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競爭地圖系列】連鎖咖啡店產業:台灣新外需箭頭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小秘密:
💡零售跨足、外帶特化、國際品牌支撐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三國鼎立
💡連鎖咖啡店產業蓄積台灣資本市場與餐飲業海外佈局新力量
💡新興本土品牌厲兵秣馬,連鎖咖啡店產業扎根創業沃土
==============================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香氣飽滿、苦甜醇厚的咖啡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此豐美的消費基礎自然孕育出龐大的商業價值,並且透過多元的咖啡通路型態蓄積成為台灣餐飲消費市場的新興力量。
1993及1994年,台灣本土品牌丹堤咖啡及怡客咖啡成立,並陸續開展加盟機制,台灣咖啡店產業開始走向連鎖經營與規模商業化。1998年統一集團代理星巴客首度落腳台灣,啟動國際品牌經營台灣咖啡市場開端。2004年85度C成立並快速展店,同年超商龍頭7-11推出CITY CAFÉ品牌,以24小時經營搭配大量鋪機全台門市的優勢,在細酌慢飲的店內飲用型態外,開創出訴求效率與便利的平價咖啡外帶模式,後續各大超商陸續推出現煮咖啡外帶/外送服務,成為台灣咖啡飲用普及化的起跑指標。在咖啡深植「國民味蕾」的基礎上,2006年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成立,帶動創新力大爆發的外帶特化店態進入消費市場。於此同時,黑沃、成真、Fika Fika等兵強馬壯的本土新創品牌也挾帶著各自精采的競爭特色快速發展。
多元的企業參與及經營模式,構築起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不容小覷的競爭力量,甚至成為帶動台灣餐飲服務輸出的新箭頭、並扮演資本市場生力軍的角色。因此,研究團隊以連鎖咖啡店產業為範疇,首度嘗試爬取自1993年(台灣連鎖咖啡元年)以來,台灣機構投資人、媒體報導、研究機構及產業領導團隊的產業論述進行分析,繪製出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競爭地圖,並且以經營型態為區分,歸納出6項不同的企業陣營,整理說明如下,歡迎指教與討論。
1️⃣ 餐食複合店態
以咖啡飲品搭配調理餐食、烘焙點心的複合型經營店態,為最早期開啟台灣本土咖啡店連鎖經營的模式,代表業者如丹堤、怡客、伯朗咖啡館等,在很長一段期間內強勢主導了台灣連鎖咖啡店市場。不過近年這項經營模式遭遇新進競爭者的衝擊與挑戰,面臨品牌老化與消費者流失的困境,業者紛紛著手展開服務創新與經營轉型。如丹堤咖啡導入無人點餐機、怡客咖啡嘗試與一之鄉聯名經營模式等。其中伯朗咖啡館2019年雖關閉多家門市,但母公司伯朗咖啡B2B業務通路仍維持不錯的表現,為萊爾富Hi Café、美廉社Simple Café供應咖啡豆原料。
2️⃣烘焙複合店態
烘焙複合店態以烘焙商品為經營特色,烘焙品營收貢獻度與咖啡飲品相等、甚至可能更高。這項模式以發跡於高雄的金鑛咖啡及85度C為代表。85度C為台灣近年連鎖咖啡產業海外布局的經典代表案例,以自建物流中心與中央廚房的模式進行海外布局,目前全球門市達1,100家,分布於中國、澳洲與美國。2018年85度C年營收約241.2億新台幣,其中中國市場占比高達62%,台灣則佔16%。以品項劃分則以西點麵包營收貢獻度較高,佔70%。不過另一家金鑛咖啡2019年因鉅額虧損陷入經營危機,改由富士康廣告集團承接全台13家門市,預計2020年2月將更換為新品牌,屆時金鑛咖啡很可能將成為時代的眼淚了。
3️⃣國際品牌
1998年統一集團代理星巴克落腳台灣市場,迎來國際品牌經營台灣咖啡消費市場的首航,在星巴克的品牌效應影響下,咖啡跳脫功能性飲品的角色,向上擴及至生活型態、文化價值等層面,甚至掀起民眾將咖啡店作為重要生活與工作場域的風潮,同時也開創出台灣過去較少見的高價精品咖啡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底統一集團處分上海星巴克股份,交換台灣星巴克持股,2018年台灣星巴克已正式成為統一集團子公司。
