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日誌
【大肚山生態造林植樹活動】
很榮幸來參與知高圳保安林植樹活動,也是大肚山生態復育的一部分。比起各位先進,我不是林業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和團隊很支持這類活動。
種植不是只有選擇原生種這麼簡單,還要選擇符合當地氣候、生態的的原有樹種,不可把南部的種來北部、高山的種在平地,生態萬一不適應,樹種就無法存活,當地的樹種也有可能因互斥而無法存活。我們的山林保育發展的好,除了對後代有益,也是我們地方寶貴的資產,可以推動自然導覽,大家也都可以一起加入,介紹我們在地的自然特色、原生樹種。此外,也要考慮到大肚山火燒山的問題,要設置適當的防火帶,讓林相、生態得以留存不被破壞。
我們也可以結合這樣的生態復育,變成地方特色旅遊,作為環境教育、傳達理念的知識旅行。像現在疫情關係大家不方便出國,又想出來走走,可以規劃套裝行程,來大肚山走走,在台中住一晚,觀光吃吃喝喝都很好。甚至我們也可以培養英文導覽,以後疫情趨緩,外國友人來台灣,也可以帶他們看看台灣的原生林相樹種等等。有一句話叫做「越本土就越國際」,我們正可以推動這樣的旅遊!我很樂意與專家、在地民眾們一起努力,專業上交給專家,我們能努力的,是讓專家能好好發揮的政策。也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未來一起努力。
【海洋盃友善釣魚頒獎活動】
台中港北堤是全台第一個海釣示範區,在釣客社群裡,因為環境整潔、收費公道,因此口耳相傳,讚聲不絕。除了其昌副院長與多位地方民代、鄉親、中央公務單位、地方機關戮力奔走之外,更重要的是背後釣魚人社團自發性的責任感、榮譽感,有許多志工,一起努力協調,維護環境,讓北堤成為這麼優秀的海釣示範區。有個冷知識是,台中港北堤釣魚示範區的第01號會員,名叫蔡英文。希望蔡總統下次有機會來北堤,我們來一場釣魚比賽。
【鄉民盃壘球賽】
能在繁忙行程中,和我的3Q壘球隊一起打場比賽,是很奢侈的幸福。我對我的工作很認真,對打球也很認真,雖然是業餘壘球隊,我也希望大家熱身、比賽、賽後檢討,每一環節都要確實做到位。做什麼像什麼,是我對自己和夥伴們的要求。
壘球是團隊運動,我很喜歡大家互相補位,一起努力共同目標的感覺。一直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團隊運動。打壘球時,我什麼位子都打過,只要球隊需要,我就會去打,不管是不是最被注目的位子,這件事也影響我很大,直到現在,我仍期望自己,也告訴我的團隊,「成功不必在我」,只要事情有推展,舞台最亮眼的位子,不見得一定要是我們。
【拜訪地方企業】
對於任何期許或批評最好的回應,就是繼續努力做好份內的工作,持續犇走地方,傾聽民意,不辜負鄉親的期待!
