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帶黃金甲》寫出了真實的歷史 | 盧斯達 on Patreon】
《滿城盡帶黃金甲》頭一段,身為後母的王后與太子有私情。聽說太子要請旨外調,母后去私下對質。
王后:你要走?你害怕了?
太子:你是我母后。
王后:你跟我在一起三年了,我是誰,你心裡最清楚……我不是你母后……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太子:其實甚麼都改變不了。
跟很多人不一樣,張藝謀的戲,我較喜歡這一部。讀一部片,好過看外國人教你甚麼是政治、甚麼是權力、甚麼是暴政。
《滿》的宮廷,設定介乎現實與魔幻。整排的巨乳、琉璃砌成的走廊、金雕玉砌的宮殿,還有一個整天強調天圓地方、忠孝禮義的君主;但事實上,王的國家是一個小王國。王本來是一個軍人,娶了梁王國的公主,拋棄元配,靠「外國勢力」的力量當上了王。王喜歡這段政治婚姻帶來的權力,但不喜歡這段婚姻產生的妻子,但又忌憚梁王和輿論,於是只好和王后演著第一家庭的樣子,背後籌謀著用藥慢性毒殺王后。女方家勢顯赫、王也是靠以下犯上得位不正,有心理問題,更有政治合法性的懷疑。奪權的手段越多黑幕,得位後就越要強調仁義道德。
戲中的王總是文縐縐的滿口道理。王的設計,是一人身兼皇帝以及皇帝文飾者 / 文人。「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這叫天圓地方,取法天地,乃成規矩,在這方圓中,你們各居其位,這就叫規矩。君臣父子、忠孝禮義,規矩不能亂……」、「為了這個家,很多事情朕都可以忍,因為朕怕了亂了規矩。」然而王自己也不遵守規矩,才坐上這個王位。
王為了規矩可以不斷殺人。劇中充滿沒有「國家機密」之名的國家機密。王的元配是國家機密,所以最後娶了她的大臣,全家被敕令追殺;太子和同母異父妹妹亂倫真相,也是機密;王用來毒殺王后的藥方、王后拉攏海歸回來的二王子密謀造反,通通都是機密。從二千多年前董仲舒說的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老理論,到經理人塞給周柏豪說的不要反抗媽媽的母子論,其實都是「政治合法性理論」不同高度的呈現。
中國人知道為了廣大土地的政治穩定,政治權力最好集中,但集中之後掌權者就成了不受克制的「唯一公民」,便設定了理論上的「天」去壓制皇帝,用士大夫群體來道德監察他,用宗祖和朝廷慣例去限制他。傳統的「天譴論」與其說表現中國人迷信「天」有介入人間的能力,不如說其實是呈現文人沒法克制絕對皇權的現實。因為凡人治不了王,只好寄望「天」來「提醒」他。上世紀的中國文化人因為救國心切,對中國的事情無條件美化,例如他們認為中國是君臣共治,政權已經開放給士大夫,與民主選舉制各有千秋。然而如果政權開放,就沒人會用天來譴責君王,就用實際的政治手段去達成目的。最後人只能以天來理論性克制王權,反倒是歷史辯證地證明了君權的勝利。
政治的慣例也包括古聖王的傳說。由於體制上沒權力可以挑戰君權,於是古聖王的傳說不斷被創造和提起,迂迴地作為君主的模範,或者警戒。中國的政治傳說,總是充滿童話色彩,因為是後人有目的地撰寫,為特定的政治議程(勸戒君主) 服務。例如作為始祖的黃帝、堯舜、周文王武王,都是一個刻板性格,就是忠孝仁義、勤政愛民,他的統治擴大,沒有一次是壓迫而來,而是四周的部落聽聞他做事決斷公平,所以「四方歸附」。
