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觀點 - 星元電力董事長張國鑫:核四,一帖過期的藥!! (08/07/20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報導)近一、兩年因能源轉型導致用電備轉容量吃緊,加上空污問題讓國人不安而對燃煤發電有所疑慮,能源政策變成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一個議題。確保供電穩定、降低空氣污染以及可負擔的電價是很多國人殷切的期盼。為了減緩地球暖化、降低碳排量,發展再生能源不但是世界潮流也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點。
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有其不穩定性,因而利用核能發電來幫忙穩定供電,甚至重啟核四的説法甚囂塵上,然而重啟核四可行嗎?這真的是台灣要維持穩定供電的最佳選項嗎?
核四電廠(原稱龍門電廠)從1980年開始規劃到1999年正式動工,就歷經貢寮居民抗爭、暫緩興建、預算凍結、預算解凍、地方公投、追加預算、立法院決議廢止興建及立法院覆議興建等等地方與中央各方勢力角逐,在還沒興建、台灣還沒有政黨輪替前就爭議不斷,命運多舛。
正式動工後,核四的爭議並沒有因而停歇,在社會重大的反核壓力下,核四工程歷經停建、重建、追加預算、封存等艱辛過程,曠日廢時。而2000、2008年的政黨輪替,讓核四的興建與啟動變成不只是一個爭議性的公共議題,也是政黨權力的角逐場。
客觀的檢視一下核四發包、施工和驗收的過程。核四的採購案與核一、核二、核三採用的最有利標不同,而且前三座核能電廠皆於細部設計完成百分之85之後才動工。核四邊設計、邊發包施工的做法,已經違反一般要求絕對安全的建設法則即從規劃設計、採購施工、到品管監控都必須有嚴謹的做法。
核四施工時沒有專案經理,而是由台電的核能技術處、核火處及施工處三處共同負責建廠,三頭馬車相互牽制,遇到事情時無法即時決斷,其工程品質就已經很難令人信服。加上工程停擺許久,相關已裝設之設備是否有妥善防護,於建設完成後能否發揮原有功能,讓人存疑。在重建時,如果工程的細節交接不妥,一個小小的環節疏失於日後便有可能造成台灣社會承受不起的事故。
再者,測試驗收的單位又與未來運轉單位相同,其測試數據的獨立性、可靠度及與團隊之經驗及專業度皆讓人疑慮。來自不同設備商所提供的機組間的系統整合完整度及系統在運轉時是否能夠順暢,也讓很多學者專家憂心。加上設計的修改,已讓這部拼裝車無法得到原設備商的保障。
台灣颱風、地震頻繁,地方小、核廢料處理困難,天然環境本來就比較不利發展核能發電,這也是核四電廠議題吵吵鬧鬧三十幾年的主因。核四又有施工、設計修改及不同系統整合等等工程上的問題,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的風險,萬一重啟核四後發生問題,力主重啟的人敢承擔所有的責任嗎?
核四建建停停,確實花費不少錢,如今封存實屬一件非常不幸的事,然而類似的情形也在其他國家發生過,如在美國紐約長島附近的肖勒漢姆(Shoreham)核能電廠。肖勒漢姆核能電廠從1973興建到1994廢除也是命運多舛、所費不貲,而廢除原因也是居民對核安的疑慮。
核四的興建適逢台灣環保意識抬頭時,而停建、封存也各發生在民進黨、國民黨執政時期,這已是台灣社會轉型的歷史共業,參與停建、封存的卸任元首和行政首長應該比任何人的感觸更深。
核四封存前,有多項系統未能或無法完成測試,如果要開封,勢必所有系統設備都需要重新檢驗、測試,萬一設備壞了或性能差了,能採購到原廠相同規格或合格的代用品嗎?重啟的工期要多久? 重啟的結果是否只是一個代價不知有多深的錢坑?
