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洗刷污名化!枋農芒果訂購暴200% 盼分流向優質農民訂購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32504820222920&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臺灣史 #原住民 #開啟cc字幕 從防範原住民的 #隘勇線, 到武力鎮壓的 #五年理蕃計畫, 都能夠看出日本與原住民緊張的關係與殖民的壓迫。 大家熟習的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究竟是為了民族精神 #抗日, 還是單純反抗壓迫的 #抗暴 呢? -- 本集由臺灣吧 X 國立成功大學文...
「周婉窈台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轉錄] 周婉窈:將官話沒有的入聲和收尾m音講回來 的評價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公視台語台- 台大教授周婉窈用全台語上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小單元-『不是228的228事件』臺灣吧-第5.5集臺語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周婉窈台語 在 [通識] 109-2 A2通識周婉窈近代台灣的歷程- 看板NTUcourse 的評價
周婉窈台語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婉窈台語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像施秀惠這款人
就是阻礙台灣語言平等發展 ê 毒瘤
[圖文轉自 凃峻清]
捍衛國家語言──
抗議台大言論審查 程序委員會濫權拔案
▌本土語言空間在校園裡的持續退卻
2019年,《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是本土語言復振的一大進步,但也在同一年,本土語言卻在校園中備受打壓。台大文學院負責的原住民族語課程險遭縮減,當年度經費支持的「兩門」族語被刪減成一門,後來遭到抗議,教務處才回歸原有承諾的兩門;而學生在校園中使用台語參與合作社會議遭斥「閉嘴」、「說台語」被污名為「二手菸」,在會議上以台語發言受到圍剿⋯⋯校園中,本土語言的使用空間持續遭到壓縮,甚至被許多教授認為「不應公共使用」,也就是說:本土語言,只能「回家學」。
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以下簡稱國語法)規定,國家語言為台灣固有族群之自然語言和台灣手語,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語法§3,§4),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等保障措施(國語法§7),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為之(國語法§9-3),且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獎勵大專校院、研究機構開設國家語言相關課程,及進行相關學術研究(國語法§9-4)。在通過的當年,台大反其道而行,選擇黨國時期打壓多元族群發聲空間的做法;如今,再度視《國家語言發展法》為無物,寧可操作程序破壞民主,也不願意讓本土語言有得到制度支持的機會。
▌推動制度鼓勵瀕危語言的公共使用
台大過去已有部分教師使用台語授課,如數學系前系主任楊維哲教授、法律系王泰升教授和歷史系周婉窈教授,人類系也以泰雅族、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語教授族群語言與文化,多年來學生的反應皆甚佳。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講授專業知識在當今的學院仍屬不易,教師在備課上往往需要花費數倍於原本的時間,因此應以「積極矯正歧視措施」來鼓勵教師以國家語言授課。
綜觀世界各國對弱勢語言之保障,如紐西蘭毛利語或英國威爾斯語的復振運動,皆強調這些語言在公共場合使用之權利,以語言生態學之觀點,凡語言之死亡都是從生存空間的減少開始,逐步衰亡到只能在家中使用。鼓勵教師以國家語言授課,具有恢復國家語言在公共領域之生存空間的意義。過去我曾多次跟教務處提出應積極處理不同本土語言在校園裡的教學,然而除了經費被砍以外,從未看到具體作為,因此學生會提出具體措施,包含修正〈國立臺灣大學專任教師每週授課時數計算標準及超授鐘點費核支準則〉,以及新訂〈國立臺灣大學推動復振國家語言授課補助實施要點〉,這兩個校務會議提案經過十個人的連署,送交台大秘書室。
▌主持人在程序委員會預帶風向