這些童話故事雖然聽來天真無邪,卻是政治儒教「護教學」的基礎,沒有它們,就沒有道德模範,勸戒君主的基礎也沒有了。為了維持賢達自身的社會功能,以前的政治人物都會一律洗白,乃至慢慢被雕造成完美的聖人。例如周文王武王本身的行動,是以下犯上,後來卻被文飾為天命已經改變,他們造反只是「順天應人」,但周制的建立卻是嚴防天命再次改變。就像基督教開始不久,教會就開始制止民間出現新的巫師,不再承認人類會收到「新的啟示」——雖然在官版經書編集的之前和之後,民間一直有人自稱是新的先知和教世主。
我的造反是順天應人,而你的造反則是站在歷史大勢的對立面,必定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政治意志的最主要構成元素就是輸打贏要,其次就是文飾夠力。如果周王是一個不會以下犯上的好人,之後就沒戲唱,成不了歷史留下的名字。能夠在歷史出現,都不會是好人。然而士大夫總得在歷史裡找一些人來作為道德模範、以古非今,於是積習下來,歷史人物變成一個集團,慢慢就滋生大眾歷史學,例如中國五千年來沒有侵略過其他國家的講法。湯家驊肯定是士大夫,所以這樣說也相當合乎傳統。
在東方專制主義的系統,只有一個公民,其他都是畜獸。百官朝服依不同等級繡上不同野獸,大概都有類似意思。其他人總是永恆地不滿,所以法家才有那麼多理論去教君主如何「馴服」臣子,因為他們內心都是不滿。王后知道自己被慢性毒殺,迫著要反撲;二王子是個有孝心的兒子,也只能跟隊,做了抗命者。大王子是中間派,申請調到邊疆,希望離開權力鬥爭;小王子也希望奪權,但因為能力太低,太早現身,最後也是被父親打死。
這些身份尊貴的人,都死得很沒尊嚴,也是死於想尋求尊嚴;但在帝國之中,只有皇帝能夠有尊嚴。王后想推自己的兒子上台,自己才能拿回生命和尊嚴;二王子只有登位,才可以阻止母親被父親殺害;年幼的小王子則想在王位上得到重視和權力。所以最後每一個人都被迫與王父對著幹。 周潤發演的王,演出了手段陰暗但又滿口仁義道德的虛偽是一層,面對家人紛紛倒戈的不勝其煩又是一層,但最後坐看家破人亡、血流成河也要決心維持自己掌權的「規矩」和秩序,又是一層,充份表現「政治意志力」是怎樣一回事。登上龍椅之前是怎樣的人,並不重要;只要坐了上去,就是單程列車,只能頭也不回,走到底,至死之前都要歇斯底里地維持作為王與父的尊嚴。因為尊嚴是上癮的,一旦在龍椅上獲得過,就永遠不會放手。
在君主歇斯底里的時候,利害相關的人最後都會抗命,即使知道有極高可能失敗。良知未泯的同情者,總會由同情變成不知為何就胡裡胡塗成了抗命的前線。當然有時人更會像太子一樣,只想離開,不願意天上有兩個太陽爭炎。「你要走?你害怕了?」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以及認為其實甚麼都改變不了的兩種人,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滿》上演前後,大概人們只記得巨乳、黃金視覺疲勞、面癱的周杰倫等等,但這確實是一個反映歷史的寓言故事。中國歷史家李開元在訪問中說:「一切歷史都是推想。有時候,文學比史學更真實。」信焉?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君王論基督教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滿城盡帶黃金甲》寫出了真實的歷史 | 盧斯達 on Patreon】
《滿城盡帶黃金甲》頭一段,身為後母的王后與太子有私情。聽說太子要請旨外調,母后去私下對質。
王后:你要走?你害怕了?
