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森信男專欄 #楊英風
認真說起來,楊英風其實是 #台灣數位藝術/ #媒體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但在社會劇變、附庸風雅及政治高壓之外,實際上難以找到前衛創作得以容身的空間。即便壯麗,卻僅是某種台灣藝術前衛性所錯過的番外篇。筆者總認為,在既定刻板印象所形塑的楊英風之外,應該還存在著另一位大家所不熟悉的楊英風。以王大閎在國父紀念館案(1972)之後退出創作的舞台來作為隱喻,1970年代之後的楊英風似乎也暗藏了某些前衛的伏流;但也許礙於總總原因,而成為 #藝術史 中隱晦的篇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的推薦目錄: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偌大的音樂廳中起舞 , 疫情之下 , 分享寧靜的力量 ~
((( https://youtu.be/bCjZa3EiCLA )))
點開右下角 , 在全螢幕下滑動你的游標 , 舞入全景的衛武營音樂廳~如果你有簡易手機用的VR設備 , 也可以點選觀看~
去年在疫情之下 #放映舞台 舞蹈影像創作 App 誕生了 , 那時的台灣如同此刻必須待在家中 , 劇場的演出紛紛取消 , 社會的運作機制有許多轉為線上 , 紓困方案在各行各業產生 , 我在想那舞蹈能做什麼? 可以如何繼續分享表演給每個人的生活 , 無論你在哪個國家 . 城市 ...... 你都能夠透過這個APP拍下你身邊舞蹈 , 在衛武營五個空間中放映~
當然你也可以欣賞我去年與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共製合作 , 感謝執行長文浩的支持 , 小樽擔任技術總監 , 以及衛武營的力挺 , 讓我有機會邀請舞蹈影像導演黎宇文導演和音樂家王榆鈞共創這APP的互動創作程式 , 以及五個示範的舞蹈影像作品 , 如這個影片中 , 邀請劉信宏老師演出 , 在無人的劇場裡 , 我用身體與他的音樂相合 , 在全景的視界裡 , 找到在線上劇場的舞蹈光影~
下載衛武營「放映舞台」APP
👉👉https://wenk.in/wwy00A0eK
✔️ 選擇一個喜歡的場景、音樂
✔️ 在 80 秒內,錄下自己隨音樂起舞的身姿
✔️ 上傳並分享 在Youtube & Facebook #放影舞台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感謝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贊助
---------------------------------
((( https://youtu.be/bCjZa3EiCLA )))
衛武營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像是音樂廳的心臟。演奏家劉信宏將巴哈音樂的奉獻詮釋的充滿勇氣,而台下那唯一個聽眾,像是音樂的靈魂一般,在這時局困境渴望起舞,與音樂對話著、與影像導演黎宇文拍攝那自由起舞的手對話著。
Weiwuying has the largest pipe organ in Asia, it is the heart of the Concert Hall. The organist LIU Hsin-hong gives Bach’s devotion to music a hero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ole participant in the audience, like the soul of music, is longing for dancing during this harsh time, as well a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freely-dancing hand filmed by the video director Maurice LAI.
#衛武營 #weiwuying #周書毅 #劉信宏 #王榆鈞 #黎宇文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周書毅 Chou Shu-Y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把藝術帶出去,才能有機會帶他們走入劇場分享更多藝術與生活的美好~~
舞蹈,是一種活到老跳到老的美。這一天,我來到高雄婦女館的土風舞社團,與一群愛好舞蹈的志工長輩們分享 “舞蹈”。他們問:老師你是跳什麼舞?我說:現代舞........,然後有的媽媽說:喔~~我最喜歡看現代舞,但都沒有機會學!也有的媽媽說:那是什麼,我不知道!志工們多數都是60-70歲左右的年紀,多是退休後,才開始跳舞,動一動為了健康,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選擇。志工們說因為年輕時都在工作,怎麼可能可以學跳舞~就這樣我們在婦女館的地下室聊著舞蹈,也準備開始跳舞了!只是今天不是土風舞,是土風舞老師都一起參與的一堂身體課。大家穿上平時習慣的粉紅色與黑色舞鞋,也有人索性跟我一樣穿著襪子,準備體驗不一樣的舞蹈課。
短短的一個半小時裡,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腳掌、骨盤、肋骨....我們慢慢感受身體的力量與自由。暖身後,我教了一點 #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 的舞步元素,只是動作質地變得悠遊緩慢,他們穿越著彼此的身體,感受人與人的距離與縫隙,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我決定為他們拍下一個短短的舞蹈影像,可以在 #放映舞台 的App上創作分享。
下課後,我把舞蹈影像合成後,播放給他們看,大家驚呼連連的看著自己,覺得新奇有趣,他們說要下載回家玩,放上自己跳舞的影片,於是現場開始進行了教學下載的手機活動,體驗創作的樂趣,看著他們認真研究的神情,真的充滿感動,學無止盡啊!離開前,不忘推薦11月的 #臺灣舞蹈平台,這是兩年一度的舞蹈平台,匯聚了許多當代的舞蹈節目,可以來看看喔!他們說票很貴耶!我說,沒關係,先一起來參與幾個免費演出活動,一起相約觀賞,先靠近一步,也許下一步才能更近一步,走入劇場;)
許多人都說要鼓勵大家買票進場看演出 , 是好的 , 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地方 , 這十年一我一直不停止找尋資源做免費的演出 , 把找到的資源回來挹注到社會上 , 推廣成為了我創作的養分 , 讓我學著帶著不同的藝術去溝通 , 聊著跳著 , 藝術與生活就近多了 !
