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一位學員的肺腑之言良心推薦
我是風水班及姓名學班的學員
今年六月風水堪輿班課程說明會開始結識老師
跟老師學習 給老師改名 處理祖先
以一個消費者的立場表示
市面上的線上的所謂稱為老師的很多
但講白的 什麼是直接有用
還是跟你打哈哈 拿了銀子不做事
或者是根本他也做不了什麼直接改善幫助的事
門派方法當然很多
要的只是有用
都是選擇 也是種機緣
尤其你可能也是學員
還是你曾經給老師服務過
或者只是個線上粉絲按讚者
此刻就是有所變化有所不一樣的機緣
#不妨此刻開始
用好奇心或者研究的心
去了解你們家的祖先牌位或戶政事務所查資料
家中到底拜的都是誰
尤其是似乎好像不太好 不太平安 不太健康的人(生病還是要先看醫生)
更需要用點精神去探討
而不是只是點香拜一拜
而不知道裡面住著誰
爸爸阿公阿祖 他們有多少兄弟姐妹
有無結婚後代,因為很有可能有人沒寫好 有人沒祭拜到
當然這樣的事
丟給別的所謂老師
結果很有可能不一樣
因為我知道有些是表示不用拜所謂的「倒房」
但在我的選擇裡
他們都是直系誰誰誰的兄弟姐妹
很親的人
他們居無定所沒名沒份 肯定會有什麼不好與不該發生的事
那就是再多金錢都買不回來的
這一切不就是為了要平安健康賺錢嘛
#神明可以去廟裡拜
#祖先不會有人幫你拜
或者可能都有行為上的拜拜但沒拜到正確的
那就是冤枉了
你現在不拜祖先 你的下一代也不可能拜祖先
你可以有很多的信仰與方式在祈求再祈禱
#但祖先及你的爸爸媽媽對你都是責任無怨無悔的 還在的,不在的
面對好他們也是你的責任
#都有因果
不會平白無故的好
也不會平白無故的不好
#我們家因為沒有面對好祖先的事有
多少糟糕就不細節表示
不會有人能決定你的好與不好
都是自己的曾經與人生
只能踏實→努力→找尋正解方式
我們都是華人
百千年來的事與行為
不是一個幾個十年的生命可以去改變和左右的
傳承…
感恩…
存好心…
做對的事…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百善前先把給孝給做好
#沒有祖先不會有現在的你
謝謝江柏樂老師專業功夫
謝謝老師的助理團隊耐心細心
祝福大家得好事🙏
🟡如果你(妳)也常常耳鳴.耳朵癢頭暈.頭痛不好睡.有時心悸胸悶卻始終找不出原因恐怕是跟祖先有關係
【祖先諮詢🗽】
加入line@生活圈│https://lin.ee/3TBd8dueX
官方購物網站 │ http://www.pola168.com.tw/
開啟小鈴鐺🔔訂閲Youtube │ https://reurl.cc/8GRLjo
▫️ ▪️ ▪️ ▫️ ▪️ ▪️ ▫️ ▪️ ▪️ ▫️ ▪️ ▪️ ▫️ ▫️ ▪️
服務項目:陽宅風水,陰宅風水,改名,命名,取藝名,公司命名,祖先處理,改運符咒,易經卜卦算命,命理風水教學,風水開運講座,建案代言,開運商品販售...