校務會議的議案安排由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開會決定,會議由〈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組織及議事規則〉規範,包括程序委員會職權以及排案的原則。然而本次會議一開始,就面臨不尋常的狀況,會議主持人台大主秘孫效智在推選主席前表示,「兩個提案屬於教務處主政的準則,『循往例』非屬校務會議負責」,然而校務會議屬於校內最高決議機關,並無「不能處理」的議題,在會議初始就利用主持人身分帶風向,這樣的會議如何能夠公正進行?接下來,在合作社會議上 #要求以台語發言之理事閉嘴的委員施秀惠,居然在有其他人選的情況下, #連續第三次擔任主席,會議就這樣開始。
討論排按順序後,丁詩同教務長發言提出,「這些案子應該在行政會議裡來討論,而不是放在校務會議來討論,討論後跟大家報告這些改變是如何,我是建議這兩個案子應該要拿掉,不應該送到校務會議討論」。丁詩同教務長更指出,「如果每個系都把系裡的辦法提到校務會議來,怎麼辦?」
▌程序委員會逾越法定職權!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組織及議事規則〉中指出會議執掌為「關於提案手續完備之審查、關於議案之補正及相關議案合併之協調、關於議案次序及會議程序表之排序」,程序委員會可以審理的是「議案的程序」而非「議案的實質內容」,本案循完備程序提出,即便有人認為因為其性質要送行政會議討論,也是校務會議的權限,不是程序委員會。
李賢中委員表示,他認為「如果沒有讓教務處表達意見」,提案會變得「不夠完備」,「應該讓教務處討論,才有教務的觀點去涉及相關的因素啊,那如果這個層面的因素提供不夠完備的話,可能會在校務會議紛擾很久」可見,想將此案踢出校務會議,是擔心此案被充分討論,會造成「紛擾許久」。「手續完備」指的應該是提交時間、連署人數等形式性因素,無限擴張解釋「完備」,還提到「造成紛擾」,明顯的是政治考慮,試圖擴權擋案,只是以「程序完備」為名的言論審查。
如果「經過教務處提教務會議討論提出來」才叫做「程序完備」,那麼校務會議中「校務會議代表提案」這個類別可以廢掉了!留下「校長交議」和「學院提案」兩種就好,因為這才「手續完備」。如此一來,校園裡將只剩下行政主管與各院院長的聲音。再者,「直接提校務會議會造成大家對提案不清楚」,然而教務處在校務會議上也有充分的說明時間,並不會「無法表達意見」,程序委員會更不應低估校務會議代表智商,讓為他們會「搞不清楚」議案。
▌沒有相關規範,就不應逾越職權違法決議
蘇宏達委員說,「程序委員會有責任協助大會順利進行,提案應該經過教務處的意見之後再提出來」,所以如果提到校務會議,難道會造成「教務處無法表達意見?」還是無論如何都要把此案「和諧」掉,以利「大會順利進行」?教務處的言論自由從來沒有消失,而是提案代表的言論自由遭到打壓!
法律系孫迺翊委員提問,有針對「提案應先提教務會議」的辦法或者規定嗎?還是沒有?況且進到校務會議中討論時,一定會詢問相關單位表示意見,不會造成意見表達意見的缺乏。
最後進行表決,只有我與法律系代表支持本案排入議程,其他委員反對,以2:9做出超越程序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會議主席根本就看不起語言平權
討論過程中,主席施秀惠對於學生委員極度不尊重,屢次對我說出「好的,謝謝您的意見」、「請把握您發言的次數」、「好了,您的意見我想全體的委員都聽見了,其他委員呢?」、「凃委員最後一次發言」、「凃委員經過很多次的發言論點應該讓委員都聽見了」,卻不曾對其他教授這樣講話,我不是在意施教授怎樣對我,而是不滿於他心中對於學生的根本不尊重。施秀惠主席在會後針對會議紀錄的意見,反對登載討論過程與提出動議的委員,因為「此決議所涉議題非為悠關臺大人和社會大眾之權益福祉」顯見施秀惠委員根本看不起語言平權,從叫人閉嘴到主持會議排除議案,施主席只是過去壓迫台灣人「說自己語言」殖民者的當代化身。
▌台大校務治理完全失靈,成為少數人的遊戲
台大的校務治理屢屢出包,從拒絕提供國民黨史料、無視大學法打壓學生自治選舉、試圖讓校務會議不被公開,再到拖延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如今連委員會都公然進行言論審查,做出違法決議,大學成為特定少數人逐利的場所,距離教育與追求知識的地方,越來越遠。
看著學生會辦門上的「100%自由」,我們離自由、民主的校園還好遠好遠。
支持 臺大學生會 NTUSA #支持語言平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4412971974/posts/1451262731697479/?d=n
周婉窈台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臺灣史 #原住民
#開啟cc字幕
從防範原住民的 #隘勇線,
到武力鎮壓的 #五年理蕃計畫,
都能夠看出日本與原住民緊張的關係與殖民的壓迫。
大家熟習的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究竟是為了民族精神 #抗日,
還是單純反抗壓迫的 #抗暴 呢?