!舞蹈影像完成!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46048378743678&id=100000156682878
舞者:葉雪珍、姚秀花、李麗琴、林宛蓁、楊馥鮮、蕭月那、蘇鳳珠、郭素兒、鄭月美、鄭淑丹、胡敏、蔡雅玲、邱春梅。
👉下載“放映舞台” https://wenk.in/wwy00vMCt
周書毅 x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策畫製作 , 一起拍下你的舞蹈!
📌形象影片https://youtu.be/PxfTU247gsI
📌Android版 https://wenk.in/wwy00aAvb
📌iOS版:https://wenk.in/wwy00nA6p
📌更多教學:https://wenk.in/wwy08ygVy
👉2020「臺灣舞蹈平台」https://reurl.cc/gmGnVV
首推全民參與的免費展演,與舞蹈零距離~~
*稻草人現代舞團×周書毅 #公園散步的記憶序曲
*謝杰樺&董怡芬 _ 舞蹈互動裝置 #日常編舞
*林喚玲和紀伯豪 _ 融聲互動裝置展 #相遇
*影舞者系列 #遇見舞蹈影像 黎宇文、彭筱茵、呂威練、許海文、張靜如、鄭立曜等影像創作者們。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攝影:李奕萱)
#衛武營放映舞台 #高雄婦女館土風舞社 #舞蹈影像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周書毅 #拍下你的舞蹈
-
這只是我駐地連結的開始,感謝總監簡文彬的支持,節目、行銷、推廣、總務、舞監等各組專業夥伴,與我一起同行面對創作出走的分享藝術任務;);)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棉花糖_katncandix2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棉花糖_katncandix2 首張全創作全製作專輯【小飛行】,
內附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說明影片:
這是一份棉花糖專屬的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它將透過程式與您的網路視訊攝影機(webcam)跟您互動,請上網連結至 http://arrowkey.net/katncandix2 按照網頁的指示配備好您的裝備,我們即將起飛,邀請您一起搭上棉花糖的互動飛行旅程。((不好意思,目前連結暫時失效,如果有找到檔案會再次分享給大家!))
-----
後記:(2014年4月15日更新)
棉花糖【小飛行】專輯,2009年5月1日發行,內附一張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為台灣首例AR與唱片業結合的作品。由數位藝術家沈聖博(SHEN SHENG-PO)製作。
在2009年當時,AR技術在全世界並不算普遍,而目前AR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數位藝術領域、科技產品等等...
而台灣數位藝術家沈聖博(SHEN SHENG-PO),前衛且大膽地將AR技術與唱片結合,成為台灣首例AR技術與唱片結合作品,為台灣唱片業的一大創舉。
| 關於 沈聖博 |
沈聖博(SHEN SHENG-PO) 1980-2014,台灣數位藝術家。
主修電腦科學,研究領域是分散式系統,後至英國修習科技藝術相關學程(2006~2007年),現從事數位藝術創作,陸續發表多件作品、參與聯展及舉辦個展(2008年~),作品主軸為討論數位領域的規則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現為Openlab.Taipei成員,推廣使用自由軟體從事藝術創作(FLOSS+ART),擁有多次工作作坊、學校課程教學經驗,並於台中成立有為空間,提供藝術家展演及實驗空間。
2014年4月13日,沈聖博(SHEN SHENG-PO)正式與我們、與這個世界告別。其為台灣數位藝術領域與發展有極偉大的貢獻。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2019 數位藝術創作案「Contours舞・界・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展出地點:108展覽室展出時間:即日起-2019.04.28(日) 創作 者: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 2019 數位藝術創作 案「Contours舞・界・線」. 國立 台灣 ... ... <看更多>
台灣數位藝術 創作 在 臺灣數位藝術網digiarts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數位藝術網以數位時代跨域開放的精神為宗旨,建立科技藝術資源共享資料庫, 提供數位/科技藝術創作者更多的論述、文章、新知,透過前瞻視野拓展藝術串流的多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