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
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
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
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
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取自《樂齡的幸福課》
……………………………………………………………
各位朋友,早安:
上面這段文字,對我來說相當激勵,我其實常常如此思想:也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可以用一生累積,不必非得急於一時!
這篇摘文是延續上一篇,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是誰?」這個問題。我還是強調,即便不是老人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搞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實在是無比重要的事—儘管這並非理所當然。
「我們要的是甚麼?」
這也是我幾乎都會問當事人的一個問句,這問句引領了我們當下的行動。譬如說,如果我們希望跟對方有真誠的互動,那顯然我們得要願意表達希望跟對方靠近的意願,而不是用言語打擊對方,又希望對方主動靠近。
我偶爾會提到,可以拉長我們的時間觀,去看待現在讓我們困擾的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去檢視目前的執著,是否有其必要性。
祝願您,能體會簡單的事能花時間反覆做,也能變得不簡單,只要我們夠專注,時間可以是我們的好朋友!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84176071598674
……………………………………………………………
你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文/ 魏惠娟、王梅】
經過前面的練習,你對於自己的上層目標已經有一些想像了,接著,繼續想一想你的「行動起點」是什麼呢?很多人會在這裡卡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不知道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
■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
介紹幾個有助於找到下半場人生構想的方法。首先,是「以終為始」,想一想,你打算留下什麼遺產?你希望後人能記得你的是什麼?你希望你的親人、朋友如何描述你?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與成功有約》告訴我們,當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就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他教我們做以下的練習,請你準備筆記本,針對每一個問題,練習寫下你的答案吧。
一、你希望你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等親友,以及朋友、同事,如何
描述你?
我希望他們會說:
①是一個認真的人。
②是一個愛神也愛人的人。
③是一個不斷指引我們方向的人。
④是一個不斷把我再帶回軌道的人。
你呢?
二、失去了你,對於關心你的人有什麼影響?
失去我,他們會覺得:
①失去一個重要的、可靠的諮詢對象。
②失去一個總是讓我們﹁看見未來﹂的人。
③失去一個不斷引導我們﹁向未來伸展﹂的人。
你呢?
三、以終為始:你對人生最終期許是什麼?
我對人生最終期許是:
①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貢獻到老。
②看見大方向,抓住大原則:做重要的事,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榮神益人。
③奔跑賽程,始終如一,直到那日,了無遺憾。
你呢?
四、這一生,你想帶走什麼?
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嗜好或是曾經有過的心流經
驗來思考,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必定會有幫助。
①哪些事情對我很重要?
②哪些事情讓我感到快樂?
③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令我快樂,我也很想重溫舊夢的事情是什麼?
④在職場上,做過哪些令我感到愉快,我也希望繼續下去的事情?
⑤哪些事情會讓我成為更快樂的人(不包括追求名利)?
⑥我最得意的天賦或才能是什麼?
⑦哪一類活動常帶給我新鮮刺激的挑戰?
⑧我覺得最有創意的事情是什麼?
⑨在長期打拚的過程中,我忽略了我的哪一項嗜好?
⑩哪些事情,是我一直想做,卻始終沒有機會做的?
⑪我希望拋棄哪些舊習慣?
如果有時間,你可以一一回答上面這些問題,必定會有所發現。
但是,經驗告訴我,忙碌的中年人士沒有動機回答那麼多問題,要他們拿起筆一一填答也不容易。《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的兩位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艾瑪‧萊弗利(Emma Lively),認為下半場人生目標應該「要接觸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他們提供一個與上面類似的活動,但是更具體也更容易練習,例如:列出二十項令你心情愉快的事情。這個練習可能是一個起點,幫助你發展出一套生活座標。作者特別提醒我們,注意尋找最可行的構想、最真誠的想法,以及確實使自己興奮的念頭,在探索下半場人生目標時,學習表達真實的自己也是活躍老化的課題。
二十項令我心情愉快的事情是什麼呢?
