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榮幸可以邀請到銀色快手來擔任知識分享者,與銀快第一次見到面,是在生鮮時書的「知識人航空俱樂部」活動上,很佩服他在知識傳遞上的行動與態度。
要改變世界,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我認為閱讀,其實能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認知,更能超速翻轉自我人生,運用這股能量,翻轉世界,幫助他人。
活躍於社群媒體跟文化出版業的銀快。他深信閱讀可以改變世界,並且靠著社群人脈來展開豐富的旅程。
讓我們掌聲歡迎「選書師」銀色快手。
(以上是主持人引言)
《風險致富》跨界讀書會 2020/0105
選書師/銀色快手 今天在城邦書房分享的內容
大家好,今天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來到現場,雖然有人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台下聽眾笑),如果不是Karen的大力邀請,要我無論如何排除萬難參與這次的活動,我不會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主要有三個風險,首先是我睡眠不足,已經一天二十四小時沒睡。其次,因為太緊張,二十個小時沒有進食。第三是隨時都可以塞在路上。從桃園過來高速公路很容易塞車,這些風險,有些無法預測,有些可以預防。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張簡報:「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在名作《雙城記》的開場白。」
我想講的是,在這樣的時代,如何變成跨界/斜槓/收入多元,願意承擔風險而致富的人。哪天你收到錢了,告訴我你真的做到了,我會替未來的你感到高興。
像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就開始做很多冒險的事,不只是《白日夢冒險王》而已。
《走鋼索的人》這個故事出現在一九七三年我出生的那個月,當時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南塔剛蓋好,他從南塔走到北塔又從北塔走到南塔,做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人想過可以在那麼高的地方走鋼索(北塔樓高417公尺而南塔樓高415公尺)為什麼呢?因為如今雙子星大樓已經不見了,它被消失了。
(大家還記得紐約的九一一事件嗎)
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
不要害怕追逐夢想,因為信念可以成就一切。
我的2020年有三支穿雲箭(年度關鍵詞)
它們分別是「快速學習」和「時間貨幣」以及「人際串流」。這三支穿雲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待會有深度交流的時間,會跟各位更進一步的分享。
作為一個選書師,我到底在做什麼呢?
我剛剛講到,我是一個專門幫人家選書的職人,也是串連人與書、書與書、書與人之間的一個媒介,端傳媒採訪我的時候,在文章中介紹我是書界的靈媒,因為我可以透過你的書架來算命(也算是一種心靈占卜師的派別吧)
在2019年我的代表作是,與大玩創意共同發想設計的選書師桌遊熱賣,誠品30週年慶的時候,也選中這款桌遊作為形象商品,接著台灣文學館邀請我去開設選書師培訓的課程,然後我在生鮮時書和其它六所大學都有開工作坊,
去年也協助生鮮時書進行「2020讀曆書店桌曆」的募資計畫,我負責通路的介紹聯繫以及社群媒體的部分宣傳工作,接下來的分享者鮪魚,他是我老闆,也是合作伙伴和心靈導師,我們很成功的募集到三百多萬(總印量超過七千份,銷售成績亮眼,誠品、博客來、讀冊都可以買到)我很幸運的分到了一點點。
在座的各位都是選書師,我相信未來的你們都有可能跟我產生連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至少在閱讀上有著共通的語言,即使沒有在讀書,也會刷臉書(笑)。能內化成血肉的才是知識,不然其餘都是資訊的洪流,怎麼樣內化知識就是選書師必須學習的基本功課。
選書師原本就存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做性質相似的工作,只是沒有人把它的核心精神說出來,我因為發現了這件事,既然沒有人做,那不如就由我起個頭,選書師想要傳遞給大家的是知識價值,知識是有價的,從事知識傳播和知識轉譯的工作者是值得敬重,值得學習的。
我剛剛說,我出生在一九七三年。
(簡報上顯示的書封:村上春樹《一九七三年的彈珠玩具》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這個作家,他影響我非常大,我記得當初進時報出版,面試的時候,我的履歷表跟大家都不一樣,我寫了一篇關於村上春樹作品的評論,而不是自傳。就這樣被錄取了,進入出版業工作(當時是1999年)
