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4大未來趨勢 工研院公開觀測心得
14:242021/01/27 工商 袁顥庭
工研院「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27日登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到,「疫情」是CES 2021最大公約數,「數位轉型」是2021年最重要的關鍵趨勢。副所長鍾俊元指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確對全球產業衝擊極大,已加速產業服務端、生產端的「數位轉型」。
從CES觀察,今年的特色聚焦在後疫「新常態」的創新應用,大多數新產品、新技術都環繞著疫情的需求。建議臺灣服務端廠商,應加速運用數位工具,提供客戶零接觸服務體驗;生產端廠商則應充分運用數據加值生產製造,並投資於數位資產來創新價值。
觀測本次展會的最大特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防疫(Disinfection)、智慧(Intelligence)、自動(Robotics)為後疫「新常態」的三大需求,並主要呈現在「居家」、「個人」、「城市」等三種創新應用領域上,透過運用高性能運算、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物聯網(IoT)等「共通性」科技提供智慧與安全工具或平台實現。
「居家」是結合工作與生活的活動總部,照顧到居家防疫需求;「個人」則重視個人化防疫與精準健康;「城市」的創新應用則強調公共衛生與零接觸商機。
根據工研院預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員工在家工作、有75%的病患將使用數位醫療服務,且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將有187億美元市場;預計至2030年,第四、五級自駕車產值將達600億美元,從上述後疫創新應用趨勢與機會,展望2021年,我國產業應提早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發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指出,展會中可看到肺炎疫情導致生活型態改變,衍生諸多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商機。
展示重點歸納為三大方向:一、環境潔淨科技:透過空氣水質病毒的汙染偵測、與汙染物質成份濃度之分析判斷,藉此進行廣泛的環境監控。二、非接觸式科技:不論在居家或工作場所,透過科技使接觸感染機率降至最低。三、穿戴/手持/居家用品生理量測科技:包括手錶、耳機、戒指、貼片、手機等,導入各種生理感測元件/演算法,使用者能在減少前往醫院前提下隨時進行健康管理。預期後疫新生活型態將加速各種AI人工智慧感知應用市場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2021年全球可望達到703億美元產值水準,相較2020年成長14.5%,展現出強勁市場動能。
作為推動數位生活轉型的重要推手,各廠在CES展出最前瞻的半導體技術與產品。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觀測,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有四大趨勢重點:第一、量產技術節點持續推進至7奈米與5奈米,2024年將進入2奈米,持續提升晶片運算效能;第二、客製化多核心遊戲機運算晶片,提供最佳與流暢的遊戲畫面,如Microsoft及Sony均採用AMD客製化的晶片;第三、AI人工智慧晶片持續進化至「認知智能」,經晶片精密解析後,讓顯示畫面更接近人眼所視的體驗;第四、半導體矽光子技術實現低成本光達模組,推動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在產業前景面向,展望2021年,半導體技術將持續推進至試產3奈米技術節點。
國際市調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1年將年成長11.6%,推升全球半導體市場達到歷史新高的5,020億美元規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觀察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持續推進與承接國際訂單之帶動,預估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成長至3.5兆元新臺幣的歷史新高里程碑。
汽車產業仍然2021 CES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CES 2021轉為全數位化展示,車輛領域仍有400家以上廠商參與盛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高解析度影像雷達(Imaging Radar)成為傳統及新創廠商的新戰場,NXP、Continental、Vayyar、Arbe等從晶片到Tier 1系統供應商各推出解決方案。此外,順應電動化及智慧化的轉變,可觀察到Bosch、Aptiv、ZF等Tier 1大廠均啟動重塑新電氣電子架構,宣告未來移動將為軟體所定義。因應COVID-19,消費者對車輛內裝增加了抗菌、消毒、空氣淨化的需求,更進一步將個人車輛轉換為住家與工作場域外的「第三空間」,車輛內部空間轉化為智慧座艙,更大更多的螢幕、即時資訊串流、沉浸式音效,並導入人工智慧強調個人化的體驗,滿足駕駛與每一位乘客的需求。