除了星巴克外,日本UCC也在台灣咖啡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相對於全台13家的咖啡店門市,UCC在台灣更加聚焦於B2B咖啡豆供應業務,為全家Let’s Café、OK Café、頂好 We Café的重要供應商。2019年啟用的雲林烘豆廠,為UCC亞洲最大海外投資案,不難看出UCC希望繼續深耕台灣咖啡市場的強大企圖。此外,由餐飲業跨足咖啡銷售的麥當勞,推出McCafé品牌,挾帶全台近400家據點的優勢基礎進行推廣,並且運用獨特的店中店咖啡專櫃形式,近年發展也相當快速。
4️⃣零售通路跨足
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跨足現煮咖啡銷售的服務模式,為台灣連鎖咖啡產業最獨具特色、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企業陣營,2004年7-11推出CITY CAFÉ品牌切進外帶咖啡市場,首創超商跨足現煮咖啡銷售的先例,一舉將咖啡消費族群由相對小眾的咖啡愛好者大幅擴充至一般消費者。超商咖啡坐擁據點密集(如7-11已鋪機超過全台5,400家門市)、商品平價且可多元搭售、標準化設備可快速製作等優勢,加上母集團厚實的資本能量,在短期內成功推動超商成為台灣相當重要的咖啡通路。
除7-11外,全家、萊爾富、OK等其他超商業者、全聯、頂好、美廉社等超市業者、以及義美等專賣品牌業者均跟進投入,強勢撐起極具台灣特色的超商咖啡模式。由於銷售表現良好,超商業者不僅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於門市咖啡銷售,更進一步以咖啡單品為核心,開創出豐富的門市店態,如7-11的「!+? CAFE RESERVE」、全家的「Let’s Café 品牌旗艦店」、以及全聯的「We Sweet Café」等,顯然現煮咖啡已成為台灣流通集團迎戰下世代商機的重要戰場。
5⃣外帶特化型店態
2006年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成立,由於大幅開放加盟,短短數年內獨樹一格的外帶特化型店態已在台灣咖啡市場舉步生風。2019年路易莎咖啡門市數量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專賣型連鎖咖啡店網點最為密集的品牌。除了咖啡飲品本業外,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也開始逐步拉高餐食營收比例,例如路易莎自建餐食供應鏈,cama亦開出餐飲複合品牌豆留森林。
值得注意的是,外帶特化型品牌近年所蓄積的力量,正逐步展現在具備更高擴散效益的資本市場與海外佈局方面,路易莎與cama均規劃於近兩年內完成上市櫃目標,有助於強化台灣相對薄弱的餐飲類股市場輪廓,提高市場投資組合多元性;除此之外,路易莎與cama亦陸續插旗潛在消費力豐沛的東南亞海外市場,加上最早期的代表企業壹咖啡亦持續深化海外布局力道,使外帶特化型咖啡品牌逐步匯集成為引領台灣餐飲品牌國際化的新箭頭。
6⃣新創本土品牌
除了大型知名連鎖品牌外,台灣新創本土品牌近年也挾帶著各自精采的競爭特色快速發展,與大型連鎖集團強調規模經濟與標準化的經營重點不同,新創的中小型本土品牌大多具備了一部分第三波咖啡浪潮的特點,強調品牌高專屬性、較小眾的獨特優勢與飲品風味,例如卓越的烘培與沖泡技巧、或是結合直接貿易與社會公益特色等,也更加重視高黏著度的小範圍客群經營。兵強馬壯的本土品牌近年在台灣市場取得不錯的發展,不僅開闢出匠心別具的經營模式,也是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走向細緻化、成熟化階段的重要特徵。
在經過上述的資訊整理論述後不難看出,活力十足的連鎖咖啡店產業正在成為台灣下一個服務業海外開拓的箭頭。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以亞洲為中心的強勁海外市場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日本國內需求低迷不振對服務型企業盈利造成的損害。因此越來越多日本內需服務型(餐飲、零售為主)企業開始將東南亞等海外國家視為「新外需戰略」的樞紐地帶,將海外業務做為支撐企業營收與獲益增長的「第二支柱」。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是否有機會在日本經驗的沃土上,培育出本土餐飲文化新外需的箭頭,我們認為是相當有潛力且值得關注的。
📣是否有細心的朋友發現了呢?我們已經悄悄換上了不同的LOGO!
