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外的故事》──玉山的親子驚魂記
因為周圍有少部分親友知道我在經營登山主題的部落格,所以偶爾會傳一些或有趣、或驚悚的網路文章過來。
由於文章在發布後被噓爆了,有些地方已撤下,但還是可以找到原文跟擷圖,真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別聲明我不是拿出來再鞭一次,而是希望把他當成匿名的個案討論,也請大家不要太在意他們的真實身分,因為最重要的是避免山難,一味落井下石只顯得幼稚而已。
.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帶著3歲女兒爬玉山的雙親,單純從登山口前往排雲山莊這段路,卻意外地險象環生的故事,資訊來源是PTT。
因為父母二人都把登上玉山列為人生必做的事情,也希望帶著3歲幼女一起參與,且認為她已經有能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的言語能力。事前一家人走過石門山、七星山、合歡群峰 (想必是不含西峰)等路線,以及國內外數十條國家步道,作為行前訓練。
出發前爸爸興奮得徹夜未眠,凌晨一點從台北開車出發直抵塔塔加就開始行程。天氣型態為雷陣雨、雨伴雪、濃霧,由於爸爸非常堅持前進,沿途眾多山友的鼓勵就收下,勸退則充耳不聞,自認安排了10小時一定足夠。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勸退,主因是一家人的衣著看起來就不合格,而且還帶著幼女同行。
從媽媽的發文中,看得出來她對裝備、路線等一竅不通,衣著連運動品牌都稱不上,背包則是通勤用,也並未向山莊訂睡袋與餐點,只知道山上低溫,甚至沒帶風雨衣。
往排雲山莊的路走到剩3.5K,開始下雨,女兒的鞋子此時意外掉下一座木橋,於是爸爸冒險下橋撿拾,卻在過程中氣力放盡,僥倖地回到橋上。此時大雨落下,他們僅以雨傘遮雨,女兒體力耗盡,必須由爸爸揹著前進。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九死一生抵達山莊後,爸爸自己肩膀腫痛不堪、雙腳寸步難移。由於現在尚未傳出山難新聞,我猜測他們隔天應該是撤退成功了。
.
看到這邊,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他們犯了數量多到不可思議的錯誤,但與其指責家長的愚蠢或拿著火把與稻草叉去獵巫,不如想想為何發生這種事,以及預防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只是又一起準備不足就上山的個案,但他們還帶著小孩,讓風險管理上的容錯空間更小。大家都知道網路時代資訊取得容易,應該做點功課就能趨吉避凶?並不是這樣。我們應該把這種「暴衝型」登山者當作一種常態,也就是說,除非回歸到以前強制雇用嚮導的年代,這是無解的現象。
能做的,就只有請政府逐步加重推廣登山安全的力道,降低無頭蒼蠅的孳生機率,但即使做的再徹底,這只可能讓它趨近於零,而永遠不可能等於零。大眾這個群體浩瀚如海,過度自信者大有人在,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何時會有人發起神風特攻行動。
所以真的出了事,放輕鬆些,當成必然吧。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學會從登山者的事前準備程度來看山難,那就是一個山岳國家的理想境界。
.
至於其他能討論的問題,就是老生常談了,懂得人看了只會覺得無聊,但我這兒永遠都樂於為新手服務。
1. 【攜幼登山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不認為帶小孩登山有什麼錯,只要準備做的足,為何不行呢?但顯然歲數越小,風險就越大,而且何為可承受的風險,實在難以量化。我見過爸爸山友以專業背包(O牌)揹嬰兒爬小百岳,也一樣走過拉繩崩壁路段,只要家長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無不可。
但由於本案的場景是玉山,一夜未眠直奔登山口(2,610公尺),還要再前往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明顯缺乏休息和高度曝露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可能已經有人會出現輕微狀況了。自識和言語能力都有限的幼童,真的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嗎?而家長又懂得辨識病徵嗎?有如此剛愎自用的家長,出事也是無可奈何。
再來講家長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有限,使得家長所背負的責任極大,假如連自保都有問題,不只是失格的登山者,更是失格的雙親。故事之中,光是沒有風雨衣這一項就足以致命,一隻手撐傘也會影響在不平地形上的平衡感 (登山不用手電筒也是同理)。然後我觀察到他們行動速度緩慢,應該也會讓身體發熱也慢,使得失溫的危險更為提升。