村上春樹的文學預言都寫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之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來看)他很早就知道現在這個時代會發展的狀態(從某個層面來說,比風險致富的作者更早就洞察了未來世界的樣貌),我從村上春樹學會寫作、評論、翻譯、出版以及如何傳播。
我認為危機就是轉機,風險就等於藍海。
其實我原本是一個上班族魯蛇,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七年,每年換一個工作,那時候我工作能力很差,又不好意思請教別人該怎麼辦,老闆都很想把我 fire 掉。
當我看到這樣的創業家,他是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洛克Ray Kroc,買下麥當勞兄弟這塊招牌的傳奇人物。他真正做到的事情是把麥當勞做成一個商業化的宗教(連鎖事業)推廣到全世界。維基百科說,全盛時期在全球有三萬多間的麥當勞分店,是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他怎麼辦到的,電影裡面有透露一些秘密。
去年的話,極端氣候跟灰犀牛效應是很值得注意的。(從日本的洪水,亞馬遜雨林,加州和澳洲大火,近日又有印尼的洪水,其他地方的暴雨、風災、炎熱乾旱,2019年英國《牛津詞典》從數十個候選詞中,選出的年度代表詞彙為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它的使用量比過去高出一百倍之多,不容忽視)
灰犀牛效應簡單來講,就是對中國而言,他們沒有想到香港會變成這樣,變成他們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且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半年就變成全世界話題,有些現象你已察覺到它有風險,卻選擇視而不見,最後釀成災禍的大數據概率,就是灰犀牛效應。
延伸閱讀:《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作者 Michele Wucker 天下文化出版
與其去關注黑天鵝效應,不如看看灰犀牛效應。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面,很多的成長都是無法預期的。
去年跟一位兩性作家見面,她最近出了新書,書名叫做《專注,是一種資產》(她的粉絲頁「柚子甜剝心事」)
我們吃飯的時候,我聊到說,我經常做一些預知夢,我會為未來寫個日記。她說她從不為未來設定任何計畫,未來無法預測,如果設定了太明確的目標,反而有可能無法達成,或是限制自己的可能性,所以她不做這種目標的設定,她只做一個模糊的方向規劃,有時候因緣俱足,該發生的事自然會發生,到時候再順其自然去回應就好,這句話對我滿有幫助的,隨時保留彈性很重要。
看到這個《雲端情人》我們聯想到 AI (智慧型個人助理(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最近又有一部搞笑的版本,片名叫做《神機有毛病》我兩部都看(搞笑背後其實有很多網路成癮的深度省思和諷刺在裡面)
我覺得「自戀是一種原罪」,因為自戀人格,促使網路世代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要知道如果你在網路上選擇看什麼樣的媒體跟內容,就代表你為你未來的世界投票。網路就是自我的鏡射,你選擇閱讀的內容,決定了你的未來世界。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
還有六天就會發生台灣的大事。
(在這裡呼籲每個人都應該去投票)
重看了這個〈抽象的藝術〉它是網飛 Netflix 的系列影集。(主要是以設計的角度從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解讀設計的思考以及對當代生活的影響,非常值得一看)
以色列的環保建築師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an)是我覺得是裡面我最喜歡的,因為她做到了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她本身擁有四項專長,她同時是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也是領有執照的建築師(父親也是以色列的建築師),加上她從事設計,也對歷史人文藝術有著高度的興趣,她是這個時代的達文西。她完美的詮釋,什麼叫做逆向思考、典範轉移。