☎️開運專線:02- 2523-8282、02-2523-227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咒 怨 事務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部分的人際問題都是源於距離太近。距離太近,線繩就容易糾結在一起。
不管是夫妻、小孩、媳婦或女婿,又或者是知心好友、鄰居,只要與比你心中設想的距離再後退半步,拉開多一點距離,那些糾纏、打結綁死的線繩就能解開,你也能找回溫柔的你。
作為九州第一位女律師,在福岡市開業以來,湯川律師主要負責處理跟人際關係有關的離婚或繼承案件,執業超過六十年,都在幫助客戶整理疏通各種人際關係中「糾結纏亂的線」。
在處理超過一萬件以上的案子後,她深切感受到,人心無法靠法律進行裁決,法庭下達的「勝訴」或「敗訴」判決,並無法決定人生中真正的幸福;「勝訴」者的人生過得更苦,而「敗訴」者的人生卻輕鬆愉快,這樣的事情所在多有。
在目睹了許多無法依靠法律判決的眾生相後,她查覺到人生的自在之道,在於「人與人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方能舒適愉快地活下去」。只要保持距離,那些糾纏、打結綁死的人際線繩就能解開。雖說糾結狀況各有不同,但只要你身處其中,就找不到解方;但你若可以後退一步,站在外頭去看全貌,就能找到解決的線頭。
這位令許多前來諮詢的客戶感受到「只是談談而已心情就輕鬆許多」,並且寄予信賴的女律師,她93年的人生智慧,一定能讓你重新思考那些困擾許久的人際糾結,找回自己的自在之路。
取自《距離拉遠一點,從此人際不糾結》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談到我們的人性,有一些我們要認識覺察的部分。很歡迎各位朋友參與贈書活動,這本書把人性剖析的相當透徹。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71846303126785
文章開頭的前兩段話,讓我點頭如搗蒜。不管是跟人或者跟問題保持距離,都可以讓我們視野更清晰,待人處事更加圓融寧靜。
我很喜歡老人家寫出來的文字,通常素樸有味。少了花言巧語,只是告訴你簡單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恰巧常被忽略,十分可惜。
所謂的「問題」,常在言說的過程中,悄悄地產生變化。這是我跟當事人不斷體會到的神奇,即便當事人當下不一定有足夠的覺知。
這本書今天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各位朋友參與。祝願您,能保持適當距離,比較好看見出口在哪裡!
……………………………………………………………
「說出來」才能和問題保持適當距離
【文/ 湯川久子】
有個女人,因為丈夫拋棄自己,迎娶新妻入門,嫉妒成狂化身為惡鬼,打算咒殺前夫跟他的新妻子。
這是能劇中《鐵輪》這齣戲的故事,而其中化身為鬼的「橋姬」,整張臉皆呈現出怨念與憤怒,十足惡鬼模樣。
來我事務所的人,雖說內心各有不同煩惱,不過有些人滿是憤怒與嫉妒的臉,總會令我忍不住聯想起這個鬼面。
比如說,遭受丈夫背叛,不得不離婚的女性最痛苦的表情,真可說就如同惡鬼臉面的表情:眼睛充滿血絲,一副全心全意都在思考如何復仇的樣子。
那些人過去只能將痛苦和眼淚往肚子裡吞,一來到我事務所坐下,眼淚就再也止不住地往下掉。我能切實感受到她們心中深深的痛楚。看她們含淚訴說遭受深信不疑的丈夫背叛的憤怒與痛苦,我也不禁難過起來。
過去壓抑於內心的字句,一個又一個滿溢而出,她們將這些滿溢出來的字句拾綴起來,再從中擰絞出言語。也許她們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找回自我。最後,她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跟原先判若兩人,看上去清爽許多,好像撥雲見日一般,臉色也明亮起來。
看在眼裡,有時候我甚至會忍不住說出失禮的話:「哎呀,原來是個白皙美人來著,你現在的臉龐和神情很好看喔!」
…………
日語的「說」與「分開」同音。「說出來」即是「分開來」。
日文中有許多同音異義的詞語,但我認為它們之間有密切關係。向別人傾吐埋藏於心的苦惱和憤怒,有治療心靈的效果。彷彿只是這麼做,就能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我想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煩惱的事情,感到自己走投無路、進退維谷的時候,只要找個人聊聊,腦中就會浮現數個解決方案,並且覺得自己馬上就可以著手解決問題。
在日文裡有「離見之見」一語。
這是世阿彌在能樂理論著作《花鏡》中所提到的,意思是,表演者必須脫離自身,用客觀的角度,從各個面向審視自己的表演。來找我諮詢的人,大多都是為了離婚或繼承這樣的人生大事而來。
而大多數人來找我時都喃喃地說:「我的未來一片黑暗。」但等到要離開時,大部分的人都笑著說:「真是鬆了一口氣,還好我來問了你,總覺得問題已經可以解決了。」
這種改變與其說是法律或我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當事人本身透過自己的「離見之見」,拓展了視野。
人在獨自面對問題,想太多、痛苦不堪時,視野就會變得狹隘,但是接觸到法律知識或第三者的眼光,就能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問題。隨著看問題的方式改變,就能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可以說,把問題「說出來」,就等同於把自己與問題「分開來」一段距離,也就是「放開手」(說「話す」與分開「離す」、放開「放す」,三個日文詞語的讀音皆為「Ha Na Su」)。
當我們能與問題保持距離,就能換個心態來對待它,改變心態後,我們也能換個方式來解決問題,現實也就因此改變。
我會告訴前來諮詢的人:「既然你都來找律師了,那我們就一定會解決問題。」
這句話與其說是鼓勵,不如說是我從一萬件以上的案件中得到的心得。
只要能與問題保持適當距離,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
看待問題的方式, 決定了我們是否繞遠路來解決問題。
——將憂鬱說出口,就是跟它保持「距離」。
.