太子:你是我母后。
王后:你跟我在一起三年了,我是誰,你心裡最清楚……我不是你母后……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太子:其實甚麼都改變不了。
跟很多人不一樣,張藝謀的戲,我較喜歡這一部。讀一部片,好過看外國人教你甚麼是政治、甚麼是權力、甚麼是暴政。
《滿》的宮廷,設定介乎現實與魔幻。整排的巨乳、琉璃砌成的走廊、金雕玉砌的宮殿,還有一個整天強調天圓地方、忠孝禮義的君主;但事實上,王的國家是一個小王國。王本來是一個軍人,娶了梁王國的公主,拋棄元配,靠「外國勢力」的力量當上了王。王喜歡這段政治婚姻帶來的權力,但不喜歡這段婚姻產生的妻子,但又忌憚梁王和輿論,於是只好和王后演著第一家庭的樣子,背後籌謀著用藥慢性毒殺王后。女方家勢顯赫、王也是靠以下犯上得位不正,有心理問題,更有政治合法性的懷疑。奪權的手段越多黑幕,得位後就越要強調仁義道德。
戲中的王總是文縐縐的滿口道理。王的設計,是一人身兼皇帝以及皇帝文飾者 / 文人。「天地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這叫天圓地方,取法天地,乃成規矩,在這方圓中,你們各居其位,這就叫規矩。君臣父子、忠孝禮義,規矩不能亂……」、「為了這個家,很多事情朕都可以忍,因為朕怕了亂了規矩。」然而王自己也不遵守規矩,才坐上這個王位。
王為了規矩可以不斷殺人。劇中充滿沒有「國家機密」之名的國家機密。王的元配是國家機密,所以最後娶了她的大臣,全家被敕令追殺;太子和同母異父妹妹亂倫真相,也是機密;王用來毒殺王后的藥方、王后拉攏海歸回來的二王子密謀造反,通通都是機密。從二千多年前董仲舒說的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老理論,到經理人塞給周柏豪說的不要反抗媽媽的母子論,其實都是「政治合法性理論」不同高度的呈現。
中國人知道為了廣大土地的政治穩定,政治權力最好集中,但集中之後掌權者就成了不受克制的「唯一公民」,便設定了理論上的「天」去壓制皇帝,用士大夫群體來道德監察他,用宗祖和朝廷慣例去限制他。傳統的「天譴論」與其說表現中國人迷信「天」有介入人間的能力,不如說其實是呈現文人沒法克制絕對皇權的現實。因為凡人治不了王,只好寄望「天」來「提醒」他。上世紀的中國文化人因為救國心切,對中國的事情無條件美化,例如他們認為中國是君臣共治,政權已經開放給士大夫,與民主選舉制各有千秋。然而如果政權開放,就沒人會用天來譴責君王,就用實際的政治手段去達成目的。最後人只能以天來理論性克制王權,反倒是歷史辯證地證明了君權的勝利。
政治的慣例也包括古聖王的傳說。由於體制上沒權力可以挑戰君權,於是古聖王的傳說不斷被創造和提起,迂迴地作為君主的模範,或者警戒。中國的政治傳說,總是充滿童話色彩,因為是後人有目的地撰寫,為特定的政治議程(勸戒君主) 服務。例如作為始祖的黃帝、堯舜、周文王武王,都是一個刻板性格,就是忠孝仁義、勤政愛民,他的統治擴大,沒有一次是壓迫而來,而是四周的部落聽聞他做事決斷公平,所以「四方歸附」。
這些童話故事雖然聽來天真無邪,卻是政治儒教「護教學」的基礎,沒有它們,就沒有道德模範,勸戒君主的基礎也沒有了。為了維持賢達自身的社會功能,以前的政治人物都會一律洗白,乃至慢慢被雕造成完美的聖人。例如周文王武王本身的行動,是以下犯上,後來卻被文飾為天命已經改變,他們造反只是「順天應人」,但周制的建立卻是嚴防天命再次改變。就像基督教開始不久,教會就開始制止民間出現新的巫師,不再承認人類會收到「新的啟示」——雖然在官版經書編集的之前和之後,民間一直有人自稱是新的先知和教世主。
我的造反是順天應人,而你的造反則是站在歷史大勢的對立面,必定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政治意志的最主要構成元素就是輸打贏要,其次就是文飾夠力。如果周王是一個不會以下犯上的好人,之後就沒戲唱,成不了歷史留下的名字。能夠在歷史出現,都不會是好人。然而士大夫總得在歷史裡找一些人來作為道德模範、以古非今,於是積習下來,歷史人物變成一個集團,慢慢就滋生大眾歷史學,例如中國五千年來沒有侵略過其他國家的講法。湯家驊肯定是士大夫,所以這樣說也相當合乎傳統。
在東方專制主義的系統,只有一個公民,其他都是畜獸。百官朝服依不同等級繡上不同野獸,大概都有類似意思。其他人總是永恆地不滿,所以法家才有那麼多理論去教君主如何「馴服」臣子,因為他們內心都是不滿。王后知道自己被慢性毒殺,迫著要反撲;二王子是個有孝心的兒子,也只能跟隊,做了抗命者。大王子是中間派,申請調到邊疆,希望離開權力鬥爭;小王子也希望奪權,但因為能力太低,太早現身,最後也是被父親打死。
這些身份尊貴的人,都死得很沒尊嚴,也是死於想尋求尊嚴;但在帝國之中,只有皇帝能夠有尊嚴。王后想推自己的兒子上台,自己才能拿回生命和尊嚴;二王子只有登位,才可以阻止母親被父親殺害;年幼的小王子則想在王位上得到重視和權力。所以最後每一個人都被迫與王父對著幹。