新的一年,因應母集團發展方向,我們將標竿日本大型流通集團旗下自建產業智庫的方式,成立「未來流通研究所」。往後研究團隊將繼續與大家分享全球流通產業情報,全新的網站與資料庫也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上線,屆時會再向大家報告,敬請支持與指教喔 😀
#產業競爭地圖
#餐飲產業
向上 失 智 據點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產業競爭地圖系列】連鎖咖啡店產業:台灣新外需箭頭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小秘密:
💡零售跨足、外帶特化、國際品牌支撐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三國鼎立
💡連鎖咖啡店產業蓄積台灣資本市場與餐飲業海外佈局新力量
💡新興本土品牌厲兵秣馬,連鎖咖啡店產業扎根創業沃土
==============================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香氣飽滿、苦甜醇厚的咖啡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此豐美的消費基礎自然孕育出龐大的商業價值,並且透過多元的咖啡通路型態蓄積成為台灣餐飲消費市場的新興力量。
1993及1994年,台灣本土品牌丹堤咖啡及怡客咖啡成立,並陸續開展加盟機制,台灣咖啡店產業開始走向連鎖經營與規模商業化。1998年統一集團代理星巴客首度落腳台灣,啟動國際品牌經營台灣咖啡市場開端。2004年85度C成立並快速展店,同年超商龍頭7-11推出CITY CAFÉ品牌,以24小時經營搭配大量鋪機全台門市的優勢,在細酌慢飲的店內飲用型態外,開創出訴求效率與便利的平價咖啡外帶模式,後續各大超商陸續推出現煮咖啡外帶/外送服務,成為台灣咖啡飲用普及化的起跑指標。在咖啡深植「國民味蕾」的基礎上,2006年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成立,帶動創新力大爆發的外帶特化店態進入消費市場。於此同時,黑沃、成真、Fika Fika等兵強馬壯的本土新創品牌也挾帶著各自精采的競爭特色快速發展。
多元的企業參與及經營模式,構築起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不容小覷的競爭力量,甚至成為帶動台灣餐飲服務輸出的新箭頭、並扮演資本市場生力軍的角色。因此,研究團隊以連鎖咖啡店產業為範疇,首度嘗試爬取自1993年(台灣連鎖咖啡元年)以來,台灣機構投資人、媒體報導、研究機構及產業領導團隊的產業論述進行分析,繪製出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競爭地圖,並且以經營型態為區分,歸納出6項不同的企業陣營,整理說明如下,歡迎指教與討論。
1️⃣ 餐食複合店態
以咖啡飲品搭配調理餐食、烘焙點心的複合型經營店態,為最早期開啟台灣本土咖啡店連鎖經營的模式,代表業者如丹堤、怡客、伯朗咖啡館等,在很長一段期間內強勢主導了台灣連鎖咖啡店市場。不過近年這項經營模式遭遇新進競爭者的衝擊與挑戰,面臨品牌老化與消費者流失的困境,業者紛紛著手展開服務創新與經營轉型。如丹堤咖啡導入無人點餐機、怡客咖啡嘗試與一之鄉聯名經營模式等。其中伯朗咖啡館2019年雖關閉多家門市,但母公司伯朗咖啡B2B業務通路仍維持不錯的表現,為萊爾富Hi Café、美廉社Simple Café供應咖啡豆原料。
2️⃣烘焙複合店態
