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魯閣號意外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我們又學會了甚麼?
清明連假首日的太魯閣號意外事故,造成了多人受傷與50位民眾身亡,隨著相關的調查結果逐漸明朗,透過相關資料顯示,當時非法施工的李義祥疑似為了趕工進度,避免高額罰款,於是一群人私下開工,但工程車開進工地後,轉彎操作不慎導致車輛卡在樹叢,而此時他卻並未選擇第一時間通報,而是要求其他人先將其他工程車移開現場,而後自行將工程車拉出,最終造成車輛掉落軌道上,操作的司機員反應不及撞上,造成嚴重事故。
時間不過短短一周就能得到真相,卻有一群人特別喜歡未審先判。
一群人第一時間開始大量的要求檢討台鐵,檢討中央政府,在資訊都尚未明朗時就急著這樣做,最主要關鍵就在於累積自己的政治資本,反正真相與事實對他們從來不重要,先罵先贏。
當大家還在忙著救災救人時,民眾紛紛表示願意慷慨解囊,這時政府依照慣例請求最近為了疫苗忙翻天的衛福部來執行募款,這些人又開始不開心了。
即使過去一直都是衛福部在募款,但這群人開始不斷的在願意公布相關募款資訊的KOL、網紅、藝人的社群平台下洗版,不是惡意的帶風向來質疑錢的使用,就是不斷地發動反捐款,在多數人都在想著如何幫助這次的傷亡者與家屬時,他們只想著制止良善的捐款。
這些惡意與錯誤的訊息,總有人以為謠言止於智者,卻忽略對於多數人而言,每日忙於工作課業與生活就心力交瘁了,哪有時間去閱讀複雜的政治與時事議題。
最終就被這些假消息牽著走。
而同時間有跑去問交通部長林佳龍在救災現場看到遺體有何感想的前護理師立委,有疫情期間拿口罩去炸的立委,要求事故最嚴重的車廂要永久留存,永遠給這些傷亡者與其親友家屬最痛的重擊,更有人藉著亡者的名義去募款,卻被踢爆只是遠房親戚,當事人妹妹更出面表示此募款並未獲得直系血親的同意,結果竟然留言還被刪除與封鎖。
我常講,當大家都覺得無所謂時,很多意外跟事故你根本無法預防。
就像每次面對到各式錯誤訊息與謠言時,我都會從頭到尾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給理清楚,讓沒時間去閱讀與判讀資料的人,能夠用短短的幾分鐘,重新的去思考事件的癥結點與疑慮在哪,事件才有被關注,才有被理解的可能性。
現在的傳統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習慣性地將一整篇的內容分隔成好幾篇,這樣才能賺取成倍的點閱率與黏著度,但這也造成了觀眾閱讀的資訊時常很片段,更容易斷章取義造成錯誤的認知,這時,我們自媒體的影響力發揮了正面的作用。
聽起來很美好對嗎?
但,我們面對的挑戰與考驗更是過去的數倍,至今我仍堅持粉專的文章從資料蒐集到撰寫,從留言到私訊全部由我一人執行,正因如此我才能夠清楚完整的了解全貌,並從中不斷的做出修正與資料判讀。
更棘手的是,我每天都在與未知的演算法作戰。
這也是為何我總懇求大家加入社團,花費大量時間回覆留言,跟大家說如果有認同的文章歡迎大家自由分享,甚至十萬追蹤後立即著手製作網頁。
當社群平台決定了那些聲音可以傳出,那些聲音只會越來越寂靜時,這個社會注定呈現的不是真實樣貌,而是上位者希望呈現的樣貌。
我本以為這是共產社會中才會面臨的問題,但當民主國家的特定企業擁有足夠的影響力與決定權時,我們都只是自以為是不肯妥協的棋子而已。
兩年多以來,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我堅持自己的道德良知。
相信你也是,我們才會相聚於此。
這個月太過疲倦,直播會暫停休息一個月,最近也將會與一間台資的短影音公司合作,之後生產更多作品給大家,幾個拍攝案都在執行累得不可開交,書籍介紹的內容還有一堆看不完,天天都睡不飽,空氣品質差到讓我都在過敏,一堆活動還得出席與參加。
有沒有可以讓時間更多的方式,我很需要。
IG : Awater0911
YT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台鐵車輛介紹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抽管理費或業務費用後
就把主要部分或整個工程再轉給其他廠商施工
但分包則是主要得標廠商將一部分工程與其他廠商分工施工
分包這件是在全球營造業都是普遍的
但是分包的方式 規模 切分方式 層數 及分包後權責歸屬則有很大差異
台灣的特色是營造業普遍規模很小
(這點跟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相反)
https://reurl.cc/KxL6D9
全台灣營造業在109年第4季共有19,028家
大約一萬四千家是丙級營造和土木包工業
這還沒有計入材料行 設備廠商 資材公司等
可能沒登記在營造業但會出入工地協助工程的廠商
還有到處走跳的師傅(個人 夫妻檔 師徒)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 營造工程很少有較長的持續性
每個工地完工後 是否有相近的工程能續接 不確定性很高
不像很多產業人員可以固定編制持續生產或提供服務
所以營造廠會保留主要的主管和核心的技術人員
等拿到下一個案子時 再依工程案的特性和規模 將工作分配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同樣有一樣的問題 所以會再把人力和機具不足的部分再分給下一級廠商
這樣的層層分包 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
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 能力 制度有很大關係
另外也跟各分包廠商有無合作經驗有關 有共同合作的經驗
再效率 信任度上都能提高 也能降低一些工程風險
.
