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支配著異聞帶.妖精國不列顛的女王。 在異聞帶不列顛建立起絕對王政, 這2000年以來一直以暴政折磨著妖精們。 她既是最高位的妖精,也是將盡頭之槍.倫戈米...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Re: [本傳] X神個性與培養- 看板PokeM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神寶覺醒神獸覺醒神寶幻想石英對決神寶裂空傳口袋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場地的支配者『哲爾尼亞斯』,神獸唯二的專屬變化技 - YouTube 的評價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NHK分析:川普凝聚實力再戰2024總統大選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單則精選>
《紐約時報》也是這麼說,川普總統已經認真思考是否要宣布再戰2024大選。宣布參選的時機點,將會是在拜登正式宣布勝選之後不久。
明海大學准教授小谷哲男認為:川普雖然到現在還在講會繼續提起法律訴訟,不過我認為他不是真心認為會打贏官司,而是要營造一個「這是一場不公平選舉」的印象,烙印在美國人民心裡,好讓他能在2024年對民主黨展開復仇。而且這次川普總統也不能說輸了,畢竟他拿了7000多萬票,這是非常大的數字。他不發表正式敗選宣言,未來這4年會繼續不斷上媒體,拚命罵民主黨,等待2024年再次奪回總統大位,我認為這就是川普總統現在的盤算。
曾在1987年替川普總統寫他的回憶錄《交易的藝術》的記者史瓦茲(Tony Schwartz)說:川普從不感到沮喪,他的性格裡只有憤怒和責怪他人。他不會淡出人民的視線,無論以何種形式,他不會鬆開對共和黨或對媒體的掌控。而媒體也會持續關注,並且回應川普的一些憤怒言論。
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9月投書《紐約時報》文章中就已經為美國的未來敲響警鐘。紀思道說,2020年最新的社會進步指數(Social Progress Index)發現,在全世界接受評估的163個國家中,只有美國、巴西和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比2011年該指數創建時更糟糕,儘管美國擁有巨大的財富、軍事實力和文化影響力,但其排名從2011年的第19位下滑至第28位。
{內文}
(時為美國總統共和黨候選人/川普/2016.10.20)
我會全盤接受,這場偉大且具歷史性的總統大選結束,只要贏的人是我的話
(新聞旁白)
川普總統拒絕接受敗選,即便他的顧問私下告訴他,想要扭轉選舉結果是不可能的
他決不輕言放棄。
(新聞旁白)
川普總統即使沒有公開露面,還是不停用推特否定選舉結果。川普總統私人律師朱利安尼說,川普總統不會接受拜登勝選的預測
(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
在這個時刻承認敗選是不明智的事,因為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這場選舉,至少有3 4個州 甚至10個州,我們的勝利被偷走了
(新聞旁白)
不過川普陣營沒能提出足夠的證據,向法院證明他們的指控有憑有據,目前在密西根州 喬治亞州和內華達州,法院都駁回了川普陣營支持的訴訟,理由是控方「未能提出選舉大規模舞弊的關鍵證據」
(密西根州總檢察長/ Dana Nessel)
我認為這些指控證據都不充分,完全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白宮發言人說,證據就在這裡。
(白宮發言人/Kayleigh McEnany)
我們一直不斷地聽到證據在哪裏,證據在哪裏'的聲音,證據就在這裏,Sean(主持人)234頁的宣誓書,這些宣誓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真實的指控,有公證人簽字。
(新聞旁白)
這些指控還只是一個郡的密西根州的Wayne County,證詞說在一批選票中,有60%的選票都用相同的簽名,他們說有35張選票沒有投票記錄,但票還是被算進去了,50張選票被讀票機重複多次計算,一位女士稱,她的兒子已經去世,竟然不知為何也投了票
川普陣營的種種努力,有了些許進展。
(新聞旁白)
在賓州,川普陣營的監票人員成功獲准更接近開票人員幾英呎監看開票,不過他們還是持續指控,開票單位沒有讓他們能更清楚的監票。現在每一張激戰州喬治亞州的選票,都將全部用人工重新驗票。不過依過往經驗,人工計票只會改變數百張票左右,所以川普總統恐怕很難翻轉喬治亞州,因為拜登在喬治亞州贏了川普1.4萬票。不過川普陣營表示,喬治亞州的重新計票是他們贏得選舉訴訟的第一步
想靠法律途徑從拜登手中奪回勝利的機會微乎其微,川普難道不知道嗎?
