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誌】座落在山林環抱之中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不僅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神社建築,更是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的體現。原為桃園神社,後轉為桃園忠烈祠,從1938年落成至今,歷經數十載時光,建築設計不只是融合在地特色,呈現細膩精緻的工藝,也記錄著台灣歷史與思維的轉變,讓園區成為社會文化與休閒遊憩體驗的雙重場域。
👉加鏡會員看獨家內容 ➜ https://reurl.cc/qmoLK3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介紹 訪問作者:平珩 內容簡介: 用藝術家的心,做上班族的事。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凝鍊30年工作經驗的智慧結晶! 「人」沒有標準答案, 「心」沒有框架限制, 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 創意,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台灣歷史 特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城小事】見證文化流轉的歲月
文/張煥鵬
清幽靜謐的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擁有莊嚴的建築樣貌與蓊鬱的自然環境,歷經保存修復及活化再利用,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更將人文溫度延續下去。
座落在山林環抱之中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不僅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神社建築,更是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的體現。原為桃園神社,後轉為桃園忠烈祠,從1938年落成至今,歷經數十載時光,建築設計不只是融合在地特色,呈現細膩精緻的工藝,也記錄著台灣歷史與思維的轉變,讓園區成為社會文化與休閒遊憩體驗的雙重場域。
#桃園誌
台灣歷史 特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5年古埃及文物展】#木乃伊 #歷史博物館
36年前曾經舉辦過古埃及文物展,當時從美國請來了三千年前曾經是祭師身份的木乃伊「奈班特魯」。在歷史博物館展出時,參觀人潮洶湧,想要一睹神秘文物的人群聽說一路排到了重慶南路上。你有參觀過這場展覽嗎?或者曾經參觀什麼歷史文物展而印象深刻的呢?
日期:1985/9/7
圖說:首次來華的「古埃及文物展」於七日始在台北市歷史博物館揭幕。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曙光
歷史新聞
【1985-08-21/聯合報/03版】
三千年不朽肉體 近千個視覺焦點
古埃及木乃伊 運抵開箱 神秘奈班特魯 下月現身
【本報記者陳長華】近千隻眼睛的焦點,集中在約八尺長、五尺高的特製白漆大木箱。汗流浹背的工作人員鬆開了箱腹的二十把鎖,觀者屏息等待箱門開啟,探知三千年前古埃及木乃伊的神祕!
三千年前,名叫「奈班特魯」的祭師有過何等輝煌的經歷?死於天災抑是不可抗拒的疾病?已經無從查考。但他英年早逝,經科學鑑別,棄世時不過四十餘歲。
「奈班特魯,他的名字叫奈班特魯」,博物館人員的解說,強化了「奈班特魯」木乃伊出現前的會場氣氛。木箱最後一把鎖開了,兩道箱門先後拆下,陰暗裡,只見到一具包紮的人身。
會場傳來輕輕的嘆息,觀眾腳步踩向前,眼睜睜的看見奈班特魯躺在木板上,經由十多位壯丁抬移到臨時設置的桌面。流水歲月,這不朽的肉體,從埃及運到美洲大陸,如令又來到台灣,歷史博物館點起一對紅燭,點香膜拜。
木乃伊是古埃及文明的特色。埃及人相信藉此可以確保靈魂寄託,從五千年前埃及第一王朝時代的遺跡中已發現木乃伊;不過像奈班特魯這般製作技術完美的木乃伊,一直到第十八到二十王朝才出現。
有關木乃伊製造的詳細過程,史籍上並沒有紀錄。根據曾經訪問埃及第二十七王朝的希腊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製作木乃伊有幾種不同價碼。
運來台灣展出的奈班特魯,應屬於高級價碼的成品,也正因為價高才能保存到今天。這一件木乃伊是先從死者的鼻孔抽出腦漿,切開腹部,取出內臟後,再填入香料,然後泡在天然碳酸鈉中,再以亞麻繃帶保住全身。
敏感的觀眾反應說,奈班特魯的亮相,帶出一種異樣氣味;護送奈班特魯的美方博物館女工作員,帶著白手套,解開奈班特魯最外層的防護白布,猶如出診的大夫。
這位身材嬌小的文物展覽專家,表示不能進一步掀開奈班特魯神祕的內一層包裹布;理由是現場的溫度、溼度、安全措施等都未經過處理。開箱的木乃伊,終究還是驚鴻一瞥。沉睡在永恆之城的奈班特魯,再度被抬回到他暫時棲身的木箱。直到九月初安全條件百無一失的完工後展覽櫃,神祕的內一層包裹布掀開,他才能現身!