2020年,我會花上一整年的時間,每個月寫一些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認識並理解「時間貨幣」的概念,還有我的「時間投資術」,我如何在一天之中創造出更多的時間,讓我有餘裕充分享享受生活,有能汲取書中的知識。
我認為大家應該要建立自己的「興趣螺旋」就是《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作者 Mentalist DaiGo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
現在我的主業是選書師,並推廣知識變現,今年春天的選書師培訓初階課程定於2月23日(星期天)進階課程定於3月21日(星期六)在台北舉行,請密切留意銀快臉書以及生鮮時書發布的訊息,課程場地屆時也會公布。
光是知識變現和選書師的培訓課程,去年我至少賺了五十萬,就是「選書師」這三個字,我想要讓它成為我的金字招牌,所以我會針對這個主題持續深入探討挖掘下去。
我另外一個副業,就是「銀快大叔出租」談話服務,讓我成為你的尤達大師。跟我一對一的談話,解答你所有在職涯工作方面的問題,情緒以及思考方面的問題,你需要一個人協助你,陪伴你整理思緒,這方面的是我擅長的,所以可以來私訊我,申請這項鐘點付費的服務。
「風險是朋友,不是敵人。」
我今天來這裡感受到生命靈數,原來神祕學和閱讀之間也可以拉關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七章十三節(正好我的生日是七月十三日)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風險致富》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原文如下: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我希望2020年,我們一起致富,一起賺錢,一起有錢花。
以上是我分享的全文內容(網路版本有經過刪修增補)
演說整理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200106 AM 08:56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的推薦目錄: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 brief summary of my John Stott Memorial Lectures in Taiwan at the end of July. Photo credit Campus Publishing Taiwan. Report below:
大歷史學家‧路加」2018斯托得紀念講座回顧
讓經文和生活應用之間,不再跳接──
從聖經神學角度,閱讀路加筆下的聖靈論、基督論、教會論、終末論 /陳曉玫(校園書房出版社行銷企劃)
2018年的斯托得紀念講座,校園書房出版社邀請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客座教授曾思瀚來台。圍繞最新兩本路加福音相關著作《天國演說家》、《耶穌的讀心術》,曾思瀚老師應用聖經神學近年的研究成果,帶領讀者閱讀過去較少被關注的路加寫作。
有別於去年斯托得紀念講座的「系統神學8堂課」,今年的「路加神學10堂課」著重聖經神學,內容包括路加研究導論、研經培靈,以及路加神學主題三部分,曾思瀚老師親自示範從聖經神學出發的研經方式,提供讀者新的思考出發點。
「來台灣之前,很多朋友看了演講的題目,以為我要講系統神學,但系統神學關注的主題,其實也可以用聖經神學來談。」在開始談路加神學主題之前,曾思瀚老師首先統整了系統神學與聖經神學的異同:系統神學跨時代、跨學科領域,針對「聖經中沒有講清楚的事」,統整羅列思考的可能性;聖經神學則針對文本寫作的時代,進行歷史性的查考,重現文本對當時聽眾的意義。
透過聖經神學的研究,我們得以貼近一世紀的教會文化、處境,更深刻明白經文如何回應當時信仰群體所面對的問題。這一段過程,幫助讀者在讀經、釋經,到生活應用之間,銜接一座橋梁,先有扎實的理解,才進而應用在現代倫理或生活信仰議題上。以下為讀者摘要曾思瀚老師以聖經神學角度談聖靈論、基督論、教會論、終末論的內容:
聖靈論──指向耶穌身分的記號
「聖靈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的行動是什麼?」透過聖經鑑別方法,我們會發現聖靈像是一個記號。每個記號都指向某個方向,也存在「指向」的目的。路加在他的寫作中,將聖靈視為一個記號,指向耶穌的身分:將上帝的應許帶給人,可以去傳福音、釋放還有醫治。而門徒透過聖靈獲得的能力和權柄,也指向耶穌,以及神國度的工作。
若以使徒行傳第三章為例,透過聖經神學的研究,我們會發現在當時瘸腿的人被剝奪的不只是生存的尊嚴或是工作的權利,同時也被禁止進入聖殿。在此,使徒藉著聖靈所做的「醫治」和「釋放」,是指向耶穌所做的,不僅賦予人新的身分,也使人從原本社會和宗教的地位中得釋放。
基督論──耶穌究竟是誰?
