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家真該虛心面對台灣和人民
作者: 張勳慶 (文字工作者)
就在 3 月初,連戰之女連惠心,以網路上一部「中華民國七大不可思議」短片內容,對該短片製作人劉恆溦提起妨礙名譽告訴。隨後劉恆溦接到警方通知,從南部搭車到北市大安分局說明。這事在媒體上有報導,但大部份人都把焦點瞄準劉恆溦是台灣基進黨台南新聞部工作人員,然後依自我政治立場亂噴口水去留言,而忽視了這是一起眾所周知卻難以轉型的台灣史公案。
在這部短片中,其實對連家能從連震東當官後能在短短期間內累積大量財富的爭議,提出了不可思議大哉問。但這個話題,又或者國府撤退來台前後發生的公產變成私產的事情,造成許多後代至今仍在享用無盡的貪婪,當然有很多有待翻找史料,讓更多真相呈現。但其實最大的邪惡並不在自肥,而是讓真正愛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知識份子就此含冤、含怨而喪命,這才是永還不了的良心罪。
那就以劉恆溦點出的連家財富能大爆發為例,其實這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軍頭之一柯遠芬,都在事件發生後所寫的事變十日記中有云,能鎮壓成功以台人制台人去應變是用對了方法。而這在留日教書的戴國煇和葉芸芸透過採訪與搜查史料上,由遠流出版的《愛憎二二八》一書也證實了此點,其中便引用吳濁流看法「背叛了本省人的半山們,雖有種種派別,不過在打倒本省知識階層,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卻是一致的。」至於這些半山所指何人呢?該書 291 頁上寫出國府能一網打盡當時台灣知識份子,是存有一份黑名單。這份名單是重慶回來半山所提,這些半山有劉啟光、林頂立、游彌堅、連震東、黃朝琴。
連家能隨國府撤退來台,又入黨為官後用投資精準而累積成巨富之事,其實在許多報導中都有書寫。在 2017 年時代力量在立院黨團,還要求再查清連震東和仁濟院一案,假如連惠心今日真要用妨礙名譽去提告,那說真的要告的人沒完沒了。而且就算有律師軍團陣仗,但若正視這段史實後,可能只會讓整個家族在台灣社會上更難堪。後人能讓家族抬起頭來,要用的方法只有虛心與良知去面對社會與自我要求,然後社會人心才能慢慢接納和包容,這種智慧才能讓連家走出陰影,一再提告只會自傷罷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
吳濁流後代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家真該虛心面對台灣和人民
作者: 張勳慶 (文字工作者)
就在 3 月初,連戰之女連惠心,以網路上一部「中華民國七大不可思議」短片內容,對該短片製作人劉恆溦提起妨礙名譽告訴。隨後劉恆溦接到警方通知,從南部搭車到北市大安分局說明。這事在媒體上有報導,但大部份人都把焦點瞄準劉恆溦是台灣基進黨台南新聞部工作人員,然後依自我政治立場亂噴口水去留言,而忽視了這是一起眾所周知卻難以轉型的台灣史公案。
在這部短片中,其實對連家能從連震東當官後能在短短期間內累積大量財富的爭議,提出了不可思議大哉問。但這個話題,又或者國府撤退來台前後發生的公產變成私產的事情,造成許多後代至今仍在享用無盡的貪婪,當然有很多有待翻找史料,讓更多真相呈現。但其實最大的邪惡並不在自肥,而是讓真正愛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知識份子就此含冤、含怨而喪命,這才是永還不了的良心罪。
那就以劉恆溦點出的連家財富能大爆發為例,其實這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軍頭之一柯遠芬,都在事件發生後所寫的事變十日記中有云,能鎮壓成功以台人制台人去應變是用對了方法。而這在留日教書的戴國煇和葉芸芸透過採訪與搜查史料上,由遠流出版的《愛憎二二八》一書也證實了此點,其中便引用吳濁流看法「背叛了本省人的半山們,雖有種種派別,不過在打倒本省知識階層,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卻是一致的。」至於這些半山所指何人呢?該書 291 頁上寫出國府能一網打盡當時台灣知識份子,是存有一份黑名單。這份名單是重慶回來半山所提,這些半山有劉啟光、林頂立、游彌堅、連震東、黃朝琴。
連家能隨國府撤退來台,又入黨為官後用投資精準而累積成巨富之事,其實在許多報導中都有書寫。在 2017 年時代力量在立院黨團,還要求再查清連震東和仁濟院一案,假如連惠心今日真要用妨礙名譽去提告,那說真的要告的人沒完沒了。而且就算有律師軍團陣仗,但若正視這段史實後,可能只會讓整個家族在台灣社會上更難堪。後人能讓家族抬起頭來,要用的方法只有虛心與良知去面對社會與自我要求,然後社會人心才能慢慢接納和包容,這種智慧才能讓連家走出陰影,一再提告只會自傷罷了。