烘焙複合店態以烘焙商品為經營特色,烘焙品營收貢獻度與咖啡飲品相等、甚至可能更高。這項模式以發跡於高雄的金鑛咖啡及85度C為代表。85度C為台灣近年連鎖咖啡產業海外布局的經典代表案例,以自建物流中心與中央廚房的模式進行海外布局,目前全球門市達1,100家,分布於中國、澳洲與美國。2018年85度C年營收約241.2億新台幣,其中中國市場占比高達62%,台灣則佔16%。以品項劃分則以西點麵包營收貢獻度較高,佔70%。不過另一家金鑛咖啡2019年因鉅額虧損陷入經營危機,改由富士康廣告集團承接全台13家門市,預計2020年2月將更換為新品牌,屆時金鑛咖啡很可能將成為時代的眼淚了。
3️⃣國際品牌
1998年統一集團代理星巴克落腳台灣市場,迎來國際品牌經營台灣咖啡消費市場的首航,在星巴克的品牌效應影響下,咖啡跳脫功能性飲品的角色,向上擴及至生活型態、文化價值等層面,甚至掀起民眾將咖啡店作為重要生活與工作場域的風潮,同時也開創出台灣過去較少見的高價精品咖啡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底統一集團處分上海星巴克股份,交換台灣星巴克持股,2018年台灣星巴克已正式成為統一集團子公司。
除了星巴克外,日本UCC也在台灣咖啡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相對於全台13家的咖啡店門市,UCC在台灣更加聚焦於B2B咖啡豆供應業務,為全家Let’s Café、OK Café、頂好 We Café的重要供應商。2019年啟用的雲林烘豆廠,為UCC亞洲最大海外投資案,不難看出UCC希望繼續深耕台灣咖啡市場的強大企圖。此外,由餐飲業跨足咖啡銷售的麥當勞,推出McCafé品牌,挾帶全台近400家據點的優勢基礎進行推廣,並且運用獨特的店中店咖啡專櫃形式,近年發展也相當快速。
4️⃣零售通路跨足
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跨足現煮咖啡銷售的服務模式,為台灣連鎖咖啡產業最獨具特色、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企業陣營,2004年7-11推出CITY CAFÉ品牌切進外帶咖啡市場,首創超商跨足現煮咖啡銷售的先例,一舉將咖啡消費族群由相對小眾的咖啡愛好者大幅擴充至一般消費者。超商咖啡坐擁據點密集(如7-11已鋪機超過全台5,400家門市)、商品平價且可多元搭售、標準化設備可快速製作等優勢,加上母集團厚實的資本能量,在短期內成功推動超商成為台灣相當重要的咖啡通路。
除7-11外,全家、萊爾富、OK等其他超商業者、全聯、頂好、美廉社等超市業者、以及義美等專賣品牌業者均跟進投入,強勢撐起極具台灣特色的超商咖啡模式。由於銷售表現良好,超商業者不僅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於門市咖啡銷售,更進一步以咖啡單品為核心,開創出豐富的門市店態,如7-11的「!+? CAFE RESERVE」、全家的「Let’s Café 品牌旗艦店」、以及全聯的「We Sweet Café」等,顯然現煮咖啡已成為台灣流通集團迎戰下世代商機的重要戰場。
5⃣外帶特化型店態
2006年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成立,由於大幅開放加盟,短短數年內獨樹一格的外帶特化型店態已在台灣咖啡市場舉步生風。2019年路易莎咖啡門市數量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專賣型連鎖咖啡店網點最為密集的品牌。除了咖啡飲品本業外,路易莎咖啡與cama café也開始逐步拉高餐食營收比例,例如路易莎自建餐食供應鏈,cama亦開出餐飲複合品牌豆留森林。