以上文字取自
距離拉遠一點,從此人際不糾結:93歲女律師洞察人心人性的35個智慧,讓你我活得更自在
博客來:https://reurl.cc/6lEXMO
誠品:https://reurl.cc/5qGXNz
金石堂:https://reurl.cc/VXjnoR
讀冊:https://reurl.cc/142lWV
@有方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Publishing/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咒 怨 事務所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但是這位律師的觀點
與我長期主張的觀點相同
和大家分享~
遇到這類醫病溝通的問題
我們很容馬上就選擇站在對立面
您的看法如何?
#站在同一陣線_才能溝通
#情感上認同_才能聽得下去
#解除家屬的內疚與自責
【有病、無知之外 — 我們能不能緩一點、多看見一點?】
今天在好幾位朋友的臉書上看見這則由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 分享的文章 (文章原文如下方留言),醫師詢問:要怎麼處理這封私訊?點進貼文,湧上了2萬名按讚的關注、5千多則留言、近5千則分享。
留言分享內容大多表示對於這樣的母親感到震驚,認為媽媽推卸責任,有病、智障、無知、腦殘、愚婦,多則留言認為不必多說,電死即可。
對於這件事,我個人的觀點,也並非認為醫生就應該要無條件包容媽媽,或不可以生氣,更非提倡回應的態度只能柔軟安撫,不能強硬表明態度、保護自己。
不管在什麼樣的處境下,做出了不當的言行,若傷害到他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起責任,不能用同理或包容就簡單了事,關於這些,我想我的想法與大家也沒有不同。
文章的起心動念,只是看了網路效應,心裡重重的。希望在顯而易見的「對」與「錯」之外,能有多一點的「看見」,也分享一片留言中,較少看見的思考。
---
作為一名律師,對於這樣的情形其實並不陌生。
執業過程中,我也曾遇過千叮嚀萬囑咐的給予建議與評估,會議中一再說明與告知風險後果,當事人仍不願意採納,執意為之。
最後果真不如預期,事務所第一時間收到當事人極度憤怒地客訴抱怨:「為何律師都沒有提醒?」、「就算我說要,律師如果認為不妥,就應該無論如何都要擋下來!」、「律師沒有跟我說這樣會敗訴!」、「律師很失職!」
還記得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我真是當場傻住,驚訝呆了。
好不容易反應過來後,我忍不住高八度地跟事務所同事抱怨:
「什麼叫做我沒有提醒?你知道我這三次跟他開會都在開什麼嗎?三次每次整整一個小時,我都在告知他如果一定要這樣做非常可能有不利後果耶!講到我舌頭都要爛了!」
「而且什麼叫做無論如何都要擋下來,我前面每次開會早就跟他提醒過N次了,他開庭的時候還是一定要這樣說,我有什麼辦法,難道叫我當庭堵住他的嘴、還是拿槍指著他嗎?」
「他竟然還說我沒有提醒過他會敗訴,我還上網找了這麼多實務判決給他看!你看,這麼多!這麼多!他竟然說我沒有提醒!」
忿忿不平又深感委屈的我,一一拿著判決整理與同事抱不平。
---
當時,老闆賴芳玉律師只是靜靜地認真看著我,淡淡地跟我說:
「他可能太過於震驚了,或許在他心裡深處,他也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沒有辦法接受是自己的決定所造成的,只好先把錯怪給別人。」
記得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時刻,還在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明明那麼努力,受到當事人莫名指責很受傷、很氣憤的我,聽不太進去,覺得自己真是太衰了。
但這句話默默地就留在我的心中。
---
後來,類似的狀況再發生時,這句話就莫名會默默地浮上我的心頭。
我發現,當這句話浮上心頭之後,一切就不太一樣了。
當我只覺得自己莫名其妙被攻擊時,我確實只會覺得對方無理取鬧、睜眼說瞎話、難搞,甚至對於接下來還要跟對方繼續工作感到百般抗拒、痛苦。
但當我願意緩一點點,去看見,他會有這樣看似「奧客」的反應,是因為在這個時刻,他要接受這個糟糕的結果,對他來說太痛苦了。
要承認是自己的錯,自己承擔起這個責任,太難堪了。在理解這樣痛苦萬分的時刻,只有看似是別人的錯,才能好受一點的時候,我反而更能看見這並不是我的錯,而不因此氣憤難當,也比較有能力去面對、去協助眼前這個「痛苦」的人。
---
換言之,去理解這是一個遭遇「痛苦」而「情緒失調」的「暫時」時刻,而不急著用道理、用邏輯、用事證把對方逼死、或對「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下定論。
---
當我能這樣想,我就能不氣噗噗地去跟當事人理論、質疑他為何誣賴我,而能讓自己緩下來,輕輕地與當事人說:
「接到這樣的結果對你來說一定很震驚、很痛苦,你好希望如果能重來一次,你可能會做不一樣的決定對不對?現在的你,真的很難受,是不是?」
很神奇的,當人痛苦的情緒終於被看見了、被接住了,他就比較能從「高張的戰鬥狀態」慢慢退卻下來,回到「正常」的樣子。
而當我不急著第一時刻怪罪、質問他為何說謊,而只是陪他度過這個難熬的時刻後,真的也就多次遇過當事人事後頻繁道歉 :
「律師,真的對你很抱歉。其實我知道之前你有跟我說這樣不好,我不是故意的,那時候我真的......我真的是,就像是瘋掉了一樣,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
這學期,我在心理諮商所也學到類似的理論基礎:
在一個人經歷極度哀傷、失落、痛苦的事件時,會反覆經歷五個哀慟階段:
1. 「否認」階段:
不想承認、不敢相信,希望這不是真的、一定弄錯了,不願接受現實。
2. 「憤怒」階段:
將內心挫折、衝突投射到外界世界,極度希望有一個代罪羔羊可以為整件事情負責,歸咎於他人或社會。
3. 「討價還價」階段:
在接受事實與否認事實之間搖擺不定,希望藉由修正部分狀況,力圖挽回,減少事實對於自己的衝擊。
4.「憂鬱」階段:
發現事實無法改變,但心理還無法接受,產生的認知與心理反應失調,因此自責愧疚、懊悔無奈、失眠哭泣。
5. 最後,在一段時間後,我們才能終究走到理性上能理解、感性上能釋懷的「接受」階段。
而這些否認、怪罪他人的反應並非病態,而是人之常情。
情緒的反應,無法用「道理、邏輯、教育」得到平息。
這段身心無法安放的情緒,需要被呼應、被接納、被認同,才能順利無礙的快一些走到第五個階段。
---
你的生命中曾經出現突發、難以控制的悲痛事件嗎?
那時候的你,是否也曾夜夜哭泣、失魂落魄、衝動失控,做過事後後悔萬分的事情。是否雖然理性上也想要保持冷靜、理性,卻難以控制,沒辦法好好做一個「正常」的人。
為何律師與醫師最容易碰到這般處境?