【1985-09-06/聯合報/12版】
古埃及文物明起展出
【台北訊】由美國空運來華的埃及木乃伊,昨天裝進特製的透明棺內,在通風和溫度調節設備維護下,定明天和一百八十多件埃及文物,一同在歷史博物館公開展出。
這一具木乃伊是一位古埃及祭師,身體包紮著亞麻布;史博館館長何浩天表示,木乃伊是否現身,要等提供展品的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埃及部主管來華後決定。
「古埃及文物展」的展覽場地設在史博館三、四兩樓;木乃伊安置在三樓後段的單獨陳列室。該陳列室四周裝飾埃及壁畫仿圖,入門堆砌的石頭由保利龍仿製成,幾可亂真。
「古埃及文物展」包括埃及古代文化、宗教、生活、藝術及墓葬五大主題。
台灣歷史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介紹
訪問作者:平珩
內容簡介:
用藝術家的心,做上班族的事。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凝鍊30年工作經驗的智慧結晶!
「人」沒有標準答案,
「心」沒有框架限制,
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
創意,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優秀的「行政者」必須嚴謹守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每項任務;傑出的「藝術家」能夠打破框架,用無窮的創意開創無限可能。若將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融合進一份工作中,就是「藝術行政」。
作為台灣舞蹈界「藝術行政」的開路先鋒,「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從創立「舞蹈空間」舞團開始,便發揮「無所不能」的多工能力,無論取名、訓練、監督,還是公關、宣傳、招攬觀眾,每件事都「事必躬親」。
她一方面要針對不同性格、背景各異的編舞家和舞者妥善協商,調和鼎鼐;另一方面面對場內場外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更必須頂住壓力,隨機應變。而透過每個看似繁瑣的細節,她也逐漸領悟出「打破框架」的工作哲學。
「藝術行政」就像是一座橋梁,將每個藝術家的出類拔萃,轉換為每位觀眾生命中的一期一會,是專業,是事業,更是志業。不管是正在從事表演藝術工作或有志於此的你,還是想要深入了解舞台幕後不為人知秘辛的你,甚至只是在台下「看熱鬧」的你,這本書都能為你開啟嶄新的視野,為日常的工作創造價值,昇華為獨一無二的「藝術」。
作者簡介:平珩
大學念的是英文系,在22歲以前,喜歡跳舞,一心只想做個舞者。赴美留學後,赫然發現原來過度樂觀的人,並不適合吹毛求疵的表演生涯,紐約的花花藝術世界開啟了她不受限的創意概念。
回台之後,因緣際會,開始投入藝術行政工作,在一切都還在啟蒙的年代,一步一腳印地「做中學」。她成立皇冠舞蹈工作室,創辦台灣第一個黑盒子小劇場,全力支持藝術家「天馬行空」與「無法無天」的創作,全面改變台灣小劇場的表演體質,打造出「狂野自由」的風貌,也在小劇場中打造出國際的交流網路。
她創辦「舞蹈空間」舞團,32年來邀請了56位編舞家、168個設計者發表了83個現代舞製作。「舞蹈空間」孕育出各有特色的台灣編舞家,也是歐美編舞家開心合作的平台。
她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近三十年,盡心為學校藝術教育扎根,也無私地對於藝術環境的開發盡力。
她「不務正業」的工作很多:曾任「表演藝術聯盟」首屆理事長,率眾家藝術家們走進基層,也媒合了921震災地區超過25,000人次的藝術教育課程;受邀擔任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的兩廳院藝術總監;接下2009年高雄世運開幕典禮總製作人,規畫2,500位表演者共同演出;運用舞譜紀錄的專業,投入台灣原住民祭儀舞蹈的研究與保存……
包山包海的藝術行政工作練就了她另一種「舞」功,吃苦耐勞是舞蹈人的天性,合作學習是進步的動力,不默守成規是創造的基礎,各種挑戰都是解決問題的大補丸,而她的「創造」,還在持續著。
作者粉絲頁: 舞蹈空間舞團 Dance Forum Taipei
出版社粉絲頁: 皇冠文化集團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歷史 特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提供相關的斷代依據。
目前立於朝天宮觀音殿前的乾隆龍柱,
左柱飛榜處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右柱書卷處則是「晉水弟子張植槐叩答」等字跡留存,
而晉水即是今日的福建泉州晉江。
若依照所刻字跡
應是事先刻妥才運送來台的,
故為乾隆40年西元1775的作品,
且當時應是立於正殿
,後因改建緣故才移至觀音殿
。
柱體未刻有仙人像
,左右龍頭造型亦差異頗多,
但龍髯屬於「中分式」,
而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亦有類似的龍髯表現形式,
此外因此龍柱是透過海運而來
,故龍身與柱體關係緊密,
但若與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相比,仍是突出許多。
而雄雌龍頭造型有所差異
,這點在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嘉慶龍柱上也能見到,
不過在清朝仍是屬於為數不多的柱例。
