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 #科基百科 「話」人人都會說,但要如何好好說話、理性對話,可一點都不容易,尤其是雙方立場不同(比如說討論香菜究竟能不能吃)的時候,很容易一下就吵得臉紅脖子粗,更別說找出共識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理直氣和地對話呢?
_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時候在探討一個議題時,討論著討論著就開始吵架了呢?
當我們在溝通時,同時會利用口語與非口語的訊息,假設我們在釋放訊息時,不斷被否定,很可能會因此感到挫折,而顯得較有侵略性,這便是「挫折侵略假說」(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想想看,當你跟朋友在決定午餐吃什麼時,他既不要吃飯、也不想吃麵,鍋貼也不愛,不斷打槍你的各種提議,是不是很容易讓人惱怒呢?
_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這種讓人不開心的情況呢?
或許可以參考心理學博士 Rosenberg 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模式」,其中的四個要素分別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所謂的「觀察」,是要說出可觀察到的事實,而不要妄加評論。而「感受」,則是覺察並闡釋自己的感受。
再來則是要辨別出自己真正的「需要」,最後,則是提出「請求」,也就是表達出自己希望對方怎麼做,或是說出自己覺得或許可行的其他選擇。
_
而根據哈伯瑪斯 (Habermas) 的「溝通行動理論」,他認為要有效溝通,也有四個重要的前提,分別是:
1. 可理解:說話要符合語法,讓人能明白
2. 真誠:不可以騙人呀,要誠實
3. 真理:溝通時應該說出真實而正確的內容
4. 正當:言語應該是正當得體的
_
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偏誤給欺騙,像是「自利偏誤」(self serving bias) 會將好的事情都歸因於自我努力(內在歸因),而壞事情發生都是運氣不好(外在歸因)。
但若任由這些偏誤指揮我們,就無法真誠溝通,發揮審議式民主的最大價值。
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藉由 #審議式民主 中的大量對話,傾聽各種公民意見,並且藉由辯證,讓好的意見影響政治決策,維護民主的品質,一定要學習如何好好溝通喔!
_
正確用法:理解情境,仔細傾聽,理性對話
錯誤用法:我不聽,而你不說,這就是距離
_
本內容由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委託,泛科學執行
_
參考資料:
《挫折攻擊假說》國家教育研究院
「非暴力溝通模式」應用:以大學生人際關係危機為例,社區發展季刊,劉依玫、趙祥和、鄧閔鴻
審議民主與法治國理想:哈伯馬斯的民主觀,溝通、批判和實踐,黃瑞祺、陳閔翔
《言論自由不等於亂說話,但它的界線在哪裡?》泛科學
當前審議式民主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國立中山大學,劉正山
___________________
\看課程,抽好康/
只要觀看 #審議式民主課程影片,就能參加兩個抽獎活動哦!
🥚 課程影片有彩蛋,睜大眼睛找找看 👉 https://reurl.cc/R69R79
💬 課程輕鬆又簡單,問答測驗做做看 👉 https://reurl.cc/raKkOE
什麼?你說課程影片哪兒看?