2.施工人員的非制度學習
台灣早期多數施工人員的訓練都是師徒制為主
師傅用他當徒弟受到的訓練方式再複製一次來訓練自己的徒弟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很多工序和工種 仍然是以師徒制為主要學習方式
技術學校教的工種數量有限 而且經常與現場及時代有落差
這也導致很多工法在操作上會有各種不一致的說法和見解
甚至在安全的管理上 也缺少一致的認知和操作方式
.
3.工務及工地管理的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主要還是以理論和學科知識為主
實務經驗和實習 台灣的大學對其重視度反而低於歐美
也就產生許多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與誤解
因為缺少實際工地與操作經驗
所以師傅一開始並不會信任大學畢業幾年 擔任工地管理人員的指令
有時會聽從 也只是因為位階權力的關係 而不是從心底聽進去
所以只要一沒有人督導 很多安全措施和流程就鬆懈了
而大學畢業擔任管理的工程人員 對於工地的適應性通常也不高
也不少人不願意與師傅和工人搭話 自然雙方更不了解彼此的顧慮和立場
無法用師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重要的安全事項或調整安全管理方式
直接用學校或機關理想的方式來管理 自然事倍功半......
最後實際對工地工務管理影響最大的 還是由工地出身的管理人員為主
但也因此許多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很早期的年代
.
4.公家機關的制度流程與認知
公共工程許多的制度流程訂定是為了達到規範要求而做的
多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後再加以修改定案
但國外的條件往往和國內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此許多制度如果直接移入執行 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弊病叢生
後來有許多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發現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會參考多國制度後 再拼裝修訂執行的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
不過這裡又發生一個大問題
多數參與修訂的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
很少是工地出身 他們大多經常造訪工地作查核
但查核那天的準備好的狀況和平常的工地運作狀況往往很不一樣....
而且走馬看花的查核 無法看到很多實際進行的細節和環節
所以將國外的制度拼裝後 再由缺乏基層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公務人員修訂後
產生更詭異的制度 而這樣的制度和流程往往不但不能有效達到規範要求
反而產生更多的虛工和紙上作業 以及越來越多的督導成本
層層督導 高層督導去督導督導的督導 就會變成這種梗圖的情境....
https://imgur.com/o3g9r8f
這種狀況反而最容易發生危險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文件上
而不是現場 而且出事後 90%以上的時間和重點放在檢討和推託責任
而不是討論如何避免下一次意外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方式
.