另一個觀展亮點是數位健康的蓬勃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表示,COVID-19疫情加速了數位健康的普及,家被重新定義,在健康照護上的重要性更加強化。從醫療到日常生活,盡現未來數位健康趨勢。由疫情帶動數位健康應用的成長,助長遠距醫療、非接觸式應用快速發展。除了防疫科技,可發現5G、AI人工智慧、XR等數位科技發展帶動的數位健康應用陸續在健康照護領域落地。
此外,因應生活型態(Lifestyle)而來的各項數位健康應用,也可看出數位健康科技持續擴大範疇。未來數位健康應用於不同場域之間的生理/生活數據的串連與整合度,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觀測CES 2021,「家」扮演推動新經濟更重要的角色,加速了新媒體影音串流、娛樂、遊戲、遠距辦公、線上學習、健身領域的趨勢發展。主辦單位消費者技術協會(CTA,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預估,2021年北美市場在軟體與影音串流服務支出,將成長11%至1,120億美元,其中影片串流支出成長15%至410億美元,音樂串流支出成長19%至100億美元,遊戲支出成長8%至470億美元。國際大廠Samsung、LG、SONY、Panasonic等知名業者以AI人工智慧融入沉浸體驗影音科技,展示各項無縫連結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包括:一、8K、Mini/Micro LED、可捲螢幕、透明顯示、電競新品、空間音訊、TWS等新興視聽裝置;二、5G智慧場域應用擴大,智慧感知影音互動系統、防疫科技與非接觸式技術等讓創新概念落地,並豐富使用者體驗,引領未來美好生活樣貌與推動全球科技產業向前邁進。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27003214-260410?chdtv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仿生特展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介紹 專訪:策展人 林怡萱 魔鬼氈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品,然而這個創意的發明靈感原來是從大自然獲得啟發要!生物歷經 38 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法,人類也利用觀察大自然生物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黃子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TIXA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TIEDA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黃子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參展!
很美,拍不停啊
兩百坪主題聯展
綠野仙蹤的概念
我交出三組作品
配上空間的發想
圍繞彩虹與腳色
突破個人參展史
最豐沛整合數量
首次錄像的創作
口琴練習的紀錄
綠野仙蹤主題歌
#overtherainbow
#佼頭接耳愛音樂
周邊懸掛大影碟
(二手貨再生)
反射七彩的光暈
遺棄的玩具採集
廢材布料的重組
組織大小的彩虹
搭配手寫字霓虹
歡迎來跨越拍照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
#新北市玩具銀行
#和明紡織
挑選四個舊玩具
如同綠野仙蹤裡
每一位都有殘缺
帶他們出門取材
新竹彰化四處拍
#攝影佼出來
廢棄材料的重生
我愛利用的媒材
翻轉童話。聯展
本周二正式登場
體驗沉浸或拍照
期待您前來指教
#藝起去佼遊
黃子佼
翻轉童話-情境式藝術特展Flip the Tale - Art Exhibition
台灣玩具圖書館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舞蹈藝術家李偉淳。
人文中國-致敬張愛玲100歲誕辰日。
今天的上海秋色之際、陽光燦爛、海上夜空充滿了許多星星,迎新今晚特殊的日子,由上海舞界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由創始人李偉淳與朴美娜人物美學大師李安娜共同發起-(尋.張愛玲-舞界限藝術之夜暨張愛玲100歲誕辰紀念日,首次在上海灘舉行舞界限文創品牌發布會-(尋.張愛玲)舞蹈文學作品的藝術盛典活動,於上海百樂門盛大舉辦,也是慶祝國慶日與中秋節三個連動活動。 此次邀請上海知名財經主持顧雨佳,今夜注定不凡,
天有情,陽光璨爛;
海有情,浪疊千重;
人有情,嘉賓云集;
此次台灣舞蹈家李偉淳,是集結頂尖藝術團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承襲海派文化,致力於打造國風文創品牌,用國際視野聚焦:
人文藝術、文創設計、人物美學、視覺藝術、女學文化及太極禪舞等課程爲ㄧ體的跨界表演藝術家聯盟平台。
為了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尋.張愛玲)由李偉淳聯袂中國文化藝術界多位創意領袖共同跨界打造的沉浸式-張愛玲藝術,交互體驗式的表演藝術。
耗時三年,是首位把張愛玲IP改編成舞蹈文學作品的華人舞蹈藝術家。
創作內容分別:
愛的獨白、愛的詩意、愛的糾隔、愛的樂章、愛的回憶、愛的力量
六個部份,進行解讀民國ㄧ代傳奇才女的情感心路歷程。 由舞界限藝術團,共同演譯創作,20世紀40年代張愛玲的愛恨情仇,共同感受這場文學與舞蹈藝術完美碰撞。
李偉淳則以-(穿越百玲)的表演方式,帶領舞界限藝術團,
(則有?)
