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是學習奉獻,把自己奉獻出去,像耶穌奉獻生命ㄧ樣!
當你願意將自己奉獻出去,其實最大的獲得是自己!因為心柔軟了,有愛了,有包容,有憐憫,有恩慈,有饒恕!愛對方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就像翹翹板ㄧ樣,將這ㄧ來ㄧ往,成為彼此向上的動力,有捨才有得,得到更好的對方,更得到更好的自己。
『以弗所書5章25節』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 "捨己" 。
歌羅西書3:18-19
18.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
哥林多前書13:4-8
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哥林多前書5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因為家裡房間配置問題,我已經和老公沒有同床將近半年了~
🛏️老公睡在客廳的沙發上
🛏️我睡在樓下工作室的沙發床
👧🏻而我們家老二就從出生就直接霸佔我們的主臥室一直到現在(握拳)
真心很想問大家:
➡️有小孩後你們都還是同床嗎❓
➡️如果有一方會打呼影響彼此還是要堅持同床嗎❓
▫️▫️▫️▫️▫️▫️▫️▫️▫️▫️▫️▫️▫️▫️▫️▫️▫️▫️▫️
👀
其實,我一直是滿主張夫妻要同房床睡覺的!
但是自從我老公開始晚上睡覺會容易打呼然後睡到不醒人事,而我則是一路眼睛睜大大的到隔天早上(耳塞真的沒有用),我就開始有點精神分裂.....加上兩個人的睡覺時間不一樣,起床時間也不同,真的會受到很大的干擾,毫無睡眠品質可言🥺
老實說,以上兩個問題,我真的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這幾天剛好讀到聖經~
📖
《哥林多前書》7章5節:「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
❤️
這是來自神的教導,正常的夫妻的狀況是應該一起睡覺沒錯啊~
說真的我也很希望能趕快拿回我們的主臥室啊~
也想問問大家,家裡如果有生兄妹的,會放在同一個房間睡覺嗎❓
好糾結該把老二如何處置🤔
(照片可能顯示妹妹正在尋找下一個棲身之處🤣)
哥林多前書5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聖誕詩 2020〉 ◎彭依仁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
視光師要我湊近驗光儀
說:告訴我,你看見甚麼?
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
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
似乎就這麼多。你再看看?
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
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
我看見平行的窗孔,有人穿過
走廊,而四周沒有人影,十字星
驀然在夜空中閃耀,現在我
才發現。視光師說,那是伯利恒
說罷給我戴上驗光鏡片,向我展示幾行
數字,讓我讀出,我用左眼觀看
讀出第一、二行,但右眼
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
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
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
我看見街道、房子的輪廓漸漸模糊
視光師按鈕,數字迎風亂舞,5喬裝成6
3喬裝成9……我對視光師說
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
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視光師說
你無法看清世界,你的右眼
永遠只看見影像的光暈
看不見他們在空中寫著甚麼字
你的世界只是一團混濁,在你眼中
人們的苦樂和愛恨都無法聚焦
這源於視網膜無法調整距離的清晰度
接著他向我描述漸進鏡的作用:
如果你抬頭,就可以看看遠方的馬路
看看馬路盡頭的花園,看看雁群穿越
晚霞,如同五根手指給綿襖穿針線
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
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
自我和他人不再戴口罩咳嗽
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
替你的面目拼圖。但你相信嗎﹖
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
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背影
在視光師的視綫內消失,像風一樣迅速
--
◎作者簡介
彭依仁,詩人、書評人,遲熟的七十後,香港人。
(簡介由作者提供)
--
◎小編淵智賞析
這是一首做視力檢查的詩,其中隱含著許多關於檢查的細節,並以此作為主題,並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透過看見的雙重性去描述實際/虛擬的感官世界。
本週的主題為技術型高中的文科反思,小編選此詩作為本週賞析的理由,則是希望透過此詩,彰顯在詩學中,「技術領域」和「感性」之間,亦可以以極具交織性的視野,找出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平衡,無須受縛於是否需要人文的思考。在視力檢查這樣一個看似樣板化的運作過程當中,我們亦可替自己找出新的命題。
敘事從視光師做檢查的步驟開始,敘事者靠近驗光儀,被詢問其所見而答之:「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透過對話,彰顯出敘事者對於理想世界的想像,草原、房子、藍天、熱氣球,彷彿一個小孩最初執起畫筆時,畫下的所有關於天堂的嚮往。然而視光師卻要敘事者再往更深處細看,從此處我們便可得知敘事者所觀見的事物有所欠缺,那欠缺在何處呢?作者帶領著我們往下細看,透過其敘述的聲腔,我們看見了黑暗「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也看見了黑暗中逐漸浮凸的暴力輪廓「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看見了謊言「5喬裝成6/3喬裝成9」,敘事者知道事物的本相,也知道其所偽裝的姿態,只是,還在視力模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而終於,敘事者終於承認了其視力之缺陷「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指出了自我無法看見世界醜惡那面的缺點。客觀真實的世界和主觀感知的世界之間,便產生了一種幻覺式的辯證。而穿越在這兩個世界的,便是視光師,面對敘事者,他指出了問題在於眼睛焦距,由於其缺陷,遠近皆讓清晰度成了一種無法企及的漸進線,因此需要透過「漸進鏡」。這裡的「漸進鏡」可能是知識、可能是善良,也可能是妥協之中的一切堅定與頑強,一切得以讓世界穩定地抵達安穩的地帶之事物。但無論為何,它都有著幫助我們在渾沌中看見明朗的能力。
因此,相較於先前虛像的世界,敘事者終於看見了真正的烏托邦,不是一切事物都是正面的,而是對於謊言、假象一切的否定:「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替你的面目拼圖」。
然而,看見了美好世界的理想之後,是否便可成真呢?作者在最後的結尾所埋下的意涵卻又值得反覆咀嚼「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敘事者面對外界,卻無法得知這樣的理想,究竟是讓自己變得更明亮,或是更昏暗。最後,卻也只能像風一樣,消失在理想灌輸者的視線裡。留下視光師,繼續讓下一雙眼睛得以看清這個世界的善與惡。
我們不可否認這是一首極具深刻政治意涵的詩,加上作者的身分為香港人,如今香港的時局動盪,身為一個當地寫作者,該如何以自身的理念繼續寫作?這不但是香港寫作者所該反覆質問自己的問題,更是每一個面對自己認同的人所需面對的。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彭依仁 #聖誕詩2020 #視力檢查 #香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3.html
哥林多前書5章 在 後書之外,在前書第五章9節提到他曾寫信要哥林多教會 ... 的推薦與評價
從哥林多前書到後書,將這兩卷書信打開來看,就會發現問題不少,而其中最為嚴重的,應該就屬前書第五章1節所提到的:「我確實聽說你們當中有淫亂的事;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