我拜訪成立超過50年的建成鋼鐵,與總經理暢談經濟、國際貿易及匯率對產業造成的影響,獲得許多寶貴的建議。再前往拜會龍井東海藝術街商圈主委,藝術街在郭達鴻主委及團隊的努力下,已是全國知名的特色商圈,我也和主委研究討論如何讓藝術街商圈及東海社區更活絡發展。新的立院會期已開始,除了在國會繼續專業問政,也會持續傾聽地方需求,繼續犇走為台灣。
【原民盃選手餐會】
晚上參與原民盃選手餐會。
一直很熱愛運動的我,能跟運動員們聊天是很開心的。大家很好奇我是怎麼從政的,我從阿公過去的身教言教,要用台語報出出身,才可以吃飯的往事談起,再說到阿公是漢醫,曾參選過,但開票那天就停電了,大家以為阿公會選上,但停電後再開票就落選了。那時覺得阿公很唬爛,但長大以後,才開始發現原來過去阿公講的故事都是真的,這大概是我的政治啟蒙起點。
我提到我曾經拿阿公的履歷表質詢,我發現我們對於台灣地理、歷史的教育、資訊,是破碎而陌生的,我們實在應該讓下一代多了解台灣歷史發展的痕跡,以及自己在地的事務。我想要在此表達的是,過去我們讀書可能只在意考高分,但其實讀書是很有趣的事情,像我在台中,讀那邊的歷史,研究當地的地理環境,會覺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是我們生活的土地,所以讀起來格外認同,讓人了解生活的土地有什麼樣的事情。
過去我大學畢業後曾經考過體育主播,但被嫌棄應該去報早安農村。我那時覺得,台語是我的母語,是我的根,台就是我的特色,我希望能夠將「台」這個過去有點被污名化的字眼,轉化成為正向的、可以很帥的感覺,可是前陣子也有個新聞:「咖啡廳店員「台語」點餐,老闆制止喊:別人會覺得很俗」沒想到到了今天,還是有這個狀況,這個我們得要再努力。
我在國會以母語問政的風格,並不是要追求大家都要會聽、講台語,而是追求大家都能講母語,而台灣事實上就是多元族群的社會,這個社會必須尊重多元族群不同的語言。習慣使用,語言才會活,就跟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風氣才能培養起來。目前第一步,希望努力的方向是各委員們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語問政,如果是阿美族的委員,用阿美族語質詢;布農族的委員,用布農族語質詢,而國會可以提供通譯。
三十多年前,就有一個立委戴振耀,在國會用台語質詢,即使受到很多攻擊也持續堅持,同期的立委盧修一、謝長廷也曾經協助翻譯。而母語不只是在家講,也可以走出家門,在公共空間與正式的官方場合講。任何人在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都可以選擇使用他覺得較為熟悉、或者期望使用的國家語言。我們有了《國家語言發展法》,但目前實務上來看,還沒有好好的落實。我希望能以我自己開始做起,以我自身推動這件事。
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太魯閣族有位年輕人叫做何盈暉(Lowbing Miyu),他傳承祖母的巫醫天職,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展露天份,但卻被同儕訕笑排擠。比如酸他:「你是巫師喔!你有沒有執照?我現在頭痛你幫我看啊!」有人覺得他是假的,有人罵他來鬧的,讓他曾經很寂寞很痛苦。這有點像我先前提到過去被人笑台的成長經驗。
不論在哪個領域,我覺得找到自己的「價值」很重要,過去我曾因為「講母語」這件事被訕笑,但我覺得,這就是我這個人的出身、這個人的基本價值,我台得很驕傲!希望撕掉過去社會文化認為的低俗標籤,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驕傲他自己的出身,並踴躍傳承自家家族的歷史文化!我希望我們能共同孵一個夢,那就是以人民為本、以台灣為本、以公平為本,逐步建立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R11flT 來賓:岑永康、倪雅倫、楊雅筑、鄒兆龍、Ruby、曾珮瑜、Mei、孫國豪、謝忻 各國型男:法比歐、賈斯汀、湯姆士、凡安、宋讚養、夫米、賈斯汀、賀少俠、佩德羅、肯納、姜勳、龍書明、夢多、賀少俠、艾瑞森、柯子培、安托利、安杰、蔡...
