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確認為delta變種病毒,同棟住戶增3例社區接觸者;新北市9日起為期一週,禁止餐廳內用、關閉運動、藝文場館】
Delta變種病毒進入北部社區。台灣今(8)日新增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案例,其中6例為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該案累計23人確診,其中10人經基因定序後確定為Delta變種病毒株,但與桃園國籍航空機師感染的Delta病毒序列不同,為不同群聚案。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宣布,從明(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禁止餐廳內用、關閉運動、藝文場館等場所,強化二級警戒。
截至目前為止,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接觸者已匡列1,062人,其中1,013人列為居家隔離,49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而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該幼兒園群聚案件中,包括一名自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該名埃及籍所住社區分為A、B兩棟,與確診者同住的B棟大樓約400名住戶全部居家隔離,另一棟約505住戶也將列自主健康管理。
■幼兒園群聚已23名確診,包括台大醫院麻醉護理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日下午於記者會上表示,本日新增7例COVID-19本土案例、2例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其中包含2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3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8月27日至9月7日,個案均分布在新北市;其中6例為已知感染源與新北市幼兒園有關、1例關聯不明。
新北市板橋幼兒園群聚案持續擴大,累計有23人確診。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事件中,新增一名從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案16160),他於8月4日自埃及來台探親,入境時與居家隔離期滿採檢結果皆為陰性,9月6日因曾接觸確診者,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確診,Ct值為38.9,但暫列為境外移入個案;他所住的社區也找出3名確診者,包括一名台大醫院麻醉護理師(案1615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在記者會中指出,該名護理師已完整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又遭感染,屬於國內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遭突破性感染的狀況。
張上淳指出,該名確診護理師是經由院內的健康監測機制,前日因身體不適通報有呼吸道方面症狀,經採檢後確認陽性,Ct值38.5,台大醫院也啟動疫調,匡列密切接觸者與風險人員92位,與擴大篩檢全院1,100位同仁,昨日下午採檢結果皆為陰性。
■幼兒園群聚基因定序為Delta,但與機師群聚案不同
陳時中表示,經過基因定序結果,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已有10名確診者完成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病毒株。但他也強調,跟桃園機師群聚案的Delta病毒株序列不同,「可以說是不同來源的群聚」,要等新北疫調完成以後才能得知案件全貌。
如果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源頭並非桃園機師,那源頭是否為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陳時中表示,幼童父親Ct值37.9,病毒量很少,已嘗試做基因定序,但還沒有結果,目前不能斷定病毒來源是該名幼童父親。
陳時中表示,現在首要任務是避免疫情擴散,但仍要釐清感染源源頭。目前找源頭的方式仍是以釐清確診者的疫調足跡為主,是比較可行的方式,並沒有打算將過去的確診案例擴大做基因定序。
■新北強化二級警戒:9/9~9/15餐廳禁內用,運動、藝文場館關閉
新北市前天(6日)出現幼兒園群聚案,當日晚間新北市府即宣布全市進入「強化二級」警戒,緊縮醫院陪病、室內外群聚人數規定。今日確定幼兒園群聚案基因定序為Delta後,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進一步召開記者會宣布因應管制措施:
1. 餐飲禁內用:餐飲業、美食街、超商、市場、夜市等場所一律外帶、禁止內用
2. 公有運動場館不開放:室內(運動中心、體育館、學校委外游泳池)、室外(棒壘球場、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溜冰場、田徑場、游泳池)
3. 藝文場館不開放:圖書館提供線上預約,定點取書。戶外空間容留人數降載、維持社交距離
4. 溫泉大眾池、露營場、旅宿業附屬設施(健身房、泳池、兒童遊樂室)不開放;風景區人流管制持續降載50%
5. 校園強化管制:居家隔離學生PCR未確認前,就讀班級、安親班、補習班預防性停課;國、高中生加速施打BNT疫苗
以上餐飲業、運動場館、藝文場館三項的管制措施實施時間為9月9日至9月15日為期一週,侯友宜表示,因為相關措施對經濟衝擊很大,所以目前時間先抓一週,「這一週是關鍵,若能控制下來最好」,相關政策會隨時滾動式檢討。
■全國升三級警戒防止Delta?陳時中:有新一波疫情才會考慮升級
借鏡紐西蘭出現第一例Delta病例後,全國升上最高級警戒至今,疫情才慢慢趨緩,台灣是否有可能考慮跟進,全國升上三級警戒?
陳時中表示,紐西蘭有紐西蘭的做法,台灣有台灣的做法。「目前(疫情)控制得相當好,有新一波疫情會考慮升級,但目前沒有這樣的考慮,希望大家努力把它控制住。」他也強調,桃園機師群聚案已經將擴散可能性圈到最小,雖然幼兒園群聚案情況比較複雜,但希望新北市也能控制住。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表示,Delta進入社區,不一定要升上三級,但應該要回到今年5月時的警戒情況,加強社區的廣篩,及早找出確診者並盡快隔離,也應該加速疫苗的施打,特別是高風險者第二劑一定要快點打。
■高齡者儘速打第二劑? 指揮中心:疫苗政策不變
由於高風險族群如高齡者,感染Delta的重症跟死亡率遠遠高於年輕人,而現在BNT輝瑞疫苗又是先以12歲至18歲青少年優先施打,現在是否會改變疫苗政策?