5.外籍勞工的管理
外籍勞工可申請投入國家建設屬大規模的營造工地
此外也有許多外勞學成後 會跑到私人案場工作
與很多人的觀念再次相反
外籍勞工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與完整的安全訓練和觀念指導
反而是最有機會持續維持的群體
因為他們很怕違反相關規定會被遣送回國
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合理 不影響他們收入的措施 大多會有意願配合
這個情況在緬甸也很明顯
緬甸在最近動亂前 有一陣子和平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開始由外資投入 設置小型工業園區 想運用當度充足又便宜的人力
那時聽去緬甸勘查的工程師說 當地主要投資的外資來源有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而且只要看園區工地工人的打扮和配置大概就能猜到是哪個國家投資的
安全帽反光背心備齊 還請好幾個人固定在路邊指揮交通(即使幾乎沒車子)
這園區多半是日商投資
工地工人有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車輛進出時會有一組人跑出來指揮
但沒車輛時沒人在外面的 通常是新加坡投資的工業區
工地工人安全帽戴著但沒有扣好或看起來破破爛爛 背心有人有 有人沒有
車輛進出時有一人不情不願 出來看看的 大概是中國投資的光業區
至於沒有安全帽 沒有背心 擺一個電動左搖右晃的破爛假人在門口的
大概就是........
工人同樣都是緬甸當地人 但穿著和動作卻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管理
而有很大的差異.... 這情況在台灣也同樣適用於外籍勞工的管理
.
以上是台灣營造工地幾個特殊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
讓工地事故的機率大概略高於工地外交通事故機率
(考量從業人數和交通工具使用人數差異後的機率)
但今年因為嚴重缺工的問題 恐怕會讓許多工地事故機率暴增
嚴重缺工的原因就在於人力供需嚴重失衡
需求面上的問題:
1.科技廠快速大規模擴廠
2.房地產熱潮增加大量建案興建
3.前瞻計畫多以工程為主 短期過多工程案件需要執行
供給面上的問題:
1.年長工人退休或傷病缺工
2.工地風險衛生隱憂和起步待遇難吸引年輕人
3.缺少工地實際技術的技職訓練教育單位 (如果已經有訓練 不用從起步待遇做起)
4.新冠肺炎造成外籍勞工來往狀況不確定性
上述問題就造成今年恐怕得面對台灣營造歷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又會和台灣營造特殊的狀況 產生更致命的結果
這部分也蠻複雜的 明天會再開一篇文來描述
--------
另外很遺憾的
昨天找了一下兩年多前在八卦版的發文
那時就有提到一些台鐵內部的問題
雖然這次直接原因是工程外包廠商出了問題
但這也反應到台鐵在管理上 偏向把風險管理的部分也全都外包出去的心態
https://reurl.cc/NXLjGQ
對風險管理的觀念和心態如果不修正
台鐵事故仍然會頻繁發生 頂多是不同的人輪流砸鍋.....』
Re: [問卦] 營造公司有沒有評鑑制度 https://disp.cc/b/27-doaf
台鐵車輛介紹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鐵 #最美區間車 開箱!
今天,台鐵的EMU900型電聯車,從「台灣頭」基隆展開首航,清明連假就要投入營運。出發前我特地過來參觀,新車果然很不一樣!
我要向大家介紹,在 蘇貞昌 院長和 林佳龍 部長支持下,台鐵的「十年購車計畫」逐漸展現成果了。新的 #區間車 #EMU900,合計採購520輛、52列,將陸續投入營運。新的 #城際列車 #EMU3000,合計採購600輛、50列,也即將交車。
新一代的列車,運量更大、行車更安全、搭乘也更舒適。車種簡化後,還能增加維修、保養上的效率。不只這樣,隨著台鐵更注重美學和服務品質,車輛設計也充滿了巧思。例如EMU900的車頭燈點亮後,看上去就像是一張微笑的臉,很受到鐵道迷喜歡。
我期許台鐵,硬體升級外,更要發揮團隊精神,在列車的駕駛、保養、車輛調度及旅客服務等方面,都要展現出最高度的專業,讓台灣的鐵路運輸和鐵道文化,繼續駛向新的階段!
#圖多 #點開看新列車開箱
台鐵車輛介紹 在 洪致文- 台鐵全車輛的莒光號客車這本書,最傷腦筋的就是要 ... 的推薦與評價
而這當中,除了新舊編號法的介紹以外,最麻煩的還有一個「插空隙擴大解釋時期」的問題。 在1950~1960年代台鐵大量增備鋼體客車的時代,因火車的車號是絕對 ... ... <看更多>
台鐵車輛介紹 在 襲來。】台鐵EMU3000終於現身啦!超歐系的日本製電車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學小組監督、日立製作所出品完全跳脫 台鐵 現有路線的全新特急列車黑白郎君將要主宰環島鐵路幹線萬眾矚目的EMU3000,請看我們的 介紹 與記錄註:7號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