「同儕排擠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Re: [請問] 為什麼你們能在美國留那麼久阿-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 Q&A ] "排擠某人" 的英文怎麼說呢?... - Ronnie's English Cafe ...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排擠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排擠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排擠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排擠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被排擠特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被排擠特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同儕排擠英文 在 Re: [討論] 蔡英文很注重國防這塊? - 看板HatePolitics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同儕排擠英文 在 陳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薦一下最近讀完而又很喜歡的小說:
說到近年最炙手可熱的小說,《正常人》勢必佔一席位。作者莎莉.魯尼是新銳的愛爾蘭作家,1991年出生的她在26歲出版首本著作《聊天記錄》,被稱為新一代的沙林傑,新作《正常人》更被譽為千禧世代的文學經典。
小說講述兩個愛爾蘭小鎮的高材生,由高中到大學畢業這五年間的故事。康諾高大英俊,個性溫柔內斂,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可是寒微的出身,成了他心頭最大的陰影。而梅黎安家境富裕,個性孤僻獨立,桀傲不馴,是大家眼中的怪胎。這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平行線,卻因著康諾的母親是梅黎安家裡的清潔工而產生交集,兩人私下交往,發展出一段影響彼此一生的愛情與友誼。
《正常人》被稱為千禧世代的縮影,在歐美成為現象級小說,那麼書中的千禧世代到底是甚麼樣子?
千禧世代不齒舊有制度,祟尚自由和變革,對事情總是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候這些想法並不真的經過深思熟慮,而是為了表達自我而蹦出來的念頭;他們要不害怕被拒絕,所以選擇首先拒絕別人,要不就是把人際關係當成最寶貴的資產,做的所有事,只為了能讓自己被別人多喜愛一點點,甚至委曲自己也在所不辭。他們活在物質和資訊爆炸的年代,卻深陷在冗長乏味的人生。
《正常人》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群倔強卻脆弱,敏感而暴烈的年輕人。魯尼厲害之處,在於並不需要動用華麗強烈的文字,也不必刻意製造戲劇場面,而是用輕盈如羽毛的遣詞,輕描淡寫他們面臨的種種人生轉捩點,平常卻深刻,是真正的大巧不工。
***
《正常人》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魯尼巧妙地把對當代生活的觀察和批評融入故事,其中對「階級」的探討尤其精闢透澈。
康諾的母親是梅黎安家裡的清潔工,兩人雖然從不把話說破,但懸殊的社經階級無疑讓這段關係蒙上陰影;
康諾是高中萬人迷,梅黎安則被排擠,使得康諾因為怯於流言,而邀請了校花當畢業舞會的女伴,可見同儕間的地位也是一種階級:
當梅黎安和康諾兩人都考獲大學獎學金,這筆錢讓康諾不必煩惱房租和學費,簡直是雪中送炭,但對梅黎安而言,獎學金是用來印證自我能力,只是錦上添花的榮耀而已;
更弔詭的是,在獎學金晚宴上,康諾打黑領帶,唸拉丁文誓詞,而那些為他們端盤子的服務生也是學生,只不過他們得靠打工才唸得起大學,低下階層出身的康諾,對這樣的「菁英主義」感到良心不安。
最有意思的還要數這一點:唸英文系的康諾眼見課堂上其他人總是雄辯滔滔地談論文學,但他總是羞於表達而顯得格格不入,後來更發現同學根本連書也沒有讀過。
書末他終於在一場讀書會中意識到文學之於富人,是一種階級的產物,用來彰顯自己的品味,但對他而言,閱讀文學帶來的不是優越感,而是「被偉大藝術感動的歡愉」,康諾也明白到,要瞭解活生生的人,和他們建立親密關係,就必須運用類似閱讀小說時的想像力。
