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 #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台灣當代藝術的國際交流模式,近年更採取搭配國際既有的藝術平台品牌,由機構統合策畫、媒體宣傳、佈展技術以更完整的資源,將台灣藝術家的實力推廣至國際藝術前沿的平台。而今年由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與文化部巴文中心合作促成下,台灣受到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的邀請,成為今年的代表主題國( Guest of Honor )。負責參與「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台灣策畫內容的C-LAB策展人 #吳達坤 表示,展覽統合以「#永恆ETERNITY」作為主題,並與11組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組成了台灣科技藝術團隊代表。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國的視覺藝術產業是什麼氛圍?佳士得拍賣內部有什麼秘密? ✅離島人訪談花絮: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2020/ep104/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藝術實踐的不合作方式:唐逸芊。 逸芊畢業於東吳德文,後來前往倫敦取得金匠大學當代藝術理論碩士學位,現在是佳士得藝術拍...
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國的視覺藝術產業是什麼氛圍?佳士得拍賣內部有什麼秘密?
✅離島人訪談花絮: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2020/ep104/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藝術實踐的不合作方式:唐逸芊。
逸芊畢業於東吳德文,後來前往倫敦取得金匠大學當代藝術理論碩士學位,現在是佳士得藝術拍賣的客戶顧問,同時也出版獨立刊物、同時進行寫作與攝影創作的藝術家。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逸芊如何在英國倫敦視覺藝術界的經歷及所聞。
0:00 intro
3:14 德文背景決定攻讀當代藝術理論的契機
7:08 畢業後如何留在倫敦
14:20 前進英國視覺藝術業界
17:36 兼職寫作、攝影、創作及出版刊物等創作的理由
20:41 英國藝術品及奢侈品拍賣行:佳士得
27:55 極度商業化的環境裡,是如何看待藝術品?
33:35 藝術拍賣背後的金流與定價是如何決定
42:06 回台時程與規劃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官網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訂閱Youtube收聽節目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支援離島人生存計畫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104 - 藝術(實踐)的不合作方式:唐逸芊
#唐逸芊 #視覺藝術 #佳士得
🔗 https://www.instagram.com/ichientang/
🔗 http://ichientang.com/
🏆經歷
- 倫敦_佳士得藝術拍賣
- 倫敦_Chisenhale, Bosse & Baum, Laura Bartlett 當代藝術畫廊
- 倫敦_Banner Repeater 藝術家獨立書店及畫廊
- 台灣_畫廊協會(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台灣_五觀藝術
🎓學歷
- 英國倫敦_金匠大學 當代藝術理論碩士
- 台灣_東吳大學 德國文化學系 學士, 英國文化學系及創意文化學程 輔系
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訪談完整報導:林曼麗 X 簡秀枝談「藝術國家隊」出擊策略: 如何讓台灣的文化實力被世界看見👉 https://bit.ly/2PCYOCN
橫濱三年展上個月在疫情延燒中順利開幕,三位台灣藝術家參展創下新高,成為後疫情時代首要的國際亮相。近幾年,橫濱的確成為臺灣藝術家大顯身手之重鎮,比如連續三年聯手出擊亞洲最重要的當代表演藝術平台「TPAM表演藝術會in橫濱」。而除了橫濱,包括日惹雙年展、澳亞藝術節,這兩年也皆可見臺灣藝術家集體組隊之陣容。其中,便是由 #國藝會 扮演了推波助瀾的領航角色。
究竟,國藝會是如從幕後的補助方,積極躍升前臺布局國際推廣交流?又如何另闢策略,投入國內外、虛實策展培力?「V-Touch談話」系列首支影片,邀請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剖析國藝會之於藝術外交的整體方針,解碼2018年創設的「#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如何掀起陣陣「海波浪」!
🔹相關閱讀:
🔸2020橫濱三年展在「餘暉」中領跑後疫情時代國際雙三年展,三位台灣藝術家參展創新高👉 https://bit.ly/2Xwymzc
🔸【專題】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 https://bit.ly/3gAzKIN
台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