陳時中多次強調,目前疫苗施打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但「日後各種可能性都有」。目前已經開放第八輪疫苗施打,大部分是高齡者,呼籲民眾盡快施打。他也呼籲,若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嗅味覺喪失等情況,一定要積極就醫採檢,才能避免疫情擴散。
指揮中心在兩天前(6日)宣布第八輪疫苗施打計畫,約100多萬劑的AZ疫苗,提供給AZ接種間隔滿10週以上的民眾,接種第二劑;以及已登記接種意願的18歲至22歲民眾,施打第一劑。
(文 / 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 / 中央社;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從Alpha到Delta——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jZ7ow1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幼兒園 #新北市 #Delta
味覺改變肺炎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染疫不會說? 出現「地圖舌」、「草莓舌」、「巨舌」合併發燒,要小心可能是「新冠舌頭」》
新北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因為孩子平常就會咳嗽、流鼻涕,就算確診症狀也不明顯,或者很難區分,一旦爸媽發現孩子出現「地圖舌」、「草莓舌」、「巨舌」,同時合併發燒、拉肚子,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新冠肺炎,必須趕快送急診,免得病情惡化。
1.地圖舌
得到新冠肺炎的人口腔本來就會出現口乾、灼熱感、舌頭紅腫發炎、失去味覺、潰瘍破皮、咀嚼時會肌肉疼痛、鵝口瘡。英國研究發現許多病患都有「地圖舌」。所謂的「地圖舌」是指舌頭上有塊狀白色到黃白色的隆起,中間會凹陷平滑,就像是大陸板塊一樣,而且板塊還會走來走去,形狀也會改變,所以又稱為遊走性舌炎。
不過不是所有的「地圖舌」都是新冠肺炎,非確診的人也可能因為乾癬、缺乏維他命、糖尿病、過敏、壓力而有地圖舌。沒確診的人有1~3%機率會產生地圖舌,所以如果最近發現地圖舌,又合併有其他呼吸道狀況,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新冠肺炎。
2.草莓舌
根據統計,有千分之一的孩子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會產生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影響全身不同器官,像是心臟、肺臟、腎臟、血管、腸胃道,症狀包含草莓舌、眼周腫、臉頰紅、紅疹,和川崎氏症症狀相似。因為孩子病程進展快速,爸媽最好注意孩子如果發燒超過24小時,舌頭像草莓一樣紅腫、有明顯顆粒,又合併劇烈肚子痛,甚至是呼吸困難、嘴唇變紫紅色,就要趕快看醫生,避免病情惡化。
3.巨舌症
巨舌症就是舌頭變很大,因為冠狀病毒會和細胞膜上的表面受體結合,導致舌頭被攻擊,引起腫脹發炎。 有些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沒有出現症狀,但痊癒後還是可能出現後遺症,所以最好還是要做好防護。
味覺改變肺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萬安談政事|訂定「染疫康復者指引」刻不容緩!五大主張不讓康復者孤立無援!】
為了不讓超過一萬五千位的染疫康復者,面對未知的後遺症無所適從。今天記者會上我具體提出了 #五大主張,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接納、不再畏懼、甚至歧視確診康復者,康復者們也能得到更多社會的支持,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這是後疫情時代必須面對的新常態,也是刻不容緩的重大工程!
5️⃣大主張包含:
✅「#染疫康復者指引」盡快訂定並公布
✅ 設立「#後新冠疫情資訊整合平台」
✅ 提供染疫康復者 #長期醫療設備協助及補助
✅「#復健」應納入新冠患者治療指引
✅ PAC應加入「#新冠肺炎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三位染疫康復者也願意出面分享現況, A先生談到自己除了生理上的後遺症,更讓他害怕的是社會上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排斥和獵巫,他變得不敢主動和其他人接觸,也不敢提起自己染疫的事情,一直被迫活在恐懼的陰影下,身心受創。
B先生則面臨味覺和嗅覺功能受損的困擾,他說有一次家中的瓦斯沒有關好,但自己完全沒有察覺,是等到室友告訴他才發現。在大醫院就診治療的高額醫療費也成為他生活的一大負擔,希望政府能有更多的資源協助!
最後一位C先生和太太同樣都是染疫者,症狀比較輕的他,除了努力讓自己康復外,還得負擔起照顧重症妻子的工作,他說這段過程實在很徬徨無助,包含身體的復健,還有心理焦慮的輔導,這些都需要事後復健,以及後續的追蹤及協助。
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康復者,聲音沒有辦法被聽見,被迫躲起來、害怕被貼標籤,影響身邊的親人,也不敢、不知道如何就醫,有後遺症卻求助無門。我希望在台灣,建立一個對新冠患者更友善的環境,讓社會大眾對新冠肺炎及康復者有正確的認知、並且接納他們,不需要畏懼、不需要恐懼、更不需要被歧視。
未來我們要跟病毒共存,建立對新冠患者更友善的環境,給予康復者支持和協助,這是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建立的新常態。
#改變由我啟動
#蔣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