吳濁流後代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扼殺的從來不只是人民的生命】
始於1947年在台灣的殺戮,仍在持續著,謀殺眾多台灣人的靈魂,活著也像死了。
台北,張秀哲,魯迅最親近的台灣學生。曾對中華民國抱有熱情,出任台灣紡織公司協理,二二八期間,將戰後從唐山過來的眾多朋友藏在自家宅院,為以保護安全。後來張秀哲被特務帶走,押在曾被前中研院副院長張光直稱為「人間地獄」的警總情報處地窖。家人四處奔走用盡關係疏通,並散盡鉅款救援,才倖免被殺。
張秀哲那些台灣新文化健將的故友幾乎全沒能活下,從此張秀哲對中華民族的理想,徹底失望。其獨子形容撿回餘命的父親:「全然不同的另一個人……永遠面無表情」、「放出來後就如同廢人一般,連笑都不會笑了」、「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參加中國革命運動,坐了兩年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的破滅」、「他的餘生從此在孤獨的書房度過,不再與外界接觸,也不與家人多說一句話,過著自我封閉的日子」。張秀哲先生自此過著槁木死灰的人生,抑鬱而終,但他的獨子張超英先生,日後成了出色的外交官,私下與不少台派、獨派人士交好,退休後曾協助阿輝伯完成自傳《台灣的主張》。
高雄,74年前的三月初,高雄市各界仕紳齊聚在舊時的高雄市府所在地,眾人一心想以理交涉,等候黃仲圖市長、彭清靠議長率領的和平請願團,與柴山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但迎來的是高雄大屠殺。
有的受難者家庭生計陷入困境,有的家屬悲憤自裁,有的兒女落入孤兒院,至於那些在屠殺中大難不死,撿回一命的人,許多人的人生態度從此改變,並時時被監控刁難。
上山談判,被當場羈押,以為必死無疑的彭清靠議長,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沒被槍殺。在議員任滿後,彭清靠身心俱疲,完全退出政界,彭清靠從此對中國失望,不再參與公共事務,但其子見證父親的故事後,卻埋下反抗的種子。他的兒子,便是一生從事民主運動與支持台灣獨立的彭明敏前輩。
嘉義,仕紳們相信國民政府能和平談判,要求民兵停止攻擊水上機場,並為水上機場守軍送上食物飲水,不料陳澄波、潘木枝為首的和平派談判代表,在嘉義火車站被國民政府軍隊殘忍殺害。
台中,二七部隊在埔里以40人對上700人,發動以寡擊眾,驚天動地的烏牛欄之役。台中因為二七部隊的戰略牽制,二七部隊成為大台中區人民的安全罩,當時謠傳有武裝勢力的日軍、共黨參與二七部隊,國民政府軍害怕忌憚,大台中地區因此未像台北、高雄、嘉義等地發生大規模軍隊屠殺,二七部隊在後世有了「台中之盾」的名號。
烏牛欄戰役指揮官,於2019年過世的黃金島先生,在烏牛欄之役勉勵弟兄:「世間最完美的人,便是那些在生命的逆流中含笑以應的強者。」即使陷囹圉,黃金島前輩以一生實踐這句諾言,創立大屯區民主聯誼會、臺灣公共權益協會,以身為民主農夫為使命,撒播理念種子,盡力弱勢保障與受害者平反。
台中之盾二七部隊的部隊長,現仍持續參與民主運動的鍾逸人先生,服刑最久。除了投入社會運動,筆耕不輟,將一生見證事件,付諸文字,曾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吳濁流文學獎等等。九十多歲時,曾罹患癌症,以為大限已到,後奇蹟痊癒,自認「老天爺要我活下來,就是要我完成使命」,那時正好台灣經歷「太陽花學運」,看到青年人對國家命運的投入,讓鍾逸人前輩再次燃起熊熊壯志,以94高齡完成著作《此心不沉》,以此書愐懷戰友,表達對台灣土地人民的尊敬和情意。
聽聞許多受難者家屬親友,直至今日,家族仍對政治事務極度忌諱,希望子孫專心念書和賺錢就好,記憶裡的夢靨糾纏不休。曾有朋友說,阿嬤閉口不提因二二八死去的叔伯真實死因,當他年紀小,阿嬤不願他去水邊,就說叔伯是溺水死的; 當他青春期,阿嬤怕他沈迷戀愛,就說叔伯是殉情死的; 當他到了可拿駕照的年紀,就說叔伯是車禍死的; 隨著後代成長變化,阿嬤講的死因就不同,隨著阿嬤需求改變說法。朋友這故事,說笑背後是沈痛的心酸,而每年ㄧ到228至清明前後,家族的氣氛就籠罩在烏雲裡,即使已是2021年的今天,長輩仍舊害怕後代參與公共事務,希望朋友遠離台灣、遠離政治。
類似的故事太多,驚懼猶存在每一個台灣家族的靈魂裡,禁錮台灣人的思考言行。
中國黨政府壓迫,消滅了一代人,民主也已經被耽擱了三十年,228到白恐,從來不只是某幾個人不得已做了錯事,也不只是「處理失控」和「執法過當」,而是系統性的消滅可能成為「新興國族」的台灣意識。加害者必須承認這是系統性殖民台灣的手段,應當負起責任清算解散!
台灣的創傷仍未復原,但四處撒播的種子會發芽茁壯,我們看到烽火餘燼裡,仍有新一代勇敢挺身而出,繼續台灣人未完的夢想。
#抗獨裁永世
#斷悲命輪迴
吳濁流後代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