中國台灣流行鋼琴明星Pianoboy高至豪、
舞界限視覺藝術總監繆斯、
舞界限國風課程總監林玉婷、
舞界限戲曲導演、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生李政寬、
新加坡青年作曲家李眾人、
舞界限首席舞星彭婷,
舞界限首席舞星楊子薈、
舞界限青年舞者、四川音樂學院江欣苡、
舞界限青年舞者、上海電影學院舞蹈表演系呂冰雪、
分別四位共同擔任張愛玲女主角,呈現不同時期的張愛玲的故事;
李偉淳則舞出不ㄧ樣的張愛玲、他「所」心目中張愛玲的靈魂伴侶,譜寫生命的人文價值,願我們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特別邀請香港知名演員、主持人李道洪(白浪哥)也是張愛玲的侄子、上海知名作家淳子、上海知名朗誦專家蔣孝良共同朗讀張愛玲的經典名錄。
上海此次活動邀請兩岸四地的
藝術家們創作(尋.張愛玲)書畫定制I P創作,
如兩岸藝術家們有:
陸毅、曹壹霖、楊建勇、陳明園、胡子繪、王洪、李鵬、汪永定、
谷丰、楊名環、沈韶辉、劉榕、
覺翁、管曉堅、陳康凱、汪迁田、呂迪愛月、丞雨、黃琯予、徐嬉等多位創作。
此次舞界限表演藝術團隊,
將開始宣告全國巡迴演出(尋.張愛玲)舞蹈文學作品,
也將成立-
(海峽兩岸張愛玲文化研究協會)
(張愛玲人文藝術中心)
致力於培養更多海派文化、文學作家、表演人才、IP文創、書畫創作、視覺藝術、音樂編曲、攝影展覽、人物美學、服裝設計、非遺工藝、人文藝術論壇等等多元文化的共振。
此次感謝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李文辉、
上海靜安區静安区台办主任王立萍、
原上影集團任仲倫總裁、
原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
上海市文聯書記王依群、
上海香梅旗袍文化創意促進中心李俊霖會長、
上海虹橋海外書院朱建忠館長、
北京新六藝創始人、孔子第76代傳人孔令濤總裁、
上海百樂門鄭鴻河董事長、
上海市华侨收藏协会会长周春华、大愛無疆讀友會創始人黃傳雄會長、
新加坡中央美術館總館長傅文林、央視導演崔屹
等重要嘉賓參與盛會;
此次舞界限表演藝術團隊將推出-(尋.張愛玲)100周年紀念日舞蹈文學作品,展開巡迴20個城市的沉浸式互動演出。
舞界限創始人李偉淳撰文2020.9.30上海。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仿生特展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介紹
專訪:策展人 林怡萱
魔鬼氈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品,然而這個創意的發明靈感原來是從大自然獲得啟發要!生物歷經 38 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法,人類也利用觀察大自然生物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品,此特展集結國內外豐富仿生科技發明展示內容與互動體驗活動,帶領大家進入仿生的世界裡一起師法大自然的智慧。
因應快速經濟發展所造成全球的環境危機,國際知名仿生學家 Janine Benyus( 珍妮.班亞斯)在 1997 年提倡「Biomimicry」的觀念,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藉由仿效大自然的永續智慧來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科教館為向大眾傳遞仿生概念,歷時一年多精心籌備策劃「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以透過結合藝術美學的設計概念,分別從動物、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等面向整合國內外仿生科技發明案例,豐富的展品陳列及互動體驗,讓觀眾以沉浸式體驗方式參觀展覽。值得一提的是,「仿生特展」更引進2016 年全球仿生設計競賽 6 件獲獎的作品,引導觀眾透過觀摩國際最新的仿生科技發明當中啟發創意思維,同時也結合 Tinkering 動手操作的概念,各主題區皆設有仿生挑戰工作坊,讓觀眾在參觀的當下,將啟發的靈感立即透過動手操作挑戰仿生的創意設計,參觀動線也設有回饋分享區,深化觀眾在參觀體驗過程中的學習及喚起向大自然學習的謙卑。
仿生特展整合了國內外專業的資源,包括台灣仿生協會協助與國外仿生機構的知識接軌及輔導高中以上學生參加全球仿生競賽,以及 Interface 公司將仿生概念應用在地毯製造的產品,直接鋪設在各主題區的工作坊內,讓觀眾不僅能夠完整的獲得仿生知識及情境體驗,也透過競賽活動點燃學生對科學實作的熱情。在國中小階段的學生,,科教館也規劃以仿生為主題的系列課程,期望學校透過校外教學實地參觀及體驗課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與啟發創意發明的靈感。
策展單位: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展覽名稱:「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
展出日期:105/12/15~106/08/31
開放時間:每日09:00-17:00(周一休館)
週六、週日、國定例假日、寒暑假至18:00
展出地點: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仿生特展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開幕記者會報導