因為會走入司法、走到醫院的人,都是歷經生命中極度驚嚇、黑暗、難受的事情。
很多在歷經這段痛苦的人們,都會一瞬間好像「失能」了一樣,原本的精明幹練、聰明練達像是一下子不見了,而像是成為了自己不認識的人。
而身邊的協助者越能夠理解這是正常的歷程,並且衷心的「相信」他們並非終其一生都是如此,這只是一個過渡期,以平常心以待。
這些處於痛苦的人們,才越能早一些從「失能」狀態,回到「正常」狀態。
----
「因為一時驚嚇、羞愧而無法面對自己的否認與憤怒反應」,與無知、有病、腦殘、智障,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
看了這篇文章及那麼多留言之後,有一個沉重的疑問,一直重重地壓在我的心理:
「這個媽媽,與這個孩子,現在究竟怎麼了?」
孩子現在身體狀況不好、突然聽不到聲音,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驚嚇、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位媽媽,不管她做得多好或是多糟,想必都還是這個孩子生命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人。
在這麼驚嚇、痛苦的時刻,媽媽的狀態,是影響孩子狀態極為重要的關鍵。
媽媽若能安定、穩定下來,給予溫暖的陪伴,孩子也不較不會驚慌失措;反之,媽媽的狀態若脆弱不穩,孩子也會被媽媽無盡的焦慮不安、暴衝的情緒受到深深的影響。
---
我在想,這個媽媽如果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看到這麼多人尖銳的批評指責,她要怎樣好好地活下去、要如何在這個無盡痛苦的時刻,善待她生病了的孩子?
如果我們真的真心關懷這個孩子,我們願不願意給予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大的媽媽,少一點點的批判、多一點點的寬容。
是的,不是為了媽媽,是為了這個孩子。
每個人拿石頭砸向媽媽,並不會讓這個孩子受到更好的對待,會先讓這個孩子失去他的主要照顧者。
---
網路時代,資訊瞬間傳播千里,人人的反應也都又急又強烈。
這個讓我們活著不斷失望、不安的社會,使得我們光是活著,就早已堆積滿身的憤怒與怨恨。
若這些情緒沒有適當宣洩的出口,也讓我們容易在看見一個不平、不公事件時,不小心把我們藏著滿身的情緒,一起拋了出來。
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世代,我們夠能意識到,我們無心間的一言一句,對於當事人的衝擊與影響嗎?
我們來得及留心,「為正義發聲」之後,當事人的處境,就因此往更好的方向走了嗎?
---
不是說媽媽對了,不是說媽媽沒有錯,或是就可以就此正當化她的行為。
只是,我們願意把一個人的處境,看得多深。
我們願意多理解一個人、對一個人有多寬容的想像。
她雖然是一個言行失當的媽媽,或許無理卸責、態度囂張,我們願不願意去看見,此時此刻,她也承擔著對於親生孩子失聰的恐懼、對於自己未能照顧好孩子的深深愧疚與自責 (即便她不見得表現出來),她還沒走完她的哀傷歷程,她還需要接著照顧孩子,她需要多一點的喘息之地。
這個孩子若有一天,看到這則文章與留言,看見自己的媽媽被 超過上萬個不認識的人一人一句的罵腦殘、智障、有病,這個無辜的孩子,究竟是會因為有一個「愚婦」媽媽,因此大聲叫好,還是會感到羞愧難當?
