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
…不管我們如何用盡心機過日子,或者生命如何早慧,人生境遇或順遂或困頓,這趟生命之旅,大致還是大同小異,除了一定必須歷經的生老病死之外,人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有某種體悟,生命的重心也會随著年歲的增長而轉移。換句話說,人在二十歲時追求什麼,到了三十歲時在乎什麼,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不管我們如何劃分生命段落,總是循著一定的脈胳而變。
蔣捷的虞美人那闋詞打動人心的也是如此的體會吧?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憑,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或許正如西方神話原型的三部曲,英雄的誕生總不外乎,離家,冒險歷練,然後再返家。每個步驟都是必要的,無法跳過,也無須跳過,有點像華人所說的最先是看山是山,然後功力增進到山不是山,最高境界卻又回到看山還是山。
哲學家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裏,也用精神三變來描述人的成長過程。首先是駱駝,代表著負重與痛苦,別人發號施令,自己只能勉力遵循;第二變是獅子,顯示一種不再追隨別人的獨立追求,一種大無畏的剛猛力量;到了最後卻又轉變成嬰兒,代表著天真、純潔,不再否定、懷疑,重新接受一切。談到人生境界,最引人深思的大概是…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c43fd89780001556b18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快樂嗎?」 我在看這本書時就這樣一直問著自己 緊接著我就不快樂了😞 你覺得快樂是什麼? 是物質嗎?還是達成目標? 或是品嚐生活中的美好? 其實無論你想追求什麼、做什麼 我認為過程中的我們都可以是快樂的 重點在於 這件事是否提供給你意義及樂趣 你是否能享受其中、你是否能在途中意外拾取的獎勵中覺得...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Athena娜娜 美好小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美館展覽 👉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三級解封之後,我去看了北美館的展覽。
這個展覽視覺超級強烈,很震撼很推薦!
這次展出作品共計一百多件,從90年代的早期創作直到近期,
除了大型裝置之外,還有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以及舞台設計相關圖稿,
介紹她二十五年的藝術生涯。
-
但其實我邊看她的展覽邊想著她狀況不是特別陽光吧(就我會有種感覺是 是不是生病了呀)
在這之前我不知道這位藝術家👩🎨
他作品有用紅色毛線呈現血液的
也有用透明管子纏繞自己滿身的
用不同的方式去傳遞自己的故事
令我印象真的很深刻 也覺得用藝術傳達出自己想法的這件事特別浪漫🌹
-
總之我自己是蠻喜歡這個展覽的~
但假日去的人真的是比較多,不過這也已經是有控管了!
重點北美館門票又只要$30元(停車還免費)
真的很超值很可以去喔
-
北美館官網上的介紹很哲學(我一起附上)
👉這些作品的底蘊,來自藝術家始終關注的生與死,以及一個根本的提問: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去向何處?
關於展覽
👉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Special.aspx?ddlLang=zh-tw&id=686
-
❗️喔對,防疫期間採預約制
我是開放預約的那一天立刻十點一到就登入填表單,還設鬧鐘勒⏰
#exhibition #life #art #red #北美館 #鹽田千春 #일상 #힐링 #미술관 #대만여행 #타이페이 #좋은곳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利潤」究竟是什麼
這一講不是要講經商,我們小小地梳理一個大大的話題:從經濟學角度看,人生應該追求什麼。
簡單地說,最值得追求的東西是「利潤」。
我不信你會不想要利潤。利潤是收入減去成本剩下的那一部分,是收穫比付出多出來的部分。利潤是正的,說明你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說明瞭社會對你的肯定。利潤要是負的,就說明你創造的價值配不上你的一番折騰。
但你要是細想,利潤是一個神秘的東西。
*
你必須直接去市場上買賣點什麼東西才談得上利潤。上班拿固定工資是沒有利潤的。哪怕你工資再高,那也只是你的勞動所得,都是根據你這個水平,你應該得的,是市場認為正好等於你的付出的回報 —— 這表現在你要是不上班就沒有收入。
而利潤則是「不該得」的東西,可以說是躺著賺的錢。這個性質曾經使得有些思想家認為拿利潤是不道德的。
馬克思譴責利潤。你開個工廠,買了機器和廠房,雇了工人,進了一批原材料,工人生產出產品,你把產品賣掉。然後你一算賬,賣產品的收入減去工人工資、機器廠房和原材料的花費,還多出來了一筆錢,這就是利潤。你欣然把這筆錢放入自己口袋。馬克思說且慢!工人累死累活工作才拿那麼一點工資,你幹什麼了就拿這麼多錢,你那叫剩餘價值!你無償佔有了別人創造的價值。
你當然不服氣。你說不是啊,我管理工人,我組織生產,我聯繫了進貨和銷售,我安排廠裡的大事小情,這怎麼不是創造價值呢?