(新聞旁白)
有川普總統顧問認為,他將永遠不會「認輸」,很多了解川普的幕僚都抱持著同樣想法,其中一名幕僚預測,川普最終可能會這麼說,「我們知道了選舉結果」,但是我們「不能相信票數的準確性」
川普心中已有盤算。
(明海大學准教授/小谷哲男)
其實很多川普支持者都覺得這場選舉結束了,川普一些幕僚也都在開始找工作了,川普雖然到現在還在講,會繼續提起法律訴訟,不過我認為他不是真心認為會打贏官司,而是要營造一個「這是一場不公平選舉」的印象,烙印在美國人民心裡,好讓他能在2024年,對民主黨展開復仇Revenge(復仇),而且這次川普總統也不能說輸了,畢竟他拿了7100多萬票,這是非常大的數字,他不發表正式敗選宣言就這樣丟了政權,未來這4年繼續不斷上媒體拚命罵民主黨,等待2024年再次奪回總統大位,我認為這就是川普總統現在的盤算
《紐約時報》也是這麼說,川普總統已經認真思考是否要宣布再戰2024大選。宣布參選的時機點,將會是在拜登正式宣布勝選之後不久。
(CNN主播/Anderson Cooper)
關於川普總統將宣布出馬再戰2024總統大選,您有何看法
(川普回憶錄《交易的藝術》作者/Tony Schwartz)
完全有這個可能,也非常合情合理,這就是他會做的事,他不想失去目前對廣大民眾的影響力,他希望永遠是眾人的焦點
他是史瓦茲(Tony Schwartz),曾在1987年替川普總統寫他的回憶錄《交易的藝術》。
(川普回憶錄《交易的藝術》作者/Tony Schwartz)
他不會淡出人民的視線,無論以何種形式,他不會鬆開對共和黨的掌控,或鬆開對媒體的掌控,而媒體也會持續關注且回應,川普的一些憤怒言論
(美國總統/川普/2020.10)
哈囉FOX 我覺得他們很開心 我超愛他們
不過一向支持川普的FOX電視台,在11月9日的白宮記者會上。
(白宮發言人/Kayleigh McEnany/2020.11.9)
我們主張要計算到每一張合法選票,每一張非法的選票則要...
(FOX主播/Neil Cavuto)
等等等等,我認為我們必須釐清一點,她正在指控民主黨「樂見」選舉欺詐,和「樂見」非法投票,除非她有更多細節來支持這一點,我無法繼續為觀眾播出
雖然《華盛頓郵報》說,福斯突然中斷連線,顯示連福斯也受不了白宮的胡言亂語。不過川普想要捲土重來,絕非痴心妄想。
(賓州川普支持者)
川普2020 再幹4年
(新聞旁白)
一些川普的鐵粉仍力挺他奮戰到底
(俄亥俄州川普支持者/Tommy Yuhasz)
很多很多人都支持川普總統的決定,他們會為捍衛自己的權利挺身而出
然而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贏得了大選,他們都解決不了,美國此刻面臨的難題。
(新聞旁白)
此刻美國超過2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數百萬人沒有工作,美國政府債務占GDP比突破100%
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在9月的文章中就已經為美國的未來,敲響警鐘。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聲音來源)
這應該是一個警鐘,新數據顯示,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正在倒退的國家之一,依照2020最新的社會進步指數(Social Progress Index),在全世界接受評估的163個國家中,只有美國 巴西和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比2011年社會進步指數創建時更糟糕,儘管美國擁有巨大的財富,軍事實力和文化影響力,但社會進步指數排名從2011年的第19位下滑至第28位
即使美國在大學質量上仍排名世界第一,但在「獲得優質基礎教育」項目排名第91。美國孩子所受的教育,與烏茲別克和蒙古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相當。美國醫療技術方面領先世界,但在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方面排名第97位。社會進步指數調查的結果,美國人的健康數據,與智利和阿爾巴尼亞人不相上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聲音來源)