路加以很多不同手法表達有關基督論的信息,其中包括以利亞、主、人子、救主等主題,顯示耶穌的身分。聖經裡記載,有人曾認為耶穌是先知以利亞顯現;近代知名聖詩的歌詞則告訴我們耶穌是我們的「恩友」。但事實上在新約中,「主」才是最多次出現對耶穌的稱謂。
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路加也多次使用「主」來稱呼耶穌。對路加寫作的原初讀者提阿非羅而言,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在希臘羅馬時代,提阿非羅作為一位軍官,他的「主」是凱撒。「耶穌是主」對提阿非羅而言,具有相當的顛覆性。路加透過他的寫作,向提阿非羅的世界觀提出挑戰:耶穌在羅馬的帝國意識之外,設立了自己的王國;跟隨耶穌的人,必須決定是要跟隨耶穌的價值觀,還是地上的帝國價值觀。
教會論──耶穌的群體
路加的寫作中有相當篇幅,都與耶穌基督的使命以及教會有密切的關係。現代基督教群體的做事方式、倫理實踐、對教會的定義也許可能脫離耶穌,但教會本身永遠不可能脫離耶穌基督。
曾思瀚引用了使徒行傳四處經文來展現路加筆下的教會論。其中一段是在使徒行傳第二章42~47節,有關「擘餅」的經文。過去許多人都將擘餅視為禮儀,是一件特別進行、為要紀念主的事情。但在初代教會,擘餅是每天吃飯都要做的事情。可能是日常的吃飯時間,透過一頓飯來服事身邊有需要的人。它意味遵行主話語,也意味著透過幫助人,使人真正看見神所賜的生命本質。「紀念主」在初代教會其實存在於日常生活裡面。
終末論──跨文化事工更能展現終末性
在聖經裡面,我們可以透過上帝在某些特並時期的獨特作為,看見指向歷史終點的終末觀。而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有多段寫作都指向終末。在使徒行傳第一章7~8節,我們可以發現聖靈的降臨,就指向了終末,並且在等待終末的這條歷史軸線上,我們的終極使命就是持續不斷的為主作見證。也就是說,宣教是終末的印證。
對於這段經文很多人有不同詮釋,甚至在華人教會中,容易強調宣教要從自己的教會開始。但透過使徒行傳第十到十一章的哥尼流事件,可以發現上帝甚至「強迫」彼得,要開始跨文化的宣教事工,透過很特別的方式肯定外邦人的身分。這段經文中,路加的寫作帶出非常重要的終末信息,那就是宣教不是一種理念或教導,而是一種典範。跨文化宣教無法自然而然發生,他是一種刻意的行動。當我們經歷了、體驗了,我們也能得著信心相信之後將要經歷的。
https://shop.campus.org.tw/ReadingBanqu…/18.9-10/Report.htm…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上桌】
馮蔭坤教授 Ronald Y. K. Fung
提多書註釋
提多書這信函雖然比較簡短,但其主要課題的論述——使徒保羅的身分和信息( 一 1 ~ 3 )、教會領袖的資格和職能( 一 5 ~ 9 )、與福音相符的生活及其神學基礎( 二 1 ~ 三 8 ),以及真理與謬誤的區分和對立( 一 10 ~ 16,三 9 ~ 11 )——仍然對今天的教會和信徒提供清晰的教導,是我們不應忽視的。
——馮蔭坤,摘錄自《提多書註釋》,〈自序〉
📌
提多書註釋/馮蔭坤 Ronald Y. K. Fung/基道/HK$188/505頁/2018-04
Shop Online: http://www.logos.com.hk/link/?code=LP1100
====
本書是作者馮蔭坤教授第九卷的 #保羅書信註釋,繼承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根據原文對經文作出詳細的闡釋,盼能帶領讀者進入聖經作者的原意。
雖然提多書只有三章的經文,篇幅較短,但其信息歷久常新,對今天的教會多有提醒。
本註釋論述的主要課題如下:
1 #使徒保羅的身分和信息
2 #教會領袖的資格和職能
3 #與福音相符的生活及其神學基礎
4 #真理與謬誤的區分和對立
馮蔭坤教授著作如下:
《羅馬書註釋》 (兩卷;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2003)
《加拉太書註釋》(兩卷;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2008)
《以弗所書註釋》(兩卷; 明道社有限公司,2016)
《歌羅西書‧腓利門書註釋》 (兩卷; 明道社有限公司,2013)
《擘開生命之餅︰路加五個獨有的比喻》(基道,2016(POD))
《天道聖經註釋:腓立比書、希伯來書(卷上)(卷下)、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天道,1987-95)