馬克思會告訴你,你做的這些事兒的確也是勞動,你可以拿一份高工資,但你的工資不會像利潤那麼高。你完全可以雇一個職業經理人替你管理工廠。你把職業經理人的工資發了,還會剩下一筆錢,這筆錢才是真正的利潤。
這個計算讓馬克思深感憤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咱們還是單說資本主義這邊對此是怎麼想的。崇尚市場的經濟學家也算了這個賬,但結果是利潤好像不應該存在。
我們假設老張開工廠賺了一萬塊錢的「淨」利潤。這個是把老張本人付出的管理勞動該拿的那部分報酬去掉之後剩下的錢,是老張「躺賺」的錢。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市場上就應該出來一個老李:老李說既然是躺賺,我不用那麼高的利潤,我躺賺五千元就行,我願意把商品賣便宜點,給工人工資高點。那你說老張能幹過老李嗎?
你很容易想到老張繼續存在的理由。比如老張有資本而老李沒有。或者老張跟政府關係好,壟斷了這塊業務。或者老張掌握一個技術護城河,老李學不會。但是對經濟學家來說這些都不是本質問題:資本可以貸款,跟政府的關係可以用一個更好的條件重新談,技術可以請人研發。事實上,經濟學家的推理是,哪怕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老李,只要市場存在老李出現的可能性,老張就不敢壓榨太高的利潤,他必須用比較低的價格和比較高的工資預防老李的出現。
要這麼算的話,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一定會把利潤變成 0。總會有一個老王出來,說我就當自己是個職業經理人跟大家交朋友算了,我拿個應得的工資就行,利潤我不要。
那真實世界里的利潤是從哪來的呢?當然市場不可能是充分競爭的,總會有些老張偶爾能享受到利潤……但市場力量應該讓利潤越來越薄才對。經濟學家必須找到一個產生利潤的過硬的機制,否則解釋不了為什麼總有人拿那麼高的利潤……甚至解釋不了為什麼有人願意開公司。
*
利潤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解決,在經濟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1921年,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 1885-1972)出版了《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一書 [1],提出了一個傳世的洞見:利潤來自不確定性。
組織生產、採購和營銷、日常的管理,企業中一切常規的操作都可以由拿固定工資的人做,只有一件事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那就是風險決策。
比如說,為了在今年秋季上市一批新女裝,我們必須在夏天就定下來款式,備工備料,展開生產。可是秋天還沒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到時候流行哪個款式,那我們生產什麼呢?這個決策,必須由企業家本人做出。為什麼?因為他是承擔決策風險的人。
如果你賭對了,秋季正好流行這款女裝,因為別的服裝廠沒生產只有你生產出來了,你就佔據了稀缺,你就可以要一個高價,利潤歸你。你要是賭錯了,到時候服裝賣不出去,工人和經理們還是會拿同樣的工資,損失也歸你。
生產、日常管理、冒險,是三種不同的能力。為什麼企業家要開公司?因為他敢冒險。為什麼工人和經理人選擇拿固定工資?因為他們不想冒險。
這個道理聽著挺簡單,但是其中有個大學問。奈特之前的經濟學家也想到了企業家承擔風險,但是他們沒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風險。
*
如果女裝只有比如粉色和綠色兩個選擇,而且你明確知道它們流行的可能性都是 50% —— 那這個風險其實不用企業家承擔。因為你可以買保險!概率已知的風險都是可以管理的。銀行可以給生產兩款女裝的工廠都提供貸款,到時候肯定一個賠錢一個賺錢,只要利息和保險合適,銀行和企業雙贏。有這個保險機制在,大家誰都不用冒險,可以各自拿一份固定工資,根本不需要企業家。
奈特的真正貢獻在於,他把風險給分成了兩種。
第一種就叫「風險(risk)」,但是特指那些已知概率大小的風險。這種可以用保險解決,不需要企業家。
第二種叫「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指那些無法評估概率大小,可能是從來沒出現過的新事物,甚至是現在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的東西。這個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存在的理由,才是利潤的來源。
現代經濟學家把這個不確定性特別稱為「奈特不確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我們專欄講過 [2],統計學家有個更科學的說法。已知概率大小的,叫做「偶然不確定性(Aleatoric uncertainty)」, 也叫統計不確定性。不知道概率大小的,叫做「認知不確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也叫系統不確定性。前者發生的事情都是你事先能想到的,後者則是你想不到的。比如「黑天鵝」事件,就是一種認知不確定性。
你開一個賭場。賭場每天都在跟賭徒們賭博,但是因為輸贏的概率是固定的而且有利於你,所以你的日常經營本身並不是冒險。真正的冒險是要不要開這個賭場:你能預測客流量足夠讓你收回投資嗎?你能擺平當地黑社會嗎?你能確保政府發展博彩業的政策不會變嗎?這些事兒沒法計算概率。