①和朋友聚會,唱詩歌、閱讀/分享生命的話(《聖經》)。
②享受咖啡與烘培的香氣。
③擁有搖尾迎接、忠誠的狗。
④與朋友一起學習運動,做重量訓練、伸展活動。
⑤旅遊參觀、訪問交流。
⑥跟心意相同的人,一起交流學習。
⑦與一群朋友分享生命經驗與人生設計進度。
⑧設計好課程,開設好課程。
⑨走路散步、思考想像。
⑩朋友一起學習好菜好食、共食共享。
⑪一起去看望朋友,走出陰霾與自己的小天地。
⑫看見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變得更美好。
⑬真心倡議重要的事情:未來準備、終身學習、教學研究、人生設計、聚會模式。
⑭聆聽有內容的訊息、課程、演講。
⑮提供有品質的好產品。
⑯保持優雅、美麗、健康。
⑰提供(引介)各種自我超越的好東西。
⑱分享愛與關心,專業助人。
⑲讓自我感覺Loser 的人成為Winner。
⑳像一艘商船:從遠方來,無限供應。
以上的練習,不必拘泥內容是否宏偉,也不用管別人怎麼想,只要是你真心想要、真正令你喜悅的事情,就寫下來。我採用「想到就寫」的方法,不管順序、不修飾文辭,只要是真實的想法、真正令你興奮的事情。現在請你找個安靜時刻,練習「想到就寫」,寫下你自己的「真心想要」。
■ 這一生,你想成為什麼?
以上兩個練習,都是很有用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構想下半場人生的「真正想要」。第三個方法是「榜樣學習」,在下半場人生設計過程中,向標竿學習是很重要的,標竿人物使我們能夠勇敢丟棄覺得自己「不可能」的根深蒂固念頭。後五十人生可以更精采,但是,要先改變想法,才能抓到機會、看見出路。
歷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晚年,依然充滿活力和創意。艾蒂(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八十七歲那年,完成個人的使命─創辦一份具有宗教影響力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這是一份難得一見、歷史悠久的好報紙;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他在八十四歲完成生平最後一本著作《卡塔麗娜》(Catalina);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維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到了八十多歲依然創作不斷;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九十多歲了還持續在寫劇本,九十三歲時更寫下名劇《牽強附會的寓言》(Farfetched Fables);美國現代建築開山祖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他是大家公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在八十九歲那一年完成最後一張建築設計圖。當然,這些都是世界知名的偉人,他們的事例或許不是你我能相比的,上面的例子只是要證明一件事:年齡不是問題,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真的想做出什麼」才是關鍵。
■ 這一生,你真心想做的是什麼?
最後,如果還是想不出太多好點子,還是向前輩學習、多聽他們的分享吧《幸福退休新年代》的作者爾尼‧柴林斯基UErnie John Zelinski)匯聚了前輩所分享的下半場人生構想,哪些事情或許也是你想要做的呢?請試著勾選。
①重返大專院校攻讀某個學位,目的是學習而不是找工作。
②帶著相機前往非洲、南美洲、亞洲等地拍攝自然景觀。
③從事社會改革工作。
④當弱勢兒童的志工老師。
⑤增加太陽能方面的知識, 並協助推廣這項能源的用途, 以造福人群。
⑥至少去五十個國家旅行, 了解當地人民、歷史、經濟、地理和風俗。
⑦組織抗議團體,反對引起民怨的政治計劃。
⑧抱著愉快的心情退休,然後開一門課,教別人如何做個快樂的退休族。
⑨寫科幻小說。
⑩為自己居住的城鎮做歷史紀錄。
⑪創作並出版幾本詩集。
⑫做個宣揚環保優點的公眾演說者。
⑬經營民宿,不為賺錢、只為好玩。
⑭幫助家人和朋友改善生活。
⑮保持年輕的心情。
●設計你的人生下半場
透過上面不同的方法,你找到自己下半場人生目標了嗎?
一、請寫出你的目標。
二、請寫出你想做的事情。
.