新港水仙宮的正殿龍柱立柱時間略晚於朝天宮5年,
且同樣刻有紀年款,
不過柱體明顯更為高大一些,
線條也更為銳利些,
不同於朝天宮
,水仙宮的龍柱是龍爪未抓住火球,
這點又與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相同,
朝天宮觀音殿龍柱強調前腿龍爪的部份,
則是與新港水仙宮和新莊慈祐宮相同,
這也是多數乾隆嘉慶龍柱的共同特點之一。
至於立於拜殿的八角蟠龍柱,未刻有紀年款
,其重要性在於其可能是現場雕刻的龍柱
,也是目前所知中南部廟宇中最早用八里觀音石雕成的龍柱。
在淡水龍山寺正殿也有一對咸豐 8年西元1858年所立龍柱,
同樣也是用觀音石雕成
。
至於現存最早的觀音石雕刻龍柱作品則藏於新莊廣福宮三川殿和正殿
,都是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作品
,顯示台灣匠師使用台產觀音石或砂岩雕刻龍柱的時間
,其實是非常早且與粵派匠師有關
。
為何拜殿龍柱是現場雕刻
?從龍柱的雕刻工法
偏重高浮雕及鏤空的表現方式,
就能理解。
而咸豐年間的龍頭
也改變了道光年間圓潤滑順的造型
,朝向更講究凹凸立體的風格邁進,
龍眼也從水滴狀的牛眼
轉變成外凸的柱眼,
但多數仍未彎曲,
而北港朝天宮拜殿則是特例,直到日治時期類似蝦眼的龍眼才大為流行。此外若將此龍柱與淡水龍山寺正殿相較,
兩者龍柱前腳鏤空手法幾乎相同,
不過柱下岩石的造型,則是大為相同。
與觀音殿不同的
,此咸豐龍柱後刻有八仙造像,
而八仙一直是台灣民間信仰相當喜愛的題材之一,
目前所知最早刻有八仙造像的龍柱
是藏於新莊廣福宮正殿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龍柱,
不過其屬於現場雕刻
,至於最早透過海運而來
則是關渡宮所藏乾隆48年西元1783年的升龍龍柱,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希望能對您在對北港朝天宮所藏龍柱有更多了解。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台灣歷史 特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龍柱#台灣龍柱#石雕
這影片介紹了12間廟宇所藏共17對清朝乾隆嘉慶龍柱,希望能對您對台灣龍柱的發展有新的看法與認識,也喜歡訂閱我的頻道及分享與點讚呦!
【台灣龍柱造型演變介紹】
台灣龍柱造型有著不斷演變的特質,尤以清朝龍柱最為明顯,好符合台灣民眾的認知與要求。例如龍珠,在早期是大如棒球,但後期就逐漸縮小,小如乒乓球。而清朝龍柱口含龍珠比例較高,且不分左右,皆會含有一顆龍珠,以內埔天后宮正殿為例,龍嘴幾乎被龍珠塞滿。日治時期左龍嘴中偶爾會含有龍珠,但柱例數不多。
就現有資料來分析,全台廟宇中擁有乾隆年間共有11對,嘉慶6對,道光18對,咸豐7對,同治15對,光緒6對,總共63對龍柱,而為求說明的方便,筆者將整個清朝龍柱風格區分成乾隆中期(1756〜1775)、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1776〜1820)、道光咸豐時期 (1821〜1861)和同治光緒時期 (1862〜1895)等四大時期。
(1)乾隆中期。為1756至1775年所立龍柱,共出現2對龍柱,中台灣1對,南台灣1對。初期龍柱是龍與柱關係曖昧,造型線條模糊圓鈍,龍頭佈置方法是下巴靠於柱體,龍身時常隱沒於石柱中,而後期則是龍與柱分開,線條清晰,龍爪孔武有力,已經與乾隆晚期作品類似,共同特色則是神龍刻於圓柱上,柱底水波紋處未鼓起。
(2)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6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1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9對,中台灣3對,南台灣3對。此期龍柱共同特色是龍與柱已經分開,輪廓明顯,線條清晰,且結構嚴謹,龍爪孔武有力,多數龍爪未抓住火球,已將神龍刻於八角柱體,並將捐贈紀年款刻於柱體內側,柱後亦開始出現八仙慶壽、琴棋書畫和幼龍等附屬造像,而柱底的水波紋在乾隆晚期多數尚未突起,不過嘉慶時期開始已經逐漸變成慣例。
(3)道光咸豐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1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2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5對,中台灣9對,南台灣9對,東台灣2對。依據龍頭表情,可分溫馴型和兇猛型兩種。溫馴型出現在嘉慶到道光年間。兇猛型則是咸豐年間居多。此時期柱例多出現在台灣中南部,且出現「乾坤交泰」的柱例,以開口閉嘴區分性別柱例增多,仰首角度大,尾鰭佈置以垂降尾居多,柱後喜刻鳳凰麒麟等附屬造像,咸豐年間多為三角額型且柱眼開始向外突出,且刻上紀年款也已逐漸成為慣例,柱後則是開始出現麒、麟、鳳、凰、鶴和蝙蝠等造像。
(4)同治光緒時期。歷史時間共有34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2年,共出現21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18對,中台灣1對,南台灣2對。共同特色是柱例多出現在台灣北部, B字尾與三尾長分鰭的使用,龍鬚往嘴角靠近,前爪與雲紋柱相連,龍柱柱體變大,使用觀音石材的比例增多,左為鰲魚右為幼龍的柱例出現。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