搞定這些不確定性,才是企業家該乾的事兒,也是企業家的回報所在。
流行趨勢通常不能用以往的經驗判斷。有個企業家認准了一個全新的款式,說我非得生產這個,銀行能給他擔保嗎?這個不確定性沒法系統化管理,他自己必須承擔 —— 這才是企業家存在的意義。你要是願意給這樣的項目投資、分擔不確定性 —— 而不是把錢交給銀行拿固定的利息 —— 你也是企業家。
要做服裝這一行的企業家,你肯定得對流行趨勢有個很好的感覺才行。不過企業家本人不一定非得特別懂女裝 —— 他完全可以請人來給他設計,只是設計師不承擔不確定性,人家拿固定的設計費,風險還是要由企業家承擔。
簡單說,企業家,是市場上的 player。他拒絕聽別人的安排,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做什麼,然後他安排別人也按照這個想法去做,最後他獨自承擔後果。
*
奈特找到了公司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市場競爭再充分也不可能是絕對可預測的,未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需要企業家在各個方向上大膽探索。奈特後來成為經濟學的大宗師,他本人沒得過諾貝爾獎但是他有五個弟子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芝加哥學派」的祖師爺。
奈特之後,別的經濟學家又找到了公司存在的其他理由。比如科斯說公司減少了交易成本能起到協調作用。張五常說公司提供了合約。還有人說公司解決了監督、提供了資源獨特性……等等等 [3],但是奈特這個「不確定性」的說法,是最根本的。
如果從某一天開始,世界上再也沒有不確定性了,那麼市場的力量就會迅速把公司利潤變成 0:企業家就不需要存在,大家都應該拿固定工資。
其實現在企業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看街上那些餐館,開了關關了開,真正能長期賺錢的沒有幾家,可能大部分老闆都是賠錢。沒有稀缺是不可能賺到錢的,但是利潤只發生在你剛剛掌握某種稀缺、而別人還沒有跟上的那個時間段。別人跟上了,模仿了,你就必須再去尋找新的不確定性。
一切賺錢的生意都有不確定性。你把一大筆錢放銀行裡拿利息,那叫躺著花錢不叫躺著賺錢。哪怕是買幾套房子收租金,你都得面對房產市場的不確定性。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利潤,也沒有真正躺著賺錢的企業家。
那你說平均而言,企業家的收益是正的還是負的呢?我到底該不該去做個企業家呢?沒有答案。有答案就不叫不確定性了。
*
不確定性都是從哪來的呢?一個有意思的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在 2008 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的 [4]。他說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之中,商業活動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體制的不確定性,政策的不確定性,政府行為的不確定性。」這體現在政府對資源的調配非常隨意。
張維迎當時說,正是這個不確定性加劇了中國的貧富差距。在中國市場化程度高,體制不確定性低的地區,比如浙江省,人們更富裕,收入差距反而更低:因為利潤分布更均勻。
這個規律是不確定性越大,利潤就越高 —— 企業家為利潤而奮鬥,但是市場看不見的手恰恰在降低總利潤。是那些看得見的手,提供了額外的不確定性,才給人帶來不合理的利潤。
那你說如果我們把體制給理順,讓競爭越來越公平,未來的不確定性會不會越來越少呢?不一定。
*
奈特列舉了不確定性的好幾種來源,比如未來人口的變化、資源的供給等等。其中我們現代人最關注的肯定是創新。創新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你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新技術出來,你也不知道一個新技術出來會不會被市場接受。一切創新都有強烈的冒險成分,關於這一點已經有太多經濟學家討論了。
而奈特更厲害的一個洞見,則是「價值」的不確定性。說白了就是人的慾望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未來的人喜歡什麼。奈特 1924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叫《經濟學中科學方法的局限性》,說經濟學不僅僅是什麼資源的有效調配,把一個什麼價值函數最大化的問題,因為人的價值觀是會變的 ——
「人生在根本上是對價值的探索,是努力發現新價值,而不是照著現有的價值觀把生產和享受最大化。」[5]
一百多年前整天坐馬車的人沒有想要一輛汽車。2006 年以前的人並不期待智能手機。今天的多數人不能理解馬斯克為什麼非得讓人去火星。人生的終極任務不是滿足某種價值,而是發現和創造新價值。
因為這個見識,奈特後來被認為是個道德哲學家,而不僅僅是個經濟學家。
也因為這一點,你不需要非得是個企業家,也不一定非得拿金錢利潤。藝術家、教育家、每個工人和管理者、包括每個消費者,都可以是價值的發現者和不確定性的製造者。
只要把周圍的世界往你想的那個方向上推動一小步,就算是你的成功。
注釋
[1] 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中文有郭武軍、劉亮翻譯版,華夏出版社 2013。
[2] 精英日課第三季,哪種不確定性?什麼黑天鵝?