值得注意的是,外帶特化型品牌近年所蓄積的力量,正逐步展現在具備更高擴散效益的資本市場與海外佈局方面,路易莎與cama均規劃於近兩年內完成上市櫃目標,有助於強化台灣相對薄弱的餐飲類股市場輪廓,提高市場投資組合多元性;除此之外,路易莎與cama亦陸續插旗潛在消費力豐沛的東南亞海外市場,加上最早期的代表企業壹咖啡亦持續深化海外布局力道,使外帶特化型咖啡品牌逐步匯集成為引領台灣餐飲品牌國際化的新箭頭。
6⃣新創本土品牌
除了大型知名連鎖品牌外,台灣新創本土品牌近年也挾帶著各自精采的競爭特色快速發展,與大型連鎖集團強調規模經濟與標準化的經營重點不同,新創的中小型本土品牌大多具備了一部分第三波咖啡浪潮的特點,強調品牌高專屬性、較小眾的獨特優勢與飲品風味,例如卓越的烘培與沖泡技巧、或是結合直接貿易與社會公益特色等,也更加重視高黏著度的小範圍客群經營。兵強馬壯的本土品牌近年在台灣市場取得不錯的發展,不僅開闢出匠心別具的經營模式,也是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走向細緻化、成熟化階段的重要特徵。
在經過上述的資訊整理論述後不難看出,活力十足的連鎖咖啡店產業正在成為台灣下一個服務業海外開拓的箭頭。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以亞洲為中心的強勁海外市場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日本國內需求低迷不振對服務型企業盈利造成的損害。因此越來越多日本內需服務型(餐飲、零售為主)企業開始將東南亞等海外國家視為「新外需戰略」的樞紐地帶,將海外業務做為支撐企業營收與獲益增長的「第二支柱」。台灣連鎖咖啡店產業是否有機會在日本經驗的沃土上,培育出本土餐飲文化新外需的箭頭,我們認為是相當有潛力且值得關注的。
📣是否有細心的朋友發現了呢?我們已經悄悄換上了不同的LOGO!
新的一年,因應母集團發展方向,我們將標竿日本大型流通集團旗下自建產業智庫的方式,成立「未來流通研究所」。往後研究團隊將繼續與大家分享全球流通產業情報,全新的網站與資料庫也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上線,屆時會再向大家報告,敬請支持與指教喔 😀
#產業競爭地圖
#餐飲產業
向上 失 智 據點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19屆第2次定期會總質詢|一起打造友善城市!】
大家好!最近真的是忙翻天,除了參與式工作坊與宣傳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審基隆市政府196億元的預算,審預算與監督是議員的本分,而這些都是大家的稅金,當然要好好研究,所以我和團隊真的是沒日沒夜的在研究預算,並針對預算與施政計畫提出建議,之後也會整理重點來跟大家介紹、說明~
上週五是我的總質詢!因為上述原因😢,因此拖到今天才來和大家重點摘要我總質詢的重點,第一次我的總質詢是針對社區關懷據點、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勞動處與勞動權益還有跳蛙公車介面與通勤、交通資料建置分析,還有整個城市觀光來討論。而這一次總質詢,我們還是從社區出發,從公共空間、生活品質提升、人本城市來討論要怎麼從各部門建立友善的城市!
以下說是重點摘要,但資訊真的太多很難幾個字說明白,因此文章比較長,請大家慢慢閱讀。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監督我、監督市政府😎,並提供更多的建議,一起來推動友善城市!!
🎠鄰里公園誰負責?
