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邀請,女力心聲團隊共同挑選來分享的文壇奇女子是一位台灣散文作家 — 琦君
主持人Anne對於琦君散文集中《毛衣》這段摘錄特別走心🥺
「我在母親的靈前,痴痴呆呆地聽姨媽說了許許多多母親臨終前的情形。我沒怎麼哭,只是在想著兩年前寒假回家匆匆度過二十幾天的情景。我並未絲毫預感到那是我在母親身邊最後的二十多天。母親那麼忙,我不曾多陪她說說話,或是幫她做做事甚至倒一杯茶。寒冷的夜晚,我吃完飯老早鑽進被窩,雙腳伸過去,一個暖烘烘的熱水袋已經給放好了。」
🎧可以在上週五6/11專訪第56集 聽到Anne為大家朗讀這段精華摘綠呦!
讓我們一起在「台積心築藝術季」中的書展、講座、讀劇演出、電影播映、音樂會等多元活動,緩步細觀、駐足聆聽,在今年春夏之交,與八位奇女子作家們的故事相遇❤️
#潮味奇女子的文學人生 #我為你朗讀 #女力心聲 #女力推薦 #grlpwrtalks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台積心築藝術季 #文壇奇女子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
台積電 散文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集數上線 #張維中 #東京模樣Podcast
東京模樣是一種生活態度,東京模樣說的不只是東京。
EP60【讀書】張愛玲公寓生活的趣味:其實樂在偷窺的愉悅?
★選擇收聽數位平台 https://podlink.to/zwzpodcast
本集節目參與台積心築藝術季〖潮味奇女子的文學人生〗的「文壇奇女子──我為你朗讀」朗讀串連活動
文訊雜誌社承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台積心築藝術季文學活動【潮味奇女子的文學人生】,以實體與線上書展、講座、朗讀、表演等不同形式,呈現八位重量級女作家的故事,活動現正舉辦中。這八位女作家包括了蕭紅、羅蘭、琦君、林海音、張愛玲、聶華苓、曹又方和三毛。本集節目受邀參與「文壇奇女子──我為你朗讀」串連朗讀活動,讓作品透過聲音傳播,跨越時空分享給聽眾讀者。我挑選了張愛玲的作品,朗讀她在散文集《流言》當中的〈公寓生活記趣〉文章節錄,並分享我所感受感受到的,張愛玲散文的特色。
「我喜歡聽市聲......我們的公寓近電車廠鄰,可是我始終沒弄清楚電車是幾點鐘回家......你沒看見過電車進場的特殊情形罷?一輛啣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克林,克賴,克賴,克賴!』吵鬧之中又帶著一點由疲乏而生的馴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著母親來刷洗他們......」——張愛玲〈公寓生活記趣〉節錄
#潮味奇女子的文學人生
https://www.tsmc-foundation.org/art-festival/2021/#kv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unMAG/posts/4187298794647271
/
若要說到我身邊認識的文學奇女子,那麼當然是 張曼娟 老師啦。就不說一個作家能暢銷三十多年的奇蹟了,在日常中她為人處事的哲學,生活裡明明有那麼多瑣碎繁忙又煩惱的事,卻依然可以飽滿正能量照亮身邊的人,真的堪稱神奇。
/
詳細內容請聽張維中Podcast【東京模樣】
★選擇收聽數位平台 https://podlink.to/zwzpodcast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tnYrOQ
Spotify https://spoti.fi/2OYwP42
KKBOX https://bit.ly/3e8D2mr
SoundOn https://bit.ly/3x30f1W
★關注張維中
IG & FB:@weizhong925
《文訊》
台積電 散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 ◎林禹瑄
整個下午只剩我們並肩
蹲在這裡,吃同一顆梨
讀同一首十行的詩但沒人開口
你將果皮削成了時間,盤在腳邊很薄
很小心一如你的呼吸
和我們的房間:
窗台是行李,鐘擺是鞋而抽屜
是所有寫了一半的日記
我們的筆都太愛遠行,
太愛索居太愛遷徙並且
因此世襲了我們的驕傲與愁緒
此刻日光側躺在你的鼻尖
不跳不動,像寂寞太久的花豹
像我們,淺笑,窮於表情以及辭令
──你知道,我們正默默懷想、
餞行的,是哪一盞尚未亮起的燈嗎
「冬日永遠不及融化因而
我們的影子,總是嫌冷」
那方背光的桌腳,你如是寫下。
而你是否記得,我們總是輕易地
用詩句引喻失義了自己?