[3] 關於公司為什麼存在的理論發展總結,可參考向松祚,《新經濟學》第二卷,新經濟範式。
[4] 張維迎的這次演講首次發表於《經濟觀察報》2008年1月20日,修改後的文章曾收入作者主編的《中國改革30年:10位經濟學家的思考》。
[5] Frank Knight (1924),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tific method in economics」, 原文是「Now this, we shall contend, is not very far; the scientific view of life is a limited and partial view; life is at bottom an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values, an attempt to discover values, rather than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of them to produce and enjoy them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extent. We strive to "know ourselves," to find out our real wants, more than to get what we want. This fact sets a first and most sweeping limitation to the conception of economics as a science.」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快樂嗎?」
我在看這本書時就這樣一直問著自己
緊接著我就不快樂了😞
你覺得快樂是什麼?
是物質嗎?還是達成目標?
或是品嚐生活中的美好?
其實無論你想追求什麼、做什麼
我認為過程中的我們都可以是快樂的
重點在於
這件事是否提供給你意義及樂趣
你是否能享受其中、你是否能在途中意外拾取的獎勵中覺得感動
用作者的話來說
快樂沒這麼複雜
我們不需要這麼多「快樂的三步驟」「增加幸福的八十九個方法」
快樂也沒這麼簡單
我們需要設定一個難度適中且符合內心的目標
並盡力地奔向它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吃飯睡覺、工作閱讀,都是修禪」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在禪的觀念裡,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修行必須從放下一切開始。
「放下」是將自己從囚禁自身的事物中釋放,獲得自由,好讓自己回到「當下」。
為了只有一次的今天。
為了不和別人比較。
人生在世,我們總是在追求什麼而活,譬如財富、他人的評價、異性的青睞或自我實現,總是強調效率、競爭,總是望向遠方、努力前行,常常在喧囂紛擾中,大嘆生活不易,甚至失去自我。時間一久,忽略生活中存在的各項細節,忘記「好好生活」這件事。
又或者有人為了「得悟」而修行。說起來,這些不過是垂掛在眼前的紅蘿蔔而已。修行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而做的事。必須放下一切,修行才能開始。
怎麼做才能放下呢?
答案很簡單:「做就對了」。打掃的時候打掃,工作的時候工作;吃飯時就吃飯,上廁所時就上廁所,這樣就可以了。只不過,這裡的「做就對了」絕非「漫不經心地做」,而是專注現在,活在當下。
沒有比「只管活著」更困難的事了,因為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追求意義、尋找答案。所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活在當下。
作者簡介:奈爾克.無方(ネルケ無方)
禪僧。現為日本兵庫縣曹洞宗禪修道場安泰寺住持。一九六八年生於德國柏林,祖父為牧師。十六歲時第一次接觸坐禪。一九九○年於京都大學留學時上山前往安泰寺。柏林自由大學日文、哲學研究所畢業後,一邊攻讀博士學位一邊修行。一九九三年決定專心修行而出家,師事安泰寺第八代住持宮浦信雄老師。當時無方將存下的獎學金全部寄給人在德國的父親。之後除安泰寺外,他分別在京都的東福寺和福井的發心寺等專門僧堂各修行了一年。三十三歲時為開設禪修道場,無方離開安泰寺,在大阪城公園開辦名為「流轉會」的坐禪會,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禪僧生活,六個月後得知師父圓寂便回到山上。二○○二年起擔任無所屬信徒、自給自足的安泰寺之住持,與來自日本國內外的參禪者與禪僧一起修行。著有《迷惘之人的禪修行》(新潮社)、《只管打坐》(光文社)等書,著書豐富。
出版社: 健行文化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Verna蔣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一個自我紀錄的過程
統整了這些日子,自我成長的模式
.