通通底加啦:https://reurl.cc/7ybYxl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問題] 法蘭克福學派的現況如何? - 看板Sociolog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台灣大學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周明泉老師撰寫了華文哲學百科 ... 的評價
- 關於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教育哲學愛心捐贈D版_第1A-I講批判理論的補充:哈伯馬斯 的評價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批判之源》重新思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問題與挑戰
#NTU #書訊 #出版中心
社會批判在最近幾年已然如火如荼。西雅圖和熱那亞的反全球化抗議以及伊拉克的偉大反戰征程,將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相關爭論,放回到政治與智識議程之中。但是在一個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深受後現代思潮影響的時代,社會批判如何在哲學上定位自己呢?在《批判之源》中,作者尋求系統性地處理這個問題。在第一部分,他考察了當代幾位極具影響力的批判理論家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如巴迪烏、比岱、博爾坦斯基、布迪厄、夏佩羅、哈伯瑪斯、內格里和紀傑克等人。
這些理論家視角中的局限,促使作者在本書第二部分勾勒出一個替代進路,批判實在論的本體論、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矛盾理論和平等主義的正義觀,是這個替代進路的主要元素。作者論證的主要推動力是要展示:對於任何試圖挑戰現存世界秩序的人而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仍然是無法忽視的。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只有在跟其他批判視角保持一種開放而有力度的對話時,才能具有當代價值。《批判之源》就是致力於這種對話的一次努力。
本書作者艾力克斯.柯林尼可斯(Alex Callinicos),現任教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研究系。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政治哲學、政治經濟學、種族和種族主義等。譯者舒年春,現任教於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研究專長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哲學、政治哲學。
出版中心網址:www.press.ntu.edu.tw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6月18日)是哲學家哈伯瑪斯的九十歲生日,來自德國的他,在過去數十年的學術生涯中,持續地研究與創作,參與無數論戰,更寫下許多影響力深遠的經典之作。
哈伯瑪斯堪稱當代德國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德國書業協會將他稱為是「以批判及參與投入的方式,陪伴聯邦共和國發展道路的同代人。他為不只一個世代提供了時代精神處境的關鍵詞彙,也被全世界的讀者肯定為定義了時代的德國哲人。」
在新書《美茵河畔思索德國》中,作家蔡慶樺有幾章就聚焦這位德國哲人──他所謂「聯邦共和國的黑格爾」。
外界大多將哈伯瑪斯視為社會學中法蘭克福學派的領袖人物,但蔡慶樺提到,其實哈伯瑪斯對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並不完全贊同,而他年輕的時候,也不受法蘭克福學派創始人霍克海默所喜愛。因此,他在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短暫工作後,便轉往海德堡,當時任教於海德堡的哲學家高達美,為他爭取到了一筆獎學金。
值得一提的是,高達美與哈伯瑪斯的學術立場其實南轅北轍、針鋒相對,後來甚至曾在學術刊物上有過論戰,但高達美卻對哈伯瑪斯提拔有加。
當年哈伯瑪斯準備進入海德堡大學哲學系教書,內部有些成員覺得他的學術路數有別於傳統,並不想錄取他,高達美卻說:「我寧願要一個,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研究的人。」讓哈伯瑪斯順利得到了教職。
這樣氣度也出現在哈伯瑪斯身上。有位助理回憶與哈伯瑪斯在海德堡工作的期間,兩人因為學術立場不同,經常唇槍舌戰。但他說,哈伯瑪斯「就是選擇了能夠反駁的助理。」
哈伯瑪斯的成名之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是他在一九六一年於馬堡大學提出的教授資格論文。有趣的是,蔡慶樺提到,當時口試結束後,「參與論文審查的其他教授發現,審查投票結果並沒有詳細的書面紀錄,以至於不符合學校規定的教授資格授予辦法所需要的多數票,因此馬堡大學校方擬視為口試不通過,不願開立這份證書。」還好他的指導教授向校方強烈抗議,甚至揚言要將告上行政法院,才讓一場風波落幕。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出版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但影響力卻持續不墜。對於這本當代經典,蔡慶樺寫道:
「哈伯瑪斯試著從史學、社會學與哲學的角度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當代所熟悉的公共空間,在歐洲歷史上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又是怎麼消失、或崩壞的?」
「進入當代以前的公共領域,是具有階級性質的,中世紀時除了貴族,一般人民並沒有理性溝通辯論的能力或餘裕,因此公共空間是保留給這些權力擁有者的,他們使用公共空間也是一種權力的展演,不管是進入或是使用的儀式,都讓人民清楚看到政治權力與空間權利如何緊密地被結合在一起。」
「但十七世紀時,受過啟蒙的大眾,在自由主義信念下發展出公共領域的轉型,那是建立在理性精神上的文化空間,人們在這個空間裡理性辯論溝通;所謂的公共領域是與私人領域區分開來的,前者是言說與行動發生的地方,後者是生產與再生產的地方。」
「哈伯瑪斯描述了文學的公共空間做為公共領域結構轉型的例子。十六世紀末期開始,隨著印刷術的成熟,出版品及報刊大量流通,以及受教育大眾增加,使得文學公共空間壟斷在少數政府官員、貴族及知識分子手中的情況有所改變,到了十七世紀中期,西歐國家的咖啡館、沙龍、俱樂部、讀書會,已成為人們理性辯論的重要場域。」
「知識及資訊就在這些地方被流通、討論、批判、接受,而那些聚集在這些沙龍與咖啡店的眾人,也能以言說溝通行動表達其利益,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群體,進而給予政治權力正當性─換句話說,公共領域不只是個人與個人溝通的場域,還是市民與國家溝通的場域;人們在相互溝通、表達利益中成為政治的公眾(das politische Publikum)。」
「然而,哈伯瑪斯觀察到,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能投入理性溝通辯論的政治公眾,這種歐洲自由主義與啟蒙思想的驅動力,逐漸減弱。」
「首要原因是國家與社會間的界限被取消了,因為國家的力量及權限不斷擴大,市民社會的功能相對縮小,而市民社會中的公共領域也就受到限制;另外市民社會中大資本的出現,壓迫了個人財產的意義及個人的行動能力,原來啟蒙市民階級所形構的公共領域,被資本化、私有化、獨占化,結構再次轉變,公共領域不再能代表聚集在這個領域裡的私人與群體之利益與關懷,理性不再起作用,而僅僅是意見表達的場所或意識形態的戰場──也就是說,逐漸失去對政治的影響力。」
「到了二十世紀,新興媒體的出現,尤其是電子媒體,更讓哈伯瑪斯看到,這個時代剩下的是去政治化的公共領域;十八世紀的理性公眾、政治的公眾,到了二十世紀成為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消費大眾,他們論辯與消費的對象不是政治,而是產品;他們的論壇也不再是咖啡廳或沙龍,而是更去中心化的廣電媒體(當年還沒有網路);公眾的意見不是經由理性溝通產出,而是被大眾媒體引導、製造的。」
「今日的社會在哈伯瑪斯看來,走上了民主與啟蒙的倒退之路,公共領域的消解,象徵著社會的再封建化(Refeudalisierung)。」
「今日網路媒體的盛行,是否強化了我們的公共領域呢?如果對照當年哈伯瑪斯對於二十世紀再封建化的評論,我們只能悲觀地說,今日的對話者,處在部落化的後事實時代,新科技並未重振公共領域及其民主功能。」
「而媒體權力不斷擴大並集中在幾個少數企業手中,媒體的公共性不再,只能扮演特定政治利益的喉舌,不就是重返公共領域只是少數權貴菁英特權的封建時代的最明顯例子嗎?」
哈伯瑪斯九十歲了,但他的思想歷久彌新,依舊刺激著我們思考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
*蔡慶樺,《美茵河畔思索德國:從法蘭克福看見德意志的文明與哀愁》,春山出版,2019。
▎博客來☞http://bit.ly/2XjGt3r
#說書 #閱讀日常 #哲學 #哈伯瑪斯 #蔡慶樺 #法蘭克福學派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台灣大學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周明泉老師撰寫了華文哲學百科 ... 的推薦與評價
【新增詞條:哈伯瑪斯(Habermas)】 立即閱讀:https://pse.is/vwnc3 德國法政社會 ... 為社會批判理論進行理論典範之轉移,即:從主體 性轉向到互為主體性,從意識哲學 ... ... <看更多>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教育哲學愛心捐贈D版_第1A-I講批判理論的補充:哈伯馬斯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1020蘇永明教授:教育哲學愛心捐贈D版_第1A-I講 批判理論 的補充: 哈伯 馬斯-知識與興趣(三種知識類型). 413 views · 1 year ago ...more. NTHUOCW. 46.9K. ... <看更多>
哈伯瑪斯批判理論 在 [問題] 法蘭克福學派的現況如何? - 看板Sociolog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唸過社會學的
一定都知道法蘭克福學派
自從第一代的阿多諾、霍克海默、馬庫色等學者去世
第二代的哈伯瑪斯,並沒有以批判理論為基礎
反而是提出所謂的「溝通行動理論」
第三代的霍耐特(Alex Honnneth),我不熟悉
好像有新的第四代,提出「加速」的概念
只是這個學派的影響力,已經無法跟法國六八學運時相比了
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所以有人知道法蘭克福學派在德國的現況嗎?
希望能獲得解答
畢竟這個版實在是非常冷清,作為一個學術討論版
實在是蠻感慨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208.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ciology/M.1641482084.A.00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