以上文字取自
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327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https://www.facebook.com/comehomelife/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咖啡聖經評價 在 張寶華 Shar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完,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身價最高的華人畫家常玉,最終走的時候只是一塊水泥板,板上寫著編號,因為他連自己的墓也買不起。
文/李舒 /《山河小歲月》
在巴黎的某一天,我刻意起了個大早。
橫穿這座城市,四十分鐘之後,我到達了北郊。剛從地鐵出來,便感受這裡的蕭條。迎面走來的每個人都行色匆匆,臉上充滿倦怠和緊張。
經過兩個溫州人開的超市,躲過一個黑人,他迎面朝我走來,似乎想和我說點什麼,我嚇得掉頭走掉。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直到看到那個做墓碑的工匠,我才確定,今天的目的地應該不遠了——
Pantin公墓。
我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公墓,許多墳連名字也沒有。
這裡有許多都是租用墓地,租約期滿,遺骸就會被挪去另一個公用墓穴之中。
編號1296 TR 1966的墓穴主人,就曾經面臨過這樣的危險。
1966年,是常玉去世的年份。下葬時,沒有一個親人。付錢的是一個叫Jean Toan的越南人,他是法中社區服務協會的會員,和死者沒什麼交情,他付了三十二年的租金。
三十二年,1998年8月20日到期。
1997年,距離租約到期還有一年。一年之後,那墳冢中的亡魂,將要再次被打攪,他的遺骸要被送去別處——也許徹底湮滅,沒有人知道。
而這時,死者在大洋彼岸的朋友,正四處尋找他的墓地。
這位朋友便是赫赫有名的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他寫了一本叫《美國人》的書,被稱為現代攝影的「聖經」。
弗蘭克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Pantin墓園,他為墓地續費,並出錢雇人修葺已經荒廢坍塌的墳地——那其實稱不上是墳地,因為只有一塊編號為TR/1296/1966的水泥板。
如果沒有弗蘭克,那常玉也許只有這個編號,可以作為證明他曾經存在於世的痕跡。
我站在這墓碑前,距離弗蘭克修復這塊墓碑,又過去了19年,光陰荏苒。
終於這一次,他恢復了自己的名字——中文和法文都有。
他的名字叫「San Yu」,常玉。家鄉中國四川一個叫南充的小縣城,那𥚃的人們會把「常」念作「San」。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名字是一文不名的。他的畫作,在巴黎的市場里成捆出售,不過數百法郎。
1971年之前,我查到的台灣美術雜誌《雄獅美術》,席德進寫了寥寥數筆的常玉,評價還是「終生失敗的畫家」。他向常玉要了兩張素描,這時候,他肯定不會想到,常玉的畫作,在日後的拍賣市場上可以賣出1.28億人民幣的天價。
常玉的作品,初看是稚拙的,然而卻總讓我眼眶一熱,稚拙的背後,隱藏著畫家一顆最純淨的心,靜悄悄地在那裡。我愛他那雅致的設色,粉是不一樣的粉,藍也是不一樣的藍。
他愛畫女人,席德進的文章,揣測常玉是被女人和性毀掉的。我並不這麼認為,他更像是女人的密友,充滿真誠地贊頌著她們的美。只有徐志摩懂得常玉,《巴黎的麟爪》的文章,大約是常玉唯一一次袒露心聲:
「不錯,我真是窮,飯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兒——我怎麼也省不了。這對人體美的欣賞在我已經成了一種生理的要求,必要的奢侈,不可擺脫的嗜好;我寧可少吃儉穿,省下幾個法郎來多雇幾個模特兒……美的分配在人體上是極神秘的一個現象,我不信有理想的全材……人體美也是這樣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頭髮,有的手,有的腳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會合,形成各不同的線條,色調的變化,皮面的漲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態,不可制止的表情——也得你不怕麻煩細心體會發現去,上帝沒有這樣便宜你的事情,他決不給你一個具體的絕對美,如果有,我們所有藝術的努力就沒了意義……說起這藝術家審美的本能,我真要閉著眼感謝上帝——要不是它,豈不是所有人體的美,說窄一點,都變成了古長安道上歷代帝王的墓窟,全叫一層或幾層薄薄的衣服給埋沒了!」
他喜歡做四川菜,並且認為,中國菜餚之所以不能在世界嶄露頭角,是因為「外觀不夠美」。所以他做的中國飯,擺盤和造型都是藝術範兒的。他的法國朋友達昂吃過他的釀魚,還有豬腳湯,都大為贊嘆。他還建議常玉把自己的手繪菜譜寄給ELLE雜誌,常玉照辦了,然而石沈大海。
如今,在我們津津樂道於airbnb這樣的「分享經濟」時,他很早就和紐約的朋友約定,互相交換各自在巴黎和紐約的藝術工作室。
這位朋友,便是為他重新修復墓地的弗蘭克。
時間回到1948年。
24歲的羅伯特·弗蘭克已經在Harper’s Bazaar雜誌工作了差不多一年,他對為這份時尚雜誌拍攝時裝毫無興趣,於是決定辭職,打算去歐洲發展。
弗蘭克的目的地是巴黎。
他開始籌備自己的歐洲之行。芭莎雜誌的同事告訴他,有一個從巴黎來的叫常玉的藝術家準備到紐約尋找一個住所,可以和他交換工作室。他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
這一年,常玉48歲。
常玉敲響了羅伯特·弗蘭克位於東11街53號的家門,兩位日後將會在各自的領域中載入史冊的藝術大家,就這樣成為了室友。
弗蘭克喜歡常玉,他驚訝的發現,這個中國畫家在生活中,其實很少談及藝術,他更願意談一種自己發明的運動——「乒乓網球」。這是常玉發明的一種結合乒乓球和網球特點的運動,其規則同網球,但是用一隻類似羽毛球的球拍來擊打比乒乓球稍大的球,球場面積要小於壁球場地,全場漆成紅色,以白線圍邊,在室內和室外進行皆可。弗蘭克曾描述過常玉在工作室內開闢「乒乓網球場」的情形:「首先常玉要求把房間所有的東西都搬空,接著他非常認真地乾了幾天,房間被漆上顏色,非常漂亮,可惜當時我忘記拍下來了。」常玉對這項運動真心熱愛,他四處推廣,雖然和他投稿給ELLE的菜譜一樣,失敗了。
弗蘭克和常玉在一起的時候,做飯是常玉的事,因為他喜歡烹飪。據說,有一次,常玉在哈林區花1.25美元買了一副豬腰和捲心菜、土豆一起煲湯,作為兩人的主食。這樣吃了幾天後,他們兩人的臉部和身體都起了水泡。「我意識到廉價的中國生活是危險的。」弗蘭克評論道。
最終,弗蘭克沒去成巴黎,但和常玉一起共用工作室的兩年,他真心欣賞常玉的作品,並傾盡全力幫助常玉出售這些作品。
弗蘭克曾經試圖說服自己的表哥,一個法國商人,買常玉的一幅小畫。法國人不想出錢,只想用一台小打印機交換。常玉當然拒絕了,他說:「我不需要一台打印機。」1950年,弗蘭克還曾為常玉在紐約曼哈頓區的巴撒朵畫廊(Passedoit Gallery)舉辦了一次個展,展出常玉從巴黎帶來的那29幅畫作。
然而這次展覽的作品,一幅也沒能賣出去。
二
弗蘭克覺得很內疚,然而對於這種現象,常玉早就習以為常。
他已經48歲了,幾乎經歷了人生可以經歷的所有的挫折。
1921年,風華正茂的常玉和徐悲鴻、林風眠等一同赴巴黎「勤工儉學」。「勤工儉學」四個字放在常玉身上有點不太合適,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有做絲綢生意的長兄常俊民——常家大哥經營著四川最大的絲廠,為他在巴黎的小資生活提供一切經濟支持。
