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朋友的心聲,愛盲都聽到了!!
多謝您們的使用回饋,歷經半年的改版,
#愛盲有聲點字圖書館 2.0終於上線囉🎉🎉🎉
讓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重大的轉變!
👉手機、平板、電腦皆可操作:
因應使用裝置的不同,呈現方式也會跟著更動,
同時支援各大瀏覽器,不管您習慣哪種平台📱💻🖥,都能輕鬆登入收聽。
👉更方便的操作介面、搜尋結果更多:
操作流暢度大幅提升,也支援報讀軟體,
搜尋功能簡單化,還能偵測同音異字,不小心打錯字也能搜尋到您要的書📗
👉一鍵下載、我的書櫃功能:
可以一鍵👆下載整本書的所有檔案,不用再逐一下載各章節。
以及新增「我的書櫃」功能,下次登入時,可以從上次沒聽完的地方繼續,隨時點、隨時聽🎧
👉合成書免安裝軟體:
收聽合成書不必再另外安裝軟體,直接下載mp3檔即可收聽,步驟超簡略👍
👉新增推薦精選功能:
不知道要聽什麼書?讓就讓主題式書單來推薦您💕
搜尋書籍時,系統也會依照書籍分類推薦其他類似書籍,讓您聽都聽不完👂
超多嶄新的功能,就等您親身來體驗啦👋👋
愛盲有聲點字圖書館:http://lib.blindness.org.tw/
#歡迎視障朋友免費加入會員
#歡迎透過意見回饋分享您的使用心得
同音 錯字 在 DeepBelief.ai 深度學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語法糾錯是基於自然語言理解上下文來修正語法錯誤,不但可以用在像智能客服等場景的,更是讓語音識別正確率再向上突破的關鍵技術,但中文又比英文更難些,因為光是錯字就會有同音錯字與同形錯字的差別....
https://mp.weixin.qq.com/s/Dj8KIe6LbVGonV-Kk9mO2Q
同音 錯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國語日報》隔週連載的專欄「臺文風趣談」,我會寫些古早事情與小朋友交流。
這次是分成三集刊登的「動物專題」,此為第一集,聊聊與民眾較為親近的牛、狗和貓。
雖然都說臺灣人愛牛、不吃牛肉,不過對於不務農的人來講,牛肉倒是照吃不誤。我阿公牛年輕時最愛吃牛雜,臺語叫「gû-là-sà」,這個「là-sà」是何字殊為難解,在各類臺語字典也找不到同音語詞。之前有次在ClubHouse提及此事,有聽友回應他故鄉有間「垃圾(lah-sap)麵」,也是專賣內臟之類,是否所謂「là-sà」其實就是「lah-sap」?我倒覺得是反過來,應該是牛雜羊雜等內臟本就叫做「là-sà」,但販賣的店家在書寫招牌時,用音近的「lah-sap(垃圾)」代替,造成後人誤解「là-sà」其實就是「lah-sap」。
舉個例子,本來臺灣有一種麵叫「摵(tshi̍k)仔麵」,就是煮麵時麵條要放在笊籬(麵摵仔,mī-tshi̍k-á)裡在高湯中晃動,也就是「摵」的動作。然而店家多半寫成「切仔麵」,反過頭來造成今人或將這種麵叫做「切(tshiat)仔麵」。這就是寫錯字反過來影響讀音的例子。因此我依然不認為「gû-là-sà」是「牛垃圾」,只是店家代替的用字而已。
另一個與語言有關的事情是「寵物」。「找臺語」(https://chhoe.taigi.info/) 網站收錄了各種年代、版本的臺語字典,搜尋對應華語稱為「寵物」者,最早的版本還是要到相當現代的1976年Maryknoll台英辭典才收錄,而且也直接稱為「寵物 thióng-bu̍t」。再更遲一點的臺語字典有收錄「動物伴」的說法,我也曾聽過「精牲仔囝」,但實際上在日常生活都不曾聽聞。也就是說,在傳統的觀念裡,是沒有養來陪伴、觀賞、玩樂的「寵物」這觀念。如此一來,當年西川滿寵貓愛貓,貓死後還將牠的皮作為限定本的封面,可想而知是多麼前衛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