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海子
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陽 今天的馬 今天的花楸樹
使我健康 富足 擁有一生
從黎明到黃昏
陽光充足
勝過一切過去的詩
幸福找到我
幸福說:「瞧 這個詩人
他比我本人還要幸福」
在劈開了我的秋天
在劈開了我的骨頭的秋天
我愛你,花楸樹
-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后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他在自殺的前一個月,曾經談到自己對詩歌的希望:「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名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在中國當代詩壇中,海子可謂是影響其他寫作者甚鉅的一位詩人,從當地政府對於海子故居的保存、研討會與詩歌節等紀念活動中,也能夠觀察出海子的文學作品在他過世後,依然受到官方與民間的重視。
相較於大家熟習的詩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同樣也是藉由文字鋪敘出看似幸福的基調。之所以言「看似」幸福,是因為海子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其所呈現出樂觀(甚至有些乃至過分樂觀)的文字表現,在對照之下產生了莫大的矛盾。
在第一節詩中,海子寫道「今天的」事物使我「擁有一生」,看似時間上的長短對照營造出張力,其中的邏輯是立基於第一句「我無限的熱愛著新的一日」。是什麼原因使得我能夠「無限的」熱愛呢?海子沒有說明,或許我們可以解讀為「沒有原因」。正因為這種沒有原因的熱愛,配合時間的無限與付出,產生了一種過於樂觀的詭譎氛圍。
這種氛圍在第二節推向了極致──詩人甚至比幸福本身還幸福──如此矛盾感與過分正向的詩句,讓讀者在閱讀作品時產生的觀感產生相反的效果,而這恰好與身為作者的海子本身性格界有關連性:在這些幸福的文字中,反而隱隱透露出一種悲劇的意識。
悲劇的意識其來有自,而亦有其歸處。「我很幸福」之感在第三節中,我被秋天劈開──更甚精確與深刻者,應說「我的骨頭」被秋天劈開──這種深層內裡的感官在無法改變的大環境下,是時間造就了這種張力十足的悲劇。
之所以稱之悲劇,是因為「幸福」的存在。海子不抱怨、不呈現任何情緒上的負面,在詩末甚至言「我愛你,花楸樹」,彷彿被劈開的不是花楸樹,而是寫下這首詩的自己。這種同理與共情,將自身的情感投射在無法逃脫生命循環的命定論中,更顯得可惜與傷感。
最後,當我們回頭從詩題〈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來看,不妨思考海子寫下「幸福」是否是真的幸福?「一日」是否真的僅止於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樹」,是否也同時致自己?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海子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樹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1.html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著名香港詩人廖偉棠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等殊榮,在文化界享負盛名,卻因為承受不了「新香港」政治的高壓,加上為了孩子的教育,決定居家移居台灣。然而,他依然心繫香港,在台灣創作的詩詞,依然講述香港故事。這次他特別為我們朗讀了一首作品:以「盧亭」隱喻香港的詩,在異鄉更令人動容。...
史詩詩人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
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們一半而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繁殖
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查灣,在農村長大。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后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卧軌自殺。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他在自殺的前一個月,曾經談到自己對詩歌的希望:「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名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春天,十個海子〉是海子人生最後的一首詩。此詩成後十二天,海子便帶著四本書,分別為《聖經》、亨利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達爾的《孤筏重洋》以及《康拉德小說選》,臥軌於山海關,僅僅二十五歲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只留下了五封遺書,遺書內容卻也極盡怪誕,只寫說如果要追責海子自己的死,則與另外兩名其友人有關。然而,根據其親朋事後追述,其實海子在生前便已飽受思覺失調症所苦。從這首〈春天,十個海子〉中,也不難使我們意識到海子如何受自己的疾病所非難餘生。因此,今天讓我們來讀讀這首詩。
安溥在ZOEA的歌詞中曾唱及,「我舉起雙臂/對那裏面的千百個我揮了揮/他們從此與我分別」。在〈春天,十個海子〉中,首段其實也帶出了頗類似的概念。春天應當是萬物生機初萌的季節,詩題中的「十個海子」也應著春天的運而復活。「十個」此一象徵的利用固然帶有某種分裂意識,然而卻也帶出了海子對於生命的強烈生存意志。然而,其復活後的行動,卻居然是要「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嘲笑他「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此一問句隱含了許多複雜的情緒,對自我的懷疑、對清醒/沉睡的問辯,孰野蠻?孰悲傷?這些問題內化了自古至今所有對於生命的疑惑,然而,正因此命題如此巨大,從來沒有誰可以給出一個必然正確的答案。而這也是造就了海子對於自我的困惑與迷茫的最大原因。