常玉的生活被其他留學生所羨慕,他穿著講究,除了繪畫,還喜歡打網球。大家最常見到的常玉,是一個人坐在穹頂咖啡廳後面的位置,面前的咖啡杯已見底,他和每個人說的第一句話總是:「你們今天好嗎?」
他有錢,於是經常請大家吃地道的中國菜。錢花光了,他也從不窘迫,朋友們記得,他會帶著一抹奇特的微笑說:「我今晚有個約會,能去你家借瓶伏特加嗎?」
與徐悲鴻等進入國立巴黎美術學校接受正統美術訓練的中國畫家不同,常玉選擇了進入一家私人學院「大茅屋畫院」。無論什麼人,買了門票就能進入畫院參加速寫班,每天下午2點到5點,或坐或站,對著模特畫畫。第一小時慢寫一次,第二小時慢寫兩次,第三小時畫速寫,模特每五分鐘換一次姿勢。學院裡沒有老師,只有負責掐著時間號令模特換姿勢的班長。常玉在這裡非常出名,他用毛筆作畫,有時不畫模特,專畫周圍的人,並且無論男女老少,一概畫成裸體,所以大家一遇到他,就會圍上去。
那時的常玉,可謂春風得意。
常玉的作品,也最早進入了歐洲主流社會。
1929年,巴黎大收藏家H·P·侯謝注意到了常玉的作品,他在日記里誇獎常玉「真是了不起,而且才正在起步中」。侯謝是畢加索、杜尚等人的經紀人。侯謝的大量購買,使常玉的作品開始被法國畫壇注意及收藏,並多次參與秋季沙龍及獨立沙龍展,特別是在歐洲地位很高的法國杜勒里沙龍(Salon des Tuileries),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響,他的名字亦開始登錄在《法國藝術家名人錄》之類的年鑒中。侯謝經常在他的日記中記他與常玉的社交活動,例如與西班牙裔藝術家貝德魯·潘納一起射飛鏢,在常玉的畫室吃中國菜等。
侯謝在1930年4月7日的日記中提到:「在常玉家中吃飯。他從材料的準備開始,精心烹調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菜餚,真是迷人。他出示了數件於塗滿色彩的畫布上刮出圖案的新作品,我買了兩小件。」
這時,無論是徐悲鴻,還是林風眠,都遠遠沒能達到常玉的程度。他看上去,將成為第一個進入巴黎主流藝術界的中國人,乃至亞洲人。
三
可惜,時間不能永遠停留在1929年。
1931年,是常玉一生的轉折。
這一年,他的妻子「馬姑」因為懷疑他出軌,而與他離婚。這當然是最後的一根羽毛,瑪素對常玉大手大腳花錢的態度早有不滿,他甚至曾把妻子母親留下的遺物首飾送去典當行。
也是這一年,他的大哥常俊民罹患肝病去世了。常玉回了一趟四川老家,根據大哥的遺囑,他分到了一筆錢。但回到巴黎,他似乎忘記了,這是最後一筆錢,於是很快,這筆錢被他花光了。
沒有了大哥,他以為侯謝會成為他的新支柱。然而沒有。
1932年,侯謝給他寫信說:「好像我們彼此都要多佔對方一點便宜。」
然後,兩個人結束了合作關係。
常玉不願意巴結那些畫商,也不願意為了客戶們的要求改變風格。日本人藤田嗣治雖然比常玉早來,畫的也是東方風格的裸女,他的作品一直被人視作不及常玉。然而,藤田在處理畫商的關係上很有一套,很快,他的作品開始流行了。而常玉依舊保持著一個藝術家的獨立個性,他曾經立下一個規定,來買畫的人,不准對創作風格指手畫腳,不准更改,畫前付錢,他甚至拒絕和畫商合作,聲稱「千萬不要上畫商的當」。
因為常玉的堅持,我們今天見到的常玉作品,是一以貫之的,從沒有一點一滴的媚俗,做他自己:
「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四
1950年,常玉離開了紐約,返回巴黎。臨走時,他把那沒有賣掉的29幅畫都留給了弗蘭克,以答謝這位朋友的慷慨支持。
弗蘭克和他的友誼並沒有中斷,只要去巴黎,他都會去探望常玉。弗蘭克也介紹了一些朋友給常玉認識,這些朋友成了常玉晚年的摯交。
但常玉仍舊是孤獨的。
回到巴黎的常玉並沒有擺脫窮困,應該說,他已經習慣了窮困。他雇不起模特兒,於是剪下雜誌上模特兒的圖片,按照圖片中的姿態繪畫。他印不起名片,於是收集用過的地鐵車票,在票面上貼以小紙條,再寫上他的名字。
1966年夏天,常玉對好朋友達昂說:我開始畫一張畫。
達昂:是什麼樣的畫?