再來就是體能上的準備。由於列舉的路線難度偏易,並無太高的鑑別度,而且從家長在行程後段體力耗盡的描述,也看得出來離山難只差一線之隔了。要帶小孩上山沒問題,但請要有能帶他平安下山的實力。
※後來發現有醫師提供專業意見,比我寫的更有參考價值喔: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736945289869860?hc_location=ufi
2. 【對冒險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粉專或部落格的市場需要,許多新世代的自媒體(YouTube、FB、IG、抖音等)經營者,或是自信滿滿的個人,都會刻意強調登山的冒險面與危險面,以吸引觀眾的矚目。獲得讚就像嗑毒品,是吧?我發文讚數少也難免會在意啦,更別說是要以內容賺錢的人們了。
其實從本案的行文中,多少能感受到對「承受風險能力」的自豪感,好像別人都不這麼做,我這麼做卻成功了,就是個值得掌聲的壯舉。假如事主已具有一定經驗,挑戰台灣尚未開拓的高山溪谷或攀岩路線,站在未知的前沿本身就是一種不需言喻的浪漫,即使撤退也是雖敗猶榮,又何須巧言文藻飾之?但假如是過度強調五寮尖、鳶嘴山、劍龍稜等千百人踏遍的「驚險之處」,那麼也只是有心或無心的利用了大眾對山了解有限的情況罷了。
這無奈地反映了台灣山岳媒體匱乏的現狀,我只希望往後傳媒和自媒體上面的知識傳播能做得更好。
所以說,兩位家長假如能潛心從教訓中反省,不要浪漫化撿鞋插曲和自身痛苦經歷,寫成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檢討文,我想就不會遭到這麼大的批評聲浪了。退一百步來說,休閒登山只對主觀有意義而已,客觀上並無任何成就可言,過於浪漫化自己的失誤只會顯得懵懂無知。
話說回來,就連火炎山都能摔死人,又有哪一篇IG上穿運動內衣的照片裡提到要注意地基掏空呢 (不信你去IG搜尋火炎山)?就算提了也沒有用吧,在旁邊立一個「崖邊拍照累積已X死」的牌子才是真的。(離題了)
3. 【體能,從了解自己開始】
計畫想去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又不知道自己體力能否應付的了?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能大概到哪裡,然後再適當的加強,可以參考以下我的心得 (但為求保險還是先學會登山手機導航,避免迷路吧):
北部建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部谷關七雄,南部雲嘉七連峰(還可以一直接下去)或尾寮山,看一下網路上紀錄的平均完成時間,首先爭取努力達標,然後再試試看能否更快,或是增加負重,並且持之以恆的訓練,切記不能偷懶太久。記住這個快/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強,而是為了在更艱難的行程中游刃有餘。除非你是天縱奇才,不然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快更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郊山爬夠了,不妨找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步道試試看自己身體的反應,我最推薦一日來回合歡西峰,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北峰前撤退就好了,可別硬撐啊。任何登山活動都有其風險,建議沒把握的新手攜伴同行,最好是有登山經驗的親友 ... (如果沒有,推薦從商業團開始,或是去報名上商業登山教育課程,培養自理的能力)。
我不是體能至上論者,因為事實證明有許多手段能夠幫助體能普通的山友完成行程,例如免揹團、神隊友、寬鬆的行程安排、挑天氣等等,而登山也遠遠不只是體能而已。可是!體能強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也是事實,所以才強烈建議大家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尤其是耐久力。不能爬山時,也可用跑步來加強或維持心肺能力喔!
朋友都在三角點擺pose拍了十幾張照,有說有笑,你卻氣喘如牛地卡在半山腰懷疑人生,不覺得體能練好才有享受的餘地嗎?😂😂😂
-----
最近的事件,讓我越來越覺得政府應該從全台各地挑選「郊山體能基準路線」,依照完成時間讓人民認識自己的體能層級,再用這個層級對應到大眾化的高山步道。雖然無法模擬海拔的差別,但起碼能給人一個粗淺的印象,避免越級打怪反噬自身。
想像步道口設置一個基準路線對應熱門百岳的解說牌,就可以讓民眾實際體會那個難度在哪。假如嘗試在X小時內完成基準路線就讓他叫苦連天,或是走完後覺得「哇~來回要四趟才等於雪山喔!」,也許就能降低暴衝的可能性。什麼都不知道就上路,那就太遲了。
拿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舉例,就曾有山友說6小時內完成是神腳、8小時以內是勇腳、10小時以內是健腳、12小時以內是普腳云云 (FYI,越野跑最快紀錄是3小時內),其實這種分級方式不少見,但我的用意是以「循序漸進的自我鍛鍊」來讓登山活動更安全,倒不是鼓勵大家華山論劍、盲目求快,可別本末倒置囉!
