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男友》有新鮮感,欠個本地編劇。
《我的印度男友》是首部港産Bollywood愛情電影,是居港超過十年的印度導演Ski Kishore第一齣電影作品,因為在香港生活多年,並和一香港女性結婚,電影中關於文化差異、跨族裔戀愛和種族歧視等等問題,導演都有第一身體驗。本地新晉女演員陳欣姸,這是她第二部擔正主角,但首次正式公映的作品,Shirey曾是2016年製作的電影《沒有傍晚的後天》的女主角,不過,這電影至今還未公映。成家宏也是位香港土生土長,首度成為男主角的印度裔演員,這個組合相當有新鮮感,亦期待港產片可以同Bollywood多些合作,令香港電影人有更多出路。
故事主要講Krishna (成家宏 飾) 早年跟⽗親從印度移居⾹港。因為受到歧視,他不喜歡⾹港,遊手好閒,常常惹事生非,還經常嚷著要回印度。直至有天,他巧遇香港「女神」Jasmine (陳欣妍 飾) ,更發現對方是他的新鄰居,Krishna 對 Jasmine 一見鍾情,決定發奮力追 Jasmine,卻發現她早有個富裕男友 (張建聲 飾)。為了抱得美人歸,他必須跨過階級差異、族裔歧視及文化差距等等重重難關!
看故事大網,除了種族元素外,這種小子抱得美人歸,用廣東俚語「賴蛤蟆食到天鵝肉」的故事,其實相當常見,由黑白粵語長片年代到現在,這種題材一直歷久不衰,自然有其吸引之處,而這電影還多了印度歌舞情節,如開場不久的中環歌舞,幾賞心悅目,首主題曲「印度咖哩因乜呢」,亦好地道同吸引,故事的走向,追女仔情節,編排上亦很正路,除了結局為製造高潮,扭橋比較誇張,由感動變成有點惹笑外, 結構大體上無乜問題,只是作為香港觀眾,會覺得對白無乜特色,甚至相當重覆,始終編劇是印度人士,印度文劇本翻譯成英文,再變成廣東話,又欠缺一個本地編劇去執對白,令到趣味性減少,好似男主角的表白,來來去去都係「無人好似我咁愛你」,都幾重複,不過因為他是印度人,詞彙唔豐富,也是可以理解,可能印度市場這些對白無問題,但在香港巿場,就覺得未夠吸引,對比之前《不日成婚》,充滿啜核抵死對白,這電影在這方面明顯較弱。
由ViuTV《美女郊遊遊》開始冒起的陳欣姸,除了夠靚女外,演技上亦屬不錯,對住張建聲同楊卓娜,那些心中不服,卻不敢抵抗的神態相當自然,相對上她的演出比男主角好,不過,她的演員經驗可能亦比男主角多。男主角的內心戲還是有點弱,幸好有喬寶寶同岑珈其傍住。算是一齣有點新鮮感的電影,有興趣不妨支持下,而喜歡Shirley Chan的唔駛介紹,自己入場。
#我的印度男友 #高先電影 #陳欣姸 #成家宏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專題籽:港情講趣】 唔准諗,即刻答,唱聖詩報佳音,諗到乜。唔啱音!傳統詩歌繙譯自英文詩歌,為了貼近原著,惟有唔啱音都監粗嚟。「主能夠」變「主××」,「慈愛主」變「癡呆豬」,「驚」過那些年,今日「高登」或「食字系」教徒已覺騎呢唔肯唱,非教徒聽親都喪笑。網上有教徒自發為聖詩譜上廣東話新詞,二次創作保證...
啜核英文 在 GOtrip 旅遊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Otrip香港】今日驚蟄😆得閒入嚟跟住打個小人先😎詳情:http://www.gotrip.hk/615144/
===============
立即下載《GOtrip》App,睇文更順暢:
http://p.nmg.com.hk/ehnqx1
即刻follow GOtrip MeWe Page: p.nmg.com.hk/agnz13
===============
▼GOtrip旅遊產品選舉 2021|立即投票贏大獎
http://p.nmg.com.hk/buv457
▼3月生日優惠!29個食買玩住宿 免費自助餐
http://p.nmg.com.hk/jkpxz9
===============
#打小人 #鵝頸橋 #口訣 #驚蟄 #GOtrip_CY
啜核英文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媽媽的教養練習—3:當一個擁抱孩子不同的母親》
#獻給圈圈媽以及投射者場次的讀書會夥伴
Dear圈圈媽還有大家:
讀書會結束快要半個月了,你們都好嗎?