常玉:您將會看到!
達昂:那要等到幾時?
常玉:再過幾天之後……我先畫,然後再簡化它……再簡化它……
過了幾天,常玉邀請達昂去觀看,那是一隻極小的象,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奔馳。他用手指點著這只動物對達昂介紹道:這就是我。達昂說,說完這句話,常玉笑了,那是中國人特有微笑。
這幅畫,叫做《奔跑的小象》,這是常玉最後一張畫作。
8月11日,常玉邀請幾位朋友來住處吃宵夜,照例還是常玉做飯。他用的是瓦斯爐,朋友離開之後,他沒有把爐子關好。
第二天早上,常玉曾經打工過的翠華樓老闆侯成庚去見常玉,敲門不應,又發現屋子里散髮著奇怪的氣味。公寓管理員打開房門,滿屋瓦斯味,而常玉已經躺在床上去世,胸口還橫放著一本書。
他一直戴著的那枚翡翠戒指,也不翼而飛了。
達昂的記事本里留下了常玉最後的地址:Ségur-67-11,沙坑街28號。我也去看了,一個標記也沒留下。
席德進介紹常玉的那篇文章,是重新發現常玉的開始。儘管,他對於常玉的評價並不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這樣一句話:
由徐悲鴻時代,經過趙無極時代跨越到了我們這一代,不知期間有過多少美麗的夢,美麗的愛情,這些都像巴黎的春天一樣悄悄逝去了。
……
1997年,距離常玉與弗蘭克的第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在這一年,弗蘭克把常玉留給他的畫作在台灣拍賣,所得捐給耶魯大學成立了「安德烈·弗蘭克基金會—常玉獎學金基金」,用於每年資助兩名中國藝術青年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學習。
想想年過七旬的弗蘭克終於找到了常玉的墓穴,站在那塊水泥板前,他的感想什麼呢?
咖啡聖經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悲傷是為了提醒我們曾經愛得有多深
「…生活忙碌紛擾,輕易就能抹去前一刻發生的事,往下一刻前進。徘迴在眷戀、失落和思念當中,可以感受人生的豐富紋理,那些時刻就像碎散的織錦,散落在這個不斷被撕裂再重組的世界之中。」
我悲傷的時候,常不會催促自己「趕快」好轉,我不會刻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硬要自己產生多正面的情緒。生活照樣過,照樣跟人相處,照樣工作,只是背景音樂慢了很多,不想勉強自己堆出笑臉,被罵也懶得回嘴。
有時候,負面情緒壓得我困在床上不想爬起來,我便去意識著我的狀態,時而讓自己沉浸,時而讓自己抽離。我還算幸運,這麼做常讓我再有力氣,先起身找到某張椅子坐下來,只要再喝了咖啡,慣性就會讓我恢復一定程度的精神。
坐在椅子上的時候,那得要是獨處,不受到打擾,幾分鐘也好。我心裡便像電腦開了某個視窗,把今天可能會遭遇的事,自動化地跑過一遍。這能幫助我,多一些篤定。
深呼吸是我的好朋友,在我以為我很無力的時候,還能從我沒發現的內在再找出能量,深呼吸功不可沒。我沒有遠大的志向,我只希望把今天過好、把當下過好。
慈心禪的自我對話,我偶爾會使用。我會告訴自己,活著並不容易,我看見了自己的努力,願我自己平安平靜。
如果我能順利走完一天的行程,我便感到滿意。我不想評價今天過得好不好,常常是有些好,有些不好,也不全然操之在我,我讓它們各自如是。
然後,到了夜晚,我會再探看我的內在,悲傷難受是不是還在。如果它們依然想要得到關注,我會盡可能跟它們相處。
我們常在失去什麼,那些愛與美好的時光,請容許自己面對。我們常給自己虛偽的安慰,只為了不想看見傷悲。
或許是因為我沒讓自己麻木,所以能多體驗一些他人的悲傷。會不會是我也知道自己的不堅強,所以比較容易進入,他人感受到的絕望?
