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上課囉!】
五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SCI 發表在望!
⠀
#針對新手設計,這堂課直接站在「剛起步研究者」的立場,重新思考統計,留下真正會用到的知識,並用實際的範例讓您理解。並延續到之後的互動實作時間,親手操作。
⠀
#不再害怕統計,其實我們也曾經這樣,但寫過數十篇論文後,回頭看才發現,其實害怕是被「製造」的,而如果用正確的方式教,上手更容易,恐懼也能歸零。
⠀
用學「開車」來比喻的話,傳統的教法,從汽車的歷史、內燃機原理、空燃比與活塞行程依序教下來,我們背了許多公式與細節,經過了許多考試,但卻依然不會開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們留下的,是對「汽車」的敬畏與恐懼:「統計好難喔、統計好深奧喔、統計好多公式喔。」
⠀
有 Google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大量背誦。有 #MedCalc 的時代,我們不需要記得統計公式。懂得怎麼 #正確使用工具,就行。
⠀
我們的教法,在安全的環境下,帶各位盡情的上路練習,讓你真的踩油門、真的享受駕駛樂趣,在卡住的時候,還有教練立刻示範給你看「這樣做就可以避開問題囉」,讓你真正懂開車,然後才把用得到的各種背景知識,適度地分享給你。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9/12(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台南班僅此一場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以上,名額有限請把握。)
⠀⠀
【📥 課後學員回饋】
⠀
🗣️「這堂課印象最深刻的是統計圖表製作,把 Excel 上龐大的數據,透過 MedCalc 瞬間就產出圖表,照著互動實作手冊的步驟,竟然就變成超精美的圖表!期刊上才看得到的圖表,我竟然也畫得出來,原本抽象遙遠的統計出現在面前時,變得很平易近人。」(童綜合 游粱田 醫師)
⠀
🗣️「課程在短時間內就讓我熟悉新的軟體,而且 MedCalc 的製圖功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做得非常美觀,使用上也很直覺,容易上手。另外也透過講師整理的表格讓我理解到,常用的這些統計方法該如何挑選,減少對於統計的恐懼感。」(台北榮總 徐湘婷 醫師)
⠀
【🪄 資深講師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6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
【🎖 近期學員快訊】
⠀
▪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施打 COVID-19 疫苗後,產生暫時性耳鳴與耳蝸病變之個案研究,獲 QJM 刊登!
⠀
▪ 蘇子佩醫師團隊,關於 FDG PET 與 FLT PET 對轉移乳癌治療效果與預後之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
▪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前中之遠距耳鼻喉科互動看診適用性研究,獲 Biomedical Journal 刊登!
吳靖農醫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研究快訊 🎉】 徐英碩醫師團隊,使用貼片裝置量測心電圖與胸腔起伏,以偵測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收到 #接受信 的那個瞬間,真的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這個是我第一篇在新光醫院從無到有生出來的 #原創性研究,也是我第一篇跟產業界合作的原創性研究,更是我第一篇跟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劉文德主任,腦力激盪產生出來的跨院合作研究!」(新光醫院 徐英碩 醫師)
這樣一個內科、耳鼻喉科、小兒科、精神科、產業界,通力合作生產出來的研究,事後回頭看也覺得滿神奇的。好的研究,從一開始的發想到最後的實現,原來需要這麼多人的努力。
一路上不斷地充實自己,先靠新思惟的課程幫助把自己準備好,又能在適當的時機得到貴人幫助,才能得到這樣一點小小的成果,我心中對這些貴人們充滿感激。
(⚠ 編按:徐醫師分享了非常詳實的投稿過程,從做研究、分析資料、找合作,到被退稿又重新投稿,直至成功發表,推薦細細閱讀原文!)
▶ 立即預約明年課程,接下來換你發表。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
✓ 怎麼做才最好,成敗關鍵 revision!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
✓ 提供過去的 revision letter,讓你學習參考!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
2021 / 1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了解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學員評價
「吳昭慶醫師的授課風格就如外科醫師一般,一針見血,直指一篇論文價值的核心。更以身為 reviewer 的過來人經驗,指出了一般學術圈菜鳥易犯的論文寫作常見錯誤。其中最令我當頭棒喝的,是原來過去費時最久、最苦惱的部分,居然是 reviewer 懶得看的部分;而常常忽略掉的,才是他們在意的地方。」(吳靖農 醫師)
「短短幾個小時,讓我可以輕易駕馭統計工具,面對常見的臨床問題,分門別類且快速地依循指引,跑出統計數據及圖表,這赫然是以前夢想無數次的統計學習方式,有效率、又容易,更重要的是,心中那堵統計高牆不見了!」(陳柏帆 醫師)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講者陣容
【吳昭慶】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
吳靖農醫師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學員提問】#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新思惟國際
初學者(零 SCI)如果想來上課,該做什麼準備?
放心,根據統計,零篇 SCI 的同學佔六成,所以,你不孤獨!
如果想 #最大化 本次課程的學習,有以下建議:
✅ 課前問答
在報名課程時,提出您最想問的問題或遭遇的瓶頸,我們將集結各位學員的提問,由講師們一一回覆,課前以電子檔寄送,並將之 #融入課程設計。
上課前,預先將 #課前問答讀五次,讓自己對相關專有名詞熟悉,有疑惑就寫下來,準備來當天問,讓自己的大腦進入準備學習的狀態。
另外,也建議將 #歷屆得獎作品講評 看過,瞭解好的數據圖該是怎樣的。
✅ 課中互動實作
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紮實地照著進度作,有 #不懂就問 助教,把每個細節都搞懂,並做出自己的一套圖。#上課用心聽,那是一定要的。
✅ 課後老實練五遍
課後最重要,#刻意練習 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請在課後的週三之前,把互動實作時間的內容 #老實練五遍,因為上課你做過一次了,這五次就是逼自己更為熟悉,並開始能思考細節的重要練習。
嘗試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有不懂的地方先自己想,真不行的話,週三結束之前,把問題放到 Dropbox,講師會針對你目前的困境給予回饋。
有這樣照作的同學,學習效果與課後成績都特別好。其中最關鍵的是「老實練五遍」。
這句話是新思惟資深校友 #張俊鴻醫師 發明的,原文如下附連結,而俊鴻也的確在課後開始 dry lab 論文大噴發,並走向國際舞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文章,閱讀張俊鴻醫師的進步心路歷程!
延伸閱讀 │「找對好教練,老實練五遍!」出處
https://bit.ly/3lBAzmW
延伸閱讀 │ 不只是成人寫論文,小孩玩手遊也是一樣,要刻意練習。
https://bit.ly/3kyUkKJ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學員評價
「吳昭慶醫師的授課風格就如外科醫師一般,一針見血,直指一篇論文價值的核心。更以身為 reviewer 的過來人經驗,指出了一般學術圈菜鳥易犯的論文寫作常見錯誤。其中最令我當頭棒喝的,是原來過去費時最久、最苦惱的部分,居然是 reviewer 懶得看的部分;而常常忽略掉的,才是他們在意的地方。」(吳靖農 醫師)
「短短幾個小時,讓我可以輕易駕馭統計工具,面對常見的臨床問題,分門別類且快速地依循指引,跑出統計數據及圖表,這赫然是以前夢想無數次的統計學習方式,有效率、又容易,更重要的是,心中那堵統計高牆不見了!」(陳柏帆 醫師)
🧑🏫 講者陣容
【吳昭慶】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