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0的網紅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短影片:https://youtu.be/5TzB_PtqiPw 時間軸 ================================== 00:16 道路終點-停車處 00:41 步道入口 00:58 山風駐在所遺址 01:06 山風一號吊橋 01:49 山風瀑布下切步道 01:5...
喀西帕南事件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05.12
◆1626.05.12
西班牙艦隊佔領雞籠(今基隆),改名”三位一體城”(Sanct-issimo Trinidado)。
西班牙人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一行人,抵達雞籠港(今基隆港),將之命名為”三位一體城”(Santisima Trinidad)意為「至聖三位一體」。
西班牙艦隊佔領雞籠(今基隆)之初,有意使雞籠(基隆)和滬尾(淡水)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心,並以台灣北部作為到日本傳教的跳板。
西班牙人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在雞籠港(今基隆港)內社寮島(今基隆市和平島)並開始築城堡,將城命名為聖薩爾多(San Salvador)意即「聖救主」,至是西班牙正式佔領台灣北部。
◆1899.05.12
南部抗日軍首領林少貓投降歸順。
◆1904.05.12
鹽水港維新製糖合股會社,事業中止。
◆1915.05.12
花蓮港廳喀西帕南事件,布農族人襲擊八通關越道路喀西帕南駐在所,10名日本警察死亡。
◆1916.05.12
全島水產大會,於臺北舉行。
◆1919.05.12
基隆魚市場大火,全部燒光光。
◆1925.05.12
「治安維持法」正式在台灣實施。
◆1943.05.12
實施「海軍志願兵制度」。
◆1944.05.12
台灣糧食協會開始推行「糧食奉獻運動」。
中央設計局分設台灣委員會,由陳儀主持。
◆1949.05.12
李敖回憶錄 (P81)
傍晚,李敖躺在難民船中興輪的甲板上,到了台灣.當晚搭夜車赴台中,半夜抵達,大雨中分坐人力車直赴西區模範西巷張家。
◆1950.05.12
台灣省政府通過修正:「台灣省管理香煙攤販辦法」規定自6月1日起私煙不得銷售」。
◆1952.05.12
台灣省政府糧食局呼籲各農戶趁早償還糧貸,以免米價下跌受損。
◆1953.05.12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正式公佈:「青年暑期軍中服務實施辦法」。
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文化工作隊正式對外公演。
配合實施耕者有其田,出售公營事業估價工作完成。
◆1954.05.12
中華民國與法國貿易協定在台北簽字。
美國總統艾森豪特使符立德上將訪問台灣。
嚴僑案:嚴僑,35歲,福州人.(嚴僑有兩個妹妹,大妹嚴倬雲,嫁給辜振甫;小妹嚴停雲(即女作家華嚴),嫁給葉明勳)。
◆1955.05.12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吳南如否認外籍記者指摘台北有新聞檢查及封鎖新聞之說。
台灣省合會儲蓄事業協會成立。
◆1956.05.12
台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宣佈:台灣省全省山林航測工作全部完成。
台灣省政府決定疏散地點為霧峰,草屯兩地。
國防部決定在軍中全面推行國語注音符號教育。
◆1959.05.12
台灣省政府實施檢核制度及績效預算,以提高行政效率。
◆1960.05.12
行政院院會核定:「台灣戒期間無線電台管制辦法」,以防止無線電台非法通信。
牛郎織女天河會(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蔡秋林,編劇是許金水,
主要演員有:杜慧玉,柯惠娟.
美都公司拍攝。
◆1965.05.12
台灣省社會處訂定「社會福利措施計畫綱要」,由5省轄市採重點辦理。
◆1967.05.12
台北市奉准於改制後設立市銀行。
台灣銀行實施新結匯辦法,貿易商要提出確保債權授權書。
◆1968.05.12
台北縣29個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月光大俠(台語電影)首映:
導演是小林悟,
主要演員有:江青霞,小林,賴德南,吳炳南,康明,楊渭溪,陳財興.