階級自古已存在於社經層面上,在友伴的角力之中,在關係的拉扯牽絆裡,牢固而無解。但是當我們閱讀《正常人》之後,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正正呼應了康諾對閱讀文學的感悟,也許,只是也許,就能成為打破階級的第一步。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正常人》
作者:莎莉.魯尼
由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
新開Patreon會有獨家小說連載同雜文,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
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FB: 陳煩
同儕排擠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較低階的需求被滿足後,人們會追求下一個更高層次的需求,例如社會的需求或尊重的需求,不論青年或老年,唯有高層次的需求被滿足,才能達到裡外一致真正的滿足,才是真正地活得好。
上層需求的滿足,類似麥可拉斯基所說「自我超越的需求」的滿足,藉著生命回顧的方式,即藉由檢視自己生命中的轉折點,來反省生命的意義、了解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目標,這是活得好非常關鍵的要素。
我們要養成時常檢視、回顧自己生命歷程的習慣,這是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上層目標一個有效的方法。其次,向標竿學習,閱讀別人的傳記,了解我們想要學習的對象,認識他們的來時路,也會對發現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取自《樂齡的幸福課》
……………………………………………………………
各位朋友,晚安:
我雖然主要介紹心理勵志類的書,但各位知道,這領域廣闊似海。我推薦過不少受大眾歡迎的暢銷書,我也很積極介紹一些我感覺重要,但不一定一下子就能被接受的遺珠。
這本書是作者跟老人家相處,不管是上課也好、研究也好,集結的一套系統完整且可以實用的生命教育。我常覺得我內在有部分活得像老人家,這也許跟我學心理學有關,我很自動化地從學生時代,就一直整理我的過去。
「五十歲之後,我們要養成時常檢視、回顧自己生命歷程的習慣,這是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上層目標一個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知道,這議題絕對不是上了年紀的人要面對的事。很多人的迷惘失落,歸根究柢,就是不知道「我是誰?」
多一種說法,也就是內在的「自我認同」有些矛盾衝突,還沒經過適當的梳理。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作者的用心,我很希望這本書被看見,因為我認為這對大多數人都有助益。
最近朋友跟我分享一句話,談到世上最危險的事,是不知道自己是誰。祝願您,有自知之明,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不只要好好活著, 更要活得好好
【文/ 魏惠娟、王梅】
活躍老化準備的五個層面二十七個主題,都是老後的基本需求,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好好活著,但是卻無法保證能夠活得好好。人類有想要滿足各層面需求的心理,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較低階的需求被滿足後,人們會追求下一個更高層次的需求,例如社會的需求或尊重的需求,不論青年或老年,唯有高層次的需求被滿足,才能達到裡外一致真正的滿足,才是真正地活得好。
上層需求的滿足,類似麥可拉斯基所說「自我超越的需求」的滿足,藉著生命回顧的方式,即藉由檢視自己生命中的轉折點,來反省生命的意義、了解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目標,這是活得好非常關鍵的要素。
告訴我,你的人生故事
因為人們有自我超越的需求,老年人仍然渴望探索生命的意義,所以樂齡學習中的「生命回顧」課程,很受老年人歡迎,長輩們不論教育程度高低都喜歡回顧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臺灣樂齡發展十年來,感人的生命故事不計其數,有的是透過戲劇演出的方式來呈現,有的是透過繪製生命故事本的方式,樂齡故事豐富了樂齡學習的價值與內涵。