疫情解封後的連假,全台灣都在報復性出遊,大家應該不是在車陣中匍匐,就是在各類親子場所和孩子纏鬥吧,這就是媽媽的日常,永遠很忙。
我也一樣。陪孩子在萬里的海邊踏浪一下午,身上所有想不到的地方都沾滿了細沙,一進門就開始瘋狂洗刷刷,但老天有眼,不到九點,小小投射者不囉嗦雙雙躺平。喔耶,宋拉,我終於有一點時間寫信給大家,有些事情,無論如何都很想說給妳們聽。
想想,圈圈媽的讀書會,某種程度好像親子考猜衝刺班,我們互相在每次必考的考古題上,標註拆解的方程式,有時也提醒對方B是陷阱不能選B,但到了真正上考場的時候,為什麼老是忘光光?
前幾天,我難得經歷了一次情緒暴衝之後的低潮,慘烈程度可比廣島核爆。這對一家情緒中心都是空白的我們而言,是少見的全員警戒,災後的心理重建,也是我離開讀書會後,第一張真槍實彈的親子測驗。
起因,還不就是小一即將到來的期末考嘛,簡直比我自己考試還要折磨。為了讓孩子及早因應,大女兒的班級時不時便有階段性的小考,國語和英文,女兒還遊刃有餘,數學則是不斷跌破我們的低標眼鏡。
週三我和先生一進門,曾是數學老師的婆婆,皺著眉眼跟我們說,「Callie是全班最低分呢你們知道嗎?68分!!!!這次她又漏了一大題沒有寫,還有,誰比誰多、誰又比誰少之類的問題,她加法減法完全亂猜,這樣不行,小一就最後一名,這怎麼行?安親班到底有認真教嗎?」
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小時候遭受過一模一樣的待遇,被媽媽和老師數落過一百萬次「妳不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女兒身上,我依然用十幾年前別人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我的孩子。
對於為什麼又漏寫題目,大女兒始終不發一語,而那些彎來繞去的邏輯敘述,我相信她的確莫宰羊。僵持之間,我還發現她書包裡那一大袋預備在生日時發給全班同學的糖果,又原封不動帶回來,真是氣到理智斷線,「為什麼拖了好幾天又不發?妳是不是不敢跟老師說?前兩天是代課老師,就算了,今天班導回來,為什麼把糖果帶回家?姊姊,妳不可以總是這樣奇怪!!」
女兒囁嚅著,同時開始小聲啜泣,這終於惹惱了一向非常理智的先生,大聲斥責我,「妳才為甚麼要這樣對她說話咧,小孩子成績功課妳平常也沒在關心啊,不是忙工作就是計畫要去哪裡玩,小孩這樣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
(不好意思喔,我工作也是為了這個家,誰不想當孫芸芸呢?小孩子暑假不計畫出遊是要幹嘛?安排旅遊行程一向都是我的事啊。這不講好的嗎?有甚麼好罵?)
上述這些話,我並沒有說出口,情感與婚姻教會我最寶貴的一課,就是,有些話,心裡打打嘴砲可以,說出來就太傷了。氣不過就冷戰,誰怕誰(誤)。
冷戰期間,我其實非常低落。不屬於自己的情緒退潮之後,這次留下了一個陰森的小洞。從小洞望進去,還可以看到童年時期,苦惱著「西瓜和橘子哪個比較大」的我,從小被懷疑有學習障礙,我曾向媽媽上萬言書抗議(還貼在冰箱門上,必須用很多膠帶固定),誓言未來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受這樣的委屈。媽媽只是淡定地摺疊好那張萬言書,回應我說:「好啊,我等著看。」
等我終於長大了,有了孩子,我和我媽也差不多。
攤開人類圖,大女兒和我的圖形十分類似,只是更多了困頓掙扎於人生意義的28-38,如果孩子是父母未竟的功課還有夢想,我認為大女兒是想告訴我,「我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很羞怯很慢熟,喜歡一件事情就會完全沉溺其中。可是,這就是我啊,我這樣很舒服。」
這也是投射者之所以自苦的根源,誤以為「只要和大家一樣」,就能被團體接納,而忽略與壓抑著自己的不同。我的低落也是很矛盾的,坦白說我小學一二年級就拿過個位數的分數,so what?我現在也沒有過得比較差。但我不希望女兒求學之路這麼辛苦,更擔心分數會造成周遭的歧視或霸凌。