新的一年,13件領導自己的方式
與大家共同分享
也期待著2021的自己♥️
會到遇見充滿新奇美好的人事物
.
好多不同的框架
綑綁著然後掙脫
然後再一次的綑綁掙脫
當然,這很真的痛苦⋯
.
也再一次看見掙脫後的自己
有著不同光芒與視野
時暗時亮✨
.
但我都願意在這段路上
用不同的方式遇見自己
.
今年很特別。
與自己相遇的悸動,不再讓自己綑綁了
一份自我戰鬥的工具
是寶藏啊~
我發現你了!!!
.
也看見了自我的內在英雄
期許你一同發覺
我的戰友們!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ERNAvern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erna66677/
📮工作信箱
verna0107@gmail.com
-----------------
▪️13件值得你在值得你在新的一年去做的事 ,如何領導自己!
人生就活這麼一次!為自己活的更加精彩吧❤️
新的一年你打算為自己如何調整呢?
分享以下我為自己新年為自己整理的方式
已經漸進式的實踐,這是我最有感的方式
1✔️設立目標
短期目標(當日)
中期目標(當週)
長期目標(當月)
2✔️清理自己的心靈
「先處理好心情,才能處理好事情」
早晚冥想五分鐘
清理方式非常簡單
四句名言:「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修.藍博士《零極限》
3✔️培養好習慣,從每日實踐
(漸進式調整)
早上起來,我會寫下今日做的三件事
比如說看書、代辦事項、思索腳本
4✔️專注於當下,成能成就未來的你
不思過去,不想未來
練習專注於當下的感受
調整好當下才能成就你未來
5✔️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隨時謹惕自己的初心
為自己心中種下種子
注意⚠️設定過多只會壓力大
(貪瞋痴,人生三害,只會的變成可怕的藤蔓束縛你
解毒方程式:
問自己「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這些如果都實踐了,你真的發自內心的感到愉快嗎?
6✔️反省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短期
寬恕他人,才能寬恕自己
7✔️維持每週運動至少三次(中期目標
增加自律能力、專注度
運動對我來說是一份態度
你會發現!堅持也是一種很美的哲學
8✔️大道至簡
了解天地的運作,找答案
9✔️多讀成功人事的書籍
學習新事物,可以打開大腦神經思維
10✔️成立部落格或發表文章的習慣
整合你的思維,隨時紀錄你的想法(日)
11✔️跟爸媽說我愛你或抱抱他們
過了幾年,這句我愛你已變成我與老爸老媽的日常
12✔️堅持與實踐
為自己負100%的責任
做就對了,別在喊口號!100%為自己負責
13✔️帶著勇氣突破的心
勇闖每一天
遇到困難、挫折
莫忘勇氣與肯定自己
因為那會是你翻轉自己的重要關鍵
————-
人生沒有「進度落後」這件事
如果花時間慢慢進行一件事情
很可能會因為所謂的「進度落後」而感到焦慮但這其實是最常用在人生的一種謊話。
因為只要不放棄往前,不管腳步再怎麼慢
也會確實朝向前方邁進
全速衝刺所看不到的沿途風景
只要坐下來一會兒就能看見了
這也是種學習與進化。
只要有著目標,方向正確
就不用無所適從
有時候慢慢來會比較快
你將會在停下來的時候
遇到更好的人、更好的方法
幫助你持續向前
別再糾結別人的眼光
因為他們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
你只需要百分之百的為你自己負責
迎接新年,給自己最棒的肯定
.
琢磨自己
相信自己
成為最使人感到溫暖想親近的自己
.
#自己的用心營造創造自己獨特的氣場
#會檢討並且改變自己
#找到自己的價值
#蔣兒愛大家😘
哲學 追求什麼 在 書來面對EP20《成功的反思》Michael Sandel |說書【政治哲學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