回想起最初的自己,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心上網看行程紀錄 (然後覺得注意事項好多好麻煩還是跟團好了),搞不好一步走錯也會成為暴衝俠啊~~ 要為新手設身處地著想,登山教育才會順暢吧。😀
⛰
「合歡西峰 危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Just Go,出發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記錄]單攻合歡北+合歡西峰-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健行筆記- 【網友心得】好累啊沒事別爬(合歡西峰單攻) 其實慢 ...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合歡西峰單攻裝備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合歡西峰單攻裝備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合歡西峰單攻裝備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登山VLOG】合歡西北峰單攻⛰️鳥山真的很鳥嗎?七上八下 ...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遊記合歡北峰二訪兼「修身養性」合歡西峰一日單攻 - 登山板 的評價
- 關於合歡西峰 危險 在 【車旅登山日誌】合歡山北峰|人生中的第一座百岳 - Mobile01 的評價
合歡西峰 危險 在 Just Go,出發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屏風山] 一日百岳單攻
最近P編週週都爬山,在家也踩登山機,一方面是為了復健,另一方面是為了接下來年底及明年初的海外攀登在練習。
這禮拜選了中橫四辣之一的屏風山,高度3250公尺海拔,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因為山頂無風景又走很久,也被岳界戲稱第五個鳥山(另外四個是合歡西峰、喀拉業、小劍山、鹿山)。
自大禹嶺登山口開始,來回總長15公里左右,我與 我想揪人去爬山 上揪的4個山友從台北包車,揪人條件設定在上河地圖速度,以減少速度不一的狀況,但還是不小心走的稍快一些,花了10小時完登,所以現在已經回到登山口洗完澡滑完手機等了一小時多沒事幹,只好來po個文。
說起來,相較上週的小劍山,這週的屏風山感覺簡單多了,比較順暢,上坡就上坡到底,沒有又上又下的,也沒有危險地形,但缺點是沿途風景較為簡單,有點純粹養身健行的感覺,會比較建議練身體為主才來爬(或是對百岳收集有所執著,或是想上奇萊北的人)。
另外的亮點是有2條小溪很美,還有楓紅可以拍照,其實沿途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下山埔里要吃什麼東西,如炸杏鮑菇、炎術……等。
等到肚子餓了。
IG:https://www.instagram.com/iammrpan/
#justgotraveler #屏風山
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準備,決定登山者的高度》
前文提到(註1)登山是一項興趣,而非運動,因為運動暗示了競爭性,競爭是不負責任的登山心態。話雖如此,我們也要面對現實:比較是人類的天性,大家或多或少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如何。
有了以上的共識,我們再接下來看一個岳界常有的爭論:快就是強?
隨著社交網路的興起,登山除了強身健體、觀星賞景,更成為展現自我的途徑。在各大登山網路社團中,常常會有山友貼出自己某條路線的單攻完成時間,獲得眾人的肯定與讚美。資訊流傳多了,有志證明自己的人們難免躍躍欲試,想測驗自己的能耐。
理性來說,社交平台是一把雙面刃,一邊能夠吸引更多人登山,一邊卻增加了山難的風險。怎麼說呢?一來台灣登山教育貧弱,普通人不曉得登山暗藏的危險和眉眉角角;二來新手若被看似輕鬆的行程描述、美照誘入山林,又缺乏妥善準備,確實是相當凶險。
所以焦點一直以來都模糊了:走的快固然厲害,但我們要看的是他的「準備」有多周全。吃力不討好的準備,才是決定登山者高度的關鍵。
準備是什麼?比如說你要首次挑戰單攻合歡西峰,是不是應該先在風險低、交通便利的郊山好好鍛練一番?是不是應該平常多去跑步鍛鍊心肺,爬樓梯增強腿力?是不是應該上網詳查別人的行程記錄,掌握路線上每個需要注意之處?是不是該觀察氣象預報?是不是該備妥所有可能需要的裝備和糧食?是不是該考慮出了事該怎麼撤退或求援?是不是該去上戶外課程,學習如何用GPS定位或判讀地圖?是不是結伴同行比較適合?隊友是不是能幫助我的老鳥?...等等。
你看,準備是不是一點也不好玩?一到了山上,你就只剩下自己的身體、身上的裝備及背包裡的東西能依靠了,所以準備到最好再上吧。(就算有神隊友,也必須讓自己習慣自立自強喔~😂😂)