周潤發演的王,演出了手段陰暗但又滿口仁義道德的虛偽是一層,面對家人紛紛倒戈的不勝其煩又是一層,但最後坐看家破人亡、血流成河也要決心維持自己掌權的「規矩」和秩序,又是一層,充份表現「政治意志力」是怎樣一回事。登上龍椅之前是怎樣的人,並不重要;只要坐了上去,就是單程列車,只能頭也不回,走到底,至死之前都要歇斯底里地維持作為王與父的尊嚴。因為尊嚴是上癮的,一旦在龍椅上獲得過,就永遠不會放手。
在君主歇斯底里的時候,利害相關的人最後都會抗命,即使知道有極高可能失敗。良知未泯的同情者,總會由同情變成不知為何就胡裡胡塗成了抗命的前線。當然有時人更會像太子一樣,只想離開,不願意天上有兩個太陽爭炎。「你要走?你害怕了?」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以及認為其實甚麼都改變不了的兩種人,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滿》上演前後,大概人們只記得巨乳、黃金視覺疲勞、面癱的周杰倫等等,但這確實是一個反映歷史的寓言故事。中國歷史家李開元在訪問中說:「一切歷史都是推想。有時候,文學比史學更真實。」信焉?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君王論基督教 在 波阿斯 Boa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六篇 聖殿山,你嚇到我了 - 一種遺忘
有人說,聖殿山是世界的中心,因為它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有個共同的故事,就是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其實他就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爸爸啦!只是不同媽媽生的... (嗯 同父異母)
如果你在中東能說說亞伯拉罕的故事,你就很厲害了,哈哈! 因為這在中東是非常耳熟能詳的故事,好,讓波阿斯說故事給你們聽聽:
亞伯拉罕他的元配老婆撒拉,一直都生不出小孩,然後元配為了幫他老公有後代,將她埃及裔的婢女夏甲給他老公,為他生小孩,嘖嘖!真是大愛啊!
夏甲很爭氣的為亞伯拉罕生了一個混血兒胖寶寶,叫做以實瑪利,就是現在的阿拉伯人啦!記得喔,阿拉伯人是這樣來的!
夏甲開始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也還蠻不錯嘛!怎麼可以區區做個婢女呢?於是漸漸的藐視她的主子!聽到這,有沒有感受到宮廷劇裡很會演的糾結大戲?那當然元配的撒拉,就怒火攻心!台詞似乎就說著:「要不是娘娘我的允許,妳還會有今天嗎?」夏甲最後下場就被撒拉趕出門、流放去了,但創造神和夏甲說,沒事的,我愛妳,我會好好照顧妳的!
時間過了好多年,過去創造神曾對亞伯拉罕說,要賜撒撒拉一個小孩。果真,撒拉在年老時,就在那預定的日子,懷孕了!她生出了一個米其林胖寶寶取名叫以撒!真是可喜可賀啊,終於啊!元配生了生了! 嗯,可能是亞伯拉罕有在練身體,那麼老了很身強體壯的!哈哈 !
故事就這樣嗎?當然不是!重頭戲正要來了!正當他與老婆,兒子享天倫之樂時,創造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給我!」(摩利亞地就是這次我要去的聖殿山喔!不是魔戒.... )
這對已經很老的亞伯拉罕,真是晴天霹靂!但亞伯拉罕很愛神,一直與創造神有很好的關係,所以也就是很相信的態度,什麼也不多說,一種你敢說,我就敢做的感覺!他就清早起來,備上呆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創造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到了路途中,亞伯拉罕和2個僕人說,你們就在先等等,其實他是要先引開他們,自己和兒子去真正的地方準備! 到了創造神所指示的摩利亞地,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啊,最高潮緊張的來了!他真的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
真是緊張,來進廣告! 哈哈,開玩笑的。
OK,亞伯拉罕就真的伸手拿刀,要殺了他的兒子。
下手那刻,說時遲那時快,天使從天上拿著大聲公,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旁邊冒出一隻帥氣公羊 (咦!剛才沒有牠~),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用那隻公羊來,代替他的兒子,獻為燔祭!