既然封存已成事實,重啟又有那麼多工程、安全、經濟上的疑慮,而台灣三十幾年來對核四爭議不休的原因也沒有消失,那麼任何倡議以這一帖「已經過期的藥」來解決目前台灣能源轉型有可能面臨的電力問題的論點都值得全民三思!
本文作者張國鑫現任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子公司星元電力董事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294443
♡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年2月6日,位在台南永康區,住商混合的維冠大樓因地震倒塌,最終確認造成115人死亡,震驚全台。事後在檢警調查中,發現這棟大樓果然施工不良,甚至偷工減料。最後還爆出維冠大樓竟是建商透過借牌所興建。「借牌文化」在台灣行之有年,簡直見怪不怪到入化成諸多行業的潛規則,甚至可謂視法律為無物。
今年 2月13日晚間發生的賞櫻遊覽車翻覆事件,有33人喪命,後續關注焦點,除了遊覽車司機是否過度勞累駕駛,以及遊覽車車體構造是否有問題之外,同樣也暴露出許久以來的「借牌」弊端。雖然出事的「蝶戀花旅行社」司機所駕駛的是屬於正規的公司車,但「蝶戀花」過往即多有利用違法「靠行車」壓低團費的情事,在業者競相模仿下,無疑助長了「借牌靠行車」的誕生。
延伸閱讀:靠行惹爭議 公路總局:遊覽車公司應負責
信手拈來,台灣「借牌」牟利之作不勝枚舉。包括無論都會、城鄉,皆有黑牌建築師的作品,一度氾濫成災。尤有甚者,就是借牌投標。曾有水電工程公司為取得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發出的採購案,擔心競標商不足而流標,遂向同業借牌投標,得標後,又因公司內無證照資格符合的員工,於是再向他人借牌。有點法律道德的公務員或許會據此依照《政府採購法》揪出弊端,但過往人謀不臧,不正是夾雜在這些細節裡。
另一發生在數年前的案例是,綜合環境、機電維護和人力派遣的榮福公司,為了投標新竹市環保局9億元資源回收工程,在公司投標資格不符下,逕向台灣汽電共生公司違法借牌投標而取得納標案。幸好事件遭披露,榮福公司負責人王廣德和當時的汽電共生董事長林文淵事後雙雙遭新竹地檢署起訴。但可以想見,實際的情況,會是有多少類似情事藏匿在我們周遭。
「借牌」除了是商界亂象,就連必須領有身障證明的樂透彩券經銷商,也多有投注站業者其實是私下和身障人士租牌,行有餘力還能開連鎖分店,壟斷彩券行。生活周遭掛羊頭賣狗肉之流已造成弊端叢生,「借牌」橫行,利用人頭賺錢的問題更大,那是完全棄法律和專業於不顧。
「借牌文化」滲透於台灣市場法則,除了遊走法規,逃避責任歸屬,其實也傷及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同時鼓勵鑽營。畢竟這是長年以來養成的手段遊戲,多的是有心人寧可永遠在這種灰色地帶(甚至明顯觸法)上營生,如此一來,他們永遠知道找誰可以疏通關係、可以順利交易、可以知道如何面對司法,也知道怎麼樣和同他們一夥的人打交道。儘管換得來的是無數起公安悲劇、官司訴訟和人格破產。
但真正的輸家永遠是一個尚待孕育栽培的社會。「借牌文化」把照章行事的人都當成傻子。於此遑論還有誰會去論及工作品質和應得薪水之間的任何關係。它把資源集中到了少數懂得「謀生之道」的人身上,無以將其獲利分享於社會,卻是把風險危機平均分給了大眾。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 Tequila Chen - 一起來檢舉詐騙 的推薦與評價
民進黨林文淵2008年還擔任台汽電董事長民進黨批示成立民間電廠再簽約高價回售給台電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03.01-2002.06.05 台灣汽電共生董事 ... ... <看更多>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 2017台汽電股東會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 股東大會,本公司張明杰 董事長 向股東報告中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