薇仲上任快一年的時間,收到非常多關心公園的朋友針對公園的陳情,除了希望有共融遊具與參與式設計外,更多的就是公園維護的問題,例如設備與清潔的問題。目前兩公頃以上的公園由都發處公園管理科來管理,兩公頃以下公園由各區公所管理。
大家住家附近最常使用的公園多數是屬於小型的公園、由各區公所管理,但大家知道嗎!今年開始,我們各區公所才新增了一點點公園維護的經費,以安樂區公所來說,今年新增的248萬公園管理維護費,主要僅針對安樂區「五座」稍大、由區公所維護管理的公園:進行一年度四次的除草(然後錢就用完了)。
你會問,剩下的公園捏?那設施壞了怎麼辦?日常的清潔維護只能靠里長和社區志工的愛心來維護,如果設施壞了或需要更新,多數由里長都會把心力放在遊說議員上,請議員來「指定」「建議款」(建議款是什麼?懶人包:https://tinyurl.com/y4e8dgeg ),來除草、整理公園環境。沒有收到議員關愛(或沒有票)的公園與使用者,就真的只能靠社區自發性的維護。
👋談到建議款就要廣告插播👋:如果你和家人鄰居是公園的使用者,關心公園的改善與維護,不要再苦等議員的「關愛」惹!(你不一定等的到辣!)歡迎來參加:【百萬預算❤️我們決定】https://tinyurl.com/ucgs6bf ,用這筆570萬、大家繳納的稅金,自己動手來決定公園的改善與維護計畫喔!
所以除了建議經費過少的問題,我也提到,民政處和各區公所應該參考國內外的案例,讓社區居民可以自發性的來維護公園,我提到英國和荷蘭的例子,並不是說公部門因為經費不足就可以把維護責任丟給民間與社區,而是要投入許多專業資源的支持:例如空間規劃、設計的協助,參與式工作坊的直接民主帶動,並提供維護相關的法規、專業知識,讓大家可以參與公園的設計與維護,更重要的,是透過公共空間的共同參與,凝聚社區的認同感並培力公民參與!
🐈浪浪貓咪怎麼辦?
「社區有很多浪浪不知道該怎麼辦?」是我們常常接到的詢問和擔心,目前,TNR(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回置)是所知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增加數量的最人道方法,我針對社區浪浪貓咪及TNR相關計畫的規劃來跟市府進行討論,以包含公司協力、積極溝通和教育與培訓等幾個關鍵要素的臺北市的TCCP(臺北市街貓友善照顧行動方案)作為參考方案,並檢討基隆動保所的關於流浪動物問題的經費、人力和教育問題。
基隆目前能夠協助進行TNR或是TNVR的團體少,動保所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相關預算沒有明顯提升,其他預算也難以支持足夠的專業人力,及提供社區足夠的教育資訊、志工訓練和正確觀念倡導文宣,更難以補助團體進行公私協力的TNR相關計畫,臨時會有提到的臨時人員薪資提升問題也未反應在明年的預算編列上。
針對公私協力以及預算人力提升部分,市府會向其他縣市取經,也可以和有豐富經驗的團體接觸並配合,人力和預算的部分市府也會持續努力。臨時人員薪資提升部分,市長回應正在進行討論,整體市府臨時人員的薪資要一起檢討、提升,需要審慎來評估,但方向上是支持且會持續處理。我們肯定市府的態度,也期望能夠在明年的預算中,看到整體市府臨時人員的薪資提升,以及TNR相關計畫的規劃及預算的提升。
💦污水佗位去?
大家知道我們生活(洗澡、洗衣、洗碗、排泄)產生的污水和小吃餐飲店的廢水最後都排到哪裡去嗎?基本上應該是污水下水道管線,透過污水處理,把這些涵蓋了垃圾、排泄物、污染物的水處理過,才能回歸水循環,不至於造成巨大污染。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海洋、河川污染和塑膠微粒,除了未處理過的工業廢水(偷排放)造成外,,更多是由住家和小吃產生的污水(包含有清潔劑和未油水分離的水)直接排入河川和海洋所造成的,除了造成生態浩劫和環境問題外,也會造成我們的公共衛生問題,這也是有些水溝和田寮河、旭川河、基隆港會這麼臭的原因!