但目前看起來,歧視與霸凌女兒的,好像只有我而已。圈圈媽,離開讀書會的第一題,就好難寫啊。
隔天,先生跑來破冰,順便告訴我,女兒之所以沒有發送那袋糖果的原因,是因為同一天生日的其他同學,拿了更澎派的禮物要分送給大家,「妳女兒就覺得超不好意思的啊,自己的糖果只有這麼小包而已。所以,她是很細心的,她不是不敢跟老師說,她是擔心自己顯得很小氣。啊,這不就很像妳也會做的事嗎?」
大學修心理學的時候,唸及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除了微妙的競合心態,在東方社會,更常見的是因為過分相似而產生的挑剔與糾舉,因為不想孩子重蹈覆轍,母親反而一再走回頭路,舉著愛的旗幟,不知不覺延續著傷人的模式。
下午在海邊,我花了一點時間和兩個小小投射者坐在沙浪裡面。雖然才剛剛承受過我的情緒核爆,大女兒仍然願意當潮浪襲來時,緊緊牽著我的食指與中指,這就是投射者良善的軟肋,由始至終都在尋求母親的認同。(就像我都41歲了,工作上發生任何值得開心的事情,還是習慣第一個打給我媽)
牽著女兒蓓蕾一般的手,感覺這一刻很值得好好把握,傷害發生過,但一切還來得及。
「姐姐,禮物是心意啊。大小都沒有關係啊,而且,我聽說同學送薯條筒,妳送糖果剛剛好,大家都可以吃到兩種不同的點心,是不是超棒的?」
「嗯,好。」姊姊露出一副被發現了的害羞嘴臉,但這次有記得回答。
「那我再問妳喔,今天是26號星期五,那28號是星期幾呢?」
連手指頭都搬出來算了一下,最後說,「星期日。」
「哇,讚喔,結果妳會嘛,超強。爸爸很會教。那下禮拜期末考,可不可以看清楚題目,不要漏寫?」
「唉呦,又講,好啦。」姐姐瞇著眼睛,笑了。
假如在讀書會上分享這個故事,我想妳們一定會認真聽到最後,時而露出理解的神情、時而拍手大笑吧。謝謝妳們,願意在我困惑的時候,告訴我,對ㄟ我之前也這樣啦,使我覺得自己不是特別瘋狂。當我有點氣餒有點疲憊,光聽妳們在親子間的摸索碰撞,就能生出許多勇氣,挺起腰桿再繼續。
謝謝圈圈媽,謝謝妳開創出來的園地,和我們一起實驗愛與尊重。也讓我學習當一個,願意擁抱孩子不同的母親。
啜核英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專題籽:港情講趣】
唔准諗,即刻答,唱聖詩報佳音,諗到乜。唔啱音!傳統詩歌繙譯自英文詩歌,為了貼近原著,惟有唔啱音都監粗嚟。「主能夠」變「主××」,「慈愛主」變「癡呆豬」,「驚」過那些年,今日「高登」或「食字系」教徒已覺騎呢唔肯唱,非教徒聽親都喪笑。網上有教徒自發為聖詩譜上廣東話新詞,二次創作保證啱音,部份歌曲兼送抵死啜核港式內容,務求化恥笑為歡笑,更絕不獨享,在平台上開心share。把聖詩本土化的還有一群「福音粵曲」的教徒,平喉子喉齊聲同唱的再不是鳳閣恩仇未了情,而是耶和華恩典,唔唱唔知啱「合尺」。香港聖誕,老少都已進入福音新世紀。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啜核英文 在 To Ki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東話許多啜核抵死鬼馬到肉的字眼,英文應該點樣講?陶傑和 Michael Chugani 為你逐一解答,教你學曉寸爆英語同時認清中西文化差別,切忌一口流俐英語卻頭腦空白,讓你從此跟外國人吹水暢通無阻、話題不缺還可以妙語連珠。
啜核英文 在 To Ki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東話許多啜核抵死鬼馬到肉的字眼,英文應該點樣講?陶傑和 Michael Chugani 為你逐一解答,教你學曉寸爆英語同時認清中西文化差別,切忌一口流俐英語卻頭腦空白,讓你從此跟外國人吹水暢通無阻、話題不缺還可以妙語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