循序漸進,每次出門前都做好萬全準備,方為長久的登山之道。強者,往往都是準備最好的人。
註一:《興趣 vs. 運動:一百種登山的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a.464037467276…/614653125548560/…
合歡西峰 危險 在 健行筆記- 【網友心得】好累啊沒事別爬(合歡西峰單攻) 其實慢 ... 的推薦與評價
【山友心得】淡蘭古道與深藏在心中的回憶|週五小品文. 前言這禮拜仍是連日陰雨的天氣,加上前幾天花東大地震,想出門又怕危險的 ... ... <看更多>
合歡西峰 危險 在 【登山VLOG】合歡西北峰單攻⛰️鳥山真的很鳥嗎?七上八下 ... 的推薦與評價
以路線來說,步道都非常清楚,不太可能迷路,也沒有太 危險 難走的路段。 合歡 北峰相當親民,容易抵達景色又美,是CP值很高的百岳。但是要抵達 西峰 必須 ... ... <看更多>
合歡西峰 危險 在 [記錄]單攻合歡北+合歡西峰-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篇為新手取向
日期9/8
人員:
北峰 我+我朋友
西峰 自己
交通:
半夜兩點從彰化出發,騎機車到遊客中心,再走到登山口
行進時間
5:45 登山口出發
7:10 分到北峰
7:40 出發去西峰
8:40 到4.3k(北峰西峰中點牌)
10:00 到西峰
10:15 開始回程
10:45 到5.7k(花崗西峰叉路)
11:34 回4.3k
13:46 回北峰
15:14 回登山口
總花時間約9小時30分
從登山口到西峰扣掉待在北峰的三十分
約花3小時45分(1:25北峰+2:20西峰)
從西峰回登山口 大概花5小時
(3小時回北峰+2小時回登山口)
最有感路段:
去程是過4.7k牌子到5.7k這段覺得最耗體力
回程是6.7k到6.3k這段陡上
還有回北峰的兩段陡上在這裡花很多時間
心得
到北峰其實沒什麼好說 ,算蠻輕鬆的路段剛出北峰到西峰有一段平路,再兩段陡下。
這邊我想特別提一點,忘記是哪段陡下,我一開始是往右邊走,但發現也太危險沒有東西可
以抓,右手邊下去就是山底,往左手邊看發現有路段可以下去,所以這邊算我判斷錯誤的地
方,如果有新手也是自己爬要小心這裡。
再來就是到北峰西峰中點牌子,我覺得如果體力判斷不行,這裡就該折返了。
5.7~6.3是一段平路,但後面會直接陡下到西峰,路程都是石頭路,拉繩的鋼柱有幾個鬆脫
算蠻危險,如果前一天晚上有雨或是當天會下雨,建議不要爬。
小故事:
到北峰,有兩對情侶、我跟我朋友還有一位伯伯。大家就休息聊聊天,因為本來目標就是西
峰,就詢問他們是否要去。兩對情侶都沒有要去,因為氣象預報下午12~3點間可能有午後雷
陣雨(在場七個人都知道)。
其中一對情侶在3:30就到北峰了,我也問有沒有人往西峰過去,他們說沒看到,但不確定是
否有人比他們早過去。
這時候那個伯伯已經要出發了,大家有點嚇到,我跟他說後面會馬上陡下,也有很多假山頭
。“伯伯:都來了幹嘛不去看看”說完就出發了。
我跟我朋友評估一下狀況。朋友覺得自己應該沒辦法。我跟他要一些水跟食物準備出發,考
慮到有可能會下雨,大概10:30沒到就要馬上折返了。
大概出發2~30分鐘,已經追到伯伯。我跟他說可能會下雨,10:30沒到要趕快折返。(這時
候沒問他水量)
到西峰開始回程,有遇到三組人(2+2+1)(5.7後6.3前),回到5.7,看到伯伯坐在那邊休
息(10:45左右)。我跟他說不要下去了,那邊上來太花體力,而且可能會下雨。問了一下
情況那個伯伯已經“沒水”,回程還有5.7公里其實很危險。我自己水量也有估錯所以剩200
毫升,但怕伯伯出事就分他一半,提醒他等下登頂的人下來一定要跟他們要水,還有回程路
邊有人有放水。
其實回程蠻擔心那個伯伯,但到3k的時候就知道他大概回不來了,那兩段陡上真的很耗體力
,。回到0.7k開始下毛毛雨(2:45左右)。
準備下山時因為路況管制待在遊客中心到5.點左右(也開始下大雨),剛好遇到有去西峰的
一組人。詢問有沒有看到一位伯伯,聊了一下,聽說他回到5.3左右腳受傷,而且沒水,他
們把備用水、急難救助物品全部給他後就叫救難隊(12~1點)。但他們回程沒看到救難隊上
去,我們推測從華岡上來。
下山到路況管制處(5:45)才看到救難隊車子。
--------
西峰雖然被叫鳥山,但景明明就很美。
如果要自行前往請務必考量自身體力,以及資源,當天只有七人前往西峰可以知道去的人很
少,出事也有可能都不知道。
遊客中心日出
反光板
北峰展望,可以看到中央尖
西峰牌子
旅途夥伴,可是他掉在路上(超難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247.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99641026.A.08F.html
※ 編輯: mext00884444 (223.138.247.56 臺灣), 09/09/2020 16:49: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