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影音】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補記2) 文/陳永興
在《民報》的許多報導當中,為高醫轉型正義出聲的文章佔了不少篇幅,一方面當然因為高醫是我的母校,而很多高醫校友也是《民報》的股東,我們都共同關心高醫被陳啟川家族壟斷董事會長達60年,而且陳氏家族竄改高醫歷史欺騙台灣社會,將高醫附設醫院改名為「中和紀念醫院」,並違法介入高醫附設醫院的人事、採購,甚至黑箱作業不敢公開遴選校長,種種敗壞教育風氣的違法亂紀行為,引起具有正義感的高醫校友不滿,向教育部檢舉並向監察院陳情,一連串的過程當中《民報》做了非常詳盡的報導,也因此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甚至其他私立學校的弊端也一一浮現,台灣民眾更加了解台灣教育界的黑暗面與私立學校的不公不義需要大力改革!
#高醫 #私校董事會問題重重 #杜聰明博士創辦高醫
#教育轉型正義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台灣教育 弊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新聞] 台灣教育病灶,只學有用的學問-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台灣教育制度壓得學生喘不過氣? 英籍教師分享送孩子出國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美國教育現況、美國教育理念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教育 弊端 在 美國教育現況、美國教育理念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台灣教育 弊端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拒選前要脅 終止教育私校化災難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五大私校團體昨召開記者會,要求國家應建立常態性、合理反應教學成本的學雜費調整機制。 記者季相儒/攝影
私立大學、私立科大、私立專校等五大私校團體,五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對二○二○年總統候選人提出高教建言,要求國家應建立常態性、合理反映教學成本的學雜費調整機制,以及要求政府對公私立大學之資源分配要公平對待。
這些由私校校長組成團體的要求與建議,並不妥適,因為他們並未檢討及反省現時私校種種非公益性與公共性之不良運作,特別是在學術聲望、師資設備均遠不如公校的情況下,卻收取高於公校兩倍的學費,造成青年學子財務的重大負擔。而私校校長之學術地位、研究成果及社會名望,大多不如公校校長,但多領取高於公校校長兩倍的薪給,有失公義!
當前私校的問題,在「二○一九教育政策研討會: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中,內政部前部長、知名教育學者黃昆輝更憂心指出,教改廿五年來,台灣教育面臨「社會階層再製」的問題很大,社經地位較高家庭子女,多讀品質較優的公立學校,弱勢家庭小孩反而多讀私校、繳更多學費,使弱勢子女輸在起跑點,有違公義,也埋下社會不安種子。
又為因應少子化,私校生源不足之困境,教育部近年開放大學廣設推廣教育學分班,就有不少私校傳出弊端。如康寧大學推廣教育學分班的學生未經合法招生程序,就直接轉為學位生;也有私校讓原住民、身障等推廣學分班學生直接轉為進修部學位生,向教育部詐領弱勢生學雜費補助。更離譜的是,南榮科大校長黃聰亮夫婦涉嫌販賣假學歷,以及僑光科大校長楊敏華讓兒子以二年半時間火速取得學、碩士學位,並擔任講師,被教育部罰鍰之荒唐醜事!
另教育改革聯合陣線在教師節前召開記者會,痛批私校聘約亂象叢生,教育部卻放任私校制定不合理聘約,加害不懂法律的教師。依全國私校產業工會所蒐集五十多所的私立大學聘約,發現許多不合法、不合理的內容,如違反教師法,將招生或行政工作納入教師義務;未於聘約中明訂研究費數額;不得洩露年終,若造成紛爭,得解聘或不續聘;以及校外兼職或兼課者即改聘為兼任或解聘,嚴重傷害私校教師之工作權!
今年恰是威瑪憲法頒行的一百周年,其第一四七條規定:「私立學校之教育目的及設備與教員學問不亞於公立學校者,且對待學生一律平等,不以學生父母之富貧而區分者,國家始得准許其設立。若其教員之經濟及法律條件無充分保證者,不准設立」!這個規定也類似的顯現在一九四九年德國基本法第七條上,顯見私校教育之公益性與公共性,是教育憲法的重要環節!
筆者希望蔡英文總統迅速落實其「十年政綱」教育篇對於私校公共化之主張,其他總統參選人也應拒卻「選前要脅」,而在當選後更應停止對私校違憲的教育補助,終結私校萬年世襲董事,以終止當前教育結構嚴重私校化的種種災難!