悲傷幫我去除了某些塵垢,眼淚刷新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不同的世界。悲傷可以是通往喜悅的路,跟各位朋友分享這本《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
【達賴喇嘛, 戴斯蒙‧屠圖,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早晨立定一天的志向
每個有意識的舉動,一定始自特定的意圖,簡單說就是要立定目標。很多修行人每天早晨都會立定目標,替理智和心靈預做準備,決定接下來要如何面對這一天。準備打坐冥想或即將肩負重大任務之前,他們也會時時檢視自己的意念。另一個專注意念的方法是閱讀能支持你最高理想的勵志短文。
大主教每天早上都會進行聖餐禮,其中包括閱讀(及思索)聖經段落。他奉日課(liturgies of the hours)行晨禱、午禱和晚禱,配合禱告有一系列特定的讀物。他也喜歡讀神祕主義大師的文章來指引他的心靈和意念。
1. 舒服坐定,坐椅子腳踩地面或盤腿而坐都可以。你也可以趁早上醒來尚未起床時做這項練習,這時鬧鐘響已經停了,但一天的紛擾還沒開始。你可以把手放在腿上或肚子上。
2. 閉上眼睛,用鼻子深呼吸幾次。感覺腹部的起伏,橫膈膜擴張吸氣,橫膈膜收縮吐氣。
3. 現在問自己:「我心中渴望什麼?對自己、對我所愛的人、對這個世界,我有什麼期望?」我們最深沉的願望,通常深埋在短暫的渴望和欲求之下。這些願望很可能包含實踐深刻的人性價值,從而帶領我們通往最大的快樂,召喚我們回到自己在生命脈絡中的位置。
達賴喇嘛有一個方法,很簡單就能檢驗自己的意圖:「這件事是為了我自己好,還是為別人好?只對少數人有好處,還是對多數人有好處?做這件事是為了現在,還是為了未來?」捫心自問,這項檢測能把我們導向真正的願望。
4. 說出你這一天的志向。例如:「希望今天我能由衷關愛每一個人。」或是:「希望我今天不會再常常批判別人。」又或是:「希望今天我對待孩子能有耐心和愛心。」目標可以具體,可以廣泛。
假如不確定自己有什麼目標,可以重複誦唸下面四行話。這四句話改寫自西藏傳統四無量心的經文,指引了很多人在人生道途上擁有更多慈悲心和更大的快樂:
願眾生獲得喜樂
願眾生免於苦難
願眾生與喜樂永不分離
願眾生常保祥和與平靜
.
以上摘文自: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6108
.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我想傾聽你》】
博客來三本一套75折(即日起至8/31)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loc=P_007_004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咖啡聖經評價 在 聊咖啡不詞窮,三本書讓你成為朋友間的咖啡達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ISBN資訊:史考特烘豆實作 聖經 978-986-5480-33-2關於 咖啡 的一切:800年秘史與技法978-986-5496-08-1800年風尚與藝文978-986-5496-09-8○來聽聽 ... ... <看更多>
咖啡聖經評價 在 這一次由我們的店長兼烘豆師- Jerry 來跟大家分享關於咖啡豆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來跟大家分享關於 咖啡 豆的分別與冲煮 咖啡 的心得!感 謝大家一路來的支持!接下來井井還盼大家鼎力支持, 給與我們動力爲大家 ... ... <看更多>
咖啡聖經評價 在 [情報] 咖啡聖經66折- 看板Coffe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在找幾本小說
突然發現今日 (6/29) 66折的書是咖啡聖經
原價480 打完折變317
就之前有在書局翻過的印象是還不錯
就當成工具書翻翻囉
推薦給版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10.6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67137680.A.42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