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她現場表演的人都會受內傷」與你分享台灣音樂史上不可錯過的專輯,因為聽了會內傷,不聽則會有遺憾。
女人迷的夥伴每天會輪流分享自己的精選歌單,用音樂陪伴大家工作,告訴你——你不寂寞。邀請你戴上耳機,連結彼此的感情,在交流今日心情之餘,也可以為每一個早晨,帶來不同的情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
台灣音樂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嘿 好好保重自己
嘿 等你回來相聚
多麼期待會有那一天 看到你容顏
——〈我有一個夢〉夢到我們一起〈向前走〉,等到疫情過後,我想和你唱到日頭掛天空!#標記你想一起唱歌的人
台灣音樂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1【桃園市政府新聞】《好好愛我 春青追夢人》8/14-8/15首演,感受時代氛圍與音樂魅力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1)日下午前往文化局,出席《好好愛我 春青追夢人》桃園流行音樂劇正式宣告記者會,該音樂劇將於8月14日、8月15日兩天在桃園展演中心盛大首演。本齣音樂劇是以桃園年輕城市、豐厚人文、多元族群為創作背景,更透過音樂、歷史、族群與地景等元素,向國民天后「鳳飛飛」致敬,以不同角度詮釋,讓大家更加瞭解鳳飛飛所代表的台灣音樂史價值。疫情千變萬化,期盼在疫情落幕後,能夠讓大家的暑假有個美好的音樂饗宴,屆時也歡迎大家共同感受時代的氛圍及青春活潑的音樂魅力。
促成本次音樂劇演出的原因,是為了即將於10月落成的「桃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所舉辦一系列熱身活動;市府為緬懷永遠的大溪姑娘、國民天后,每年也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鳳飛飛紀念音樂活動,今(110)年則希望透過音樂劇的方式來追思鳳飛飛,同時也期盼打造台灣華語的流行文化。
春河劇團團長暨藝術總監郎祖筠表示,相當榮幸與桃園市政府聯手打造《好好愛我 青春追夢人》青春音樂劇,並以高中校園歌舞Battle競爭為故事主軸,除充分展現青春洋溢、熱力十足的特色外,更融入桃園豐厚人文、多元族群等在地特色。在音樂形式上,透過嘻哈街舞、饒舌與經典歌曲,打造出流行兼復古、跨越世代的新製歌舞演出。在語言方面,則加入閩、客、原住民、新住民等多元族群文化,歡迎大家共同前來欣賞這齣充滿濃濃桃園人情味的音樂劇。
相關售票資訊可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網址:https://www.opentix.life)
《全文報導》→https://reurl.cc/E23r3a
台灣音樂史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台灣《旺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V5ATFmhAg/hqdefault.jpg)
台灣音樂史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蕭青陽的名字背後,總伴隨著許多得獎或入圍經歷,今年是他曝光度極高的一年,拿下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辦了回憶台灣音樂史的「AkiboX蕭青陽IIISLAND我我寶島」展覽、推動104+夢想搖籃計畫......,不只是設計界的大師,同時也為別人的夢想服務,成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冒險王。
欲看更多精彩內容,請上
VOGUE 官網:http://www.vogue.com.tw/
VOGUE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GQ 官網:http://www.gq.com.tw/
GQ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Q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6_p1q3zHIc/hqdefault.jpg)
台灣音樂史 在 重建臺灣音樂史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既有的傳統音樂,因為西樂的傳入受到極大的影響。隨著十九世紀(1895年以前)基督宗教宣教之故,西樂開始較有系統的傳入臺灣,但其規模為 ... ... <看更多>
台灣音樂史 在 聽時代在唱歌看見台灣流行音樂史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11月26日訊】您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走在路上、或是在坐公車、或是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一段熟悉的旋律突然出現,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 ... ... <看更多>
台灣音樂史 在 [公告] 台灣音樂史專題的書單出來了- 看板NCTU_IMU97 的推薦與評價
許常惠,1991,《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市:大陸書局。
許常惠,1996,《音樂史稿論述:台灣音樂史初稿(二)》,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薛宗明,2000,《台灣音樂史綱》,高雄:高雄市立國樂團。
王子妙,2002,《台灣音樂發展史》,台南市:編者自行出版。
呂鈺秀,2003,《台灣音樂史》,台北市:五南。
陳郁秀,1997,《台灣音樂閱覽》,台北市:玉山社。
陳郁秀,1998,《台灣音樂一百年論文集(1895-1995)》,台北市: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陳郁秀,1998,《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市:時報。
許常惠(等),1989,《台中縣音樂發展史(上、下冊)》,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
張絢,1996,《屏東縣音樂發展概說》,屏東市 :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許常惠(等),1997,《彰化縣音樂發展史(1-3冊)》,彰化市 :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徐麗紗(總策劃),1999,《台中市音樂發展史.西方音樂篇(上、下冊)》,台中市: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王子妙,2006,《台南市音樂發展史》,台南市:作者自行發行。
楊麗仙,1986,《台灣西洋音樂史綱》,台北市:橄欖樹基金會。
郭乃惇,1986,《基督教音樂在台灣之沿革》,台北市:橄欖樹基金會。
陳碧娟,1995,《台灣新音樂史》,台北市:樂韻。
游素凰,2000,《台灣音樂現代發展探索(1945-1975)》,台北市:樂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05.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