台灣教育 弊端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萬安怡農不理我 的第三篇😂
祝各位老師教師節之真心快樂
今天,是一個讓我們快樂不起來的教師節。
因為我們看到了僑光科大的校長,
徇私舞弊,
直接將自己的兒子空降到學校,
爽佔講師的肥缺。
於此同時,
台灣還有近萬名找不到工作的流浪博士,
每月靠著微薄的兼課鐘點費苦撐,
內心暗暗期盼奇蹟出現,
終有一天,
能找到一個足以讓他們養家活口的校園職缺。
何景榮很感激,
在拿到留美博士學位後,
只當了一年半的流浪博士,
就找了大學院校裡的正式工作。
然而,回想之前投了無數封的履歷,結果卻都像這些高學歷青年一樣,
最終只收到了罐頭制式的辭謝回文,「礙於職缺有限」、「恕難聘用」。
如果職缺真的有限,
我們也不會看到這種不問專業能力,硬把自己的兒女、親信,
塞到大學的肥缺裡任教的亂象。
這些大專院校,
每年領取教育部上千萬、上億的補助款,
難道不用對納稅人說明?
難道不用對這些不靠家世背景、努力取得學歷,
最後卻流浪在外,
難以維持家計的基層青年人們,
一個交待嗎?
因此,何景榮呼籲:
所有接受納稅人補助的大專院校,
在聘任教師時,
必須有更公平、更客觀的聘任標準。
較適合的做法,
就是比照國家考試制度(例如何景榮老師之前考取榜首的外交特考那樣),
明訂出客觀的評分標準(並非一定是筆試),
並分別告知求職者所獲得的名次。
獲得最高評分、排名第一的求職者,就必須聘用(否則就必須詳細說明原因,報教育部備查)。
未獲聘的基層求職青年,
則可以依照評分標準、原因,
補強自己不足之處,
下次再捲土重來,
而不用徬徨無助、毫無目標地繼續在職場流浪。
我相信公平、客觀的評判標準,
可以大幅減少大專院校徇私舞弊、任用私人的弊端,
也可對納稅支撐台灣教育的民眾,
一個清楚的交代。
這只是龐大教育體系的一件小小事件,
一下子就消失在大眾注目的議題上,
卻在在顯示我們社會上有形無形的政策不公。
所以,我要請問 #吳怡農 先生:你對這種靠著權勢,直接空降、爽佔肥缺的社會亂象,有什麼看法? 你願意讓出身基層的年輕人,享有更公平的求職機會嗎?
我也要請問 #蔣萬安 委員,您在立法院服務將近四年,是否曾經試著改善過台灣就業制度的弊端,幫忙解決制度上的問題?
不比臉蛋比腦袋。
我相信睿智的基層選民,
會選擇跟他們站在一起,
真心替他們找出路的所有候選人。
祝所有基層的老師,
都有份穩定的工作。
教師節快樂!
#制度不公義努力無意義
#寄生世襲
台灣教育 弊端 在 台灣教育制度壓得學生喘不過氣? 英籍教師分享送孩子出國 ... 的推薦與評價
亞洲 教育 制度不同於歐美,仍受升學主義影響。除了 台灣 ,韓國、中國、日本也不例外。但相對來說,日本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及課外活動的時間。 ... <看更多>
台灣教育 弊端 在 美國教育現況、美國教育理念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到加州大學以前,我以為這裡的美國學生在學習上會比較主動、優秀、善於... 而台灣也不用完全效法其他國家,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各自的優缺點。 ... <看更多>
台灣教育 弊端 在 [新聞] 台灣教育病灶,只學有用的學問-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標題:
台灣教育的四大病灶:只學「有用」的學問,學生愈來愈沒有「志氣」了
新聞內容:
(文章太長,以下節錄重點,但推薦直接點進去看會比較清楚)
新聞連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686
文:蘇文鈺(一位台灣的大學理工教授)
我看台灣教育的問題
身在教育現場多年,我在大學教授這個角色上,一直努力成為和學生相互扶持的朋友。
每一年學期結束前,我都會個別找研究室的學生來聊天,談談他們的研究方向,以及我對
他們的觀察、期許和關懷。
一年一年下來,我很明顯意識到,學生們的表達能力愈來愈低。
我不只需要重複我的提問,他們才能理解,學生還會同言反覆,用「鬼打牆」的答案,蹩
腳地回應我。他們表現出來的樣子,遠遠低於其真實能力。
學生的表達能力只是教育成果退化的面向之一,整體而言,我必須很洩氣地說,台灣學生
的思辨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這不必然是學生的問題,我們端出的菜色如此偏廢,如
何養出健康寶寶?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
「念數學系將來要找什麼工作?」或是「學藝術怎麼能當飯吃?」都是常見的問題。但教
育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是教導出有用的人,還是有工作的人呢?