喀西帕南事件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youtube 1080p 版本:https://youtu.be/3cjVPKt9Ylw
短影片:https://youtu.be/5TzB_PtqiPw
時間軸
==================================
00:16 道路終點-停車處
00:41 步道入口
00:58 山風駐在所遺址
01:06 山風一號吊橋
01:49 山風瀑布下切步道
01:54 山風瀑布
01:58 山風二號吊橋
03:12 第一崩壁
05:13 佳心駐在所遺址-(水源+廁所)
去程顧拍照未拍到鯊魚頭。在約6k處。
08:00 黃麻駐在所遺址
09:29 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
10:59 黃麻一號吊橋
12:02 黃麻二號吊橋
13:12 瓦拉米吊橋
15:04 瓦拉米山屋
16:43 瓦拉米山屋背面
====================================
重剪爬過的山的影片其實一直都有在計畫但一直未執行。
可能有些人會問:重剪幹嘛?而且剪的這樣流水帳式的。
對喔,就是要剪流水帳。
原因是通常我自已在做爬山行前功課時,
除了下載gpx、看等高線、查blog,
也會在youtube上看大量的紀錄影片。
而youtube裡的登山影片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種是把照片剪成影片,類似slideshow,
間中或有穿插小段影片。
第二種是簡短的片段,像是畢祿登頂前10m的那個山壁。
第三種是就是我一般在發佈的那種了,
以人為主,遊記類型。
若用參考價值來排名的話,3大於2大於1。
照片太不直觀,短影片要找好多,
遊記類型的以人為主,片子剪太長沒人要看。
所以想了很久,現在終於剪了。
執行上沒什麼困難,
在拍平常的短片時其實本來就會拍非常大量的素材,
最大的困難是要濾掉大量的幹話以及轉檔好久。
以後會盡量把爬過有紀錄的山一隻一隻剪出來,
也許能大家在登山前做功課時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
#已成年登山隊
#瓦拉米古道
喀西帕南事件 在 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短影片:https://youtu.be/5TzB_PtqiPw
時間軸
==================================
00:16 道路終點-停車處
00:41 步道入口
00:58 山風駐在所遺址
01:06 山風一號吊橋
01:49 山風瀑布下切步道
01:54 山風瀑布
01:58 山風二號吊橋
03:12 第一崩壁
05:13 佳心駐在所遺址-(水源+廁所)
去程顧拍照未拍到鯊魚頭。在約6k處。
08:00 黃麻駐在所遺址
09:29 喀西帕南事件紀念碑
10:59 黃麻一號吊橋
12:02 黃麻二號吊橋
13:12 瓦拉米吊橋
15:04 瓦拉米山屋
16:43 瓦拉米山屋背面
====================================
重剪爬過的山的影片其實一直都有在計畫但一直未執行。
可能有些人會問:重剪幹嘛?而且剪的這樣流水帳式的。
對喔,就是要剪流水帳。
原因是通常我自已在做爬山行前功課時,
除了下載gpx、看等高線、查blog,
也會在youtube上看大量的紀錄影片。
而youtube裡的登山影片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種是把照片剪成影片,類似slideshow,
間中或有穿插小段影片。
第二種是簡短的片段,像是畢祿登頂前10m的那個山壁。
第三種是就是我一般在發佈的那種了,
以人為主,遊記類型。
若用參考價值來排名的話,3大於2大於1。
照片太不直觀,短影片要找好多,
遊記類型的以人為主,片子剪太長沒人要看。
所以想了很久,現在終於剪了。
執行上沒什麼困難,
在拍平常的短片時其實本來就會拍非常大量的素材,
最大的困難是要濾掉大量的幹話以及轉檔好久。
以後會盡量把爬過有紀錄的山一隻一隻剪出來,
也許能大家在登山前做功課時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
#已成年登山隊
#瓦拉米古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cjVPKt9Ylw/hqdefault.jpg)
喀西帕南事件 在 瓦拉米步道- 喀西帕南紀念碑於昭和6年6月24日建立... 的推薦與評價
喀西帕南紀念碑於昭和6年6月24日建立布農族曾在此發動抗日事件,喀西帕南駐在所被襲事件,當時有10名警備員死亡,而設立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紀念碑。 ... <看更多>