因此,我也特別利用這次總質詢機會和市府討論污水管線的佈建,目前基隆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是35%左右(沒有百分百喔!!),在近幾年中央營建署補助相關經費新建污水下水道管線、增加污水管線普及率,目前基隆已經進入第三期施作範圍,預計在2023年完成五期施作、達成60%的接管率。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製造的廢水是造成公共衛生問題和環境污染的元兇,一定急著想知道自己住家到底完成污水管線接管了沒,我很遺憾的說,針對資訊公開的部分,目前基隆工務處網站上僅更新到二期施作的範圍,針對資訊公開與市民知情權,真的有非常多要改善的,我也在總質詢中有請處長要將更新最新的接管進度,並用圖面資訊顯示方便大家查詢進度。
而目前新建的污水管線越來越多,代表著需要維護的管線越來越多,從2019年的例子來看,如安樂區櫻花社區出來的大污水管線就因為後續接管戶數多、年久失修而壞掉而造成污水滲漏,對公共衛生造成很大的疑慮,然而,因為2019年管線維護經費不足,我們從受理陳情至今,承辦單位都說污水管線維修費已經不夠,無法修理,等到2020年(也就是現在審的預算)才將櫻花社區外公共管線的問題納入維修範圍。另外也因為管線是早期新建,一開始還查不到管線正確位置,必須土法煉鋼去確認,也造成工程的困難。
針對管線維護的議題,從上述例子來看,我認為目前的經費和市府內的編制(沒有污水管線維護科)還不足以支應後續越來越多管線維護的費用,因此我也在總質詢中提到依照《下水道法》和《基隆市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十年前就制定了!!)並參考其他城市就推廣徵收污水處理費作為污水管線的處理費用(台北市從普及率86%就開始徵收污水處理費、高雄市也從35%普及率開始徵收),就和水費一樣,必須由使用者付費,這個觀念一開始推行當然不容易,但我們必須開始認知到大家一起分擔這些污染與處理的成本,才可能讓我們的衛生環境更好、生活品質才會提升!
🚲人本交通行不行?
今年基隆市交通事故件數大幅成長,代表我們的交通正快速惡化。尤其是年初高齡者行人事故頻繁,市政府也很努力提出對策、執行護老專案。但我們呼籲除了檢討「人」的因素,改善交通設計才是根本;尤其這次播放在辦公室周遭拍攝用路人都遵守號誌仍差點被撞的危險影片,相信市府主管也是看得心驚膽顫。
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交通時,能以「人本交通」的精神去規劃。譬如新北市已擴大辦理、友善過馬路需要較長時間的族群的「觸動式延長行人號誌秒數裝置。或是許多縣市都已在做的彩色行人穿越道,以及行人專用時相、行人穿越道退縮等。此外也建議應該完成智慧運輸系統,以維持道路服務水準。
然而處長回應會以人為本、兼顧用路人權益並盡力執行,但不良的交通設計時刻威脅著市民生活,期待交通處盡快完成研擬及規劃。
🌈一起打造性別平等城市!
上個月底,非常開心我和幾位議員同仁一起成立了基隆市議會促進性別平等連線!這次總質詢我也針對連線成員都非常關心的「國小非正式課程時間(例如:晨光活動)校外志工入班」相關問題跟教育處進行討論。
先前我們以公文詢問教育處針對校外團體於非正式課程時間入班,是否有個校合作團體的相關統計,是否有相關統計,並未得到統計資料的回覆。此次總質詢教育處則回應目前有18所小學和校外志工團體配合,學校會針對非正式課程時間入校的志工團體進行檢核,教育處不會直接介入。我們希望針對非正式課程時間,不管是入班的校外團體、課程及教材內容,教育主管單位應該都要有所掌握,並針對非正式課程時間防範違反《教育基本法》或《性別平等教育法》狀況有相關配套措施。
向上 失 智 據點 在 失智養護中心費用、失智長照、失智安養院推薦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失智 服務據點; 財團法人向上社會福利基金會, 臺中市中區公園路48號, 週一至週五全日, 李婉仙/督導, 04-22010572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 臺中市潭子區聚興里 ... ... <看更多>
向上 失 智 據點 在 台中市「#向上清活小屋」每週二、四開辦2天,提供#年輕型失 ... 的推薦與評價
台中市罹患失智症者預估超過2萬9000人,而失智症非老年人專有疾病,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市府打造全台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為有記憶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