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 #科基百科 「話」人人都會說,但要如何好好說話、理性對話,可一點都不容易,尤其是雙方立場不同(比如說討論香菜究竟能不能吃)的時候,很容易一下就吵得臉紅脖子粗,更別說找出共識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理直氣和地對話呢?
_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時候在探討一個議題時,討論著討論著就開始吵架了呢?
當我們在溝通時,同時會利用口語與非口語的訊息,假設我們在釋放訊息時,不斷被否定,很可能會因此感到挫折,而顯得較有侵略性,這便是「挫折侵略假說」(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想想看,當你跟朋友在決定午餐吃什麼時,他既不要吃飯、也不想吃麵,鍋貼也不愛,不斷打槍你的各種提議,是不是很容易讓人惱怒呢?
_
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這種讓人不開心的情況呢?
或許可以參考心理學博士 Rosenberg 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模式」,其中的四個要素分別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所謂的「觀察」,是要說出可觀察到的事實,而不要妄加評論。而「感受」,則是覺察並闡釋自己的感受。
再來則是要辨別出自己真正的「需要」,最後,則是提出「請求」,也就是表達出自己希望對方怎麼做,或是說出自己覺得或許可行的其他選擇。
_
而根據哈伯瑪斯 (Habermas) 的「溝通行動理論」,他認為要有效溝通,也有四個重要的前提,分別是:
1. 可理解:說話要符合語法,讓人能明白
2. 真誠:不可以騙人呀,要誠實
3. 真理:溝通時應該說出真實而正確的內容
4. 正當:言語應該是正當得體的
_
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偏誤給欺騙,像是「自利偏誤」(self serving bias) 會將好的事情都歸因於自我努力(內在歸因),而壞事情發生都是運氣不好(外在歸因)。
但若任由這些偏誤指揮我們,就無法真誠溝通,發揮審議式民主的最大價值。
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藉由 #審議式民主 中的大量對話,傾聽各種公民意見,並且藉由辯證,讓好的意見影響政治決策,維護民主的品質,一定要學習如何好好溝通喔!
_
正確用法:理解情境,仔細傾聽,理性對話
錯誤用法:我不聽,而你不說,這就是距離
_
本內容由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委託,泛科學執行
_
參考資料:
《挫折攻擊假說》國家教育研究院
「非暴力溝通模式」應用:以大學生人際關係危機為例,社區發展季刊,劉依玫、趙祥和、鄧閔鴻
審議民主與法治國理想:哈伯馬斯的民主觀,溝通、批判和實踐,黃瑞祺、陳閔翔
《言論自由不等於亂說話,但它的界線在哪裡?》泛科學
當前審議式民主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國立中山大學,劉正山
___________________
\看課程,抽好康/
只要觀看 #審議式民主課程影片,就能參加兩個抽獎活動哦!
🥚 課程影片有彩蛋,睜大眼睛找找看 👉 https://reurl.cc/R69R79
💬 課程輕鬆又簡單,問答測驗做做看 👉 https://reurl.cc/raKkOE
什麼?你說課程影片哪兒看?
通通底加啦:https://reurl.cc/7ybYxl
哈伯瑪斯理想溝通情境 在 李俊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位媽媽深夜的聲音,寫給我的訊息:
「立委,政府怎麼可以如此對待手無寸鐵的孩子?趕快想想辦法。我現在要去現場了,我的孩子也在現場。」
事以致此,不需要去怪孩子們為什麼這麼莽撞衝進去行政院,也無須再質疑是否落入圈套。若是昨天馬英九好好回應學生們的訴求,孩子們不會如此,孩子一棵熾熱的心,苦等六天,等到這樣的結果,這不是他們願意的。昨晚,若是不是這一群孩子們衝撞行政院,我們更無法親眼看到馬英九的顢頇與獨裁,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使得馬英九聽不見人民的聲音,更不願意傾聽與他不同意見的看法,更容不下學生們的抗爭活動。
這一夜過後,天亮了,台灣的民主暗了!
馬英九口口聲聲維護人權,標榜法治國家,更且加入國際人權公約,彰顯其人權立國的精神。但是何謂人權?人權並不僅僅只是保障個人的自由權利,當面對與你不同聲音的這一群人時,如何捍衛他們的權利,才是真正落實人權!
熟讀政治理論的馬英九、江宜樺,應該是非常理解羅爾斯所提的公平正義,講的是如何照顧弱勢者的權利,而民主理論的真諦,更不是只講求多數決原理而已,面對社會異議時,哈伯瑪斯所提的理想溝通情境,如何真誠的溝通、給予釋放意見的空間,我想這一些理論,馬英九、江宜樺是倒背如流,可憾的是他們卻與這一些理論背道而馳。原因無他,這是權力的驕傲!
台灣好不容易歷經美麗島事件、解嚴開放、自由選舉,走到這一步路,可是這一夜似乎動搖了,接下來,要如何進行下一步,都考驗大家的智慧。學生、公民、政治人物、政黨、政府、執政者,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場與原則,但是這一次是否為了台灣,大家坐下來談,如同學生呼籲的召開憲政公民會議,將民意匯集,先聽聽民意怎麼說,再決定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