在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問題上,美國可恥地排在第100位,「我們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個國家」,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在社會進步指數排名的下滑,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這提醒我們,美國正面臨著結構性問題,這在川普總統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來自兩黨的領導人使其不斷惡化,川普是這個大問題的一個癥狀,也是這個問題加速的一個原因
昆西盡責經綸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政策副主任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悲觀的預言,無論誰當選下任總統,都決定不了美國未來在世界上角色。拜登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川普總統則是無法給出答案。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支配著異聞帶.妖精國不列顛的女王。
在異聞帶不列顛建立起絕對王政,
這2000年以來一直以暴政折磨著妖精們。
她既是最高位的妖精,也是將盡頭之槍.倫戈米尼亞德作為一項魔術習得,
技達神域的天才魔術師。
身高/體重:170cm.56kg
出典:亞瑟王傳說、英國妖精史,以及異聞帶不列顛
地域:盡頭的奧克尼
屬性:秩序.惡 性別:女性
在古老的英國妖精史之中,摩根本來被描寫為一位「善良的湖中妖精」,
但在亞瑟王傳說開始編寫後,便被描寫為與亞瑟王敵對的惡女。
同時,她也被視為跟給予亞瑟王聖劍,並守護他死後生涯的妖精薇薇安為同一人物。
摩根在泛人類史裡出身於廷塔哲,是伊格賴因懷上的妖精之子……同時也是不列顛之子,
其後與阿爾托利亞成為了形式上的姊妹(摩根之母伊格賴因改嫁於烏瑟王)。
然而在知曉阿爾托莉亞只不過是人們在謀劃之下製造出的『人們的王』,
自己才是真正繼承了不列顛群島神秘的『真正的王』之後,
摩根最終開始憎恨起父王烏瑟,妹妹阿爾托莉亞,乃至於所有不服從自己的人們,
成為了不列顛島迎向毀滅的一大要因。
摩根在泛人類史中也生下許多孩子,其中更有數人當上了圓桌騎士。
高文、加赫雷斯、加雷斯、阿格拉文是她與奧克尼王的孩子,
而莫德雷德則是以阿爾托利亞的血液與精子所造,用以打倒阿爾托莉亞的人造人。
○渴望的領導力:B
在經歷諸多失敗、諸多挫折、諸多絕望後,
最終選擇以恐怖支配民眾的支配者之力。
○湖之護佑:C
來自湖中妖精們的護佑。
然而由於摩根流浪在外的時間實在太久,等級有所下降。
○來自盡頭:A
儘管曾數度瀕臨死亡,仍然重新爬起,抵達盡頭之島,
最終成功回歸不列顛的女王之矜持。
這是平常的摩根並未持有,只有身為異聞帶之王的她獨有的技能。
這是足以左右戰場勝負,強力的詛咒漩渦,
也是冬之暴風的具現化。
『已然無法抵達的理想鄉』
等級:EX 種別:對城寶具
範圍:10~99 最大捕捉:100人
Roadless Camelot。
摩根窮盡一生渴望進入,卻未曾實現的白堊之城卡美洛。
世界的規則本身……亦即『人理』本身,並未選擇她成為不列顛之王。
無法實現的期望化作嘆息,最終轉為憎恨。
這是摩根扭曲的支配欲與特權意識。
也是她如烈火般燃燒的思鄉之情,以及對人們的憤怒。
同時,摩根對身為相同存在卻端坐於玉座之上的阿爾托莉亞的憎恨,
最終將她變成了『令圓桌毀滅的存在』。
這項寶具是將其生存的姿態以魔術表現而成。
是摩根想要瞬間跨越、破壞那條絕對無法抵達的道路的恩仇。
摩根應當打倒的並非亞瑟王。
而是為了人類,曾一度將不列顛島上的妖精幾乎滅絕的命運……
也就是『人理』本身,她從盡頭之處歸來,成為了詛咒整個世界的魔女。
摩根是個只相信自身力量的冷酷女王。
雖然並非不相信他人的力量,但她並不會加以依賴。
她將『有秩序的支配不列顛島』這件事放在第一順位。
討厭人類,討厭妖精,
討厭脆弱、醜惡的存在,
討厭平等,討厭和平,
從民眾的角度來看,那性格簡直就像『惡之化身』一般。
然而,雖然嘴上說『討厭』,但並不代表『不需要』,
只不過是她『無法容忍』而已。
對摩根而言,正義便是『置於自己支配之下的狀態』,