《NICNT: Epistle to the Galatians》(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提多書註釋 #教牧書信 #保羅神學 #提多 #新約研究 #聖經研究叢書 #馮蔭坤 #基道 基道書樓 Logos Book House #旺角店 #銅鑼灣店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 在 臺灣福音書房- 【免費下載的電子聖經(新舊約聖經恢復本)來 ... 的推薦與評價
电子圣经(恢复本) ; 楊文玲, profile picture. 楊文玲. 您好,請問今年什麼時候會有在信基的書展。謝謝。 ; Truman Su, profile picture. Truman Su. 雙 ... ... <看更多>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 在 臺灣福音書房:有聲聖經MP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臺灣 福音書房 為了方便聖徒出門在外時,仍能隨時隨地享受主話,被主的話構成,特製作易於攜帶的『有聲 聖經 MP3』(內建於播放器),使聖徒能不斷得著主 ... ... <看更多>
台灣福音書房聖經 在 Re: [心得] 真是受夠了台灣福音書房- 看板Christianity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 → uka123ily:那福音歌曲你也要罵? 08/03 19:52
如果有人以自己的名義出版著作,是個人的事情,要怎麼做都可以
但是台灣福音書房的行徑實在太超過了
在過去,仰賴傳統出版的時後,印製聖經或福音書籍來服務聖徒是很好的
雖然恢復本聖經真的很貴,但是其精緻的做工真的有它的價值在
但是在電子資源普遍的情況下
利用電子板的聖經賺大錢,真的就太超過了
因為這樣的作法根本違反發行恢復本聖經的原由
聖經本來就是神的話,本來就不應該有版權這種東西
發行聖經的目的不是營利,而是希望越多然看到越好
如果電子版聖經的成本接近零,但是卻要賣一千多
這樣的行為能夠幫助聖經的流通嗎?
是不是讓價格阻礙了聖經的流傳呢?
福音到底還是不是免費的呢?
辦福音書房的目的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推廣福音呢
(就我所知,android版的恢復本聖經根本是弟兄義務服務的
不過我目前還不確定我的消息是否正確)
再來討論到訓練影音為何要賣錢
討論這個東西的時候要先讓大家了解一下訓練影音的背景
在台灣的召會系統大部分是跟著水流職事的腳步
每天讀的晨興盛言的內容是來自於一年七次特會的講稿
這些訓練通常都是在美國舉辦
台灣的聖徒會透過觀看影音的方式追求美國的內容
在特會後水流職事也會把這些內容整理成每天閱讀的晨興聖言內容
所以說這些訓練影音內容對召會的聖徒就像是學生的課本
每天上課都要用到
在過去,參加錄影訓練(觀看特會的dvd)是要收錢的
今年度這個制度已經改善了,不收錢了,希望越多人來看越好
但是我還是不懂,在youtube普及的時代,
為何不把這些內容放到youtube上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些內容
辦特會的目的是什麼?發行訓練dvd的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希望更多聖徒能夠追隨主恢復的異相,追隨神所啟示的真理結晶
如果要用這些東西來賺錢不就等於把神和馬門扯上關係了嗎?
而且在召會中如果沒有追隨錄影訓練,每週的聚會根本就沒辦法進入
如果特會還要收錢,等於是拒絕貧窮的人接受真理的機會
根本和聖經是背道而馳的
水流職事真的應該要正視這樣嚴重的問題
最後有人說到賺來的錢要維持營運或者用於開展
我只能說,傳統出版需要大量人力,賺取基本營運的費用是合理的
但是在電子出版的時代還要賺錢
根本就是把神和馬門劃上等號,是在汙辱神
神不會要用這種贓錢去推廣福音
--
其實我前兩天在火車上想要聽特會訊息
所以跑去大陸的地下網站抓
抓了好久還抓不到,一肚子火
真的是對福音書房痛恨至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84.72
※ 編輯: come 來自: 111.240.184.72 (08/05 00: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