我認為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
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從國、高中課綱與升學考試的緊密鏈結,到大學課程內容需要接受畢業學生就業比例的考
驗,各級學校的教育方針都服膺於一套又一套追求效率的標準時,我們怎麼能怪學生們以
「那有什麼用」為由,拒學文言文呢?
我再強調一次,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的社會灌輸了他們這樣的觀念。而從科技業的角
度來看,如果不建立美感,不懂得「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我們將永遠無法脫離代工的
命運。
二、不培養無法測量的能力
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是我們的年輕學子愈來愈沒有「志氣」了,或者用美國人的說法,
他們變得「no guts」。
才剛聽完老師指定的題目,他們就抱怨「太難了」,沒有接受挑戰的勇氣;面對課業的難
題,他們會習慣性地跟老師索求答案,在書本和論文中尋找答案,甚至向不是真正的專家
詢問答案。一旦在書本、期刊裡,甚至是網路上找到相近的論文,就希望套進自己的研究
中,一舉解決自己的研究問題。
一整個學生世代皆如此,絕對是環境所致。我們的教育太在乎紙筆測驗,其他無法用分數
量化、沒有標準答案的能力,因為長期被升學制度忽略,家長及學生也就無心下功夫培養
。
諷刺的是,好不容易完成了所有的升學考試,進到大學校園──這個最該讓學生放下「世
上所有事都有答案」這種慣性思考的地方──多年來還是用紙筆測驗考核學生的學習,忽
略他們的實作技巧或論述邏輯。
三、製造相互排擠的世代
說到競爭,台灣真是一個最矛盾的國家。我們的制度表面上要大家合作,教科書中不是充
滿了各種「團結力量大」的故事嗎?
然而,骨子裡卻是用競爭讓所有人變得貪心又自私。
小學時用考試成績來區分好、壞學生;中學時用班排名和校排名來建立學生之間的高牆;
到大學,則繼續用論文點數來訂定教授的等級;等到進了社會,再依年收入與職銜來區分
地位。表面上大家行禮如儀,但檯面下卻為了登上金字塔的頂端,相互排擠。
我們的孩子在這種表裡不一、雙面性格的環境下有樣學樣,即便知道要合作,卻也因為少
有合作的機會,而不知從何做起。
四、教育不該為教育以外的目的服務
在我看來,奉行資本主義的台灣長期被有錢人綁架。富人想要賺得更多的財富,所以逼迫
政府制定一些符合他們利益,把人變成生產工具的政策,讓教育有效率地幫業界培養人才
,這使得我們的學科分類很制式、很細瑣。
讓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過去台灣貧窮,我們或許需要建立標準化的生產線,先搶得訂
單,讓大家吃飽再說。用哪種方法最容易養就聽話的工人?當然是填鴨式的教育,只要做
工,就有飯吃。
那不是制度的錯,只是時空背景已經不同了,原先的制度不再適用了。
即使我們願意像印度或中國那樣,接受低價的工資,如今卻是個願意做工,也不見得有訂
單的年代。這是時代的趨勢,難道我們要站在洪水面前抵擋洪水嗎?
更何況,回頭想想,為什麼學校要培養業界需要的人才?
姑且按下那些訂單究竟富了誰的口袋、賠上了誰的健康,這些不正義的分配不談,教育難
道非得與職業掛鉤才是正道?
從杜威以降的教育家不是都強調,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嗎?
為何我們要用如此不正當的責任定位,矮化教育的神聖性,甚至以「學生就業率」為大學
評鑑的項目之一,好像學生找不到工作,就全然是學校的罪過?
如果真是這樣,乾脆把學校都變成職業訓練所不就好了嗎?
心得:
其實我是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雖然這篇不乏很「情緒」用語
但裡面的內容蠻值得討論的
我比較認同的是強調「效用」這個大項
其他分項倒沒特別認同
在網路上不乏有文學、藝術、哲學、數學無用論,但也許是這樣的風氣影響了我們下一代
也不一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6.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90288617.A.BD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