而邪惡便是『有人擾亂支配的狀態』。
因此,摩根本人的『好惡』,與身為支配者的『善惡』並無關連。
即便是她討厭的事物,只要那是支配所需之物便會公正的認同,允許。
其標準之極端與絕對,就彷彿無心的機器一樣。
雖說如此,摩根也是擁有情感的。
只不過是她再也無法強烈的感覺到喜悅、悲傷、憎恨、憤怒或者愛戀而已。
在漫長歲月中持續守護著不列顛,讓她的心完全失去了溫度。
只剩一盞點亮胸中的熱情——便是過去的自己不斷渴望著的願望。
也就是『支配不列顛』這件事,至今仍推動她繼續前進。
……即便在漫長的旅途中,
她被迫察覺那並非人們孩提時代的那種夢想,
而是她只是為此而生的這件事實亦然。
泛人類史的摩根擁有淫蕩、殘忍、恣意妄為,這種宛如惡女的標準配備一般的性格,
但這些要素在這個摩根漫長的旅途之中早已被全數抹去,使她成為了一個收斂鋒芒的才女。
也可說是一個歷經挫折,或正在反省的傾國美女。
無論是男女間的享樂、折磨他人的興奮、隨心所欲的快感,
(摩根本人所言)她都會說「無聊。那些事情,我早就膩了。」
但,她也只是收斂鋒芒而已,要是碰上將她逼得走投無路的絕境或事態,
她以往的殘忍與惡劣的嗜好也可能會重新浮現。
#FGO #摩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WoJwppL9P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nMQS2Tqjk42sx2tMZoQHEu26pgA)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神寶覺醒神獸覺醒神寶幻想石英對決神寶裂空傳口袋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神寶覺醒神獸覺醒神寶幻想石英對決神寶裂空傳口袋覺醒限時神獸【# 哲爾尼亞斯 】 符石晶片攜帶物 性格 介紹有拿X鹿必看!! 1.4K views 6 months ago. ... <看更多>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場地的支配者『哲爾尼亞斯』,神獸唯二的專屬變化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場地的支配者『 哲爾尼亞斯 』,神獸唯二的專屬變化技,附隊伍ID【寶可夢劍盾雙打教學】 喜歡就訂閱並開啟你的小鈴鐺有什麼意見與感想都可以留言喔~~~ ... ... <看更多>
哲 爾 尼 亞 斯 性格 在 Re: [本傳] X神個性與培養- 看板PokeM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g56 (kugimiya rie)》之銘言:
: 最近因為劇情的關係
: 拿到一隻 X神
: HP: 201
: 攻擊: 152
: 防禦: 115
: 特攻: 154
: 特防: 113
: 速度: 104
: 性格是 "冷靜" (+特功-速度)
: 已經有點懶得再刷了
: 他這隻速度不太理想
: 請問這隻還有救嗎??
: 該怎麼努力值該怎麼培育比較好
: 還是說洗掉再來刷一次Q_Q
: 是參考這篇的
: 但不是很懂
: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page=1&bsn=01647&snA=74005&locked=T&subbsn=0
: 可以幫看一下嗎~
說真的,自己從來沒用過哲爾尼亞斯
但是哲爾尼亞斯單調的配招連從來沒用過的本魯都背的出來的說......
哲爾尼亞斯,性格只能是保守或膽小
(通常為了強化火力,保守>膽小)
努力值就特攻和速度刷到滿
配招,大地控制必配
裝備,力量藥草
我講完了。
--
● 日本的驕傲 乒乓球放在上面也不會滾 * 中華民國 很屌嗎,我們台灣
動,馬路就是這麼平! 的驕傲 也可以。
\● / ● /
︱> #1FPWIVQQ (joke) <︱>
● /\ ▄▃▂▄ ▂▄●▃ /\▂▃
███████████████ψ FallRe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3.79.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keMon/M.1471330955.A.9E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