貴賓致詞: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柯今尉專門委員
館長致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朱楠賢館長
策展人致詞:跨域小組 #林怡萱
Interface企業分享:Interface 永續長Ms.Geanne Van Arkel
策展人導覽:跨域小組林怡萱
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辦,漢聲廣播電臺協辦的「仿生特展-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於12 月15 日下午熱烈開幕,並舉辦記者會。
魔鬼氈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品,然而這個創意的發明靈感原來是從大自然獲得啟發要!生物歷經 38 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法,人類也利用觀察大自然生物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品,此特展集結國內外豐富仿生科技發明展示內容與互動體驗活動,帶領大家進入仿生的世界裡一起師法大自然的智慧。
因應快速經濟發展所造成全球的環境危機,國際知名仿生學家 Janine Benyus( 珍妮.班亞斯)在 1997 年提倡「Biomimicry」的觀念,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藉由仿效大自然的永續智慧來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科教館為向大眾傳遞仿生概念,歷時一年多精心籌備策劃「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以透過結合藝術美學的設計概念,分別從動物、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等面向整合國內外仿生科技發明案例,豐富的展品陳列及互動體驗,讓觀眾以沉浸式體驗方式參觀展覽。值得一提的是,「仿生特展」更引進2016 年全球仿生設計競賽 6 件獲獎的作品,引導觀眾透過觀摩國際最新的仿生科技發明當中啟發創意思維,同時也結合 Tinkering 動手操作的概念,各主題區皆設有仿生挑戰工作坊,讓觀眾在參觀的當下,將啟發的靈感立即透過動手操作挑戰仿生的創意設計,參觀動線也設有回饋分享區,深化觀眾在參觀體驗過程中的學習及喚起向大自然學習的謙卑。
仿生特展整合了國內外專業的資源,包括台灣仿生協會協助與國外仿生機構的知識接軌及輔導高中以上學生參加全球仿生競賽,以及 Interface 公司將仿生概念應用在地毯製造的產品,直接鋪設在各主題區的工作坊內,讓觀眾不僅能夠完整的獲得仿生知識及情境體驗,也透過競賽活動點燃學生對科學實作的熱情。在國中小階段的學生,,科教館也規劃以仿生為主題的系列課程,期望學校透過校外教學實地參觀及體驗課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與啟發創意發明的靈感。
策展單位粉絲頁: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展覽名稱:「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
展出日期:105/12/15~106/08/31
開放時間:每日09:00-17:00(周一休館)
週六、週日、國定例假日、寒暑假至18:00
展出地點: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台首部影遊聯動沉浸式電影開演囉!
台灣代理商「伊凡達」這次引進知名遊戲IP 《暗黑黎明2》,
並在台北101前廣場實地打造中古世紀遊戲村。
會場內結合了遊戲《暗黑黎明2》的故事場景,
並設計了好萊塢規格的集結遊戲、密室逃脫、舞台劇演員與角色扮演等新體驗,
帶領玩家感受中世紀獨一無二的冒險氛圍。
影遊聯動沉浸式實境電影《暗黑黎明2-觸電》即日起盛大開幕,
全國電競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陶皖真」也表示:
透過斥資千萬精心設計的《暗黑黎明2》遊戲世界,非常適合三五好友組隊體驗,
實境電影將會在10月8日開演到10月30日,有興趣的玩家們一定要來體驗一下囉。
(C)8888play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bit.ly/1Qwt7S3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TIED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沉浸式體驗 主視覺!新一代展間即將登場⌖ 今年主視覺不只有平面的維度,大家應該也體驗過AR的互動驚喜,但可不只是這樣而已喲! 這次新一代也與Virsody 合作推出「原 ... ... <看更多>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在 TIXA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 是集結全台灣密室逃脫、劇本殺、實境遊戲、沉浸式劇場的產業聯盟,協會成員皆為相關從業者與創作者,以相較傳統電影、劇場更加深刻的「沉浸式體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