獻祭的動作完成後,天使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什麼,還有?!):「創造神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的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哇...! )
呼~ 說完這故事,這樣有大概了解這個赫赫有名的故事了嗎?這個故事就是整個中東延續至今的起點事件,你們中東旅遊時說給猶太人聽,我們華人也是很懂的,那你就真的就走很前面了!哈哈!亞伯拉罕和以撒,之後的後代子孫就是現在的猶太人,所以這個受祝福的猶太民族,雖然只佔全世界人口0.2%,諾貝爾得獎者裡,每五個就是一個是猶太人!其實就是當初創造神給亞伯拉罕的祝福承諾。
欸,但這故事還有後續唷!就是大家還記得以實瑪利嗎?以實瑪利也是受神祝福,生了十二個族長,後代就是現在的阿拉伯人。因為起點就是元配趕走埃及婢女,接下來關係當然也不太好,阿拉伯人從部落民族變成伊斯蘭王國後,就來佔領曾經猶太人祖先蓋過兩次聖殿的耶路撒冷,在這裡用黃金蓋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磐石清真寺!並且在牆上寫著「神沒有兒子」!你說嘛,以實瑪利和他媽媽被趕走時才13歲,是個孤單沒有父愛的童年啊~ 誰會想要承認自己是被趕走的?
所以剛剛波阿斯講的故事,阿拉伯人有自己的版本~阿拉伯人不承認以撒,也不承認猶太人曾經住在耶路撒冷。一個帳棚底下有兩個女人,從宮廷劇心機戰,幾千年後演變成今天的中東戰爭,咳,男生們懂的,應該有抓到這當中的「可怕」吧!
所以我想,這天該是時候去看看聖殿山,感受感受....
去到聖殿山的經歷是這樣子的,當天起一大早把該拿的東西往背包裡丟,手拿著護照,出門前看著鏡子,用了一個不苟言笑又神聖的表情,「不!太開心了,嘴角再下垂一點,嗯,對!朝聖就是要這個表情!」,然後就出門去了,哈哈!
上了輕軌,在舊城大馬士革城門口站下車時,似乎出現一個畫面—就是古時候的猶太人,帶著全家大大小小,騎著傻傻呆呆的驢子,急忙去聖殿裡朝聖,請求創造主的祝福!感覺上,一直以來人類冥冥之中對那位宇宙創造主,其實是有渴望的。
走進城門,雅法城門口牆上有個很大的經文盒(mezuzah) ,在以色列的門旁,你到處會看到這個小裝飾物,上面寫著Shin,意思代表全能神的名字縮寫。猶太人經過都會摸一下,我也照做的摸了一下,就進城了!似乎像是和創造主,來個High Five 一下,哈哈!我來了!
之前舊城好像迷宮,但我似乎越來越熟悉,沒有之前那樣一直的迷路了。
聖殿山入口其實就是從哭牆旁,所搭起的木橋進入。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以色列拿回東耶路撒冷,但聖殿山仍維持之前的舊模式,讓伊斯蘭宗教基金權威(Jerusalem Awaqf)管理,這些拿對講機的阿拉伯Waqf的維安人員,薪水都是約旦國王付的唷!也就是說他們的老闆是約旦國王啦!(拿槍的是以色列警察,負責維護治安,壓力很大也很兇)
所以如果不想要提早被請下山的話,請千萬要記得,阿拉伯人不稱聖殿山為聖殿山(家族傷害大家還記得吧?),而是稱它為「磐石清真寺」!
來這裡的安檢十分嚴格,過程比較繁瑣,而且旅客要攜帶護照才能進入。這裡,真是十分肅穆的地方,處處都有警察戒備,不是一個可以嘻笑的地方,衣著、參訪的人數與時數都有管制。
我第一次上到聖殿山來時,乖乖地排隊等安檢、等進場。可能由於是人數控管的關係,不知為什麼,我成了那一個時段最後一個被放行的旅客。排在我後方的旅客,就被排拒在警戒線外了!當時心想我還蠻幸運的嘛!