其實我不懂,關於所有已然
混淆失序的季節
如何退卻如一屏憂鬱的浪
遠遠地,縫圍我們如同對待
一座空城或是一顆
我們養在鼻梁正中的痘子
敏感且怕生
(你知道,整列下午啃噬到底也不過是
一枚不發芽的梨核端坐
在我們的鼻尖)
正當風持續迴行所有經緯,
像光,輕輕擦過我們背上
安好蜷曲的恐懼但無人知悉
我們還蹲在這裡,還嚼著
一顆微甜而澀的梨漸次
索然如一首十行的詩
我只能看你,看見我們在彼此眼裡只剩
一粒沙的影長,刺痛
我們小心蹲好的淚都無鹽,而不反光
(2007第四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首獎)
--
◎作者簡介
林禹瑄
台灣台南人,自由撰稿人,寫詩、散文,亦兼報導。著有詩集《夜光拼圖》、《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現暫居比利時。
--
◎小編宇路賞析
在同輩詩人當中,林禹瑄是極早就嶄露頭角的一位,不僅因為年紀輕,更因為其成熟的文字技巧,是當時其他人所不能望其項背。她以這首〈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獲得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的殊榮,並以此題出版了同名詩集,可想這首詩之於剛踏入文壇的她,意義不同於其他。
猶記得恰好是在那個時期左右吧?或許宥限於見聞及生活經驗不足,七年級作家們曾被批評寫作題材不夠宏觀,只著眼於私我心情抒發、兩人情愛、家庭或是校園生活之間(但這豈不是正常學生或步入社會不久的寫作者正常的現象?),在這點上,林禹瑄並不算是特別的,單看題材,這首詩描寫了「你」和「我」在一個房間、一個下午中所發生的事,並以此隱喻兩人關係和情感,在這個空間和時間所構成的宇宙,就像一座孤立於海中的無人(或兩人)之島。
若仔細閱讀,這首詩中所創造的意象和美感,是十分迷人的。在有限的題材,盡可能地去放大任何微小的事物,發揮更多的想像和譬喻,便是這首詩的強大之處。例如可以看到鼻子和梨子之間形狀的連結,凝視鼻子上的那顆痘子恰如梨核;或是運用連綿的詩句和迴行技巧,達到意象不間斷的跳接,如:「你將果皮削成了時間,盤在腳邊很薄/很小心一如你的呼吸//和我們的房間」將果皮比作時間,又比作盤踞的蛇(削成螺旋狀的果皮,及詩中第七段「安好蜷曲的恐懼」恰成呼應),再比作呼吸,呼吸又延伸至整座房間,在簡短的三行內就從A點跳到了BCDEF點,且不是毫無規則和邏輯可循的跳躍,以一個十七、八歲的寫作者來說,如此的文字功力確實是非常卓越的。
--
然後你到了這裡 ◎林禹瑄
然後你到了那裡
執意把路走遠,把風景走散
折好所有手指的關節
像牢牢抓緊一個目的
你還有不知疲倦的頭髮
和朦朧的嗓音
著迷於搬弄深奧的詞彙譬如
希望和失望,哪裡和那裡
我停在這裡,頭髮落了一地
一再錯聽明日的天氣
將自己站成你愛過的那把扇子
一面是鳥,另一面是鳥籠
只是再也不敢轉動
你說:橡樹林、火堆、海岸線。
我以為你說的是:
軟木塞、煙圈、流沙牆。
你以為你說的是:
黑洞、迴旋舞、無錨船。
然後你到了這裡。
(刊於2021.02.23聯合報副刊)
--
在我搜尋了林禹瑄的詩作,最近的是這首發表於聯副的〈然後你到了這裡〉,這是一篇【文學大小事部落格徵文‧致我的十八歲】的主題示範作品。十八歲,正是她以〈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獲得台積電首獎的年紀,正好我們可以作個對照,看看詩人在這些年來究竟有什麼改變,她會想對當年的那個文學少女說些什麼?
讀第一段時,詩句給我的印象,是變得更簡單且直白了。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然而與前首的細部描寫相比,呈現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如果說前首的「我」和「你」,就像過度貼近,看得見臉上的每一個毛細孔的距離,以至於看不清整體輪廓,那麼在〈然後你到了這裡〉,則是維持著一公尺社交距離,可以清楚看見對方的全貌,並且有如朋友般對話,剛剛好的程度。「你」的形象正如初出鳥巢,剛整理好羽毛,準備振翅離巢的亞成鳥;而「我」正好相反──「將自己站成你愛過的那把扇子/一面是鳥,另一面是鳥籠/只是再也不敢轉動」──因為害怕看見扇子映照出的,正是那隻已經飛不動,不願離開鳥籠的老鳥了。
在雙方對比之後接著的,我認為才是這首詩的亮點所在。「你說:橡樹林、火堆、海岸線。/我以為你說的是:/軟木塞、煙圈、流沙牆。」這兩組連續排列的名詞,正好是大與小的對照,「你」說的可能是關於夢想、熱情等等的事物,但在「我」看來,卻是微小不過的東西而已。然而接下來出現第三組名詞:「你以為你說的是:/黑洞、迴旋舞、無錨船。」──「你說的」和「你以為你說的」竟是不同的,這是為什麼?也許當時年輕的自己並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麼,或是目標與到達的方式並不相稱,這是我猜測詩人所想要表達的。然後,那個「你」從詩首句的「那裡」,到了「這裡」,也就是「我」所在的地方了。
詩人最終是否到達她當初所想的目標?又是如何來到這裡,成為現在的她?在這首詩中我們無從知曉,但在其他地方,我們可以窺探這一切的動機:「我忽然知道了怎麼回答那些哪裡來哪裡去的問題。關於寫作和遠方,有時候我是那隻莫名成了騙子的螞蟻,有時我是巢裡千千萬萬以為自己受騙的螞蟻,有時候我是放了糖又把糖拿走的人,但寫作這件事,永遠是那顆糖。」(林禹瑄,〈在遠方〉,《聯合報》「台積電文學專刊」,2020年3月29日)儘管發表的數量大不如以往,文字卻更加成熟洗鍊,我想讀者們仍可以期待詩人的下一本作品會帶來新的風貌。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8年的金車網路詩獎,首獎及三首特優的作品,都有使用重複句式書寫。
——小編K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台積電 #林禹瑄 #十八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2.html
台積電 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URAsT3wKAo/hqdefault.jpg)
台積電 散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陳宗佑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rDYFwWVNE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