五十歲之後,我們要養成時常檢視、回顧自己生命歷程的習慣,這是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上層目標一個有效的方法。其次,向標竿學習,閱讀別人的傳記,了解我們想要學習的對象,認識他們的來時路,也會對發現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接著,我們從成人發展理論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精采的生命故事來說明。
艾瑞克森從小就疑惑自己的身分,他常常問自己:「我是誰?」雖然媽媽與爸爸(繼父)都告訴他:「爸爸就是你的親生父親。」但是艾瑞克森從親戚、鄰居的流言,從他們的尷尬態度,感覺得到不對勁,因此他從小就與爸爸不親,雖然爸爸很慈祥,但他仍然感到孤獨。
艾瑞克森的外型是典型北歐人:金髮藍眼、身材高大,但是他的父母卻都是黑髮的猶太人,母親家族住在丹麥,父親家族則住在德國,當他們定居德國時,艾瑞克森常覺得與同儕格格不入,他的外型使他在猶太社區教會被認為是非猶太人的異教徒,但當他回到學校,德國同學認為他是猶太人與來自丹麥的外國人,而對他百般排擠。他的童年就是在猶太教與異教、德國與丹麥、生父與繼父之間擺盪,他因此汲於探索「自我認同」此一課題。
他厭倦學校刻板、填鴨的正規教育,雖然考取大學,但是並沒有就讀。高中畢業後,他花了六、七年流浪,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他要追尋自我。他一度想以藝術為志,並曾學習雕刻與素描,但是當他發覺自己不會使用色彩,而且永遠無法跟上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偉大的藝術家,他選擇放棄藝術之路。這個放棄使他的內心更混亂,他處在一種脆弱、退縮的狀態,也就是他所說的「自我認同的危機」。
後來,他前往維也納的海茲(Hietzing)學校教書,這所學校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女兒─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跟兩位朋友所創設的實驗學校。因為在這裡工作,他有機會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並在她的引導下,學習精神分析、兒童分析,接受蒙特梭利訓練,並且和一些重量級大師學習,他就此確認了以精神分析與心理學為志業。
艾瑞克森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受到很多女性幫助。他的母親對他充滿期待,母親是他所有生命希望與力量的泉源,母親讓他感到自己與眾不同。他在維也納時,以安娜.佛洛伊德為導師來學習,安娜除了欣賞他,也像母親一樣照顧他保護他。雖然他一直在尋找並渴望父親形象,但是實質上卻是女性一直餵養他、看顧他,給他力量,讓他逐漸發展出自我以及專業。
一九二九年, 艾瑞克森在海茲學校遇到了他的妻子瓊(JoanErikson)。瓊在艾瑞克森的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不但照顧他的食衣住行,擔負起養育兒女的工作,並協助艾瑞克森發展學術專業。艾瑞克森經常轉換服務的醫療機構而頻繁搬家,由於出身之謎,他缺乏歸屬感,再加上過去流浪成為習慣,不斷遷徙反而讓他感到安定;艾瑞克森沒有很好的生活能力,他不喜歡做飯、買東西,甚至在餐廳也由瓊幫忙點菜;艾瑞克森也很少花時間陪伴兒女,都交由太太照顧。某些時候,艾瑞克森就像瓊的另一個小孩。瓊是漂泊不定、混淆掙扎的艾瑞克森心中一個穩定、堅強的支持力量,幫助他把混亂的生活帶上正軌,讓他感覺安心,有力量向上成長與發展。
發掘生命價值
艾瑞克森成為精神分析會員後,他想前往丹麥並申請丹麥國籍(因為據說丹麥是他的根),但是被拒絕了。他帶著失望與屈辱的心情離開,接受瓊的意見前往美國,美國張開雙臂歡迎他,也讓他把美國當作是自己的新祖國。
取得美國國籍後,他把自己的姓名改為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英文名字中的「H.」是他繼父的姓氏。移民美國對艾瑞克森來說意義重大,他景仰美國文化,他認為美國是民族大鎔爐、是一個新興國家,美國的國家認同是它自己所創造、生成的。當他申請歸化丹麥這個他認為的根源之地時,丹麥卻如同生父一般拒絕他,另一方面,卻有一個全新天地接納了自己,既然他追不到屬於自己的根,只能重新塑造自己。在美國,沒有人在意你的父親是誰,沒有人關心你從何處來,艾瑞克森於是成為自己的父親,終於他覺得自己開始掌握自己的生命。