--
本集由臺灣吧 X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與外文系 X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合作播出
📚 #策劃與執行:陳玉女院長、蔡美慧老師
📚 #臺語指導:胡淑貞老師、黃阿惠老師、蔡美慧老師
📚 #臺語旁白: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陳妘舫
📚 #臺語文稿編譯:陳泓文、陳育萱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 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 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 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Aunt Tagonist", "Comic Hero"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註解:
註一:「白浪」是原住民對平地漢人的稱呼。過去漢人長期欺壓原住民,因此原住民就稱漢人為「壞人」,「白浪」為閩南語「壞人」的音轉。
註二:「隘」是清代用來防範「生番」的軍事設施,守備人員稱為「隘勇」,可能是漢人或「熟番」。日治初期,總督府擴大使用並以木牆鐵網連成一線,將原住民圍堵在山區。
註三:對原住民稱呼「同胞」是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的用詞,又因住在山地而定名為「山胞」。同胞的稱呼有不分族別、一視同仁的意涵,但也有學者認為稱呼原住民為同胞隱含殖民的強烈意圖。這個詞彙經過長期的正名運動後,終於在公元1994年,全面改稱「原住民」。
參考書目: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周婉窈台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天馬茶房的槍響後,二二八事件中,二月二十八日以後的故事。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 臺灣世界史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
本集由臺灣吧製作 x 寶島聯播網獻聲演出
台語配音 邵大倫
台語顧問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
大家都知道二二八事件有幾包香菸、幾個陳儀,但你知道圓山除了花博、還有圓山事件嗎?你知道水上除了雞肉飯,還有一個機場嗎?話說回來,水上好像沒有雞肉飯啊!繼上集淺談二二八的前因後果前世今生,這次讓我們聽聽臺灣各地在二二八事件中,除了香菸和陳儀之外的故事吧。
本集關鍵字:二二八事件、陳儀、行政長官公署、國民政府、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柯遠芬、陳澄波、治安服務隊、42條處理大綱、21師、圓山事件、水上機場、湯守仁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會有YT沒有的新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
🍺臺灣吧IG(會有YT和FB都沒有的新貼文)|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 贊助支持,訂閱集資成為臺灣吧吧友 →https://lihi.cc/UxnW9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Sneaky Snitch”, “Aunt Tagonist”, “Hidden Agenda”, “Texture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forte No. 2
”, “Super Circus”, “Mysterioso March”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英文字幕: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
日文字幕:愛理、俐伶、Caron
日文字幕校稿:愛理
參考資料:
陳翠蓮,《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一,臺北:衛城出版,2013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參考影像:
公共電視,《傷痕二二八》臺北:公共電視,2005
周婉窈台語 在 公視台語台- 台大教授周婉窈用全台語上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教授周婉窈用全台語上課,而且得到學校「優良教學」肯定。 ... <看更多>
周婉窈台語 在 小單元-『不是228的228事件』臺灣吧-第5.5集臺語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網獻聲演出 台語 配音邵大倫 台語 顧問李江却 台語 文教基金會- 大家都知道二二八事件有幾包香菸、幾個陳儀,但你知道圓山除了花博、還有圓山事件嗎? ... <看更多>
周婉窈台語 在 [轉錄] 周婉窈:將官話沒有的入聲和收尾m音講回來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facebook.com/chou.wanyao/posts/10217392629962511
【Ài Tâi-gí 年輕朋友,請努力將官話沒有的入聲和收尾m音講回來】(還是很長,歹
勢)
這篇主要寫給想將台語講好的年輕朋友看,當然歡迎面冊朋友參考囉,尤其「官話」的部
分。
我因為開過三次全台語講授的課,有指定口頭報告,加上平常很注意年輕人講台語的情況
,所以在這裡先提出兩大重點,我相信如果年輕朋友意識到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自我矯正
。
首先,我要來講一下官話的特色,我相信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及其「道理」,有助於我們
超克它。台灣戰後的「國語」,其實年紀不大,在1928年才底定而「龍飛」(黎錦熙語。
龍語起飛?),它和今天ROC的國旗、國歌約略同時出現。KMT黨旗變ROC國旗在1928年,
之前是象徵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以黃埔軍校訓詞為歌詞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
國歌」在1928年出現,之前是《卿雲歌》,蠻好聽的,可以上網聽看看喔。總之,
KMT/ROC的國歌、國旗,以及國語,大約同時出生,類似同胞三兄弟,是國民黨訓政的產
物,它們在中國不過活了20多年,最大福地是台灣,逃亡而來一待就超過70年!(不少
ROCer在福地享受了70多年,現在要把它推下火坑,戰後的台灣史講有夠譀古〔hàm-kóo
〕就有夠譀古!)這不是扯太遠,我們社會很多基本知識都欠缺,如果不釐清事情的原由
,就永遠在原地踏步,走不出迷宮/迷思。
當時ROC要制訂「國語」時,和華北官話最有競爭力應該是吳語系統,但無法和天龍語比
。如果當時採用吳語系統,那麼,今天ROC國語就會有入聲字,而且和台語(屬於閩語)
會有很多地方很像,因為閩語吳語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關係密切(見附圖)。你能想像嗎
?以吳語為底的國語,「下雨」是「落雨」,「走」是「行」,然後「公雞母雞」就是「
雞公雞母」了。但國語統一籌備會諸公偏愛北京話,黎錦熙就說,我們「決定以漂亮的北
京語音為標準」,還決定如何將入聲分配到四聲中!