而我們,我們願不願意為了這個孩子好,給媽媽多一點善意與包容。
---
補充說明:
因為沒預想到文章會有這麼多回應,留言我有一一認真看過,但可能比較難分別回應,卻又還是想再試著說說話,就一併先打了一段回應大家,如果有回應不清楚,我再找時間補充說明:
說明一下我自己認知的文章整篇內容,最主要是想講2件事情:
1. 一個人出現非理性、不合理行為,可能是某種狀態下的反應,與整個人就等於「無知、智障、腦殘、有病」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2.網路公審輿論的威力強大,網友們快速攻擊時,這麼快貼上「無知、智障、腦殘、有病」的言論批判,可能會對於這對媽媽與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文章想要對話的對象,最主要比較不是說這位醫生應該要怎麼應對,而是對於網路上網友們一片「智障、有病、腦殘」的留言與分享影響的反思。
從標題到最終一句話「我們願不願意為了這個孩子好,給媽媽多一點善意與包容」,我最希望講的,是在這個媽媽的行為大家都覺得不合理、基本上沒什麼爭議的狀況下,網友們是否可以不要用這麼多尖銳的「人身攻擊」,這麼快把一個人貼上「有病、腦殘」的標籤,而並非說醫生就應該要無條件包容這個人。
大家的尖銳留言可能讓人覺得大快人心,為醫生打抱不平,發言之後,情緒好像稍微爽了一點點。但這對母子如果看到這則貼文與數千、數萬則鋪天蓋地的咒罵 (已經大肆超越就事論事的指責、指出錯誤,而幾乎瞞天都是尖銳強烈的人身攻擊) 之後呢?媽媽的狀況會更糟糕還是更好?孩子的狀況會更好還是更糟?我們是否也要考量到,在網路世代,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型態下,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可能帶來的影響?
我們能不能意識到,網路上的攻擊批評,是確實可能讓人產生輕生念頭,造成憾事的。
以上大致是我最想表達的原意,而這篇文章「沒有」意圖要講到,我自己本人也不認同的:
1.醫生應該要無條件同理媽媽、不應該譴責媽媽
2.媽媽的行為應該要被包容、媽媽不應該受到任何懲罰
3.醫生不應該生氣 、醫生理所當然要被病患這樣對待
4.跟這樣的人態度只能柔軟安撫,不能強硬表明態度,不能保護自己
關於媽媽的行為,我也認為不合理、也不覺得媽媽有權利這樣做、不覺得醫生就必須無條件好聲好氣忍讓,也不同意放任別人踩自己的線。
我無意說「要用同理心感化這些人」,我認為「試圖理解這個人的處境」並不代表要「無限度包容他」,也不等於「這個人沒有錯」,更不等於「不可以對這個人生氣或究責」。
同時我也認為,是否願意看見這個人「在什麼處境下?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不代表不能嚴正表明自己的態度、事前與事後保護好自己。
文章中分享自己的經驗,也僅是因為自己過往的經驗中,曾經用比較強硬的態度對待,卻不見得能良好的解決事情。反倒常常是,憤怒對上憤怒、兇悍對待兇悍,換得的不是對方的幡然悔悟、改過自新,而是紛紛進入戰鬥狀態,對方只會更狂躁、更瘋狂,最後就真的落得威脅恐嚇、檢舉勒索。
從自己的經驗中有感的是:有時自己若能轉個想法,自己好受一些,能夠軟下來,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後果,對方也能軟下來,回到理性對話、甚至道歉表示悔意。
然而,我也清楚理解,人不是制式化的,與人溝通沒有SOP,也不是你願意理解別人,別人就會願意理解妳。理解後,要「怎麼做」,是每個人的選擇。
每一個案件與狀況都不同,每個人基於不同立場、個性、情況、對方的狀態,會作出不同的評估與行為,我無意也自感無能去指正或認為這位醫生「應該要怎樣做」才是對的。
我仍是認為「是否願意理解別人」通常只是會達到「可能」會讓自己好受一些,也「可能」會讓對方願意進入理性溝通。
當對方顯然仍不理性時,也無須一味退讓任人擺佈,該表明就表明,該究責就究責,我自己作為律師,也不是靠同理心來執行律師業務的。如何避免麻煩、如何蒐證、作好一切保護自己的事情,各行各業應該都有自己的方式,在法律上也有各種應對與蒐證的方式。
最後,講到醫療領域與法律領域是不一樣的,不能這樣解釋的部份。
關於律師是否較少被告,這點或許是的。但我的想法是,那種明明是幫助人、好好的做事,盡了所有力量,還要莫名被指責、被責怪、認為是自己的錯的委屈、氣憤、不平與面對訴訟纏身、組織內部指責、壓力的不安、煩躁與恐懼,仍似乎是並無差異的。
但看到大家的留言,還是特別可以感受到醫療場域的壓迫與醫療人員面對民眾恣意提起各種檢舉、恐嚇、訴訟的深深創傷,雖想像上就覺得非常痛苦難受,但確實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管如何盡力去理解,我想還是沒有辦法體會那種切身的壓迫與苦痛,這點,真的只能說聲辛苦了。希望所有人都能學會尊重專業、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期待當作他人的義務。