一九五○年,艾瑞克森出版第一本書《童年與社會》,在這本書中,他以「認定」這個主題貫穿各章,並且提出最著名的理論:生命週期八階段論。一九五八年,他又出版了《青年路德》,研究宗教領袖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這樣面臨認同混淆與掙扎的人,如何走過心理困境,並找到力量,甚至影響了歷史的發展─這當然也是艾瑞克森自己想要回答的問題。在對路德的探討中,他發現透過自己的聲音,能化解自我認同的危機,艾瑞克森也因此找到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一九六○年,艾瑞克森到哈佛大學任教,他很重視與學生的關係,幾乎有四分之一的大四生都選修過他的課。許多學生覺得他優雅迷人,並視他為精神導師,因為和他接觸與談話總是能得到心靈滿足。對學生來說,他像是一個理想的父親,也是一個智慧的長者。艾瑞克森和學生緊密的聯結,來自於學生對他的認同,也因為他協助了學生尋找自我認同與方向。
後來艾瑞克森花了五年時間(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九年)出版了另一本重要的書《甘地的真理》,當時他已步入老年,從他的理論來看他自己的生命建構,只剩最後一個階段,就是統整自己的生命與價值。甘地(Gandhi)出身貴族,青年時到倫敦學習當律師,原本想成為有知識、有修養的英國人,後來他明白自己不可能成為英國人,也因此被激發投入種族運動。艾瑞克森想要探討甘地如何在帶領種族抗爭行動中,實踐自己的真理。但是,艾瑞克森在寫作過程中,一度寫不下去,因為他看到甘地對周遭親人的漠不關心與霸道行徑,這竟是他原來崇拜的偶像。於是他寫了一封長達二十五頁「給甘地的信」,透過與聖人對話,討論人類根本的問題與價值,表達他對甘地作為之感覺,他並把這封信收錄於書中。藉著探尋甘地的真理,說出自己的真理,統整了自己的學說。
艾瑞克森於一九九四年九十二歲時離世,他的生命幾乎和二十世紀的世界一起走過。艾瑞克森的重要貢獻在於他能夠把「我是誰?」「我來自何處?」「我要往哪兒走?」等深沉而個人的生命問題與心理困惑,整理成一套心理學理論,他用自己的生命與智慧來萃取理論,解答了許多人的困惑;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去試驗並實踐自己的理論,藉著自己的理論,走完生命週期,他認真面對自己的生命,用他的一生來追尋及整合自我。艾瑞克森可以說是自我實現、貢獻影響世界,並且自我超越最貼切的案例。
●設計你的人生下半場
對於人生上層目標的追求,支持著下半場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你的上層目標是什麼?從艾瑞克森、馬丁·路德、甘地等人的生命故事,你有什麼啟發呢?是否也來回顧一下自己的生命歷程呢?
一、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你發現自己的人生轉折點有哪些呢?
二、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從你的人生轉折點,你是不是更能了解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呢?
三、從艾瑞克森的故事,你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
.
以上文字取自
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327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https://www.facebook.com/comehomelife/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儕排擠英文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bit.ly/2R11flT
來賓:岑永康、倪雅倫、楊雅筑、鄒兆龍、Ruby、曾珮瑜、Mei、孫國豪、謝忻
各國型男:法比歐、賈斯汀、湯姆士、凡安、宋讚養、夫米、賈斯汀、賀少俠、佩德羅、肯納、姜勳、龍書明、夢多、賀少俠、艾瑞森、柯子培、安托利、安杰、蔡博文
00:00:54 台灣學生上課像看電影?國外連廁所都別想上?!
00:42:38 歧視?亞洲人分組被排擠?懂英文就變得很搶手?!
01:23:04 賀少俠愛相隨異地求學!為繳房租四年沒外套穿?