那麼,什麼是「官話」?一般會理解為「官員講的話」,也沒差太遠,擴大來講是官僚體
系及其周邊使用的語言,它是一種通用語(lingua franca)。官話,若不要扯到古代「
雅言」之類的,而以喪失中古漢語特色的通用語來說,它在中國出現很晚,大約在宋元時
代,這和北方非漢民族統治中國關係密切,官話人口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地帶(想想天龍
國的例子)。中國的官話有四大系統: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指標
性語言分別為北京話、西安話、成都話、揚州話。官話受到北方民族語言習慣的影響很深
,加上是通用語,漢語的「入聲」和收尾「m音」(閉口音)在這個過程中就消失了,只
有江淮官話和零星幾個地方還保有入聲。
黎錦熙等人訂定「國語」時,選擇北京話,就決定入聲字和收尾m音不在「國語」裡面。
這個影響大不大?當然很大。入聲(p、t、k收尾的stop-sound)和m音在漢語都是不可或
缺的存在,結果消失了。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今天我們有一班學生要朗誦杜甫的《秋興八
首》,他們先用華語朗誦,想像這時候杜甫「路過」,他大概不會有感覺,然後,學生換
用台語朗誦,杜甫剛好回頭踱步而過,他可能會留步:阿,誰在朗誦我的詩!
我們來看看《秋興八首》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首押的就是im音,林、森、陰、心、砧,台語分別要這樣讀:lîm、sim、im、sim、
tiam。但華語呢,全都變成「ㄣ/n」了。現在的華語根本沒有「m」,如果你整天講華語
,當然就很容易把m讀成n。再來看入聲字,依序為:玉、峽、接、菊、日、一、尺、白、
急,台語分別讀為:giok、kiap、tsiap、kiok、jit、tsit、tshik、pik、kip。一首律詩56字,用華語來讀,至少有14處最基本的音跑掉,剛好四分之一,你說,杜甫若
有靈,會比較被你的華語朗誦觸動,還是台語?
如果你懂日文,就會注意到漢字若是入聲,在日文的音讀(相對於和音)通常就會變成以
「く」、「つ」、「ふ」結尾,或促音,如:玉/ぎゅく、接/せっつ、菊/きく、尺/しゃ
く、白/はく;峽/けふ/きょう、急/きふ/きゅう;「日」和「一」音讀時常會變成にっ
~、いっ~。那是因為中國南朝、隋唐之際,日本和中國接觸以長江下游為主(可能主要
透過百濟),最先/最常接觸到的是吳語,而我們前面說過,閩語和吳語關係密切。總之
,語言的現象很複雜,也很有趣。
入聲的消失,對漢語來說,是個大災難。詩,原則上押平聲韻,但詞就不一樣,可以押仄
聲韻,當然就包括入聲了。入聲因為給人急促、破裂之感,很適合用來表達激越、哽咽的
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就是押入聲韻,讀來特別有悲切之感: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
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裡的「切、歇、發、噎、闊、別、節、月、設、說」都是入聲,華語讀不出來了。只有
用有入聲的台語、粵語來讀,那種悲切哽咽的感情才出得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屬於官話
系統的華語沒有入聲,真的是災難。但很少人會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甚至還以為官話很老
,華語自古就存在。然後還認定台語是華語的方言!閩語出現時,官話還不知道佇佗位/t
ī tó-uī(在哪裡)neh。戰後打擊「方言」時,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語言也是華語
的方言耶。譀古(hàm-kóo)的代誌,講攏講袂煞(suah)/講都講不完。