咒 怨 事務所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資深媒體人老瀚又來啦,今天談談台積電為什麼開口要政府BNT疫苗快一點檢驗,還有疫情,還有台中陳柏惟罷免案為什麼一直往好笑的方向走啊~~~~ ft. #黃暐瀚
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對於 #新北幼兒園群聚風波 ,感染源還不明,指揮中心說並非Alpha病毒。而學生族群將在9月23日開打BNT疫苗,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公開呼籲政府,應加快BNT疫苗檢驗及接種作業。劉寶傑說他最害怕的是劉德音的發言,也砲轟政府,「就坐在那裏,當你的官嗎?」劉寶傑8日在《關鍵時刻》表示,新北幼兒園群聚如果是Delta,代表Delta已經進入社區,擋得住嗎?他最害怕的,是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發言,「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加快做好捐贈BNT疫苗檢驗及接種相關準備程序,盡速開始進行疫苗施打作業」。】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今(9)日表示,感謝台積電(2330)、慈濟,大家一起採購BNT疫苗,真正貼有標籤的疫苗,還有一到兩個禮拜才會到台灣,主要是航班問題,目前確定疫苗到貨數是800萬劑,現在大家搶貨搶得很兇,第三劑、第四劑都喊出來了,因此,大家要緊盯到貨進度。】好啦,我們把這兩則並再一起談。第一個,我國政府為什麼連總體預計到貨量和預計每周到貨量都評估不出來?這是一個標準的商業合約流程吧?如果不是郭台銘特別厲害,那就是我國政府特別沒有在估計,這樣是不是太過怠惰?
好啦,也不要說怠惰, #劉德音 抱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食藥署的封緘檢驗太久了,要趕快開始打。為什麼急,是因為很多青壯年還沒打到,一邊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一邊用選票和支持度考量先去施打國高中大學生,請問真正社會支柱的青壯年疫苗優先權為什麼這麼後面?台積電鴻海都說疫苗全部捐給政府,但谁想得到政府竟然全都把BNT疫苗挪給青少年,這到底是防疫考量還是選票考量?
等等,還有一篇報導超奇怪的,根據ETTODAY的報導:【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卓冠廷爆:新北通報有疏失 「有人8月中有症狀就醫竟沒篩檢」
針對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台灣智庫民調中心主任卓冠廷8日爆料,是「新北通報疏失」,至少有染疫幼兒園3、4位家長和小孩,在8月中(機師落地前)就有發燒和呼吸道症狀,也有就醫,但診所卻沒有通報衛生局篩檢。卓冠廷表示,Delta恐早已擴散,確診者在8月中就有症狀就醫,但是沒有通報。他指出,今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北幼兒園群聚,是Delta病毒,而且跟機師的病毒株不同,他認為是「新北通報」的疏失,Delta可能已傳了近一個月,甚至成為疫情擴散的同心圓。】等等,卓冠廷是誰啊?不是以前台中的新聞局長嗎?怎麼會變成智庫民調中心主任而且還爆料新北疫情?而且還出動御用大記者陶本和報導!一般像我們這種屁孩是入不了陶本和的法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ETTODAY的報導:【 #陳柏惟 昨晚透過臉書反批 #顏寬恒 霸凌自己,並稱顏明明曾任立委,可以選擇說「顏寬恒做得比陳柏惟好」,卻選擇了抹黑的老路,為了政治利益配合謊言,霸凌整個台中市第二選區和台灣政治,為了一己之私再起紛爭。對此,顏寬恒今天上午再開砲說,很遺憾陳柏惟委員不明白罷免案重點!四萬三千位民眾連署是針對陳委員沒有實踐該讓海線屯區民眾感到驕傲的承諾,卻反而政治鬥爭。沒有爭取疫苗,沒有爭取紓困,也沒有擋下萊豬,羞辱選民,羞辱選區,才讓選民絕望,決定站出來罷免他。請陳柏惟委員徹底檢討自己,不要再把責任怪罪到選民。】這個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啊,基進黨的一個立法委員竟然因為一個上次選輸給他的人站出來當罷免義工,就陣腳大亂,害怕地說對方霸凌他?是不是完全不能打啊,立委怕民眾霸凌?這樣也太弱了吧,而且最重要的是,陳柏惟還說甚麼他做得很好,是當網友都瞎了嗎?拿蝦子質詢疫苗,問國防部長挑食不挑食,這種質詢水準我跟路邊一隻狗聊天都勝過他啊,到底是怎麼搞得啦!