#飄洋過海 #學費天價貴 #補習地獄 #語言不通 #水土不服 #考試小心機 #同儕壓力 #排擠 #言語霸凌 #出席率很重要#社團文化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bit.ly/2ArSCq8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bit.ly/2F0rFhp
★協志仁甫玩遊戲【明星便利店】►►https://bit.ly/2FV4ZjH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bit.ly/2Sxb4oq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同儕排擠英文 在 [ Q&A ] "排擠某人" 的英文怎麼說呢?... - Ronnie's English Cafe ... 的推薦與評價
senator 參議員;上議院議員n. · senior 年長者;上司;資歷深者n.;年長的;資深的;高級的adj. · senatorial 參議院的;上議院的adj. · seniority 年長; ... ... <看更多>
同儕排擠英文 在 排擠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霸凌(辱罵、嘲弄、 惡意中傷)、社交霸凌(團體排擠、人際關係對立)、網路霸凌(以 ...霸凌的種類關係上的霸凌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通常是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使 ... ... <看更多>
同儕排擠英文 在 Re: [請問] 為什麼你們能在美國留那麼久阿-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actaylor (Mac)》之銘言:
: 這個例子
: 讓我想到在台灣被歧視的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
: 不管怎麼做就是會被台灣人排擠還有看不起
: 有點離題了
: 不過很好奇
: 為什麼這麼多人去美國念書被歧視
: 還是一堆人要過去呢?
: 單純因為現實面的問題嗎?
因為台灣社會、我的家庭、學校、同儕等外在因素從小告訴我,
我必須努力出國(美國)唸書、把英文練好、然後在當地找到好工作最好能夠落地生根,
能夠成為「人上人」,即使回台灣後也可以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有更好的薪水和社會地位,因為我拿到美國的學位,我也可以講的一口好英文。
是的,我是典型的這個社會結構下的產物。
(無論我現在還是否如此認為,或者現在整個世界經濟的改變,我的成長環境是如此)
經你的提醒,
就某一方面來講,似乎和東南亞外籍勞工來台灣工作,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生活,
有那麼一些相似。:)
: 就像外籍勞工必須賺錢養家一樣
: 美國的名校多而且教育資源充足
: 還是另有其他特殊原因?
: 在那邊唸大學或是研究所是不是很難打進美國本土學生的圈子裡呢?
我念研究所的經驗,是,很難,應該說要打入圈子「外圍」不難,但是要「有份量」
必須經過一番「寒徹骨」,(自己看了都覺好笑的形容)
尤其當你身處在一個是唯一的外國學生的科系,(人類學系很有可能會遇到此情形)
或者你因為要練習英文了解當地文化等等因素
決定離開講同樣語言有同樣文化的台灣人圈的時候。
當英文練到大概可以跟老美一起談學術談天文地理,
甚至比他們還會講笑話,比他們還了解「美國文化」譬如音樂藝術等,
當學術經驗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朋友「自然」多了,「份量」自然重了。
一開始我必須犧牲看我喜歡的電影、聽我喜歡的音樂,
和台灣朋友舒服的用中文聊天的時間,
和我的老美朋友們看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玩他們喜歡的game,
聽他們喜歡的音樂、聊他們有興趣的話題,練習喜歡他們喜歡的事物,
只是久了,當我好不容易打入了一點她們的圈子,交了幾個真正的知心的朋友,
我也不再有那當初的那些耐心來配合他們了,或者更正確的說,
我有更多的所謂的「自主性」可以選擇想交的朋友,因為這個時候,
或許是別人想來跟你交朋友,或者他們必須來配合你,
或許這時候你可以作些改變,讓文化輸入跟輸出,不要再如此的不平等。 :)
: 如果是這樣 主要原因是不是他們大美國的心態
: 覺得只要英語講不好就是很差勁或是其他文化毫無可取之處?
這個點讓我想到,
New Yorker 這一期的某篇文章,
就在講中國的 Crazy English Camp.
我記得好像幾年前在台灣新聞裡就看過這個報導,當時只覺得不可思議。
文章裡提到,中國人對英語那狂熱卻也複雜矛盾的心理,
他們嘶吼者「征服英文,讓中國更強大」,
他們告訴自己「全世界有六分之ㄧ的人口講中文,
我們學習英文是因為同情這些不會說也學不好中文的人!」
這個補習班的口號是 " I am crazy, I succeed".
