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社論〉
國健署的業務不僅在調漲菸價
從衛福部國健署署長交接那天起,新任的署長王英偉首要關注的國健議題就是漲菸捐與稅,就任當天就確立續推菸捐漲20元、菸稅漲5元的施政方針,8月17號更將所有防制菸害的建議向衛福部長林奏延報告取得首肯,因此力拚9月將署內版本送進衛福部。
新任國健署署長10餘年前擔任國健局(現國健署)副局長時,菸害防制便是該單位的施政重點之一,他上任後繼續往此方向前推並不令人意外。但其思考模式的窠臼似乎也是數十年如一日。首先是對財稅學及財政法學者的長年呼籲同樣視而不見,對稅捐的觀念仍停留在二十世紀初,以價制量是一成不變的老舊思想,而稅捐分離仍不脫錯誤的財政觀念。
數據早已說明,自98年菸害防制規範以及同年6月份20元菸捐上路至今,7年來整體吸菸人口下降4%,看似成效顯著,但事實上就歷年數據來看,在菸害防制規定實施前的20多年之間,整體吸菸人口早就已經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資料顯示,從民國91年到98年之間,我國吸菸人口下降了7%,下降幅度甚至大於菸捐上路之後的7年。此外,國、高中生吸菸人口在新規定與菸捐上路之後的兩年內皆上漲將近1%,顯示相關措施並未快速達到制衡吸菸人口的效果。
更諷刺的是在菸捐經過幾度調漲後,一直以來呈現下降趨勢的吸菸人口竟在去年逆勢上漲17萬人,足見要降低吸菸人口除了提高菸品售價之外,還有許多必須配套做到的措施。一味只想到以價制量,而沒有創造菸草替代品的錯誤觀念當然最後會自證失敗。
近年來白牌菸的盛行,正是對國健署漲菸價最大的反諷。據統計,台灣年長者與藍領勞工所得較低,面對價格高漲的合法菸品,通常以價格較低的白牌菸替代。以萬華龍山寺周邊店家估計,即可買到近四十種的白牌煙。根據國內一項研究的估計,目前台灣每年消費一億餘包的白牌菸,加上合法菸品後的總消費量早已超過兩次調漲菸捐前的數量,這不僅說明了不能只以合法菸品消費量變化來衡量「以價制量」的效果。更顯示了:菸稅與菸捐愈高,所創造非法菸品的黑市愈大,對於菸民及國人的健康危害更深。
至於以捐為主、稅為輔的漲價政策,更脫離了現代的財政學理論,也就是說,對人民金錢的科徵上,應該以稅收為主,個別的特別捐應盡量避免,蓋前者基於統收統籌的原則能將稅收資源進行最佳的分配,而後者因專款專用必然導致資源分配錯置,甚至成為首長個人的小金庫政府,而招致濫權濫用之評。根據《菸害防治法》第4條第4項規定:「菸品健康福利捐應用於全民健康保險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之醫療費用、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中央與地方之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防制菸品稅捐逃漏、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之輔導與照顧」。但根據審計部資料顯示,部分獲配健康捐款項的單位如菸農輔導、罕見疾病醫療,以及補助醫療資源貧乏地區計畫,執行率長期都在8成以下,而各單位在資金運用資訊揭露品質也參差不齊,統計至今已累積106億未獲妥善運用,反觀配給「全民健保紓困基金」的21億元幾乎全部運用完畢。這證明了資訊揭露品質仍然參差不齊,監管機制也沒有明確落實。菸捐補助項目不清,甚至有補助落後邦交國改善其照明設備之惡例,濫用之說時有所聞。
另外,審計部資料也顯示,至今為止仍累計106億元未獲妥善運用,其中「菸農及產業輔導」項目款項累積近8億元待運用,自101年以來執行率不到1%,反倒是補助「全民健保紓困基金」的金額相當可觀,21億元幾乎全部運用完畢。這樣的資金分配方式及其執行效率性比種,根本完全違背《菸害防治法》第4條第4項規定之立法要旨,因此,國健署針對菸害的防制上不能一直停留在「以價制量」這種幼稚之思維,而應該是一整套軟硬體的菸害防制戰略,但在財源使用毫無規劃甚至黑箱作業的情況下,幾乎達不到原本徵收菸品健康福利捐的目的,這正是台灣近年來吸菸率不降反升,甚至白牌菸橫行市面的結果,如果國健署還是只想坐在冷氣房內從事菸害防制工作,將菸捐資源的配置濫權錯置,恐怕這樣的菸品漲價措施,只會引來更多的民怨。
Search
台灣歷年邦交國數量 在 台灣邦交國數量-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
找台灣邦交國數量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台灣彩券,台灣銀行,台灣大哥大空機相關資訊,找台灣邦交國數量就在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