最後還是講一下好笑的國民黨選舉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上說:【林正杰表示,這次國民黨選舉,支持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也占了他的朋友一大半,但他沒表態支持張亞中,甚至被質疑是「統派相輕」。林正杰提到,理念很重要,但是光靠一張嘴成不了事,政治還要有呼群保義、糾集同志的性格和能力。鬼谷子說,要觀察一個人,要觀察他旁邊是一些什麼夥伴,如果只有一個光棍,那就當名嘴。所以國民黨主席選誰?要看他的團隊,如果只有關公,沒有劉備、張飛,再耍關刀也只能當餘興節目。】不是,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每次國民黨選舉時,就會出現一些國民黨以外支持度超高的阿薩布魯候選人,然後選舉時吹得跟飛天一樣,結果選出來都沒用,國民黨是重了不能認真選舉的詛咒嗎?不然怎麼會這樣啦!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28:00 封緘歷時太久?台積電劉德音喊加快施打bnt
52:00 看看郭台銘 衛福部盡責嗎?
01:00:00 黃暐瀚講郭董bnt來台時程
01:13:00 卓冠廷爆:新北通報有疏失 「有人8月中有症狀就醫竟沒篩檢」/卓冠廷出手 充滿政治角力
01:26:00 顏寬恒聲明願當刪Q志工 陳柏惟批霸凌
咒 怨 事務所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fantasy@fantasy.tw
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好的,今天是國語文詛咒教學來啦!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根據大紀元的名句故事專欄,【周厲王在位時
殘忍無道 貪財好利
壟斷山林川澤經營
令都城中民怨沸騰
輔臣召穆公勸諫
百姓受不了您的暴政
厲王卻下令嚴禁議論
派一巫師暗中監視
告發議論朝政之人
並將其一律處死
國中人心惶惶
言論因此逐漸減少
百姓在路上見面
只敢用眼神交流
厲王高興地說
我能消除百姓議論
再聽不到怨言了
召穆公說
堵住民眾的嘴巴
比堵住河流還要可怕
河流決堤會傷害眾人
百姓言論也是此理
治水者懂得疏通河流
治國者也應廣開言路
才能知道執政得失
推行善事 制止惡事
否則有誰效忠天子呢
厲王不聽勸阻
民眾也不敢再講話
三年後國家出現暴亂
厲王被放逐到彘地
西周由盛轉衰】
【小民心聲 call out】
台北木子賤 故事分享:
1. 父親78歲施打AZ前,先立好遺囑,施打完AZ疫苗後,身體不適…
2. 小商家因疫情難生存,饒河街「狗媽」故事,為維繫寵物店,白天到其他店家打工,支持著小店
加州矽谷Edward 故事分享:
1. 施打疫苗過程與徵狀
2. 美國疫情補助,廣發錢,救人為先
3. 昔日疫情擴散加州,全境封鎖狀況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