多年後我再讀這新聞,已經在美國幾年了。
在經歷數不盡因為無法完整又快速的用英文表達自己,
或者指導教授那聲聲句句質疑我的英文能力的評語,
而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個垃圾的日子後,我不再覺得不可思議,
卻好像多一些了解,那些與所謂「西方」緊緊相連而建構出的自我認同。
我們要成為「完整的中國人」,
必須是建立在能夠讓英語世界的人見到我們能夠講出完美的英文的這個前提上;
這種必須要打倒英文,好讓「世界」(西方,尤其是美國) 看到你的存在的,
狂熱的似乎好笑,卻也不得不的民族主義。
荒謬的,卻也不得不承認的悲哀現實,也很想作些什麼改變,
就是語言能力帶來的絕對權力,因為語言決定存在,
我們也可以選擇拒絕,結果不過也就是那永遠的被邊緣化。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s://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08/04/28/080428fa_fact_osnos?currentPage=all
: 這也讓我想到台灣的外國學生中文講的好的不多
: 所以幾乎都還是聚集成互助團體 有些待好幾年中文一樣沒進步 也不想進步
: 一樣每天只能跟說英語的人溝通 要台灣學生處處配合他們
: 在美國念書 真的跟當地學生成為好友是不是那麼困難?
: ABC普遍都很自以為是嗎?
: 唸研所的人會不會比較開明 心胸開放 普便較懂得尊重其他文化和說其他語言的學生?
: 謝謝~
: 我很想去留學
: 不過不想被那種沒什麼內涵 心胸狹窄 卻還在唸研究所的人歧視
: 只想好好做研究 並且交幾個可以讓我認識真正有價值的美國文化的當地人朋友
加油,來這生活後,你就會知道在這裡生活的箇中滋味,
你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來應付處理無論是友善或是歧視的人,
但是,研究生涯裡很多時候也是自己獨處的時間,有時候或許也會覺得,
好像獨處反而輕鬆點。 :)
(p.s. Jared Diamond 和Said 等的東西讀多了,真的會有種撕裂的感覺,
尤其當無力的,很想作些什麼改變,卻有很多「不得不」的時候)
: ※ 引述《darse (百事)》之銘言:
: : 我也來說說我的例子好了
: : 我人也在加州
: : 跟原PO一樣
: : 我是來念12年級的
: : 我在的學校是一家亞裔人口眾多的學校
: : 不過亞裔的幾乎都是韓國人
: : 台灣跟大陸人也是有就是了
: : 沒錯
: : 也是有排擠的問題
: : 我英文課的project是好險班上有台灣人
: : 才勉強擠進去的
: : 基本上老師這方面
: : 對於原po的遭遇我一點也不意外
: : 因為我也碰過
: : 我花了三天寫的essay
: : 被草草寫了一個BS就退回了 (BS=牛便便XD)
: : 呵呵 不過我給別的老師看
: : 他們卻說我寫的還不錯
: : 很奇妙吧
: : 我想 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吧
: : 找到自己的朋友圈
: : 我不避諱
: : 那時候的朋友雖然很宅
: : 但是的確是我心靈上的支柱
: : 教會也是個好選項
: : 他們人都還挺親切的
: : 後來呢
: : 我進了家裡附近的社大
: : 認識了一群台灣朋友
: : 也開始認識其他的外國朋友
: : 因為跟台灣朋友的社交圈建立起來以後
: : 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了
: : 進而也敢去跟外國人交涉
: : 也交到了幾個還不錯的外國朋友
: : 給原po的建議有很多
: : 但是最主要的
: : 還是先找專業的諮詢人員
: : 來替自己解開心中的那曾枷鎖
: : 如果真的比較適合回台灣
: : 就像上面有個大大說的一樣
: : 先回去
: : 準備好再來也不遲
: :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 : 原po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190.4.249
推 antimissle:好文!!
※ 編輯: cottonball 來自: 67.190.4.249 (05/19 07: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