此困惑所伴隨來的苦痛,在次段便得到了證明,那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成為供春天所誕生的十個海子玩弄的玩具,被扯亂頭髮、當成馬騎。單純的嬉戲反而造成了詩人本身感到痛苦的原因:「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我們彷彿能看見詩人看似美好的自我驅策著其野性的本能,向著遠遠的地獄裡墜去,最終只剩下無數行跡浮過後,留下的滿天煙塵。
這些美好所帶來的痛苦,累積到某個程度後,卻反而導致了野性的背叛,最終終於「就剩這一個,最後一個」「野蠻而復仇的海子」,從形容詞的抽換(悲傷到復仇),但數量的唯一,可以發現這時候的海子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否定了那些春天所誕生的美好的海子。因此,最終他終於僅僅只能「傾心死亡/不能自拔」,只能去忽略那些所謂願景,反而去擁抱那些過去曾視之空虛的事物,無論是鄉村、生命,甚或是一切情緒種種。就如同最後一句詩所云: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到了最後,或許海子也對於自己所懷抱的希望感到存疑了吧。
然而,雖然此詩中的海子是一名擁抱死亡,極度厭惡光亮的海子。但海子其實並非總是如此,在其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他曾經寫下「而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此類以捨棄個人幸福,去成就人類幸福決心的句子,在《太陽•土地篇》中,他也曾寫過「想起人類,他的心便開始發熱」。我們得以從他過去的所有思索中,發現這種形而上的哲學思考,使他總是得以超越個體,轉而站在人類的高度,去思索世間萬物。然而,這種必然的超脫,帶來的便是必然的孤寂,在《土地篇》的後文中,他便也寫下了「想起人類,你眼含孤獨的淚水」,此一句子正正能替他的一生下註解──一個永遠想著人類,卻也永遠替自己的孤獨垂淚的詩人。
詩人如此,誰能不愛他。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朦朧詩 #巴蜀詩群 #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 #中國當代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1.html
史詩詩人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著名香港詩人廖偉棠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等殊榮,在文化界享負盛名,卻因為承受不了「新香港」政治的高壓,加上為了孩子的教育,決定居家移居台灣。然而,他依然心繫香港,在台灣創作的詩詞,依然講述香港故事。這次他特別為我們朗讀了一首作品:以「盧亭」隱喻香港的詩,在異鄉更令人動容。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史詩詩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書館。」再如小說家宋澤萊寫道:「這篇文章〈阿母〉。仿若讓人聽到了作者的悔恨和自譴,讀完時我們竟流淚了。」讀者們的反應,其實也是鼓舞我砥礪自己用心創作的動能。──林央敏
曾以〈毋通嫌台灣〉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的林央敏,致力於台語文學創作,包含台語詩和台語散文,推廣母語,倡導將母語台語列為學校課程。
本書為其長年創作散文集結,以四卷四個不同的面相,素描親情、鄉情、人情與家園情,從親人出發,有寫給母親的〈第一封信〉和描繪〈阿母〉忙碌的身影,還有父親為了籌措學費,將家中老牛賣掉,他不捨老牛〈收藏一撮牛尾毛〉來紀念,最難忘的是〈和阿公聽拉即哦的日子〉以及鼓勵他升學的〈二叔公〉,字裡行間盡是濃密的親情,展現無休止的溫暖;再到成長的〈孕鄉〉嘉義太保,歲月流轉,從老家所在的水牛厝開始到牛稠溪流域的變化、信仰中心土地公廟的由來、吸石路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民俗祭典,訴說一個個引人入勝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與濃烈鄉土情懷;繼之以對人情事故的感懷詠嘆,小則一己之思,大則關於國家、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的寄望。終章以隨筆小品,有生活記趣,也有對生命的感悟,乃至異想天開的遐思。
林央敏將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透過文字,引領我們將目光回歸自我,重溫情懷,找回我們對土地的熱忱與認同。
作者簡介: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史詩詩人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光榮特庫摩宣布,他們最新開發的跨平台遊戲《特洛伊無雙》,預定今年3月31日正式推出,要讓玩家體會古希臘的戰爭史詩。《特洛伊無雙》以古希臘詩人 荷馬 的敘事史詩【伊里亞德】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為題材,遊戲中分成以希臘進攻大軍視點來描寫故事的「希臘篇」;以及以防守方特洛伊視點為主的「特洛伊篇」兩個劇情。遊戲中玩家能化身為古希臘英雄,包含一身神力的英雄阿基里斯、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爾、巾幗不讓鬚眉的亞馬遜女戰士潘瑟西雷雅...等,展開刀劍互搏的血腥《特洛伊無雙》戰爭。而史詩中描述的作戰場面都將以遊戲方式呈現,包含木馬屠城記中震撼人心的戰鬥,並強化殘酷戰場生死一瞬的實感,要帶給玩家不同的遊戲感受。
(C) TECMO KOEI GAM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史詩詩人 在 【顏社】蛋堡Soft Lipa - 史詩(Official Music Video)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顏社】蛋堡Soft Lipa - 史詩 (Official Music Video). 顏社KAO! ... 嘻哈 詩人 蛋堡的成長秘密| 我是派特episode 25 | @SoftLipaOfficial. 我是派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