知道這個「失去」的脈絡,從小到大整天講華語的年輕人,一旦要講台語時,無法發入聲
,收尾m音也消失,就是很自然的事。我認識幾位年輕朋友,台語講得很流暢,但所有入
聲和m音全不見了。講得流暢,因為家裡有在講,而入聲和m消失,是因為已經太習慣華語
發音方式,沒意識到台語的入聲就是入聲,不發正確就不是這個字的音,而m收尾就一定
要把口閉上。若小時候沒講過台語,入聲字真的要花力氣學;若還能發入聲,就要很注意
把它講正確。如果你有這兩個弱點,請平常有空就用台語練習含有「國」、「鹿」、「樂
」、「月」(文讀,如歲月)、「骨」、「滑」、「律」、「決」、「失」、「室」等字
的詞。關於收尾m音,就是要注意要把口閉上,一旦閉口,就對了。我想不少年輕人會將
蔡焜霖前輩的名字讀成「Tshuà Khun-lîn」,是lîm不是lîn喔,台語lîm很多,要很
注意,記得講完閉上嘴(沈默是金XDD)。我聽到年輕人講「針對」二字,常講成「真對
」(tsin-tuì),而不是「tsiam-tuì」,不止丟了m音,發音也華語化了。這兩大問題
,若意識到,就能慢慢將它講回來,不會很難的。收尾m音真的很容易丟掉,台語防疫公
益廣告有一位官員將PCR「陰性」(im-sìng)講成「in-sìng」呢。最近看歌仔戲,有
個主角名字有個「琳」字,我就很緊張,擔心年輕演員會將lîm講成lîn(阿,看戲都不
專心耶)。
上一則Ài Tâi-gí貼文,面冊朋友透過留言提供不少意見,很感謝。有業界朋友指出歌
仔戲對白講「在哪裡」、「哪裡去」是台灣北管戲的遺留,真的長知識了。北管理論上唱
詞和對白是西北官話,只懂台語的老人家是聽不懂的。日前剛好看了一齣歌仔戲,劇中安
插一大段北管戲(其實不符合劇情邏輯,似乎陷入為跨界而跨界的格套),真的就聽到「
在哪裡」、「哪裡去」,但那是官話阿,歌仔戲的對白就應該是台語,不該是官話。現在
的問題是全面華語化,連「我不對」都直接講「gua put-tui」!「m-tioh」變
「put-tui」,您說我過慮了嗎?此外,如果說廟堂上講官話會比較典重,但這些是北方口語,並不會
顯得比較雅氣,倒不如在口語中摻文言文,過去唸書人即使日常講話也會用文言的表達方
式。我們前面有說,現在的官話系統出現很晚,在宋元以後,如果演隋唐劇,至少講台語
還比官話古老吧。我看過一齣戲,戲本身很好,但隋文帝的太子和二兒子就好像不同時代
的人,一個還OK,一個講華語化的台語,如果是演嘉慶君遊台灣,大概可以吧。林占梅若
講官話,我也沒意見喔。附帶一提,林占梅詩寫得很好,好幾首可以放到台語詩詞吟唱比
賽的選單中喔。
不好意思,又舉歌仔戲為例。現時的歌仔戲非常有活力,好戲連棚,優秀演員非常多,我
想它將來要能持續下去,就是要靠年輕人,也只有當年輕人真懂台語、真能講台語,它的
對白才可能「回歸正常」,然後成為島嶼完美無缺的國民戲曲。總不能法國人最引以為傲
的法語歌劇,法語對白亂七八糟吧?
總之,年輕朋友,請努力將華語沒有的入聲和收尾m音講回來(講tò-tng-lai)
。這是講慣華語的人,講台語的最大剋星。若能超克它,你的台語之路已經邁向坦途了。
照片一:「現代漢語七大方言與古漢語及南方古越語,以及各方言親疏遠近關係圖」,輯
自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南天書局,1990,頁10。
照片二:我是嘉義大林人,台語腔屬於「雲嘉南漳腔區」,不過後來「拜師學藝」,泉漳
混在一起。地圖輯自洪惟仁,《臺灣社會語言地理學研究》第二冊:《臺灣語言地圖集》
,前衛出版社,2019,頁118。
好書推薦!!全套含第一冊:《臺灣語言的分類與分區理論與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124.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626833764.A.8FA.html
※ 編輯: RungTai (125.231.124.107 臺灣), 07/21/2021 10:22: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