說時遲那時快,剛踏進去聖殿山大門,我才正要拿起相機,沒幾秒的時間內,突然間大響起「砰!砰!砰!」的爆破聲,清真寺裡頭的伊斯蘭教徒與以色列IDF軍人發生衝突起來了!發生在離我不到幾公尺的距離而已。心想,我第一次上聖殿山,就用這種方式來嚇唬我啊!緊跟著,我快拿起相機,想把這一幕幕攝影下來!一直有夢想當駐外地記者的我,難得遇見這麼激烈的景況啊!
我周遭的觀光客幾乎都是一邊慌慌張張地,一邊失神地嚷嚷:「發生什麼事?現在是什麼狀況!」但只有我,還往前去拿著手機對準,衝突處錄影,我不知道我是到底太勇敢,還是太在狀況外,總之那天,讓許多人飽受驚嚇的畫面,就記載在我手機裡了。
衝突平息之後,漸漸地四周安靜下來,沒多久後,又回到原有的肅穆,繼續在這朝聖,戒備的警察們繼續做著他們的工作。
過了一陣子,在磐石清真寺前的廣場,有個伊斯蘭教徒(穆斯林)的婦人,一直對著一位以色列IDF軍人咆嘯,但那軍人也不理她就是。我想她的意思是「這是我們的地方,你們幹嘛在這裡!」 看著這一幕幕的畫面,恍然發現,原來這就是同父異母的手足們在吵架!幾千年了還在吵呢!
漸漸地,時間晚了,限制參訪時數期滿,戒備森嚴的警察開始逐一要觀光客離開現場。但當時我正放感情的拍照,拍得正起勁。被勸離一次,我沒聽,我試著繞過警察想要多停留一下;第二次,我還是沒聽,我就是想要心存僥倖想說,反正就留到最後一個再走應該也不會怎樣吧?第三次,這次不能不聽了,因為我被同一位警察,逼到牆壁邊,他用有點惡狠狠地語氣指著我說:「What did I tell you ? LEAVE now!」(我跟你說什麼?立刻離開!) 我就立刻,秒逃了。
這也結束我聖殿山的朝聖之旅。
不管我曾經去過以色列幾次,總是看見在這塊土地上兩個民族之間的種種紛爭,是真實在發生,而世界無法給予答案或解決之道。第二聖殿被羅馬帝國摧毀後,猶太人暫時結束了在這裡的歷史,他們被擄去做奴隸,分散在全世界。將近過了兩千年,他們才有機會回到這塊土地,卻被後來住在這的阿拉伯人說,猶太人搶了我們的土地。其實我一個外來者也很難從歷史的角度,來深刻理解。唯一能試著去感受的角度,是我自己也曾經離開家。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用來形容以色列人與創造神之間的情感。
有一個年輕男子在異地邂逅了一名年輕女子,兩人相戀墜入愛河,男子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曾向女子說一生都會忠於她。兩個人攜手度過了一段羨煞旁人的幸福的時光,可是一天,男子遠行後,女子癡癡等了一段時間,都沒有等到男子遠行歸來。
「他是不可能會回來的」,女子的友人因為心疼她,不停地對她這樣說。但每次女子聽到這樣的話,都回到家中重讀一次男子寫給她的情書,邊哭邊讀,這成為支撐她的力量。
一日,男子終於歸來,他問女子說,「為何要苦苦守著,還以為自己早就被忘了……」,女子回答他說,「因為我就像以色列啊!」
以下是ㄧ首經典的猶太歌曲,由來自高雄的楊咩咩點撥~
《錫安》
「錫安的眾女兒啊,亞伯拉罕的兒子啊!聽你父親的話,聽到祂愛的應許,我要使你成為祝福,你可以去數算天上的星你將成為一個大國,我要把這地賜給你,我會帶你們回家,帶你回家,哦,我的孩子們,你將不再漫遊,在夜晚走失和孤獨,當我把你招聚在我的翅膀底下,地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你帶走,我會帶你們回家。
雖然你像寄居的人一樣遊走,到了地的四角
我會派一個救主,我會完成我的工作
你沒有其他牧羊人,你沒有別的主,青草地再次在錫安等待。
所以我們求平安,我們往東方看,因為太陽升起突然而且激烈。城裡的每個先知、和君王,會仰望他們所扎的那位,我們會為我們所扎的哀哭。
但是,不要害怕,我的女兒們,亞伯拉罕的兒子,我會用水洗淨你,我會提供羔羊,雖然你的罪過像猩紅色,他們會比雪更白,我一直和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