料,人人都用得起,人人都可以學習。基礎的美術從蠟筆畫切入是最貼切不過,礙於無人鑽研技法,也無師承可以傳授,加上傳統錯誤的觀念,總認為蠟筆是小孩塗鴉的玩意兒,再不就是認為蠟筆畫的好是一門艱深的學科。為導正此觀念,蠟筆王從事蠟筆畫創作之餘,更致力於蠟筆畫的教學工作,希以其鑽研開發出來的蠟筆繪畫技巧,廣為傳授,達到人人親近美術,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重要獲獎:
2011榮獲日本皇家國際學士院學術學位資格認證
2011榮獲建國百年藝術百傑-國家藝術成就獎
台灣影像 在 攝影台灣|影像追尋的旅途總預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八個攝影家、八段心故事】從2020到2021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拍攝了八位 台灣 攝影創作者,有楊順發、洪政任、邱國峻、陳伯義、許震唐、吳政璋、李立中及 ... ... <看更多>
台灣影像 在 淡水台灣影像攝影設計-碩學士服出租-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淡水台灣影像攝影設計-碩學士服出租, 新北市. 1317 likes · 2 talking about this. 台灣影像攝影設計走過了二十六個寒暑, 擁有專業豐富的攝影師, 專業細心的修片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